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果甜玉米播种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2000、2001年连续二年对水果甜玉米“申甜1号”的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上海地区露地直播的适宜播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水果甜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2000~2001两年对水果甜玉米申甜一号、申甜3号各分四个水平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3500株/667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3.
国外甜玉米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年,笔者对9个国外甜玉米品种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Copula(库普拉)和Skoool两品种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穗大产量高,适于长沙春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4.
进行了24个优质甜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比对照农友华珍增产15%以上的有福满堂、粤甜13、绿色超人、超甜4号、晶甜3号,增产幅度达到40.6%、22.7%、22%、18.2%、15.6%,但绿色超人品质较差.根据各品种生育期、株高、抗逆性、产量和品质几方面的表现,筛选出福满堂、粤甜13、超甜4号、晶甜3号4个品种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为进一步丰富甜玉米种类,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鲜食甜玉米品种。【方法】对7个鲜食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分析测定其生育期、田间植株性状、抗病性、果穗性状和鲜穗产量。【结果】"先甜18号"鲜穗产量达到1008.8kg/667m2,较对照"粤甜16号"(CK)增产7.55%,排名第1,果穗各个性状表现突出,抗病性强,田间植株性状好;"斯达甜231"鲜穗产量达到996.3kg/667m2,较对照"粤甜16号"(CK)增产6.22%,排名第2,单穗重和抗病性表现突出,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和穗长表现适中。【结论】参试甜玉米品种"先甜18号"和"斯达甜231"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广西横县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春季,南平市大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从省种子总站选择了26个国外鲜食甜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玉米良种.  相似文献   

8.
鲜食型甜玉米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0年在湖南省作物研究所进行的鲜食型甜玉米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湘玉超甜1号、穗美9601、穗美9701、改良科甜110四患得患失 综合农艺性状均较对照组金凤超甜优良,且商品性能均好,都可做为湖南省超甜玉米育种的优良质资源加以利用,其中湘玉超甜1号高产,稳产,优质,抗倒抗病力强,食味和商品性好,宜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9.
牟定县中海拔地区 (海拔 170 0~ 190 0m)占国土面积的 86 7% ,该区年均温 13 8℃ ,全年≥10℃的有效积温 4 45 0℃左右 ,年降雨量 80 0~ 95 0mm。食用鲜玉米种植多在 4~ 8月 ,且品种混杂 ,单产极为不稳 ,平均每公顷有效穗棒鲜重仅为12 75 0~ 135 0 0kg ,与省内高产区相比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水稻强化栽培中在施用一定数量有机肥的条件下,不同氮素化肥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开展此试验。  相似文献   

11.
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肥料的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本文总结了1981~1982年在山西晋中平川水地上进行的玉米氮磷肥试验结果。初步结果表明,在亩施农家肥6000~8000斤基础上,中等肥力土壤增施氮磷肥的增产效果大于高肥力土壤,肥料的经济效益也高。所以,在肥料分配上应侧重在中、下等肥力水平的地块上。试验结果还表明,玉米对氮肥反应明显,在高肥力或中等肥力土壤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而磷肥只有在土壤有效磷(P)含量小於5ppm的土壤上才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大於10ppm时还表现负效应。因此,在玉米→冬小麦——夏谷子二年三熟制的轮作周期内,当磷肥有限时,对玉米可少施或不施,而重点施用于冬小麦上,以发挥肥料的增产效果。施用肥料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在一定农业生产条件下,当土壤养分含量提高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将趋于稳定,若再继续增加施肥量则对产量影响很小,经济效益很低。因此,在一定农业生产条件下,不应过分强调为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而盲目地、大量地施肥,而应注重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以期达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2.
氮钾肥配施对赤红壤上甜玉米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氮、钾肥配施对赤红壤上甜玉米生长的影响,于1986年秋作和1987年春作进行两次盆栽试验及植株和土壤的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氮、钾肥配施可增加供试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可增加甜玉米穗叶(吐丝明)含N量和含K量,降低穗叶含P量、含Ca量和含mg量。不施钾肥处理的甜玉米穗叶含K量≤1.30%,吐丝前有明显的缺K症。施高量钾肥(0.33克KCl/公斤土)处理的穗叶含Mg量≤0.15%;吐丝后出现明显的缺Mg症;施K_1水平(0.17克KCl/公斤土)的钾肥较适宜。单施氮肥处理,甜玉米果穗和籽粒的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配施钾肥处理,甜玉米增产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质含量,降低水溶性糖含量。施钾肥与不施钾肥比可明显增加水溶性糖含量,增加粗蛋白质总量(克/盆),但降低租旦白质含量。在供试赤红壤盆栽甜玉米条件下,氮钾肥配施以N_2K_1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3.
由天缘生化有机液肥添加有机活性物质复配而成的“天缘快熟有机液肥”,在东风农场迟熟大小麦后期叶面喷施结果表明,该液肥能促使茎法中的机营养物向穗部输送,加快灌浆速度,促使麦粒充实饱满,达到增加粒重、提早3~4d成熟的效果,从而可使大小麦早日收割减少损失,缓和三夏期间水达时播种载插和农活安排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生物有机肥在茄子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应用试验,以茄子为供试作物研究了新型生物有机肥的肥效性状和使用特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蔬菜专用肥(即化肥,N、R2O5、K2O总量25%)和大一元肥(即化肥,N、P2O5、K2O总量15%)处理的茄果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茄子的硝酸盐含量,以大二元肥(即化肥 有机肥,N、P2O5、K2O总量15%)和大三元肥(即化肥 有机肥 微生物,N、P2O5、K2O总量15%)处理的较低;茄子的Vc含量,以大二元肥和大三元肥处理的较高。生物有机肥料对茄子的增产是显著的,大三元肥的增产效果明显。本试验中四种不同肥料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的含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惟有大三元肥施用后的10~20cm土层中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比本底值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甜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表明:氮磷钾用量对商品鲜苞产量有显著增产作用,其影响顺序为:氮>钾>磷。在本试验条件下,每亩施N、P_2O_5、K_2O分别为18.2kg、6.3kg、18kg时,可获最高鲜苞产量640kg/亩。钾可显著提高鲜粒水溶性糖含量。氮、磷则在某一用量(每亩N6.7kg、P_2O_55kg)时,鲜粒水溶性糖含量最低,氮、磷分别小于以上用量时,水溶性糖随养分增加而下降,大于以上用量时,糖分随养分增加而增加。综合商品鲜苞产量与糖分含量两项指标,可推荐甜玉米合适施肥量为N18.2kg/亩,P_2O_56.3kg/亩,K_2O18kg/亩,其配比为N:P_2O_5:K_2O=1:0.35:1。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甜椒密度试验入手,调查了LAI和采收量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以4500穴产量最高,从其LAI理论曲线可知,该密度的现蕾、开花、始收、封垄期的适宜LAI值分别为0.15、1.16、3.87、5.OO。上述发育时期的LAI发育适合与否,均对产量有一定影响;LAI理论曲线有二方面的应用价值;一是检验栽培技术是否科学合理;二是提示改进栽培技术关键时期;据此提出夺取进一步高产的途径,一是充分利用适于甜椒生长的5、6月份,二是改善炎夏期间的小气候条件,使之主要发育时期的LAI尽量接近理论曲线。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子活力实用测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了比较常用的五种室内测定法,十几种指标。对高、中、低活力的玉米种子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与田间出苗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1) 人工加速老化处理(相对湿度100%、温度43C,2天)所测得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能很好地反映玉米种子活力的高低,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8、0.9631、0.9435。(2) 冷浸处理(温度6~8C,3天)所测得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也能很好地反映玉米种子的活力,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9289、0.9260、0.9205。上两种方法(老化试验、冷浸试验)比较简便、实用,而且准确,可在生产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施用等量厩肥、磷肥和钾肥的基础上,每小区1公斤尿素(相当于每公顷300公斤)按照由不同生育期分次施肥的四种组合形式施用于杂交稻。其中以70%尿素为基肥,30%为保花肥的处理稻谷产量最高,每公斤尿素氮增产稻谷11.35公斤。杂交稻分蘖阶段和孕穗后期土壤供氮低于作物需氮量,上述配比形式能弥补这两个阶段土壤供氮之不足,适合杂交稻分蘖成穗能力强和穗分化力强的特点。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某些氮素营养特点进行比较:(1)两者生产1000公斤稻谷的需氮量相近;(2)杂交稻吸收氮素总量中约35%来自化肥氮,与双季早稻相近而高于单季晚稻;(3)杂交稻生育期内吸收的土壤氮量与单季晚稻相近而比双季早稻高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