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犬缘     
命中注定,我与犬有着不解之缘!很小的时候,我随着父亲"下放"到了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农场。那个年代,什么地主、资本家、四类分子等帽子满天飞,随随便便给你戴上一顶,你就得"下放"接受劳动改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父亲就是因为参加解放战争之后,戴了一顶大沿帽照了一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木犁     
田夫 《草原》2014,(10):108-109
我家有个挂在仓房屋梁上的"古物"——木犁。那的确是一架很重很蠢的木犁。那木犁我敢说印满了父亲的手印,更渗透了父亲的心血和汗水。父亲不仅用这架木犁耕种了几十年的田,更是这架木犁的制造者。父亲很早就是我们那趟川很有名气的"田木匠",那时候哪有电刨子啊,父亲只有锛凿斧锯、墨斗子、两条腿劈拉着的"拖拉架子",和那架足够一个小伙子扛的四条腿大板凳。当年,父亲就是用这些"闯天下",和我母亲携起手来养活我的奶奶,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四个。  相似文献   

3.
周大强 《草原》2012,(3):55-60
正父亲的颜色父亲五十岁以后,一天天黑瘦下去,皮肤都成了泥土的颜色。而我刚过三十岁,也开始按着父亲的模样生长。父亲说,你这一身颜色,全村找不出第二个来,有你这样的一个儿子,我无愧祖宗了。  相似文献   

4.
蜂缘一生     
袁德雨 《中国蜂业》2006,57(11):36-37
从小就与蜜蜂有缘 我从小时候就与蜜蜂有缘,十一二岁时,我跟随做教师的父亲去外地读小学。父亲一边教书,一边还养了十来箱蜜蜂。每当他管理蜂群时,我总是头上罩着一件衣服,从衣缝中观看那飞翔的小生灵,感到特别好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养蜂的基本常识,像摇蜜、防盗蜂、收捕分蜂等,成了父亲的小帮手。后来父亲去省城进修,把养蜂的事交给了我,我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我一边读书一边养蜂,觉得在师生们面前显得特别能干。有的小学生去逗蜜蜂时,我就说蜜蜂要螫你的,把他们都吓跑了。  相似文献   

5.
闫文鹏 《警犬》2011,(9):59-59
"虎子"是因病牺牲的,临别前"虎子"是眼含泪水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的。现如今,已过去两年多了,不知道"虎子"现在哪里,有没有经常想起我。"虎子",我在呼唤你,你听得见吗?  相似文献   

6.
乌兰 《草原》2007,(1):63-77
说起我的父亲朋斯克,他是个很平淡的老人,你在人群中绝对找不到他。我的父亲很朴实,他是个整日在土地里收获希望的庄稼汉。我的父亲很憨厚,他是个跟在牛屁股后头扬鞭的牧民。我的父亲很有人情趣味儿,他是个在文学天地里耕耘了一辈子的老作家。父亲能驾驶辉煌,也能驾驶苦难,他能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殖技术》2006,(2):47-47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  相似文献   

8.
只看见猎物     
有个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山林里去打猎。到达目的地后,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猎物,还有树木。”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猎物,还  相似文献   

9.
猎杀骆驼     
<正>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他们到了目的地。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父亲又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说:“你答对了。”点评:制定目标并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进一步说,目标要具体化、要量化。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时期的战  相似文献   

10.
《草原》2016,(5)
正一突然觉得父亲老了,是带父亲到外地查眼睛那次。头一天说好的,临走,父亲在电话里说:"没个甚毛病,要不,你给配点儿药就算了。我去了也没甚用。""是要检查本人的!"我避讳了病人和患者这些词语。"不行,就走哇。"父亲的语气很无奈,无精打采。在长途汽车站,我买了票,招呼父亲检票,父亲问我:"又  相似文献   

11.
张一春 《草原》2014,(11):32-36
喂!喂喂!老李啊,还在上海呢?你和孩子们都好吧?还好。就是看孩子辛苦,在异地孤独!像失群的马儿,想念老同学们、老伙伴儿,更想我的那个"窝儿"啊!……梅,你呢,在家干啥?我啊,我能干啥?咱们现在只是所在地域不同罢了,干的"工作"还不都一样吗?我也不例外,哄着我的下两辈,看着我的上一辈。  相似文献   

12.
《草原》2017,(7)
正睁开眼睛,闭上眼睛,故乡都是一堵墙,恍惚的墙。那堵墙在孟少辉的眼睛里晃来晃去晃来晃去,四十年了。孟少辉问,娘,我的故乡在哪里?母亲,不知道。孟少辉问,爹,我姓什么?父亲,不知道。问来问去,父亲母亲就老了,就去了。临去的时候,父亲母亲对他说,我们真的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你姓什么。父亲母亲告诉他,他们见到孟少辉的时候,孟少辉六岁,虚岁六岁。他们问卖孩子的那个人,那人说,你的家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蜜蜂!乡下的老屋居然飞来了一只蜂,后来变成了1群蜂!初夏的晨曦,刚刚爬上云霄,我早早地和父亲起来在花园晨练,突然发现1只蜜蜂,两只蜜蜂,不,是1群蜜蜂。它们扇动着翅膀,围着几颗紫荆花树久久不愿离去。我正想问父亲怎么办,父亲像战场上的将军一样,指挥我搬来一个旧蜂箱,拿了一张旧桌布,小心翼翼地把一只只蜜蜂放进去,娴熟地盖上蜂箱。父亲幽默的告诉我:“你知道吗,这些蜜蜂都是来看我的,它们舍不得我。”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蜂王”。由于父亲年岁已高,作为儿女我们心痛父亲,不想让他继续养蜂。  相似文献   

14.
专家热线     
《山东家禽》2011,(8):50-50
为了更好、更快地解决养殖户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本刊增设了"专家热线"栏目,聘用专家团为广大读者解决实际困难。如果你存在困难、遇到问题,请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使"专家热线"变成你我沟通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蜂缘一生     
袁德雨 《蜜蜂杂志》2006,26(2):41-42
我这一生就是与蜜蜂有缘。十一二岁时,我跟随当教师的父亲去外地读小学,父亲一边教书,一边养了十来箱蜂。每当他开始管理蜂群时,我总是头上罩一件衣服,留着一条小缝,从缝中观察那些活泼的小生灵,感到特别好玩。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养蜂的基本常识,像摇蜜、防盗、收捕分蜂等,成了父亲的小帮手。后来父亲去省城进修,他把养蜂的事交给了我。我一边读书一边养蜂,觉得在师生们面前显得有些能干,有的小学生去摆弄蜜蜂时,我以“蜜蜂会螫你”为由把他们吓跑。参加工作后还是与蜜蜂有缘。我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了县农林局,工作35年,直到退休,一辈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郑国银 《养猪》2011,(2):20-20
"我认为中医整体治疗和‘治未病’的理念是科学的。"日前,钟南山院士在广州接受记者专访时大谈对中医的看法。钟南山称自己很欣赏中医所说的"上工治未病",笑言现在多数医生都是"下医"治"已病"。  相似文献   

17.
张铁良 《草原》2014,(11):91-92
二舅的四儿子要给女儿办十二岁的"圆生"庆典,打电话邀我参加,我才知道这"圆生"的节目又搬到乡下演出了。出于"不将精力做人情"的想法,我对这般多如牛毛的礼数一向有抵触情绪。国人倡导"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结果,误导着世道人情的泛滥。四姑舅和媳妇离异得早,襁褓中的女儿是二舅和二妗帮他一起带大的,至今尚未再娶的他,要为没有好好享受过母爱的女儿举办一个生日"party",我就痛快地接受了。  相似文献   

18.
哈哈镜     
<正>1.威尔和比尔在为谁的父亲更强壮而争吵。威尔说:"你知道太平洋吗?那是我爸爸挖的。"比尔不屑一顾:"噢,那没什么。你知道死海吗?那是我爸爸杀死的。"  相似文献   

19.
宋倩 《警犬》2013,(4):53-53
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身披婚纱的可卡犬"布隆迪"和"卡塔尔"举行了它们的"婚礼"。你可能感到惊诧,什么时候狗狗也有婚礼了呢?事实上,这种在许多人眼里可能还不太能接受的行为,是对小动物的一种变相保护,布隆迪和卡塔尔的婚礼就是当地一个动物保护组织策划的,他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引起公众对小动物的注意,从而促进尼加拉瓜立法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20.
倾听一棵树     
照日格图 《草原》2012,(4):68-71
正一听母亲说,年幼时我体弱多病,父亲为了能让我有个好身体,特意在门前栽了一棵杨树苗,叮嘱我进来出去时踢一脚,拍一巴掌。他说,现在你还小,这棵树和你一样小,你还能踢得动,拍得动。若干年后等你长大了,这棵树也长大了,变粗了,若你一天天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若干年后你依然能拍得动这棵树,那时你便是武功盖世的大侠,一棵棵参天大树都会被你一脚踢歪,一掌拍裂。在我小时候听过的众多故事中,这是最让我信服的一个。其实就是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