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番红花为名贵中药材,1979年起上海连续三年引进日本少量番红花球茎,引种获得成功,因球茎繁殖有效倍数低,大球茎难以繁殖,花柱亩产不高,发展受阻,本文通过对番红花特征,特性观察与研究,为番红花高产栽培及无性繁殖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地区番红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红花为灵敏类名贵中物材,作者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温带季风的气候特点,提出球茎秋种夏收,露地越冬繁殖球茎,室内越夏无土栽培,促使球茎开花彩收花柱的生产技术,番红花干花每公顷从原水平11.7kg提高到15kg左右,球茎有效繁殖倍数稳定在2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番红花(GrocussativusL.)为灵敏类名贵药材.对番红花特征、特性及生育规律的观察和研究,并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带、温带季风的气候特点,提出球茎秋种夏收,露地越冬繁殖球茎:室内无土栽培,促使球室开花采收花柱,作两年生作物栽培.实施该技术后干花每公顷从原水平11.7kg提高到15kg左右,球茎有效繁殖倍数稳定在2倍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的方法。[方法]以番红花球茎的染菌率、褐化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指标,分析了外植体大小、氯化汞浓度和消毒时间对番红花球茎染菌和诱导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抗坏血酸和活性炭对番红花球茎褐化的抑制效果。[结果]当外植体大小5 mm~3,氯化汞溶液浓度0.2%、消毒时间10 min时,染菌率和诱导率较为适宜;向培养基中加入0.5 g/L活性炭可以降低球茎的褐化。[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番红花球茎消毒和褐化抑制方法,为野外番红花球茎的初代组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番红花种球定量留芽增产效果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番红花球茎高产,提高繁殖率,开展了番红花种球定量留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6~30 g的大球茎留3芽、18~25 g的中球茎留2芽、18 g以下的小球茎留1芽为合理留芽量。  相似文献   

6.
一、番红花概述 番红花(学识:Crocussativus L.、英文名:Saffron)幅鸢尾科(Iridaceae)番红花属(Crocus)多年生球茎草本植物。大约有100余种,大多为名贵观赏花卉,其中有一种还是名贵药材和香料,这一品种的番红花又被称为藏红花或西红花。  相似文献   

7.
番红花链格孢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番红花球茎中分离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和生长特性等研究初步鉴定其为半知菌类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Fr.)Keissler.该菌能单独引起番红花球茎腐烂,与青霉菌互作时腐烂程度加重.环境和营养因子对该菌的生长繁殖影响较大:①在10~35℃时,菌丝能生长并形成孢子,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28℃,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5℃;②在pH为4.0~7.0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萌发均良好,最适pH值为6.0;③当空气相对湿度(RH)高于80%时,菌丝才能生长并形成孢子,RH高于85%,孢子才能萌发;④能直接利用葡萄糖和蔗糖,淀粉和甘油需分解后才能被良好利用;⑤氮源以有机态氮和硝态氮为佳,铵态氮对其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花1号,对番红花促花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5,10,50ppm促花1号在番红花球茎芽分化期浸种处理,均可增加单球球茎花朵数和干花柱产量,增产幅度以50ppm为最大,分别为34.6%和42.1%。  相似文献   

9.
番红花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番红花别名藏红花、西红花,是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球茎花卉,也是一种常见的香料作物。番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以其花柱入药,能祛淤生新、活血通经,素以治跌打损伤出名。原产欧洲西部和小亚细亚,属地中海气候型花卉,适于自秋季到春末降雨较多、夏季凉爽干燥的环境,要求冬季不太寒冷,夏季为20~25℃。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限于气候因素,繁殖不易,一般均由外国进口种球,秋、冬季栽培至春季开花,花谢后即废弃。我国的上海、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一种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快速繁殖魔芋种子的方法,选择魔芋小球茎、芋鞭、根状茎、球茎顶芽和球茎侧芽等5种不同繁殖材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出苗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球茎数和芋鞭数均为小球茎芋鞭球茎顶芽球茎侧芽根状茎,株高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冠幅为小球茎球茎顶芽芋鞭球茎侧芽根状茎。魔芋小球茎作为繁殖材料最为理想,不但出苗率高、冠幅大,而且采收后平均球茎数和芋鞭数最多,分别为12 321个/667m~2和16 539个/667m~2,极显著高于其余繁殖材料;芋鞭其次,顶芽第三,侧芽第四;根状茎的繁殖效果最差,分别为1 110个/667m~2和555个/667m~2。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魔芋防病药袋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90-3891
魔芋病害防治药袋可直接杀灭所接触的种芋表皮和土壤的病原茵,在留种、保管、搬运、播种直至生长的全过程都能起到药物防治和纸袋保护的双重作用,并利于种芋安全调运和贮藏,避免种芋相互侵染.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套药袋播种出苗较对照提早2~3 d,出苗率提高5%以上,发病时间推迟10 d以上,不同生育时期的相对防治效果为45.94%-69.21%.该技术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明显,适应贫困山区生产水平,群众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进口球根花卉携入线虫营养类群及数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测进口球根花卉种球携带的线虫,尤其是检疫名录之外的植物线虫,本研究首次采用本实验室设计的线虫7 d自然游离分离法对进口花卉种球所携带的线虫进行了数量检测和营养类群归类。结果表明:1)从荷兰和新西兰进口的百合、郁金香等6种花卉种球中检出的线虫共涉及3目10科12属,其中非植物线虫分属1目3科4属,检疫名录以外的植物线虫数量占前3位的属有拟滑刃属(Aphelenchoides)、滑刃属(Aphelenchus)和短体属(Pratylenchus),分别占植物线虫总数的77.1%、16.4%和2.9%;2)新西兰进口百合种球中检测出的拟滑刃属线虫数量(426条/10球)为荷兰进口品种的3.5倍(123条/10球)。3)上述两国进口的百合种球中有3个品种携带潜在危险性线虫——根结属线虫,但数量较少,平均2~7条/10球,同时还携带非植物线虫,分属于盆咽属、拟丽突属、头叶属和小杆属,数量在50~300条/10球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在小苍兰的切花生产中,经花球茎一概舍弃,未免背离经济效益;作为种球,反复连年栽培,又不免退化,丧失经济效益。本课题根据观察到的小苍兰的生长规律、物候期和小球茎的生态类型等同生长发育的相关性,作出一套既能避免退化,又能合理利用资源的规范化生产流程的设想。经初步实践,能符合实际、可应用于生产,有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芋艿茎尖培养去病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芋花叶病毒侵染的芋艿,用茎尖培养法能得到完整植株,这些完整植株经电镜和免疫法鉴定,证明已无芋花叶病毒。不带芋花叶病毒的试管苗所结球茎以及以后二代的球茎,不仅产最高于对照(未去病毒的芋艿),而且品质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最适宜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固体培养基配方,以获得高质量的组培苗,为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在相同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把同一阶段的原球茎接种于不同激素比的4种培养基中,培养周期为60 d,每隔15 d取样检测1次,对不同生长状况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1/2 MS中加入浓度为1.0 mg/L的6-BA、0.5 mg/L的NAA和浓度为20%的马铃薯提取液进行固体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3种农药对蔗田杂草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明确75%氯吡嘧磺隆WDG、25%硝磺·莠去津OD和73%甲·灭·敌草隆WP等对蔗田香附子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别调查了喷施不同药剂处理的甘蔗和香附子的叶色变化情况,香附子地表植株、根和地下球茎(或芽)的死亡率。结果表明,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地上部分、根和地下球茎(或芽)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甘蔗安全;73%甲·灭·敌草隆WP可有效控制香附子地表植株和根,但对地下球茎(或芽)防效较低;25%硝磺·莠去津OD仅能使香附子地表植株变色,对香附子根和地下球茎(或芽)几乎无效。75%氯吡嘧磺隆WDG对香附子防治效果好且对甘蔗安全,可作为蔗田香附子防治的轮换药剂,使用剂量以90、135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野慈姑球茎发生规律和化学控制技术,探讨野慈姑防除方法。研究表明,球茎繁殖野慈姑结球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中上旬。当抽薹数为6个·株-1时,发生新球茎概率最大为83.00%;种子繁殖野慈姑结球盛期在8月末到9月中上旬。当抽薹数为3个·株-1时,发生新球茎概率最大为66.70%;五氟磺草胺土壤处理对当年野慈姑球茎抑制效果最好,丙嗪嘧磺隆对次年球茎出苗控制最好。茎叶处理对野慈姑球茎抑制作用顺序依次为氯氟吡啶酯2-甲-4-氯钠盐2-甲·灭草松嘧肟·丙草胺灭草松。文章填补国内野慈姑球茎防除效果研究空白,为多年生杂草营养繁殖器官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的商品种球通过籽球培育途径生产.为探讨籽球大小对商品种球繁育的影响,采用3个不同规格的籽球进行繁种试验.结果表明,以周径2.1~3.0 cm的籽球繁育商品球效果较好,达到商品种球规格(周径>6 cm)的种球占所收种球的50%以上,折合每667 m2可生产15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一批荷兰进境番红花种球(Crocus sativus)进行病毒鉴定,以防止危险性病毒传入危害。【方法】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通用引物(Sprimer和M4T),采用RT-PCR方法对一批番红花种球样品进行检测,取其中一个RT-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利用Gen Bank上的基本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和MEGA 6中的基于对数期望的多重序列比较(Multiple Sequence Comparison by Log-Expectation,MUSCLE)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并根据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CP)序列利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批样品扩增到一条约1.7 kb的预期大小片段,说明该批番红花种球样品中存在Potyviridae科病毒。测序获得长度为1 666bp的序列(命名为2677-NL),含有部分核内含体b基因(nuclear inclusion b,NIb)、完整的CP和3′端非编码区(3′-UTR),其核苷酸序列与虎眼万年青花叶病毒(Ornithogalum mosaic virus,Or MV)的SW3.3分离物具有最高序列一致性(99.6%),与Or MV参考基因组序列(Reference genomic sequences,Ref Seq;NC_019409)的序列一致性为99.1%。该分离物的CP与6个Or MV印度分离物(JQ686722、JQ686720、JN692498、JN692497、JN692496、JF682235)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1.5%—77.3%和65.7%—79.7%,与其他32个Or MV分离物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77.9%—99.5%和82.9%—99.2%。基于CP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Or MV可分为两个类群,而2677-NL与5个澳大利亚分离物(JQ807995、JQ807996、NC_019409、AF185964、AF185965)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Or MV澳大利亚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关于Potyviridae科病毒种类的分类标准,2677-NL为Or MV的一个分离物,证实该批番红花种球受到Or MV的侵染。这是世界上首次在番红花中发现Or MV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