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鸟·蛙·人     
(一)在城里住了几个月,常怨高楼遮没了视线,无暇亲近田野。好想听听夏夜里青蛙唱响的欢快乐章,好想看看画眉鸟、红豆斑雀跃枝头的姿影,一种久违的心情油然难禁。灰喜鹊、黑乌鸦飞得老远老远的,已是不新鲜的话题。而座雀好久好久都不见踪影,倒是让人觉出惊异,却因怀念而生出些些许许的悲哀。一棵棵大树消失了,通城里我只看见两棵百年古树,那杈桠上的鸟巢已不知去向。我走不出故乡弥足珍贵的老榕树风景,树冠上白鹤振翅、群鸟欢歌的天趣,永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在今天要重现的话,只能是奢望和梦想。前些日子,有两件与鸟相关的事在我脑海里烙下印…  相似文献   

2.
落在外婆家的记忆谢广森外婆离开我已有30多个年头了。外婆的模样在我的记忆里也逐渐模糊起来,在外婆家曾有过的许多童年的故事,也相继远去,然而,外婆家旁的那棵大樟树,却一直长在我的心中,长在我的梦里。外婆家住在小河边,大樟树也长在小河边,大樟树下方是一座...  相似文献   

3.
在我家的院子里,有棵老榆树,我时常怀念它。在我的记忆中,它总是那样刚劲,蓊郁、慈爱。每当我行于山野或伏案读书于窗下,凡触得棵榆树、一个“榆”字。我的思乡心,便被榆树那翠绿的浓荫染绿了。我童年的欢乐,便是在这片绿色的世界度过的。孩提时,常常和邻居的小伙伴缠着苍老的爷爷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故乡,老人们去世后,他(或她)生前所遗留下来的东西(某种值得纪念的物品),后人称为“眼目”。  眼目,也是后人保存并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  我外公留给后辈的眼目是一棵桂花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在生养我母亲的那个小山村村口郁郁葱葱。到了八月,金黄色的桂花一开,真的是香漫全村,甚至飘到十里开外。小山村里有一位诗人,把桂花树赞为“山村姑娘的露水”。  我没见过外公,于是,每次去那小山村,我总要站在那棵外公年青时栽下的桂花树下,望着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出神,好多次心里默默地问树:你是我的外公么?  …  相似文献   

5.
童年鸟趣     
童年鸟趣楚建忠一天,我去公园里游玩,忽听一阵委婉清脆的鸟鸣,心中一喜:很长时间未听到野鸟鸣叫了,顿时感到格外亲切,循声往林中走去,原来只是几笼画眉挂在枝头,我失望了。记得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家里院子中有棵洋槐树,入夏,树冠便像一把撑开的大伞,将天井遮盖...  相似文献   

6.
雪松之巅     
教室窗外有一棵雪松。雪松是这个星球上最美的树种。我常常伫立窗前欣赏这棵雪松。它的每一束针叶都是绿中透出银白色,整棵树看去,就像被洒上一层薄薄的雪。在它看来,这六月雪还飘洒呢,这无数只手臂正伸展着在迎接那纷纷扬扬的琼粉银屑呢。说起雪松那重重叠叠的枝,真叹为观止。那最底层的,几乎是贴着地长出来,长长地微微往上仰,优雅而大方。所有的枝都大致与地面平行,但几乎没有两枝是互相平行的,这一支从这个方向伸展,那一枝就换一个方向,看似杂乱实则有序,谁都没有被遮住阳光,谁都可以承受雪花的飘洒。那些枝头,从树干的底部到顶部又渐次变短,于是整棵雪松就成了一座塔,一座结构复杂而精巧的塔,稳稳地墩在地上,让人顶礼膜拜。  相似文献   

7.
香椿飘香     
燕鸣 《绿色天府》2020,(3):68-68
老家的院子里曾有大小六七棵香椿树,大的有碗口粗细,小的像竹竿。每年惊蛰过后,随着天气回暖,香椿树的枝头就开始孕育嫩芽。一开始是紫红的小芽尖,像刚出世的婴儿一样试探着春天的阳光和雨露。随着春风的抚慰,叶梗逐渐粗壮变长,但依旧透着诱人的紫红色彩,不过香气伴随着叶片的舒展而更加浓郁,让我忍不住常常用手掐下伸手可及的嫩芽放到嘴里细嚼起来,鲜香气息顿时激发了我所有的感官细胞,那真叫一个爽。  相似文献   

8.
辽西古城锦州市内的古塔公园,有一片让人感悟岁月无情的木化石林景观。那些一棵棵曾经的参天大树,没有人面对它们的站姿仍然无动于衷。在这片木化石林旁,那一根根树木化石,仿佛向人类诉说那沉淀的岁月,那曾有过的辉煌。那些重见天日,曾是亿万年前树木,是怎样演变成木化石的?生命的年轮在这里凝固了,岁月的无情在这里得到最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倚着那扇窗 我能想到的最多的词汇便是温暖 那个季节轻软得 如同一团飘飞的柳絮 所有的色彩都在天空下 墨韵生动含笑而飞  相似文献   

10.
有人家处必有柏树。儿时的脚步,凡所经过的村村落落,放眼都能看到一团团高大苍翠的浓绿,它们或蜿蜒于江岸,或矗立于青草茂盛的江洲,或阴翳着老石井,或探身于池塘边,或依傍着榨油坊,或候于村边,或站在路旁……甚至那些徒剩断砖残瓦的荒僻之处,也依然突兀着三两棵时光久远的老柏,昭示着这里曾经的烟火与兴旺。在我的故乡,村前高大的柏树就曾很多,差不多都是临水而居。它们的身影,一直留在我的岁月深处。  相似文献   

11.
心惊玉屏楼     
在迎客松旁拍了一张照片后,我便坐在玉屏楼前的栏杆上补充养分了。 突然,我望见了栏杆下一个身着黄色背心的环卫工人,正匍匐在悬崖绝壁上,捡一只农夫山泉的空瓶。那空瓶刚巧撂在一棵黄山松树根的缝隙里,而树下是万丈深渊,望一眼也会使人心惊胆颤。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攀着石壁,一只脚踏在一棵紫杜鹃的根部,再拉长手里的鱼杆(一种特制捡  相似文献   

12.
那场火灾     
时光匆匆,岁月飞逝。很多童年的往事随着我年龄的疯长,早已失落在家乡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上。虽然大学毕业后的我走出了家乡那道封闭千年的山门,走进了武定县公安消防大队的警营里,而我每天看着消防铁军们演练灭火救援时,  相似文献   

13.
枣树情结     
倘若那棵大枣树不被砍掉的话,它的身上至今又该增添二十多道年轮了,它应该算得上是一棵古树了。那时,这棵大枣树就生长在我的村口旁边的一片沙坡上。印象中,那时候它已经比我村子里的人戴的雨斗笠还要大,需三个人才可围抱。那一年,它被砍倒之后,就被支离破碎的分解了,然后做了很多的凳子,摆在一间屋子的两边专供开会用。其中有一张两尺多宽、丈多长的板凳,就是由它的主干独木而成的。这张凳子泛着暗红的光,仿佛是一层血液凝固在上面。在近百年的桑沧岁月里,这棵硕大的枣树上曾经因满树鲜红芳香的枣果而吸引了一群又一群的画眉鸟…  相似文献   

14.
桃仙     
正一场大雪之后,桃树的枝干上长出了黑色的疙瘩,我知道那是桃花打苞的前奏。不由自主地,儿时关于桃树的记忆在脑海中浮现:此刻的我正寻访桃仙的踪迹。小时候,我家后山的两棵脱骨桃树枝桠婆娑,结出的桃子缀满枝头,又甜又脆。桃子表皮上靠近蒂把  相似文献   

15.
小树     
我是在一个早晨偶然发现这棵柳树的。 借着早秋斑驳的朝晖,在一条林荫小道上走着,我眼前突然涌进了一团绿,一团浓密的一眼穿不透的绿。这团绿,就在一座院子里鲜活着,灵动着,因而它使整个院落的周边也鲜活起来,灵动起来。连周边那打扮艳丽的楼房也显得相形见绌起来。为此,在我眼中,这团绿马上成为整个院落乃至周边的主角,成为我心中的崇拜物。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位画家朋友作了一幅题名《年轮》的画,画面上是一棵非凡的大树,被砍断了,只剩紧贴大地的根干,裸露的横剖面上,是一圈圈数不清的年轮。那年轮里渗出殷红的血,它让我听见(或许只有我的灵魂听见了)伐木者的斧子锋利的舌头深深地劈裂声。那棵非凡的大树唱着它的死亡之歌。在人类永无休止的砍伐的咔嚓声中,非凡的大树一棵一棵地被它舔光,一片片的森林被它舔光。于是灾难接踵而至,没有了高耸的大树的绿色伞盖,那些低矮的灌木、娇嫩的草本植物,承受不了烈日暴雨而枯亡,洪水卷带着泥土咆哮而去。失去绿色的土地、山岳被干旱圈定…  相似文献   

17.
或许是从小成长在军营的缘故,我与生俱来就对绿色有着一种本能的喜爱,仿佛是物以类聚的原因,军营里的绿色特别多,军人身影般随处可见的挺拔绿树;大块大块的操场、草坪等绿地……构成了军营片片绿洲。在童年和少年时光,我和小伙伴们便常常在大操场那硕大的草坪上追逐期滚欢乐嬉戏.大草坪像位宽容的长者,任我和同伴们在它的怀抱中优哉游哉的顽皮与游戏。那块大草坪,可以说是我们的大摇篮。  相似文献   

18.
故乡,绿色的云李映发故乡的树林,一片片,像绿色的云,浮在坝上、谷底、峁头、岭上。在那洁绿清凉的世界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几十年的风雨,曾使它消逝了;我时常为此叹息,并时常将童年乐趣讲述给后生们听,那美好的回亿实在太多、太多。我呼唤那绿色的云飘回来,...  相似文献   

19.
老树根     
无法忘记的是过去,那是盛产绿色、盛产灵气的季节。蓝天载着白云,微风送来歌声,孩子们躺在树冠的浓荫下,咀嚼着童年的故事,憧憬和理想如那双双彩蝶跳跃着。 无法忘记的是过去,那是盛产无知、盛产野蛮的季节。蓝天依旧载着白云,微风却送来树木倾倒的声音。一群伐木人肩扛利斧、手拿弯把锯,像割韭菜似地切割着年轮。孩子们看到消逝的绿荫,流着泪离去,不知走向哪里。 一棵棵生产绿色的树衰老成老树根,那汩汩流淌的泉水也停下了歌喉,来不及谢幕,就背井离乡了。 老树根早已无泪,枯朽的残肢仍在执著地渴望着绿色、渴望着孩子们咯咯…  相似文献   

20.
正在我的记忆中,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都是在家里的大园子中度过的,那里既是爸爸的育苗基地,也是我的小乐园。我总爱拎着小水壶这边浇浇,那边洒洒,我期盼着一棵棵小树苗快快长大。在一天天的期盼中,我长成了一个大姑娘,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城市的繁华与诱惑让我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差距,也深深地为我这护林员女儿的身份感到自卑,曾经深深热爱的那片绿地也在心底逐渐模糊。有一天,爸爸在我上课的时候给我送来家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