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资源县人民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开展改灶节柴工作,1989年通过验测鉴定,列为全国改灶节柴普及县,1990年改灶节柴又上新的阶梯。资源县地处高寒山区,境内海拔差较大,有平原山区之别。为了使群众乐意接受改灶节柴,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对城镇职工居民,洪水季节以电代柴,其余时间以煤代柴;居住在海拔八百米以下群众,以改灶节柴为主的措施。去  相似文献   

2.
全国首批九十个改灶节柴试点县之一的玉林市,三年来改灶节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了农牧渔业部派员鉴定验收,合格率100%,热效率  相似文献   

3.
“改灶节柴也是造林绿化”的话语已被林区人们所接受。三江侗族自治县在已取得全县75%农户用上省柴灶、年均节省木材消耗4.2万立方米成绩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把改燃节柴工作当作巩固灭荒成果的重要措施,抓好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大力度宣传改灶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区农村能源建设认真贯彻了国务院制定的“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全区开展了以改燃节柴、改灶节能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把农村的生活节能、生产节能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把多种能源开发与降低资源消耗有机地结合起来。1991年全区农村改灶节柴,以煤、气、电代柴,沼气建设,微型水电的兴建,农村中三窑四坊、烤烟房、炒茶灶等乡镇企业的生产节能都取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获得年节约木材558.3万吨的显著成效。去年我区农村能源建  相似文献   

5.
南涧县改灶节柴是从一九八一年开始的。经过几年的试验推广,群众从实践中认识到,节柴灶省柴、省时、省劳力,不仅有利于保护森林,保持水土,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而且有利于节约劳动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生产,因而,要求改灶的愿望非常迫切。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今年六月,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节柴改灶保护森林的决定》,要求三年内完成全县的节柴改灶任务,提出每年从地方财力中安排百分之一、从育林基金  相似文献   

6.
易门县为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推广新型的双锅节柴灶。这种灶省柴,省时、美观、牢固。具有烟囱、炉条的农家灶,只需小动手术即可改成。易门县是一个九山一田的山区县,但又是一个山多林少无煤的县。全县二万多农户都以柴禾为燃料,每年有十二万立方米木材在灶洞中化为青烟,仅此一项就超过了全县的森林生长量。在发展林业中,县委把从灶洞夺柴列为保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设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段仕新为组长的改灶节柴领导小组,并派科技干部到浙江、江西、江苏等省考察、学习外地改灶节柴的先进经验;又拨出科研经费一千二百元,组织专人,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 最近,笔者到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对秦岭山区群众近两年来的改灶节柴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1990年融水被列为广西省柴节煤推广普及县。四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县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到1994年12月底融水已在全县21个乡(镇)推广省柴节煤灶89609户;占全县总户数93437户的95.9%,其中农户改建灶为77400户,占现有农户总户数81228户的95.29%,全面完成了改燃改灶节柴工作任务,全县年可节约薪材46.44万立方米,约32.5万吨,折计人民币3900万元,为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造林灭荒、封山育林成果,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贫困山区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经全国省柴节煤试点工作广西验收组1994年9月12日至15日的检查验收,平乐县改燃节柴各项指标合格、达标,形成了年节柴草17.04万吨,折标准煤8.64万吨的能力,相当于封山育林2.3万亩、草地1.3万亩,节约打柴工日300万个,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 在平乐县的改灶节柴工作中,“资—105型DG节煤炉”的推广使用,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资—105型DG节煤炉”是资源县生产的一种大锅燃烧蜂窝煤节煤炉。用户反映,这种节煤炉使用方便,经济效益好,机关、学校、宾馆、饭店已普遍使用。从1993  相似文献   

10.
据1975年调查估算,我省群众年均烧柴消耗林木蓄识达1,650万立米,占每年林木蓄积消耗总量的61%。单此一项,即超过林木生长量近200万立方米。可见,要消灭我省的森林赤字,减少烧柴消耗是很重要的一环。南涧县的干部、群众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明确,他们结合本县实际改灶,在节柴上很下功夫,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希望各地都能象南涧那样,把改灶节柴工作重视起来,这对降低我省林木消耗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集安县为了解决烧柴困难,1983年决定:在大力营造薪炭林同时,大搞改灶节柴及保温炕的活动。截止目前,全县已百分之百地完成了有灶必改,百分之五十完成保温炕的任务,从而大大地减轻了烧柴难的负担。过去,旧灶每二十分钟烧十斤水,需要干柴十斤。改灶后,七分钟烧十斤水,需要干柴二斤就够了。这样,全县原计划建设319,350亩薪炭林,才能满足农村能源的需要。但是,自从推广节柴灶以后,通过亩产干柴的测试,每户一年用于柴七千斤计算,全县共营造薪炭林191,610亩就能满足全县农业户的需要。现将我县节柴保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昆明市人民政府根据全市人口密集,能源消耗量大这一特点,采取有力措施节约能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在坝区扶持农户建立沼气池,解决农户生活燃料问题;在山区扶持农户开展改灶节柴工作。几年来,全市拨出专款二十万元扶持群众开展建池改灶工作,并先后培训建池改灶技术人员一千多人。经过多方努力,全市已有十一万五千四百  相似文献   

13.
为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森林资源,近几年来,苍梧县十分注意改燃节柴工作,据统计到1991年底止,全县累计推广家用沼气池1764座,年产气量804384m~3,省柴灶43100座。城镇以煤代柴7000户,以电代柴(6个月)954户,以石油液化气代柴3200户。以沼气、煤、电、液化气代柴三项年节约木柴63350.5吨,可减少3841.98公顷(57629.7亩)薪林的砍伐。农村中的三窑也改烧木柴为烧杂草或煤渣为主。初步形成了农村改燃节柴以省柴节草灶,发展沼气池为主;城镇居民以煤、电、液化气为主;乡  相似文献   

14.
河池地区把省柴节煤炉灶推广纳入造林灭荒、绿化达标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地委、行署统一领导,地、县、乡、村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省柴节煤灶推广快,效果好。目前,全地区已率先通过了农业部省柴节煤科技推广验收。 他们主要抓了几项工作: 1.加强建灶队伍的技术培训工作。几年来,共培训了1.8万多人次,把他们编成专业队,所有改燃、改灶工作全由专业队承包。 2.因地制宜,研制适合河池农村特点的灶型和灶具。在城镇及城郊推广以煤、电、气代柴的成型商品炉灶,如石油液化气炉、煤炉、燃油炉、电炊具等,这类炉灶是定型生产的,外观及内在质量都比较好、适用;在公路沿线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推广红砖结构灶,研制推广的灶型有深烟道四风灶(河池Ⅱ型),平底上烟槽锑锅灶(河池Ⅲ型),这两种灶既可烧硬柴,又可烧杂草、秸杆、  相似文献   

15.
我局服务站在党委和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厉行节约”的教导,以批林整风为纲,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节柴活动。组织工人通过学习通化市节煤灶的经验,将旧式炕灶改成适用林区持点的节柴炕灶。在节柴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林区节约生活用柴闯出了一条新路,很受职工和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灌阳县改燃节能上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城镇居民已基本上以煤、气、电代柴,农村中已改燃改灶65340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5.07%,其中以煤代柴45799户,占改燃农户的70.9%;建沼气池1791座,沼气示范村3个,沼气示范户236户;“三窑四坊”改燃烧煤57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尤其是近两年来,钟山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改燃节柴作为十年基本绿化钟山的一条重要措施来抓,真抓实干地开展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摸清家底、居安思危,统一对改燃节柴重要性的认识。钟山是个林业小县,据1982年调查,全县森林面积仅有78.9万多亩,年增长立木蓄  相似文献   

18.
7月12日至15日,区林业厅在恭城县召开了全区改燃节柴现场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总结交流了改燃节柴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今后工作。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防城港区)的林业局长、31个县分管林业的副县长和林业局长,以及自治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和部分新闻单位的同志。恭城、容县、钟山等12个单位介绍了改燃节柴经验,并参观了恭城县办沼气、省柴灶、建太阳能热水器和果园的现场,对改燃节柴工作突出的恭城、容县、钟山、马山县、玉林市给予表彰奖励。  相似文献   

19.
9月13日全国省柴节煤试点工作组广西验收组对灵川省柴节煤试点工作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检查验收。通过对3个乡7个自然村205户改灶省柴情况质量的调查,以及核实林业部门所提供有关省柴节煤推广的数据、资料,认为真实可靠,农村改建灶总数、灶的表面质量和完好率、商品率、升温段热效率都超过国家的标准要求,予  相似文献   

20.
1993 年我区推广省柴灶84.29万户,累计达610.12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800万户)的76.3%;新建沼气池2.85万座,累计已达23.76万座,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4%;县以下城镇居民以煤、电、气代柴12.2万户(累计已达94.26万户,占居民总户数80%以上);完成烤烟房改燃节柴2万间(累计已达11.14万间,约占全区烤房总数的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