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大力推广网箱养鲤,需要培育出大量的合格的鲤鱼种。但在我国“三北”地区,由于冬季结冰越冬池塘数量有限,如果不解决大面积大批量鲤鱼种越冬问题,那么推广网箱养鲤也会成为一句空话。1981-1983年我场曾利用网箱在水库进行了鲢、鳙鱼种越冬试验获得成功。随着网箱养鲤的发展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网箱越冬鲤鱼种的试验。在总结1985年网箱越冬鲤鱼种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正> 建鲤养殖在南方地区已初具规模。丰南县于1992年6月从湖北省水产局鱼种场引进建鲤夏花鱼种,在渤海综合养殖场开展了建鲤苗种大规模集约化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刘跃  韦铁梅 《水产科学》1990,9(2):36-39
随着网箱养鲤生产的发展,鱼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受池塘数量的限制,完全依靠池塘来培育鱼种远远不能满足网箱生产的需要。利用网箱来培育鲤鱼种不但能够解决上述矛盾,而且可以实现网箱养鲤的系列化生产,这对加快网箱养鲤生产的发展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大伙房水库在总结1985、1986两年网箱培育鲤鱼种试验的基础上,于1987年取得了大规模生产性试验的成功,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国营杨西湖渔场井边三号鱼种池培育鱼种,主要是混养荷元鲤,提高池塘水体生产力,突破产量关,在1984年亩产330公斤(荷元鲤40公斤),出塘规格鱼种平均15厘米,荷元鲤0.75公斤的个体的基础上,1985年重点探讨提高出塘规格和提高荷元鲤产量的技术措施,鱼种突破18厘米这一规格关,取得了出塘平均规格达21厘米,亩净产582.5公斤(荷元鲤79公斤)的试验结果。现将1985年的试验情况摘要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土池一口(井边三号),水面3.3亩,平均水深1.35米。 2、鱼种来源。鱼花除岳阳市水科所提供孵化的荷元鲤外,其余是本场孵化的。鲢、鳙、草、鳊、荷元鲤夏花系本池中发花  相似文献   

5.
为了大批量生产鲤鱼种,适应集约式养鲤的需要,1985年怀德县良种场改革鱼种池放养品种的结构,采用配合颗粒饵料主养鲤鱼种,取得了140亩鱼池平均亩产583斤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芙蓉鲤的生长优势,提高精养池塘的鱼产量,我们在1985年培育芙蓉鲤取得了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于1986年在成鱼池内进行二龄芙蓉鲤的高产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方法 1、试验池塘。试验在澧县水产养殖试验场进行,面积10亩,水深1.8米,池底有30厘米左右的淤泥。池堤的饲料地面积2.5亩。投种前池塘每亩用茶枯30公斤、生石灰75公斤混合清塘。 2、鱼种投放。该池3月15日开始投放第一批鱼种,3月20日投放芙蓉鲤600尾,3月25日鱼种全部投放完。鱼种投放数  相似文献   

7.
潘育英  杨跃武 《淡水渔业》1986,(3):F003-F004
<正> 1985年我们在两个承包农户的稻田上进行了稻田养鲤的试验,这两片稻田共50.21亩,用春片鲤鱼种进行养殖试验,分别经78—86天的饲养取得了平均亩产鲤鱼33.96公斤、亩均产值139.63元的效益,稻谷增产5.9—10.3%。实践证明,新疆的稻田养鱼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市稻田养鱼发展迅速,已由1989年的5亩发展到1996年的5.5万亩,1997年计划实现6万亩。稻田养鱼的迅速发展,每年需要相当数量的大规格鱼种,特别是鲤鱼种,由于大规格鱼种的不足,目前已经影响到稻田养鱼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站于1996年开展了利用稻田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试验,不仅获得稻鱼双增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且还为200亩养鱼稻田提供了鱼种,促进了稻田养成鱼的发展。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水产良种化水平,帮助广大养殖户选育经济价值更高的鲤鱼品种,2020年6月到10月,笔者在通辽市早繁鱼种试验场和巴彦淖尔市纳林湖黄河鲤种质资源场分别开展了福瑞鲤与建鲤、黄河鲤与津新鲤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养殖条件下,福瑞鲤在生长速度、产量及成活率方面均优于建鲤,经济效益更高。  相似文献   

10.
稀土作为一种新型动植物生长促进剂、被广泛应用于农、牧业生产中,其增产、促长、抗病等效果已为广大用户证实。为探索稀土在我省渔业养殖上应用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1983年,我站在桦南县利用30亩池塘开展了利用STV—2稀土添加在颗粒饲料中养殖鲤鱼种的试验,取得较好效果。为进一步验证稀土作为一种新型鱼类生长促进剂的实际效果及其应用推广价值,我站1994年又在哈尔滨市金山堡鱼种场进行利用STV—2稀土添加在颗粒饲料中养殖鲤鱼种的生产试  相似文献   

11.
我市地处高纬度严寒地区,鱼种生产一直受着水温低,鱼类生长期短等因素的困扰,处于规格小、单产水平低的落后局面,严重阻碍着养鱼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了掌握在北方严寒地区培育大规格鲤鱼种的高产技术,我们在1995年开展了池塘培育鲤鱼种的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秋片鱼种出池个体平均达到145g,平均亩产达到1 180kg。  相似文献   

12.
青鱼又名青鲩、乌青、螺蛳青,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体形长形似草鱼,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为探索青鱼鱼种的高产培育技术,笔者于2008年4~11月进行了池塘培育青鱼鱼种高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抚仙湖特有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花鲈鲤,恢复其种群数量,2008年以来,先后收集从抚仙湖捕捞的花鲈鲤原种28尾,在鱼池开展人工驯养繁育试验。试验结果:经过多年的驯养培育,至2016年花鲈鲤原种存活12尾,驯养成活率42.9%;2011-2016年,在花鲈鲤的繁殖季节共进行了10次人工繁殖试验,其中2015年前均未获得成功,2016年获得鱼卵260粒,孵出水花鱼苗160尾,至2017年底培育获得全长20 cm的大规格鱼种8尾,人工繁殖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黄河鲤鱼是我国淡水名鱼之一,肉质细、味鲜美、病害少、生长快,黄河鲤在淮北养殖基础好,消费群体广,养殖规模增加快,鱼种需求量大。为此,在安徽万水源水产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开展黄河鲤夏花在中华鳖养殖池塘套养,进行黄河鲤冬片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黄河鲤鱼夏花暂养成活率达91.36%,黄河鲤冬片鱼种平均规格112.2 g,投入产出比为1:1.26,取得了较好养殖成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充分发挥水产资源和气候生产优势,大力组织开展水产良种生产推广,解决农民的鱼种需求,贵州省荔波县水产站先后组织全县四个片区玉屏镇、甲良镇、佳荣镇、朝阳镇12户农户、池塘面积153亩进行水产良种生产,参与苗种生产人员达38人,完成"建鲤选育亲本"50组252千克,生产建鲤水花600万尾,从南宁地区水产良种场引进水花及乌仔杂交良种570万尾。4月中旬全县完成池塘、水库、河流鱼种投放面积178公顷,投放鱼种108.5万尾,其中  相似文献   

16.
潍坊市寒亭区利用藕池培育大规格鱼种取得明显成效。1988年全区700亩藕池,共培育出10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7.5万公斤,除满足本区需要外,还支援了东营、济南、德州等6个地市。1989年,该区在继续抓好面上藕池培育大鱼种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利用10亩藕池进行大规格鱼种高产培育试验。到11月中旬起捕结束,共生产大规格鱼种1350公斤,其中鲢鱼种850公斤,鲤鱼种500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的中国,广大水产工作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起纷纷开展了养殖鱼类品种之间的杂交试验,以期获得具有明显杂交优势的品种来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在生产中显示了明显杂交优势并在国内大面积推广的鲤、鲫鱼杂交组合主要有丰鲤、建鲤、芙蓉鲤、岳鲤等杂交组合。但这些杂交鱼种在推广养殖过程中难免发生自然混交而导致品种逐渐混杂、退化,最终导致杂交鲤、鲫鱼的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而引起市场萎缩,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刘筠院士为主的科研课题组经过10多年的研究,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在…  相似文献   

18.
<正> 本试验是辽宁省科委下达的“鲤鱼杂交一代优势利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即高寒鲤与建鲤杂交一代鱼种与建鲤鱼种越冬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996年11月5日,将高寒鲤×建鲤的正交鱼种、高寒鲤×建鲤的反交鱼种与建鲤鱼种分别装入3个网箱中(规格1.5m×1.5m×1m),并放人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场的鱼池中,鱼池面积为0.2hm~2,水深2.5m,池中投放鲫鱼2500kg。各箱的放养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9.
洱海鲤是山东省昌乐县为改善当地养殖品种结构而引进的新品种, 经过成鱼养殖证明洱海鲤在当地养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决苗 种问题,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洱海鲤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利用 养殖成功的洱海鲤作为亲鱼,再通过亲鱼培育进行人工繁殖,获得苗种 26.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洱海鲤是山东省昌乐县为改善当地养殖品种结构而引进的新品种,经过成鱼养殖证明洱海鲤在当地养殖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解决苗种问题,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洱海鲤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利用养殖成功的洱海鲤作为亲鱼,再通过亲鱼培育进行人工繁殖,获得苗种26.5万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