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及其在水稻改良中的优越性和近年来在水稻育种中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相似文献   

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其在水稻育种中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综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主要包括质量性状改良、数量性状改良、回交育种、基因聚合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雄性不育在开花植物中广泛存在。阐述了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分子机理以及几种主要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稻作病害,严重制约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降低稻瘟病危害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稻瘟病抗性资源鉴选、抗病基因定位和克隆及创新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抗稻瘟病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给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途径,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可大大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因此,加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此,综述了分子标记的特点与类型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原理,着重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育种上的利用现状,主要包括在回交育种、基因聚合、数量性状改良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一些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抗性基因的应用、发展前景与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水稻广亲和保持系,为水稻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4个不育系博A、天A、青A、62A与24个水稻姊妹系杂交,测定其恢保性;同时利用与Sn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GXR6对24个姊妹系进行检测;再通过籼粳测交验证其亲和性.[结果]24个姊妹系中除B11、B13、B14、B15外,其余B1~B10、B12、B 16~B24等20个姊妹系花粉不育度均达100.0%,对4个不育系博A、青A、天A、62A均保持不育.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B1、B2、B4~B7、B10~B12、B14~B16、B 18~B20、B22、B23等17个姊妹系均携带187R的广亲和基因Sn5;但与日本晴和巴利拉测交验证结果显示,仅B1、B4具有亲和性,B9虽未携带Sn5却具有亲和性,其测交组合F1代植株结实率极显著高于桂B测交的结实率(P<0.01)而低于测验种自身的结实率(桂B结实率79.79%,日本晴76.87%,巴利拉73.65%),B1、B4和B9属于中亲和力品系.[结论]筛选获得的广亲和保持系B1、B4和B9,可用来改造现有不育系,充分发挥籼粳亚种杂种优势,提高杂交水稻产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遗传育种改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原理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优势;着重综述了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产量、品质及抗性等相关性状育种中的应用进展;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概述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和图位克隆研究进展,总结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稻恢复系C418与携带Xa21基因亲本回交转育的中间材料,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人工接种鉴定,农艺性状考察和田间配合力测定,选育出一批携带Xa21基因、白叶枯病抗性显著提高、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较强的新恢复系,同时筛选出一批优势杂交组合,为杂交稻抗病育种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综述了分子标记在水稻的遗传多样性,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和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品种纯鉴定,杂种优势预测及目标基因的早期鉴定和品质性状的分子标记及品质性状改良的基因工程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10年来,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为利用杂种优势对农作物进行轮回选择和群体改良提供了重要工具.同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雄性不育也为花粉发育、细胞质遗传和核质互作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以前对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多定位于描述性和细胞水平的研究,对其分子机制了解较少.近年来,随着在模式植物中克隆到的与雄性育性有关的突变基因的数量不断增多,对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迄今已知,在雄配子体及其营养组织的发育、花粉与雌性器官的识别以及随后的双受精过程中,都有相关基因在进行调控.本文针对细胞核雄性不育,按雄性生殖器官发育的顺序,结合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研究结果,对高等植物核型雄性不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番茄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其产量位居世界蔬菜前列,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口味丰富多样。植物雄性不育是因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花粉,而雌蕊发育正常并可利用外来正常花粉受精结实。番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植物,杂种优势明显,且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目前,番茄在我国生产中子一代杂交种子基本均为人工去雄授粉,所以在制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利用番茄雄性不育制种可以简化制种过程、大量降低成本和提高种子纯度,使得番茄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因此番茄雄性不育研究与利用对番茄遗传育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概述了近年来番茄雄性不育研究领域现状,总结了番茄雄性不育的类型、番茄雄性不育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功能研究、番茄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分析,从遗传学角度阐述温度对番茄雄性不育的影响,探讨其生理生化机制以及响应温度变化的基因功能与调控机理,分析了番茄雄性不育的杂种优势及其在生产应用中的利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番茄雄性不育研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番茄雄性不育技术的创新和基础研究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定位和克隆辣椒8001恢复系中恢复基因提供基础,用9704A8001 F2代群体开展了辣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分子标记研究.通过RAPD-BSA分析法,找到了一个与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8001中的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OPL09-763,测定了该标记带的序列,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该标记带与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4.17%,遗传距离为4.18 cM.  相似文献   

16.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子标记选育技术的原理、基本条件、策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用3个与水稻温敏雄性核不育(TGMS)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C365-1、S2-40和InDel37,对云南低海拔(260 m)早季种植的2个籼稻TGMS株系配制的杂交组合的F2 和F3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出的146个单株(126个TGMS单株和20个可育株)及经多代自交获得的15个TGMS株系的基因型进行鉴别,结果表明:只有标记C365-1在来自两个群体的不育株和可育株DNA池间显示出多态性。不育株DNA池产生两个PCR片段,分别为418 bp(定名为C365-418 bp)和344 bp(定名为C365-344 bp),而可育株DNA池只产生C365-418 bp片段。经克隆测序比对,显示多态性的C365-344 bp片段与水稻第2染色体上的OJ1001_D05克隆的DNA序列相似性为84%,与TGMS基因ptgms2-1和tms5的距离约为19.1 kb;与水稻第6染色体上的OJ1001_B06.3 和OJ1001_B06.4两个克隆间隔区的DNA序列的相似性为98%,与TGMS基因TMS相距约1 cM。在146个单株中,标记C365-1的基因型值与单株育性表型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44,达极显著水平。来自15个TGMS株系的每一个株系都显示出与不育株DNA池相同的带型。以上结果说明,PCR标记C365-1可较为有效地鉴别水稻TGMS株携带的TGMS基因,该标记可作为水稻TGMS株基因型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雄性不育突变体802A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并对不育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调查802A突变体的花粉育性、形态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同时对其不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802A/Ⅱ-32B F2和802A/02428 F2为定位群体,运用SSR、InDel等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802A突变体的花药瘦小、干瘪、不开裂,外观呈乳白色,花粉以典败为主,属于普通雄性不育类型。同时,该突变体还表现颖壳变细、扭曲,剑叶变短、变窄、内卷,穗颈包颈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802A的雄性不育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不育突变基因定位于第3染色体长臂的SSR引物RM3513附近,InDel标记S2和S5之间,该基因与这2个InDel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和0.3 cM,并且与InDel标记S3和S4在167株F2不育单株中共分离。【结论】通过与迄今已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基因比较,认为802A所携带的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水稻隐性核不育基因,暂命名为ms92(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