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间凝试验的血纸法和血清法作对比,用间凝试验与炭素凝集试验、血液病原检查等方法作对比的结果证明,间凝试验血纸法与血清法完全一致,血纸法比血清法更简便;间凝试验检查牛锥虫病方法简便,检出率高,结果可靠。介绍了健康牛与锥虫病牛、药物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红血球数的变化,以及药物治疗后不同日期的凝集抗体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牛血吸虫病抗体的效果。方法使用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试剂盒检测粪检血吸虫病牛血清(血纸)146头份,疫区耕牛血清(血纸)562头份,并用间接血凝法(indirect haem aggluti-nation assay,IHA)法作对比。结果146头份粪检阳性血清(血纸)检测为阳性者140头份,阳性检出率95.9%,IHA法检测为阳性者141头份,阳性检出率96.6%。结论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牛血吸虫病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仍有一定漏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前,间接血凝法检测猪弓形体病血清抗体有血清法和血纸法。鉴于血清法存在着样品收集、保存及血清灭能等繁冗过程,给临床推广使用带来不便,笔者试用血纸法测定猪弓形体病血清抗体,并与血清法平行对比试验,旨在从实用角度出发探讨血纸法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采用血吸虫病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在永胜县做了动物血吸虫病感染符合率、特异性试验,共检测2 800份牛血纸,结果检出阳性78头;检测755份牛血清,检出阳性72头;再对被检查的2 800头牛采用粪便毛蚴孵化法检出阳性74头。免疫学诊断结果与病原检查结果阳性符合率血纸达94.8%,血清达97.3%。同时在县内非疫区乡(镇)做了阴性符合率试验,符合率达100%。血吸虫病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在永胜县6个血防区试验运用,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锥虫病胶乳凝集试验的诊断效果,自1987年4月至1988年5月,我们用该法先后检验耕牛血纸700余头份,其中134头份与间接血凝作了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1.材料1.1 血纸;抽检血纸134张,其中寿县32张,霍邱4张,六安县98张;  相似文献   

6.
以牛PPD作包被抗原,应用醇联SPA—ELISA方法检测了结核变态反应阳性及阴性奶牛血清各40份,结果两者差异极显著(OD值分别为=.854,Sx=0.131=0.32 Sx=0.036)。在应用牛PPD、牛OT、禽PPD作包皮抗原时,在上述血清中,只有牛PPD抗原是特异的,4份结核变态反应阳性牛血清经牛PPD吸收后,其OD直均下降至接近阴性血清水平。此外还对包皮抗原浓度,待检血清最适稀释度做了筛选试验。本试验为应用酶联SPA-ELISA法诊断牛结核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抗体,经对39头剖检羊血纸检测,结果表明该法与剖检法的阳性符合率达100%(27/27),阴性符合率也达100%(12/12)。Dot=ELISA能检出第四胃寄生1=338条捻转血矛线虫羊的血清或血纸抗体;应用Dot-ELISA对599份牛、羊血纸的测定结果,与粪检地的阳性符合率达95.58%,阴性符合率达91.43%。初步认为D  相似文献   

8.
一种克服了常规血清法采样、装运及保存不方便的血纸法测定血液孕酮。该法具有以下特点:①用一张滤纸采取血样;②将血纸浸入25℃蒸馏水中40分钟;③用二乙醚从洗脱物中提取孕酮;④放射免疫测定法。在发情周期,每2(?)3天,从4头经产母猪收取血纸和血清样进行测定。全血(y)与血清  相似文献   

9.
应用单向辐射溶血试验(SRHT),以副结核菌酚抗原对59份副结核菌检阳性牛的血清作了检查。并与补体结合试验(CFT)作了比较,结果,SRHT检出阳性57.6%,CFT为52.5%,对643份血清,用CFT检查阳性者SRHT几乎全为阳性,CFT性阴牛中,SRHT仍能检出部分阳性,说明SRHT比CFT敏感,其特异性与CFT相似。SRHT是一种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适于大规模群体检疫使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云南省17个地州市66个县的6770份水黄牛血清、12个农场的1446份奶牛血清及4个种牛站的111头种牛血清采用农业部“牛传染性胸膜肺炎补体结合试验”及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牛肺疫微量凝集试验”方法进行血清学调查。并对部分血清学阳性牛作了病原分离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用补反检查水牛、黄牛6770份,阳性275份,阳性率为4.1%:奶牛1446份,阳性8份,阳性率为0.6%;种牛111份,均为阴性。用微量凝集试验检查牛血清4500份(含补反阳性牛血清),仅检出2份为疑似.对部分补反阳性牛,进行了临床追踪观察,均不具有牛肺疫纤  相似文献   

11.
<正> 八二年我县在苏家当搞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了塑料顶罐法和三角烧瓶法检查耕牛血吸虫病的效果对比试验。方法是每头每次牛粪分成数量相等的二份,一份用塑料顶罐孵化,一份用三角烧瓶孵化。试验结果:采取三粪六检共查耕牛129头,塑料顶罐法检查出阳性牛21头,三角烧瓶法检出阳性牛14头,塑料顶罐法比三角烧瓶法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用单一株双芽巴贝斯虫高染虫率红细胞,经有控制的低渗溶解获得完整裂殖体,超声裂解和高速离心获得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本研究提供了用这种抗原作小量法补体结合试验的程序。检查人工感染12天的牛血清,补反抗体已达到1:10的效价。研究初步证明了这种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宽点酶标法与癍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牛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选择疫区水牛,耳静脉取血制备血纸,作为待检样品。分别采用斑点金标免疫渗滤法与癍点酶标法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癍点金标渗滤法检测仅需30min,而斑点酶标法则需160min。结论疵点金标免疫渗滤法检测牛血吸虫病,操作简便易行、快捷,省时、省工,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作者研究了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方法并进行了一些药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间接血凝反应法诊断牛伊氏锥虫病,其检出率高于团集反应及厚血片法。间接血凝反应法的三种处理致敏血球悬液(单醛化+鞣化,双醛化+鞣化,三醛化+鞣化)均具有相同的敏感性。血清稀释液可用生理盐水,作者认为此法简易、快速、准确性较高,适于普查牛伊氏锥虫病。药物试验在小白鼠体内进行,共使用了13种药物,结果除拜耳205、贝尼尔和 Samorin 对牛伊氏锥虫病有治疗效果外,其余药物均无效。  相似文献   

15.
用MDBK细胞,采用血清微量中和试验方法,对黑龙江省某进口牛精液的奶牛场的受体牛进行血清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用一定量的已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通过观察MDBK细胞病变情况,检查被检血清中IBR中和抗体,结果发现,所检27份血清中,其抗IBR病毒抗体均为阳性,且抗体效价相当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美国国家实验室常规补体结合试验微量法技术,对两个农场162头牛血清和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进口牛414头血清进行边虫检查。检出两农场阳性牛5头,疑似牛4头;进口牛中检出疑似牛3头。实验证明,方法敏感特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快速、准确、简便、经济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减轻劳动强度,作者于2007年6月在常德市贺家山农场对290份血样(其中牛190份,羊100份)进行了血纸间接血凝诊断与斑点金标诊断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斑点金标诊断法操作简单,所需检测器械较少,检测时间短,但成本相对较高;间接血凝法操作较为复杂,检测时间较长,但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牛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简称环泰虫)裂殖体抗原的制备和ELISA在诊断环泰虫病、检测免疫牛抗体水平和确定虫种间血清学关系等方面的应用。应用冻融研磨法制备的抗原进行ELISA,检测25头份带虫牛血清,阳性符合率为96%,检测30头份阴性牛血清,阴性符合率为100%;一个样本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9.52%,多个样本重复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ELIS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ELISA检测环泰虫疫区牛,阳性检出率为61.02%(镜检法为38.98%)。ELISA值的高低,与环泰虫带虫牛的红细胞染虫率呈正相关。检测49头份非疫区牛血清,结果均为阴性。用作检测免疫牛抗体水平,32头份重环泰虫裂殖体细胞胶冻苗免疫的牛血清,7个月后ELISA值仍明显高于健牛(未免疫),有62.5%在阳性范围内。检测其他种属虫体血消.不与伊氏锥虫、贝氏贝诺孢子虫和牛肉孢子虫血清发生交叉反应。检测瑟氏泰勒虫血清,有11/12的阳性反应率,初步证实环泰虫与瑟氏泰勒虫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岭土处理被检血清,4单位抗原及0.6%豚鼠红细胞做血凝抑制(HI)试验诊断猪细小病毒病是比较适宜的条件。用此法对七种猪传染病抗血清进行检查,均不产生非特异性血清学反应。用滤纸吸附被检猪血液(简称血纸)与分离血清做HI比较试验,两者的HI价无大差异。与日本PPV毒株90HS抗原进行比较,两者的HI价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在牛白血病病毒(以下简称 BLV)传递给绵羊的模拟机械传播试验中,应用下列蚊种:野生疟蚊(Anopheles freeborni)、史氏疟蚊(A.step-hensi)、四斑疟蚊(A.quadrimaculatus)和白魔疟蚊(A.albimanus)。从一头感染 BLV 患慢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的牛采血喂蚊。饲喂后,立即取下蚊子的头和口器,放于 RPMI 1640溶液中,然后给绵羊皮下接种。将37至122只蚊子的口器和头接种于9头绵羊,用血清学确定是否感染。每月采一次血,共三次。应用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查 BLV 抗体的存在。三个月内,琼脂免疫扩散试验阴性的绵羊血清再用放射免疫法硷查。放射免疫试验结果与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结果一致。9头绵羊中有4头出现 BLV 抗体。甚至接种了54只蚊子的口器和头就能使绵羊出现血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