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安市官桥镇黄山村栽培龙眼历史悠久,至2006年底栽培面积达67公顷,1986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1997年被命名为"中国龙眼之乡";是1999年南安"福眼"获省级优质农产品认定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随着人们对果品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2003年该村龙眼生产被南安市政府列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06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第4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经多年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管理,该村龙眼生产由传统的粗放型经营向现代化、集约化、商品化转化;由传统的以面积产量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向优质高产低耗的生产模式转化;由传统烘焙桂圆干通过技术革新向机械烘干工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南安市是我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市)之一,目前全市龙眼种植面积达1.12万hm^2。据了解,近几年来,南安市龙眼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不断向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深入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果农持续增产增收,龙眼产业已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龙眼是我国南方佳果 ,在水果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安市现有龙眼栽培面积1 36万hm2 。但异常结果现象明显 ,严重影响龙眼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多年来通过定点观察、调查 ,并进行技术指导 ,探讨了异常结果的原因及相应的克服途径 ,取得一定成效 ,并由此认为 ,加强常规管理是克服龙眼异常结果的关键。1 观察点基本情况供观察、调查和指导的龙眼园有南安南金林场、南安龙眼示范场等及其周边的龙眼园 ,共有龙眼 5 0 0 0多株。主栽品种福眼占95 %。 1 996~ 1 999年 ,上述各观察场在常规管理的情况下 ,龙眼均获得丰收 ;周边龙眼园除 1 9…  相似文献   

4.
南安南林场建场40余年,名优水果有龙眼、荔枝、杨梅,其中龙眼栽培面积达200公顷。2000年桂圆干获“绿喜”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2003年龙眼生产被南安市政府列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04年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入第4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06年通过各项标准生产指标验收,  相似文献   

5.
龙眼是漳州市的主栽水果,是果农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市栽培面积达3.18万公顷,产量9.87万吨,被农业部授予"中国龙眼之乡"的美誉.为推动龙眼产业向无公害、规模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全市大力推行龙眼无公害栽培技术,促进了龙眼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现将我市发展龙眼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南安市是中国龙眼之乡,至2010年底栽培面积达1.17万公顷,产量1.5万~2.0万吨。1999年通过技术革新,改进传统的龙眼烘焙工艺,推行机械烘干工艺。全市共引进70多台大型干燥机脱水烘制桂圆干,经多年摸索、总结,生产的干果成色好,产品质量优,注册了"绿喜"牌商标,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绿  相似文献   

7.
<正>南安为"中国龙眼之乡",龙眼是南安市水果主要支柱产业,是农民农业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针对近年来龙眼成熟期集中,营销不畅,市场滞后,价格持续低迷的现状,现将其实用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衰弱老劣树矮化更新由于龙眼价格低下,导致果农放弃对果园管理,出现部分树未老先衰现象。因此,将每年少花、无花或无结果能力,枝条呆滞、粗糙、叶片小而黄,生长势差弱的龙眼树,列为更新改良对象。1.1采取重截回缩,以开心矮化造型选择3~4条主枝约离地1.5m进行短截,并把其余的枝条靠基部截  相似文献   

8.
大连是著名的"苹果之乡",水果生产已成为全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截至2003年,全市苹果园面积4.8万hm2,2 821万株,产量50万t.自1989年开始进行水果套袋以来,数量逐年增加,到2000年套袋数量已达到3亿个.  相似文献   

9.
南安市是“中国龙眼之乡”,至2005年底龙眼栽培面积1.17万公顷,产量1.5~2.0万吨。但80%的鲜果(福眼)均沿用传统工艺烘焙龙眼干,成本高,生产效率低。1999年推行机械烘干工艺,引进大型干燥机脱水烘制桂圆干,产品成色好,质量优,注册了“绿喜”牌商标,2000年12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畅销江浙一带,价格比泰国桂圆干高10%~15%。  相似文献   

10.
龙眼和荔枝是贵港市的主栽水果品种,据调查,到2003年全市的水果总面积为6.49万hm^2,产量为12.72万t,其中龙眼和荔枝种植面积分别为2.8万hm^2和2.15万hm^2,产量分别为5.9万t和3.874万t,龙眼和荔枝的种植面积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76.27%,产量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76.84%。龙眼和荔枝生产已成为贵港市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2000年2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高州视察“三高”农业,对高州“三高”农业作了充分肯定,勉励高州“继续作出新的成绩”。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靠近南海。全市面积3726平方公里,人口 148万,辖27个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改革开放以来,高州大力发展以果菜为龙头的“三高”农业,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1994年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评价中心授予高州市“中国100个水果总产量最高县市第一位”,全国首批特产之乡命名小组也干同年授予高州市为“全国荔枝、龙眼、香蕉特产之乡”。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  相似文献   

12.
<正>山西省隰县地处吕梁山区,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梨果优势产业区,是山西省政府规划的晋中南部无公害果蔬高效产业区,临汾市政府确定的西山百万亩优势水果生产基地,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10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一县一业"‘玉露香梨’生产基地,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酥梨生产基地"。截至目前,全县梨果面积已发展2.1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的龙眼生产,在世界上据有独特的地位。福建的龙眼栽培,就面积、产量而言,在我国龙眼生产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品种、质量及栽培技术,名在前列。1978年全国南方水果基地县规划座谈会上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福建占有五个县,即晋江、莆田、泉州、同安和南安。龙眼在我省水果生产中,面积仅次于柑桔、荔枝,而产量却居首位。一、福建龙眼生产概况我国龙眼的栽培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福建龙眼的栽培,有据可查的,也在一千年以上。解放前,我省的龙眼,均是个体少量栽培。多数栽种在房前屋后;较成片者,亦分布于村落附近。至解放时,全省龙眼种植面积约6万亩左右。解放后,随着生产力的解放,龙眼生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新余市以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为切入点,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提效益,以效益促增收,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特色水果、商品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渝水区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新余蜜桔)标准化生产基地,分宜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夏布之乡",新余市被评为"中国蜜桔之乡"。2012年,全市新余蜜桔投产面积达到6000hm2,年产7万t,纯  相似文献   

15.
香蕉、荔枝、龙眼、扁柑是广西浦北县的优势农产品,该县以全面实施水果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水果。目前,全县水果标准化生产实施面积达到1.53万hm^2。其中.香蕉和荔枝、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面积各6666.67hm^2,无核扁柑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出口果园面积2000hm^2,大大提升了浦北水果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打造出优质水果品牌。  相似文献   

16.
储良龙眼绿色食品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龙眼绿色食品生产关键技术 ,自 1998年开始 ,我们承担了中美日国际合作项目“华南退化坡地恢复与绿色食品生产” ,在素有“中国水果第一市”和“中国荔枝、龙眼之乡”的广东省高州市开展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情况和龙眼绿色食品栽培技术简介如下。1 永丰果场绿色食品基地概况  选择了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永丰果场作试验基地。该果场建于 1992年 ,由港商杨永德投资 ,全场总面积 2 86 7hm2 ,以名优品种储良龙眼为主。该场地处南亚热带的高州市镇江镇丘陵山地 ,建园前植被为次生马尾松残林和岗松 +芒萁等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南安市龙眼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选育优良单株优化品种结构、高产优质标准化生产、龙眼保鲜技术与果品加工利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底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暨果菜经验交流大会上,福建省泉州市荣获“中国果菜产业特别贡献奖”。该奖项在全国地级市中仅评选了2个.泉州市与浙江丽水市获得这一殊荣。改革开放30年来,泉州市水果产业发展有了长足进步,辖区南安市是“中国龙眼之乡”,永春县是“中国芦柑之乡”,惠安县是“中国余甘子之乡”,德化县是“中国早熟梨之乡”。  相似文献   

19.
龙眼是我国南方佳果,在水果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南安市现有龙眼栽培面积1.36万公顷。但有异常结果现象,影响龙眼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笔者多年来通过定点观察、调查,探讨了异常结果的原因及相应的克服途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贺州市位于广西东部,是广西最大的脐橙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李子之乡”。目前,全市水果种植面积5.33万hm^2,产量30万t。近年来,围绕加快现代水果产业的发展,贺州市通过实施绿色、品牌和畅销等三大战略,积极推动水果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