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水稻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水稻机器旱直播(旱直播)和旱育秧机器插秧(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方法]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进行水稻测产,对采用旱直播和机插秧2种栽培方式农户水稻生产的栽培成本、经济效益进行考察,分析其优劣。[结果]机插秧水稻产量远超过旱直播水稻。旱直播水稻产量相当不稳定,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76%;而机插秧水稻最高单产是最低单产的133%。机插秧成本低于旱直播成本,旱直播稻的化学除草比机插秧多1次,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机插秧水稻经济效益高于旱直播水稻。[结论]水稻旱直播栽培既不省工也不省成本,更不能增收。在具有机器插秧条件的地区,应该限制水稻旱直播,推广机插秧。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江丘陵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农业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自旱改水以来,水稻由冲田发展到岗、塝田,面积不断扩大,总产不断增加。但是,由于受多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生产因素的影响,水稻单产仍然不高。1984年以来,我们针对本地区水稻生产特点与主要障阻性因子,进行高产栽培试验与生产示范,並据此提出了本地区水稻中产变高产的栽培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毅  李晶晶  龚长东  田小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7):3953-3955,3960
[目的]分析1990~2009年湖北省水稻产量变动及其原因,以期找到水稻持续稳产高产的技术途径。[方法]采用湖北省农业基本统计资料,结合相关气象资料和生产农情分析资料等,对湖北省1990~2009年的水稻及其不同季节类型的总产、单产、播种面积等变动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概括性分析。[结果]湖北近20年水稻总产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各年份波动起伏较大,近期总体回归平稳。水稻单产整体上有所上升,但增长幅度较小,其中中稻呈上升趋势而早、晚稻平稳下降;不同年际间单产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以早稻波动最大,中稻部分年份波动大但总体较稳定,晚稻波动较小。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总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的条件下,双季稻面积逐渐减少而中稻面积逐渐上升,近年渐趋于稳定。总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单产的变化与波动则主要受制于气候、技术水平和社会因素;种植面积的总体变化主要受作物的比较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和耕地流失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季节类型水稻面积的变动可能与栽培风险、劳力和国家政策相关。[结论]稳定种植面积是确保湖北水稻总产稳定的首要措施,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培育高产、多抗品种和研究抗灾栽培技术是减少产量年际间波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2008 ~ 2014年审定的水稻品种的产量状况,为广西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4年广西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分析比较了年度间产量,各类型水稻产量,产量与生育期、株高的关系.[结果]广西杂交水稻的单产没有突破,仍徘徊在7 500 kg/hm2的极点,常规稻的单产从2012年到2014年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广西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把杂交稻高产育种作为一种长期的育种目标,并继续加强常规稻高产育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隆阳区水稻单产水平,明确栽插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关系。[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粳稻隆科16为材料,采用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栽插密度27.0万~33.0万丛/hm~2,栽茎蘖苗54.0万~66.0万/hm~2,隆科16产量可达11 250~12 000 kg/hm~2。[结论]隆科16是综合性状好的高产粳稻品种,合理密植,精确定量栽培,可以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黑龙江垦区水稻生产向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方向发展,单产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整套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在现有栽培技术水平下,为使水稻单产再上新台阶,突破公顷产量12t的目标,2007年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研发中心结合近年来水稻高产攻关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水稻良种良法配套和新技术综合组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产提高,效益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茎生叶和水稻生产相互关系。[方法]2014、2015年对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江心沙分公司水稻进行调查,分析水稻最长叶与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叶片总长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叶长序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倒2叶最长时穗下节和穗长较长、穗部性状较好;叶长序为213(45)时单穗重最高。[结论]生产上可通过相关措施促进倒2叶生长,构建合理的茎生叶叶长序来实现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8.
浅谈苏湾镇水稻低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湾镇位于巢湖市居巢区北片,光热水等自然条件优越,是水稻主产区,水稻常年播种面积在1333公顷以上,但是单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2年、2003年、2004年3年单产均只有500千克左右,水稻单产长期低下,除土壤肥力条件外,主要就是栽培技术落后。1低产原因1.1品种更新慢,高产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隆阳区水稻单产水平,明确栽插密度与水稻产量的关系。[方法]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粳稻隆科16为材料,采用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栽插密度2.7~3.3×10~5丛/hm~2,栽茎蘖苗5.4~6.6×10~5/m~2,产量可达11 250~12 000 kg/hm~2。[结论]隆科16是综合性状好的高产粳稻品种,合理密植,精确定量栽培,可以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8—2011年广东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行综述,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总结了粮食高产创建的成效,从全省粮食单产和总产、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民收入等方面进行说明;对下一步深入推进广东粮食高产创建、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高产创建机制、创新创建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水稻涝渍灾害后提高产量的最佳补救措施。[方法]在水稻拔节初期自然受灾条件下,通过不同速效肥、叶面肥生化制剂的优化设计,研究补救措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涝渍灾害后水稻不同速效肥和不同叶面肥生化制剂均不同程度上提高产量,不同速效肥灾后补救恢复效应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沃丹农、尿素、海硅、稻速青;不同叶面肥生化制剂补救效应从高到低依次表现为阿瑞斯、粒粒宝、磷酸二氢钾、漯效王;追施尿素并配合喷施2次叶面肥生化制剂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结论]该研究筛选出较优的补救措施,为大面积生产灾后应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林胜  裴正峰    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65-7366
[目的]采用不同有机肥配方,探索有机肥平衡施用效果,以提高有机稻生产水平。[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检测不同有机肥配方的施用效果。[结果]在稻鸭共作模式下,平衡施用有机肥对水稻产量以及单位面积穗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结论]试验基地采用施用"水稻秸秆堆肥15 000 kg/hm2+菜籽饼1 500 kg/hm2+鸡粪750 kg/hm2"的有机肥配方,有机稻产量达到6 200 kg/hm2,说明平衡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水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郝苏丁  余显权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18-6419
[目的]测定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Oryza sativa L.)叶片的透光率,并分析不同透光率对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水稻卷叶近等基因系B6C1和B5C2回交得到B6C2,对B6C2群体进行透光率及产量性状的测定。[结果]在晴天条件下,不同卷叶性状的水稻叶片透光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不同生育时期透光率的变化为分蘖期收割期始穗期,即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透光率先降低然后升高。在阴天条件下,透光率随不同生育时期的推进逐渐减小。总体上,相同生育时期和相同天气类型下,卷叶叶片的透光率均大于平叶叶片。[结论]透光率变大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受光效率,使卷叶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大于平叶,是水稻增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贵州农业生产的历史和现状,看到存在的差距。[方法]概述了1949~2008年贵州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烤烟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产量、单产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对贵州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贵州水稻、小麦、玉米3大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有所下降、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耕地质量差、人口增加速度快、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农村水利资源利用率低。[结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钾氮及有机肥投入对稻农超级稻生产经济的贡献.[方法]以辽宁、浙江、湖南3省8县市690户稻农2009年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将肥料及各品种的生产投入对超级稻生产的产量影响及关联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有机肥使用的增加对超级稻产量增长作用显著;化肥使用量渐趋合理,但增产不增值;各肥料品种对超级稻产量的增长能力差异显著,增产能力为钾大于磷大于氮.[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当前超级稻生产中,要继续增施有机肥与钾肥的数量并控制化肥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江西省水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提高江西省水稻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及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研究,了解江西省水稻生产、区域分布及种植收益情况,分析其水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江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2014年水稻播种面积居全国第2位,总产量居全国第3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2位;2004~2014年江西省水稻播种面积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划为双季稻种植区和单、双稻混作区两大类型、10个主区,其中,赣北丘陵平原双季稻区种植面积最大(32.77%);江西省稻谷总产值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其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有所波动,水稻生产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江西省水稻产业发展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单产较低;缺少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品种;水稻生产的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化水平低、延伸产品少、品牌效应不强;农民种植水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建议]通过提升水稻品种竞争力,提升水稻生产要素竞争力,提升政策竞争力,提升科技竞争力,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江西省稻米区域品牌,以促进江西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面落实当前我国粳稻南移("籼改粳"和"早籼晚粳")的发展潜力,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方法]选择4个不同品种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展开田间试验,在相同施肥模式下进行管理种植,做好病虫害防治,后期进行产量对比和分析。[结果]4个品种之间的产量存在差异,其中甬优9号产量最高,甬优1538产量次之。从整体表现来看,4个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产量表现均较好。[结论]甬优系列杂交水稻适合在南方种植,其对农业经济效益及产量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