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植物资源广博,植物栽培以及园林应用历史悠久。从17世纪开始,中国植物开始陆续向世界传播,期间对运输保存技术、园林造景方式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英国园林引种中国植物为例,记述了相关引种栽培历史以及探索了对英国园艺技术的影响。植物的引种栽培促进了英国园林风格的改变,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英国园林中的温室和各式的花坛替代了大面积的草地以及希腊罗马式建筑小品。19世纪后期花境开始在英国园林中风靡,英国园林中草花的应用也成为了植物造景的主流。相较于其他地区引种的植物,中国的植物耐寒性强观赏性高,因此在英国园林中应用频率较高。17—19世纪中国植物在英国园林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樱花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樱花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中国的樱花类植物资源以及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具有丰富的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提出了深入开发利用中国花类植物资源的措施并阐述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位于文县的白水江保护区是植物的王国,北亚热带北缘的湿润气候和侵蚀的高中山地貌结合,为植物的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已发现的高等植物2160种、19个亚种、239个变种,隶属于197个科。仅种子植物有136科813属1810种,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汇聚了中国———日本、中国———喜马拉雅、以及青藏高原三大植物区系成分,具有我国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的多种代表类型,既是甘肃省种子植物最丰富,最集中,原始状态保存最完整的地区,又是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的地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67种,其中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植物的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中国西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除去稀有和渐危植物)28科,41属,52种。文章对这些植物的生活型、分布区类型、地理分布和植物区系分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从属的分布来看,西南地区37属濒危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型属有16属,占种子植物属的43.3%,温带分布型属有19属,占51.4%,中国特有分布型属只有2属,其中1属为西南地区有属,说明属的特有分布现象不明显;从西南地区52种濒危植物的水平分布来看,有33种为西南地区特有种,占63.5%,说明种的特有分布现象明显;西南地区跨越了我国仅有的两大植物区,5个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5.
对山西省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种子植物98科,388属,876种。该文记述了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特征植物、中国特有植物,以及按经济用途区分的10类植物,并就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植物针灸有良效近年来,西方科学家利用中国针灸原理给植物治病,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另外,一些国家的园艺师还应用中国针灸原理,在植物栽培过程中施行针刺,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象多色玫瑰及樱草花,经针刺后开花的数目更多,桉树、松树等长得更茂盛,...  相似文献   

7.
秦岭山脉为我国长江和黄河中游的分水岭,山势巍峨,西高东低。大巴山蜿蜒于四川和陕西边缘,向东延伸至湖北西北部。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位于东南季风区,由于秦岭对南北气流的阻挡,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沛,形成了温暖湿润、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秦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两大植物亚区(即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交汇处,兼有中国南北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种类丰富,且含有许多种子植物的特有属及特有种。大巴山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其中华中植物区系成分很多。  相似文献   

8.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生物物种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就兰属植物而言,云南应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遗传变异最复杂的地区。根据1999年的《中国植物志》和稍后的《云南植物志》的相关卷册,在中国约1250种兰科植物中,云南西双版纳的兰科种类就达到了350种左右,许多种类如勐海石豆兰、勐海石斛、勐海天麻等为西双版纳地区的特有种类。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当之无愧的“香料之乡”,“香料王国”。云南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香料植物,特别是香料树种。世界上绝大多数香料植物,大多都能在云南发现,或找到适宜引种栽培的环境,这是中国其它省区无法比拟的。中国有香料植物500多种,云南就有43科,365种,  相似文献   

10.
神州奇树     
杭东 《云南林业》2011,(5):66-67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中国神州,“奇树”真多。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温和,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世界之林,中国是珍稀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而,在我国神州大地上,流传着许多“奇树”,为美丽的神州大地,增添异彩。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花卉引种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近20年来我国野花卉种质资源的引种驯化和开发利用进行综述,并提出了我国野生花卉发展前景及今后科研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开发利用东北地区野生猕猴桃资源,对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和葛枣猕猴桃等3种有经济价值的种类特征、地理分布与生态习性、资源利用现状等作了介绍。认为尽管农林科研院所对3种猕猴桃的繁殖开展了研究,但进行野生资源垦复和人工栽培利用的仅限于软枣猕猴桃,且面积不大,利用深度不够,经济效益不高。建议今后提高认识,保护资源,加强育种研究和果品加工技术研究,使东北的猕猴桃资源充分发挥潜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皖西大别山野生药用脊椎动物资源的分布及应用。该区现有野生药用脊椎动物5纲58科123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2种,II级保护动物9种。并就如何保持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药用动物资源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若干建议,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杏开发与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植物分类学上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将山杏定为杏属植物。全世界杏属共有10个种。我国山杏主要有野杏、西伯利亚杏、辽杏、藏杏、紫杏等9个种,目前国内外山杏的开发利用主要有山杏油、山杏蛋白、苦杏仁甙、山杏种皮黑色素和杏壳活性炭等产品,提出了我国山杏的综合开发利用要解决如下问题:①确定山杏在中国的资源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②加大对山杏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进行深度加工;③对现有山杏加强管理,提高其产量;④选择优良新品种;⑤进行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野生林业资料丰富,分布广泛,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本文研究了10余种野生林果资源蕴藏量及加工利用情况,提出了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科学采摘、深度加工、资源保护和利用并举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有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文中综述了各省及各生态分类区域野生花卉的资源现状、保护和利用情况,阐述了花卉种质资源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就中国野生花卉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山杏资源,对我国三种山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确定了具体分布范围,并根据分布区内林分的集中程度和类型进行了分布区划,主要结果如下:1)三种山杏在我国分布区域广阔,其中,西伯利亚杏分布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遍布我国三北地区11个省市区;东北杏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小,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野杏在我国分布区域最为广阔,遍布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及高原亚温带湿润气候区的20个省市区。2)三种山杏水平分布广,遍及东北、西北、华北和西南绝大多数地区;西伯利亚杏和野杏垂直分布的上限、下限从西到东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东北杏垂直分布规律不太明显。3)山杏集中分布区主要在大兴安岭东南麓山前低山丘陵区,该区是开发利用山杏资源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鉴定研究,报道了菊科旋覆花族六耳铃在中国四川省的新分布记录。本文提供了它们详细形态描述、新纪录标本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四川省植物多样性和中药材资源种类。  相似文献   

19.
Protected areas in tourist hot spots are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growing commercial tourism and wild plants utilization. However, few studies of tourists’ behaviors and attitudes towards eating wild edible plants in protected areas have been conducted.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investigation conducted on 202 tourists and 334 household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China to examin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rvest/eating wild edible plants and the tourism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re is a high demand for wild edible plants by tourists and local people because of traditions and the desire for green food. Tourists with a higher level of education, maturity, or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at wild edible plants to a lesser extent. However, higher income may encourage greater utilization of wildland resources. Analytical results indicate significant inconsistency between tourists’ perceptions of wildl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their actual behavior. Besides, the respondents perceive a low level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in spite of their state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fulfill ecological responsibility when tourism occurs in protected areas to achieve speci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目前我国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野生植物经营利用在支撑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实现生物多样性价值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而对当前我国野生植物可持续利用方面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能缺位、资源利用与培育关系认识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提出了构建野生植物持续利用的法律保障机制、资源培育的激励机制、整体资源利用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诱导机制等具体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