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08年以后,我国成为猪肉净进口国,猪肉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并且主要来源于欧美国家。我国的生猪生产成本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间虽然也有一些波动,但是在2008年以后生猪的生产成本已经逐步超过部分欧美国家。数据显示:散养户成本已经逐步超过规模养殖户。从成本构成来看,仔猪、饲料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90%以上。影响成本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当代畜牧》2013,(20):80-82
10多年前,我国90%的生猪主要是以散养为主。然而对于散养户来说,近些年来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生猪疫病在部分地区较严重发生,市场风险不断加大,而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较弱,在持续的冲击下,被迫逐渐退出生猪养殖。但也有新的形式出现,随着农业合作组织的出现,农户开始建立合作组织规模化饲养,统一管理,节约成本。有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猪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分析了近20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要素替代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规模经济是我国规模养殖模式加速发展的原因。同时发现农户散养的平均生产成本与规模养殖接近,因此农户退出生猪养殖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生产成本方面;农户散养生猪的资产专用化程度低,退出市场灵活,对规模养殖模式具有减震的作用;农户散养可利用劳动力兼业或以机会成本较低的相对弱质劳动力为主,在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农村稀缺的资本投入;农户散养的精饲料节约,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粮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仅从经济角度分析,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最佳养殖规模,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了四种不同规模,即散养(30头以下)、小规模(30~100头)、中规模(100~1 000头)和大规模(1 000头以上)生猪生产的净利润情况,并运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不同规模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原因,发现每50 kg生猪的净利润和总成本都是中规模具有最大优势,但其与小规模相差不大,大规模次之,散养最差。净利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散养的人工成本显著高于其他规模,而大规模的仔猪成本、饲料成本等重要的成本因素又都比中、小规模高,随着规模的增大,人工成本的节约抵不过饲料成本的增加,使得大规模的总成本反而比中规模大。总之,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中规模的净利润最高,但与小规模相差甚微,大规模次之,散养最差。  相似文献   

5.
2006年以后我国生猪生产成本快速上升,且自2008年开始逐步超过主要欧美国家,生产成本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成本结构来看,生产成本偏高主要体现于较高的饲料成本和人工费用。我国生猪生产成本竞争力不高,一是由于我国粮食生产效率较低导致饲料原料价格较高,二是较低的技术水平和规模化程度导致生产效率不高。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饲料原料价格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提高以及疫病防控难度增大,生猪生产成本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生猪养殖逐渐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我国生猪养殖仍以中小型养殖场、散养居多,中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的养殖技术还有待提高。根据生猪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对于提高生猪生产性能和抗病力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从种猪与仔猪的选择、仔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种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的防控等方面阐述了生猪的养殖技术,旨在为养殖场、户生猪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喻闻 《中国猪业》2012,7(12):21-23
本文通过历年来我国农户规模生猪的成本效益资料,来分析农户规模生猪的成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以及要素成本对产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肉牛业的起步较晚 ,生产模式尚未成熟。农区是我国肉牛的主要产区 ,因此探讨农区肉牛生产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对于宏观指导肉牛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牛肉市场分类1 1 大众消费市场 大众消费市场是我国传统的、也是最主要的市场消费形式。具有品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部位不分、价格便宜、质量较差的特点。目前阶段这一市场仍是牛肉销售的主渠道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规模将逐渐萎缩。这一市场已经将牛肉的价格压得很低 ,且不能体现不同品质牛肉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只有不计人工与饲料成本的农户散养和加…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猪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国有重要意义,而分析生猪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可以指导全国生猪的发展。本文以7个中国生猪重点发展地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前沿分析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不同要素与生猪生产能力间的关系,测算各地大、中、小、散养规模的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并探究影响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从产出-投入来看,劳动力投入、物质服务费用、精饲料投入数量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生猪产能影响方向存在差异;2016—2020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在效率前沿面附近保持平稳,小规模和散养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短暂波动后呈现上升趋势;从生产效率来看,乡镇畜牧站专业人员文化程度对生猪生产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种猪发展水平对中小规模生产效率影响显著。基于此,建议在提升小规模养殖标准化的同时,以发展规模化场(户)为主体,增强饲料工业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化种猪业水平,以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中国与美国的生猪产业发展差距,基于两国生猪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拉氏和派式等指数计算并比较两国偏要素生产率,利用Hicks-Moorsteen指数测算比较了两国生猪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70%,中美之间的燃料与设备、人工和饲料偏要素生产率差距较大,种猪与医疗防疫差距逐渐缩小。进而提出对中国生猪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生猪饲养环节在生猪饲养环节,如生产者饲养过程中的饲料使用、疫病防疫、生猪出栏后的检疫情况以及养猪技术的科学技术含量等。散养农户和规模化农户使用的饲料不同。散养户大多数还是沿袭传统的饲养方式,使用传统的饲料,即把豆腐渣、麦麸、玉米、豆粕、泔水等经过简单的混合后饲养生猪,一般不会在饲料里添加任何抗生素、激素及其他药物。而规模化养殖户不同,绝大多数使用配合饲料、浓缩料或预混料,而且饲养规模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畜牧业的成本效率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基于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散养生猪养殖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经过极大似然比估计、t检验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了中国散养生猪养殖成本效率及效益情况。结果表明:散养户对于传统的要素投入认识还较为统一,但对某些物质服务费用的认识还不足;成本非效率是造成我国散养生猪效益不理想的主要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后发现,提高饲料投入的合理性、完善基础设施和辅助技术设备建设、加强对于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力度以及提高养殖户受教育水平对于散养生猪养殖效益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了完善饲料投入结构、树立"防重于治"的意识、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以及增强散养户的市场应对能力等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整个养猪业中小规模、农户散养占了80%以上,如果应用现代养猪营养原理,指导农户科学养猪,就能大大提高饲养水平,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旨在探讨从饲养的角度提高农户养猪经济效益的途径。1传统农户养猪生产模式的特点1.1传统农户养猪生产模式的优点1.1.1成本低消耗低饲料主要为自产的谷物、薯类、青绿饲料和农副产品,每头猪消耗的粮食类精料只有集约化养猪用量的50%~60%,且由于不需用专门的劳动力,不需要购买商品饲料及养猪设备的投资,故投入少,生产成本低。1.1.2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环节表现在猪多、肥多、粮多的“猪粮”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2003-2012年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分析并预测了湖南生猪饲养成本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不同规模饲养的成本和生产成本有明显波动现象,总体呈增长趋势。预测未来一段时期的生猪饲养成本将随着仔猪、饲料、疫苗、劳动力等养殖投入品价格的增长而增长,仔猪进价、精饲料费用占生猪饲养成本绝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不同规模工厂化养猪的成本及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本文以26家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规模Ⅰ(2000头以下基础母猪)3家、规模Ⅱ(2000~3000头基础母猪)3家、规模Ⅲ(3000~4000头基础母猪)4家、规模Ⅳ(4000头以上基础母猪)16家,比较不同养殖规模工厂化养猪场的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的工业化猪场在生产成本与生产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随着规模增加,生长育肥期饲料成本、兽药疫苗、固定资产折旧及人工费用降低,生长育肥阶段成本明显下降,出栏猪成本与规模呈现负相关。仔猪哺乳及仔猪保育阶段对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管理难度相应加大,需要强调实施精细管理,以维持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PSY)以及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MSY),达到最大限度的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6.
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主要取决于牛奶销售价格、奶牛饲养成本和产奶量等因素。饲养奶牛经济效益,与奶价成本比(牛奶销售价格与牛奶生产成本之比)、奶料比(奶牛头日产奶量与头日混合精料饲喂量之比)、奶料价格之比(牛奶销售价格与混合料价格之比)及精料成本占饲养成本的比例(头日精料费/头日饲养费)有直接关系。当奶价成本比大于1时,饲养奶牛有利润,而奶价成本比与奶料价格比、奶料比及精成本占饲养成本的比例有关,下面以公式表示。公式1:牛奶生产成本=头日饲养费/头日产奶量=[头日饲料费÷(头日饲料费/头日饲养费)]…  相似文献   

17.
散养农户大规模退出生猪养殖业是当前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四川省乐山市27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生猪散养户退出的特征与原因。结果表明:年轻农户和高收入农户更倾向于退出生猪养殖业;经济发达地区较之经济落后地区农户退出率更高;猪价太低、猪价波动大、饲料价格高、养猪亏损、疫病难以控制等风险因素是造成散养农户快速退出的根本原因。另外,经营非农项目、饲养者健康不佳和年龄偏大、得不到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农户退出。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全国饲料生产发展态势良好,饲料产量达到5800万吨。那么,1998年,饲料业能否继续稳定发展呢?从饲料产量与养殖业产量的比较来看,目前,我国养殖业中饲料的消耗量非常有限,大部分的畜禽产品并非是用配合饲料换来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养殖业生产仍处于高度分散的状态,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非常规饲料维持生产。据四川省调查,生猪规模饲养量仅占生猪产量的5%,其他的农户散养基本上不用配合饲料,仅补饲少量精料。在广东,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占养殖业的比重也仅为15%。在这一市场条件下,目前的饲料工业仅仅局限于规模化饲养的…  相似文献   

19.
养猪生产是商品性很强的产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猪肉和盈利,而商品价格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方面。因此,猪及猪肉价格备受生产者关注。1 猪的价格构成猪的价格构成有4大要素,即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税金。11 生产成本是构成猪价格的基本要素,是定价的重要基础,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饲料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劳动工资管理费、药品防疫费、能源消耗费等。在生猪生产过程中,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而猪的饲料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粮食。因此,粮食的产量和价格直接影响生猪生产的产量和价格。生猪生产的实…  相似文献   

20.
李标 《畜牧市场》2010,(11):48-48
生猪养殖作为传统产业在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半壁江山,大力发展生猪养殖是促进广大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现在农户生猪养殖多为散养,规模化程度不高,而留守农村的多为老人、妇女,文化素质较低,主要还是传统养殖模式;很多母猪饲养户在母猪产仔后由于管理较差,仔猪死亡率较高,有的甚至整窝死亡,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确保农户增加收入,就必须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