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棚室内湿度偏高,不利于蔬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高湿高温易使植株徒长,高湿低温又易诱发沤根,造成植株死亡。棚室内高湿还给蔬菜多种病害的发生及蔓延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冬季及早春阴雨雪天气多、扣棚时间长,棚内极易形成高湿的环境。因此,降低棚室湿度是确保棚室蔬菜健壮生长,防止病害发生蔓延的关键。1用无滴膜覆盖棚室由于内外温度的差异,棚膜结露是不可避免的。普通塑料薄膜表面结露分布均匀面广,因而滴水面大,增  相似文献   

2.
温室生产中随着棚膜使用时间的延长,内表面结露严重,温室内湿度加大,病害发生几率增加,农药使用成本提高。为了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在使用两年以上的棚膜内表面涂刷高科技产品内涂式流滴剂,可以使棚膜上的水滴顺棚膜流淌,在膜表面形成一层透明的亲水膜,能防雾,不滴水,温室内湿度大大降低,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从而减少生产成本。2008年对其在北方温室秋茬黄瓜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各类棚膜的功能无滴膜覆盖后,棚膜内面水滴能顺斜面流下,膜下无停留水滴,透光好,棚内温度比有滴膜平均高3~5℃,有利于冬季花卉安全越冬。棚内湿度小,可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无滴膜耐老化,一般可连续使用2年以上。有滴膜覆盖后,膜内面经常凝结大量的水滴,严重影响光的透过,棚内光少、温度低、湿度大,因而易诱发病害,不利于花卉生长。复  相似文献   

4.
如何正确选用棚膜是搞好棚菜生产的重要一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棚膜大体分四类,即无滴膜、有滴膜、复合膜和紫光膜。 无滴膜(聚氯乙烯膜)覆盖后,棚膜内面水滴能顺斜面流下,膜下无停留水滴、透光好,棚内温度比有滴膜平均高3℃~5℃,十分有利于冬季棚菜生产和安全越冬。膜下无水滴滴落,棚内湿度小,大大减轻各种病害的发生。棚内温度高、光照好、病害轻是棚菜高产高效的先决条件。无滴膜耐老化,一般可连续使用2年以上。但无滴膜比重大,膜厚11~12微米,每公斤为6~8平方米,盖6.5米宽100米长棚需120~130公斤,价格也比有滴膜约高20%,膜宽一…  相似文献   

5.
1.高湿危害的症状表现 棚室内湿度偏高,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高湿高温易使植株徒长,高湿低温又易诱发沤根,造成植株死亡。高湿时,非无滴棚膜内表面结露而密布水滴,降低棚膜的透光率,蔬菜植株表面也易形成露水或水珠,给蔬菜多种病害的发生及蔓延创造了条件。 2.引起棚室高湿的主要原因 (1)扣棚膜前,降雨雪过多,土地太湿,或棚室地下水位较高。 (2)棚室内灌水(畦灌或沟灌)量过大或灌水次数过多,放风不及时。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大棚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光温室黄瓜反季节栽培是在棚内温度、湿度及光照等生态因素难以满足植株健康生长发育的条件下,强制性生长,其抗病性及自然补偿能力显著降低,极易发生各种病虫害。主要的病害  相似文献   

7.
工厂化育苗是反季节青椒生产的基础,青椒苗期因棚内温度、湿度影响,容易诱发猝倒病、病毒病,导致育苗率下降.利用大棚智能控制系统调节不同处理间的温度、湿度,并对苗期发生的这二种病害进行调查,将发病轻重与棚内温度、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椒苗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条件密切相关,低温、高湿易发生猝倒病,高温、低湿易发生病毒病,这为青椒工厂化育苗中具体温度、湿度的设定提供了依据,可通过智能装置,自动调节棚内温度、湿度,降低青椒苗期病害发生,提高种苗商品率.  相似文献   

8.
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影响番茄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多功能膜棚内的温度、光辐射照度大于普通膜棚内温度、光辐射照度 ,而湿度小于普通膜棚内湿度 ,从而改变了番茄晚疫病和叶霉病发病的适宜条件 ,使其发病率和病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9.
调查设施蔬菜优势病害与湿度的相关性,湿度管控主要是通过"两减一加"的手段,"两减"即减少棚膜结露、减少水分蒸发,"一加"即加快湿气散发,使得设施湿度只有利于蔬菜生产而不利于病害的发生,为苏北地区设施蔬菜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温度。到遇到阴雪低温天气时,可在棚室内增设补光灯。同时在后墙张挂反光幕以增加棚内光照。清扫棚膜,提高棚膜的透光率。加强整枝打叉管理,去掉过多的枝叶,尤其是内膛枝叶,提高叶片和花蕾的见光率,减少养分消耗,从而提高座果率。2.降低棚内湿度,昆虫授粉。甜椒在开花授粉期对湿度要求较为苛刻,遇到低温连阴天,棚内的湿度过大,容  相似文献   

11.
<正>近段时间以来,外界温度降低,棚室通风减少,棚内湿度上升,病害发生增多,特别是细菌性病害高发,对此菜农朋友应结合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农事操作,近期应以降低棚内湿度为主。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合理通风。降湿通风是调节棚内温度和湿度的主要手段。秋季温度高时,通风量大,而当前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植物病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棚内温湿度管理失误,造成棚内温度低、湿度高,促进了植物病害的发生、蔓延;根据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病害发生、流行原因,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黄瓜霜霉病又名“跑马干”,是温室黄瓜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越冬茬温室黄瓜生产处在一年中光照最差、温度最低、不易通风的环境条件下,棚内温度、湿度非常适合霜霉病的发生。当温度15℃~22℃,空气湿度达到83%以上,中午高湿,叶面有结露,适宜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从多年的防治经验看,一旦发病,单纯被动用药剂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以防为主,关键时期结合化学药剂防治,才能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主要防病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设施葡萄的生长关键受温度与湿度的影响。温度包括棚温和地温(土壤温度),湿度包括棚内湿度和土壤湿度。所以在管理中,棚内必须安放棚温计、地温计和干湿温度计,严格调控地温、棚温和棚内湿度,为葡萄生长提供优良环境,并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1.改善光照条件,提高温度。遇到阴雪低温天气时,可在棚室内增设补光灯。同时在后墙张挂反光幕以增加棚内光照。清扫棚膜,提高棚膜的透光率。加强整枝打叉管理,去掉过多的枝叶,尤其是内膛枝叶,提高叶片和花蕾的见光率,减少养分消耗,从而提高坐果率。2.降低棚内湿度,提高授粉率。甜椒在开花授粉期对湿度要求较为苛刻,遇到低温连阴天,棚内的湿度过大,容易导致甜椒花粉发育不良,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高原葡萄主要产区弥勒县进行了8种不同规格的避雨栽培模式对主要葡萄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葡萄品质和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凡是能有效避免雨水淋到葡萄植株上的避雨栽培模式均能有效地控制葡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重要病害的发生危害,但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差。各种模式的避雨栽培均能明显改变葡萄植株冠层的微气象条件。不同模式的避雨棚均能明显增加植株冠层的温度和昼夜温差,日最高温很少高于32℃。湿度监测结果表明,晴天各种避雨栽培模式下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均大于露天栽培,但植株冠层最高相对湿度均小于90%;雨天避雨栽培植株冠层的平均湿度小于露天栽培,相对湿度均小于95%,均不会导致棚内湿度过高而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各种避雨栽培模式对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改变也不会影响葡萄植株和果实的生长,还能提升葡萄的含糖量和外观品质,增加商品价值。综合本文的研究表明,在云南省特殊的高原葡萄产区采用适宜的避雨栽培模式可以有效调控葡萄植株冠层微气候因子,从而达到控制葡萄病害,提升葡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1韭菜灰霉病1.1发病特点。灰霉病是冬春保护地韭菜首要病害,主要危害韭菜叶片。低温高湿和植株衰弱利于该病发生蔓延,收割频繁的地块发病早、发病重,结露严重的植株和棚膜结露下滴处最先发病。1.2防治方法1.2.1棚室消毒。扣棚后用30~40目防虫网封闭风口,然后选用400 g/L嘧霉胺悬浮剂6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15%腐霉利烟剂300 g熏烟。喷雾时药液应  相似文献   

18.
张蓉 《农家致富》2005,(15):33-33
一改普通膜覆盖为无滴膜覆盖 选用无滴膜后可使水珠顺膜面流下.既不会因水滴沾湿伤害植株.又可减少棚内水汽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在覆膜过程中棚膜务必拉紧拉平。  相似文献   

19.
一、抗逆性强棚内空气湿度、温度均高,有利于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同时影响葡萄植株的生长。不同葡萄品种或种类在抗逆性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应选择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应性强,抗病性强的品种。二、早、中熟选择保护地葡萄栽培品种时,首先应选择高产、优质的早熟品种,使早熟品种更早熟,达到"早中求早"。  相似文献   

20.
冬季光照弱,温度低,灾害性天气多等不利环境条件,是造成反季节生产果蔬作物病害偏重的主要原因.大棚内采用烟雾薰疗法预防病虫害是较科学的方法之一.使用烟雾剂后,能提高棚内晚间温度、降低棚内湿度、全方位抑制病菌的扩展和产生等作用,大大降低棚内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