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报道枝孢属一新记录种:马缨丹枝孢C lad osporium lantanae。其形态特点是:分生孢子梗直立,稍弯曲,淡褐色;枝孢顶具2~3个孢痕,淡褐色,无隔膜。分生孢子顶生或侧生,形成短孢子链,椭圆形,0~1个隔膜,大多数无隔膜,基部有孢痕,淡褐色,平滑。另报道6种枝孢的8种国内新寄主植物、2个已知种的地理新分布和4个已知种。研究标本存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2.
河南山坡土壤中三种葡萄穗霉科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及其近似属隶属于葡萄穗霉科(Stachybotryaceae)。此类真菌多为腐生,在土壤中普遍存在,潮湿的室内环境中也较为常见。有报道此类真菌为室内污染菌,可引发人类的多种疾病,也是多种植物的致病菌。然而,该属的一些真菌也可产生有益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本研究我们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32份土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2株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和1株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真菌。通过对所分离到的葡萄穗霉科物种展开5个基因(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beta-tubulin,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Calmodulin,RNA polymeraseⅡlargest subunit 2)测序、比对,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对葡萄穗霉属及其近似属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在形态上,Achroiostachys属也以其透明、光滑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与Stachybotrys属区分。在系统发育树上Achroiostachys与Stachybotrys两属也明显的分为了两大分枝。结合形态描述和系统发育数据确定这三株真菌的分类地位,分别为:光亮无色穗孢(Achroiostachys levigata),桦树无色穗孢(Achroiostachys betulicola)和纸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真菌在我国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试验分离鉴定了嫁接茄子的根际真菌,并采用对峙培养法,研究了这些根际真菌对茄子黄萎病菌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嫁接处理根际真菌的优势种主要是烟曲霉原变种(Aspergillus fumigatus var.fumigatus)、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CK则主要是土曲霉(A.terreus)、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和腐皮镰孢(F.solani)。在所分离的13属17种根际真菌中,烟曲霉原变种(A.fumigatus var.fumigatus)、粘轴霉属(Gliocladium sp.)和瓶霉属(Phialophora sp.)真菌对黄萎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此外,黄暗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eonigrum)、土曲霉(A.terreus)、枝顶孢属(Acremonium sp.)、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弯孢属(Curvulariasp.)真菌对黄萎菌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各嫁接处理根际真菌的优势种均包括对黄萎病菌有高拮抗作用的烟曲霉原变种,这可能与嫁接茄比自根茄抗病性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刺萼龙葵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分别在2008年至2009年7月、8月在刺萼龙葵入侵严重的朝阳地区选择3个样区,即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进行选择性取土及抽样调查,对采集的75份土样经分离、纯化、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通过对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培养,共分离鉴定出了约40种真菌,且分属21个属;其中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种类较多,为优势类群,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8.13%、15.20%、8.77%、8.77%、7.60%、5.85%、5.26%。而附球菌属(Epicoccum)、接霉属(Zygorhynchus)、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弯孢属(Cunularia)菌株数仅为1,为该区稀有类群;通过对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土壤真菌数量比较发现,入侵区(Ⅰ)土壤真菌数量是耕作区(Ⅱ)的1.6倍,而入侵区(Ⅰ)与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数量相差不大,比例接近1;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和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处在中等相似的水平,其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差异性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入侵并没有使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梵净山隐孢真菌资源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的研究及梵净山地区民间对隐孢真菌资源的利用,对梵净山地区24种隐孢真菌的形态及食用及药用价值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目前发现的梵净山的隐孢真菌主要有虫草(9种)、马勃(14种)、茯苓(1种)三大类共24种,还没有发现经济价值极高的块菌类,如印度块菌、会东块菌、喜马拉雅块菌等,这类隐孢真菌的子实体完全生长在地下,而梵净山目前发现的隐孢真菌,除伏苓菌外,其他种类的子实体均在地表或半裸露于地表。梵净山民间对虫草的利用较普遍,采集后一般用于煲汤或就酒;伏苓主要用于食用;对马勃的利用不常见,主要是因为梵净山地区大型真菌资源丰富,有449种,其中有毒的种类也较多,常有因误食而中毒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拟盘多毛孢菌属真菌侵染的寄主种类多、范围广,可引起多种经济作物和观赏植物的多类病害,病征具有多样性。在前期对贵州省油茶叶枯病的研究过程中,分离到一个拟盘多毛孢菌的新致病菌KLXY-7-2。通过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形态学鉴定和微管蛋白基因(TUB2)构建系统发育树等多种检测方法,KLXY-7-2菌鉴定结果为木防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occuli)。病原菌与拟盘多毛孢属EF055226.1、EF055231.1真菌聚为一个独立的进化分支,且置信度为99%。本研究所鉴定的油茶木防已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cocculi),在油茶叶枯病的相关研究属于首次报道,可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发生规律及预防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盘单毛孢属及五隔盘单毛孢属真菌的过程中发现3个新种,这些新种是木麻黄盘单毛孢,荚迷盘单毛孢和铁线子五隔盘单毛孢。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中的变化,本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苏南地区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季土壤真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经过真菌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35.96%,PC2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21.48%;通过真菌冗余度分析发现,重金属Pb和Cu污染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通过对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会显著降低敏感真菌的丰度,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最高降低了87.50%、木霉属最高降低了99.46%、离壳菌属和菇属最高降低了100.00%,同时耐性真菌的相对丰度会提高,如类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增加了98倍、四枝孢霉属最高增加了56倍、根囊壶菌属最高增加了2.62倍。综上所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抗逆真菌相对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敏感真菌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真菌群落结构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加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9.
对广西捕食线虫真菌的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单顶孢属一个新记录种,即大孢单顶孢(M onacrosporium m eg a losporum)。其主要特征为分生孢子梗单生或偶有分枝,顶部着生单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阔纺锤形,顶部钝圆,基部平截,具2~4个分隔,以3个分隔为主;通过三维菌网捕食线虫。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西丝孢类真菌的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头梗霉属一个新记录种,即不规则头梗霉Cephaliophora irregularis。本文对其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附显微插图。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轮作、连作3年、连作6年烤烟根际土壤不同生育期真菌群落结构变化趋势,以期为烟草连作障碍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是轮作还是连作,烤烟生育中后期植烟土壤真菌群落最为丰富。连作明显改变了烤烟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且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影响越大。DGGE条带回收序列分析和RDA物种因子结果显示长期连作导致土壤真菌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致病菌增多,而且土壤中烟草靶斑病原、腐霉科、被孢霉科、链格孢属、链壶菌科、生赤壳科、盘菌科、镰刀菌属和炭角菌目均与土壤营养代谢密切相关。因此,不同连作年限对烤烟根际土壤真菌群落有较大影响,烤烟连作后真菌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引发烤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定殖烟草根结线虫卵和雌虫机会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真菌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于2010—2011年针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份的156份烟草根结线虫样本,分别分离根结线虫游离卵、卵块和雌虫上定殖的机会真菌。应用18S rDNA-ITS片段测序结果结合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培养性状鉴定定殖游离卵、卵块和雌虫上的真菌。根据分离到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定殖于南方根结线虫或北方根结线虫的9 839个游离卵、408个卵块和284个雌虫的真菌菌株,明确鉴定出9属13个种,其中定殖根结线虫新记录种5个,即长梗木霉、芬芳镰刀菌、渐狭蜡蚧菌、虫草棒束孢和交枝顶孢。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原名:淡紫拟青霉)为优势种,分布广泛,在云南、安徽、湖北、贵州和山东省均被分离到。该菌在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的游离卵、卵块和雌虫平均分离率分别为0.49%、24.00%和16.90%,说明其地理和生态适应性广泛。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根结线虫卵和雌虫上定殖的机会真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尚无渐狭蜡蚧菌和虫草棒束孢作为线虫病原物的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对根结线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了济麦22、济麦23、济麦229、济麦44和济糯麦1号等5个山东省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和采后入仓期间籽粒的真菌污染以及呕吐毒素积累情况,分别在小麦籽粒灌浆期、成熟期和采后入仓3个阶段进行采样,对污染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基于18S核糖体DNA的ITS序列的分子鉴定,测定小麦籽粒生长发育期呕吐毒素积累情况。试验共分离到603株真菌,分属9个属,分别是镰孢属、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属、毛霉属、根霉属、毛壳菌属、篮状菌属和黑孢霉属;小麦籽粒成熟期真菌污染和呕吐毒素积累最严重;济麦22和济麦23受真菌污染最轻,其次是济麦44和济糯麦1号,济麦229污染最重。结果表明,小麦受真菌和毒素污染的程度与籽粒生育期和品种相关;小麦籽粒成熟期前是小麦病害与呕吐毒素污染防控的关键阶段,可以在小麦成熟期前采取措施对真菌污染和呕吐毒素积累进行防控;采收时避免交叉感染,防止入仓时小麦携带大量病原菌加重污染,这些均可作为小麦真菌病害防治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镰孢菌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生物合成(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由多种真菌及至少两种植物产生的一类倍半萜类环氧化物,至今已报道80多种。这类化合物几乎对所有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及人类均有一定的毒性。镰孢菌Fusarium单族毒素的生物合成起始于反式法呢基焦磷酸。  相似文献   

15.
研究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与籽粒直收玉米配套模式下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影响,探究土壤真菌群落对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响应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优化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和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提供理论依据。以宁夏引黄灌区秸秆还田与籽粒直收玉米连作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种耕作方式(免耕与深翻)与3种秸秆还田方式(不还田、秸秆半量还田与秸秆全量还田)定位试验条件下,玉米成熟期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一步探究农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环境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免耕结合秸秆半量覆盖还田处理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表现最优,免耕条件下秸秆不还田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土壤真菌OTU数均多于深翻,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则相反。各处理优势真菌种群存在明显差异,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菌门、粪壳菌纲、Symmetrospora属、被孢霉属和子囊菌属在各处理中相对丰度普遍较高;免耕处理对不同真菌物种存在不同的影响,可以促进参与木质素腐解的真菌生长发育,降低致病真菌的相对丰度。耕作方式对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显著,免耕结合秸秆不还田、秸秆半量覆盖还田处理下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稳定性较强,其余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稳定性则较差。各处理对真菌群落组成贡献较大的真菌物种存在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不同菌属的生长繁殖关系密切,主要优势菌属主要受土壤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容重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改变了农田土壤真菌群落OTU数量、多样性参数以及群落组成,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也是影响各真菌菌属生长繁殖的主要因素;免耕结合适宜的秸秆覆盖还田量能够促进土壤中易腐解秸秆的菌属生长繁殖,利于形成秸秆还田生态圈的良性循环,促进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虫生真菌种类及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西省虫生真菌的种类及地域分布特点,于1996~2005年采集山西省各地罹病虫体并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结果表明,山西省虫生真菌资源十分丰富,10年共采集分离到虫生真菌17属72种,在山西省的四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大林区及太原等县市分别分离到虫生真菌63种、12种和22种,分别占分离到的山西省虫生真菌的64.9%、12.4%和22.7%.其中以庞泉沟、历山和蟒河三大自然保护区分布的虫生真菌种类最多.分离鉴定的虫生真菌中,曲霉属(Aspergillus Micheli ex Fries)、青霉属(Penicillium Link ex Fries)、拟青霉属(Paecilomyces Bainier)和镰孢霉属(Fusarium Link ex Fries)为山西省虫生真菌的优势类群,4属种类共占山西省虫生真菌种类的59.7%.  相似文献   

17.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5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  相似文献   

18.
顾希贤  郝文英 《土壤》1985,17(4):213-216
棉花枯萎病菌是尖镰孢的一个专化型。该菌可在土壤中以腐生方式长期存活,其数量消长受土壤条件和耕作等农业措施的影响,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该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可为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土壤中真菌种类繁杂,在琼脂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多半来源于真菌孢子[1]。因此,常因产孢多的真菌占优势而难以计数土中尖镰孢的数量,而且镰孢属中的种也不少。为了从土壤中有选择地分离尖镰孢,我们对分离和签别方法做了比较和改进,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不同施肥措施下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有机肥与N、P、K肥的合理配施 ,肥效持久 ,能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均能相对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可显著增强纤维素分解强度 ,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有利于培肥土壤。微生物种类鉴定表明 :细菌的数量以芽孢杆菌为主 ,球菌较少 ;放线菌主要为链霉菌属的灰褐色类群 ;真菌主要为腐霉属、木霉属、葡萄孢属 ;固氮菌为圆褐固氮菌 ;纤维素分解菌以食纤维细菌、链霉菌属的白孢类群和葡萄穗霉属、腐霉属等真菌最常见  相似文献   

20.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真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养殖方式,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消纳、去污除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空间分布特性,通过空间格局采样、分离鉴定发酵床中的真菌并统计其在不同空间的种类与含量;利用空间分布频次、空间分布型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特征等指标,评估发酵床真菌种群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养猪发酵床管理、猪粪资源化利用、猪病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32个空间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真菌18个种,归于10个属,其中种最多的是曲霉属,包含7个种。发酵床不同空间样本的真菌种与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种数为1~4,数量为4×102~5.8×105菌落数·g-1。高频次分布的种有总状毛霉和橘青霉,分布频次大于10次;高数量分布的种有短柄帚霉、构巢曲霉和亮白曲霉,大于2.00×105菌落数·g-1。利用6个空间分布型指数和Taylor幂法则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聚集分布型。32个空间样本种群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两个空间样本仅分离到1个种类外,其他30个空间样本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为集聚分布和不均匀分布。空间样本2-A和3-D真菌种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包含出现频次和数量较高种类,如总状毛霉、尖孢枝孢菌、橘青霉和构巢曲霉。空间样本1-A和1-B的真菌数量最大、种类也较多,但它们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低,所包含的多为出现频次低于3次的种类,如亮白曲霉、短柄帚霉和白地霉。生态位特征的分析表明:发酵床中真菌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生态宽度值大,分别为7.60和5.18,为广适应种;而亮白曲霉、薛氏曲霉、土曲霉、短柄帚霉、水贼镰刀菌和毛壳属菌等6个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小,仅介于1.00~1.10,为窄适应种。总状毛霉可与其他12个种存在重叠,但尖孢枝孢菌仅与其他2个种存在重叠。总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现明显的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特性为聚集分布和不均匀分布,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为优势种群,在发酵床中分布广、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