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的无病毒栽培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苹果的无病毒栽培及发展前景王际轩(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115214)靠营养繁殖途径繁衍后代的植物普遍经受着病毒的威胁。苹果在两千多年的营养繁殖中,病毒病不断传播、蔓延,为害愈加严重。无病毒栽培是解除苹果病毒威胁的唯一有效途径,已经受到世界多数果树生产...  相似文献   

2.
苹果苗木的培育主要通过营养繁殖,即无性繁殖.在两千多年的营养繁殖中,病毒病不断传播、蔓延,为害愈加严重.发展无病毒栽培是解除病毒感染的唯一有效途径,已经受到世界多数果树生产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苹果是多年生果树,必需通过营养繁殖才能保持各优良品种的经济性状。以往生产所用营养繁殖途径主要是嫁接,嫁接包括繁殖砧木和提供接穗两个方面。繁殖营养系苹果砧木苗,用常规方法增殖系数很低;优良品种的接穗,也常因来源有限而难迅速提供。致使苹果新品种的快速推广、普及往往难以实现。直接采用扦插等营养繁殖途径,因苹果栽培品种一般都不易生根,以致在两千多年的苹果生产中尚无采用优良品种自根苗的先例。自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果树繁殖的研究后,许多研究者相继在苹果实生幼苗茎尖培养,以及栽培品种茎尖培养上获得成功。而有关苹果品种组织培养自根树生育反应的报道却很少见。为了解决优良苹果品种的快速、无病毒繁殖问题,并开辟一条苹果自根繁殖的新途径,我们从1979年起开展了苹果品种自根苗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工作,并在1981~1983年先后培养出富士、金矮生等5个苹果品种自根苗600余株,栽植于省内外7个试验点进行适应性和生育反应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世界上共发现30余种可侵染苹果的病毒,已经明确可给苹果造成危害的有16种。一旦感染病毒病,苹果树全身带有病毒,终生不愈,并且具有传染性。病毒不但破坏树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还造成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引起果树死亡,严重影响苹果优质高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苹果病毒病的种类和传播途径苹果病毒病根据危害特点可分显性病毒病和潜隐性病毒病。显性病毒病有花叶病、绿皱果  相似文献   

5.
果树大多数为营养繁殖的多年生植物。由于长期营养繁殖使许多病毒病扩散、蔓延。近四十年来,果树病毒病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某些果树的病毒病的症状、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6.
营养繁殖途径繁衍后代的植物普遍经受着病毒的威胁。苹果、梨、葡萄、桃、李、杏、樱桃等落叶果树及草莓在上千年的生产栽培中一直通过营养繁殖保持其各有特色的优良种性,但也使病毒病随之传播、蔓延,为害愈加严重。病毒病抑制了各种果树的生长、结果,降低了果品的产量、质量,甚至引起死树。脱除病毒、繁育无病毒种苗并施行无病毒栽培是解除果树受病毒威胁的唯一有效途径,已经受到了世界多数果树生产国的重视,成为果树育苗和果树生产的一项先决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苹果病毒病是危害苹果的一类重要病害,给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树体感染病毒后很难根除。目前,防治苹果病毒病最根本的途径是培育无病毒繁殖材料,栽培无病毒苗木。本文对我国主要苹果病毒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苹果病毒的脱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果树无病毒化栽培及脱毒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靠营养繁殖途径繁衍后代的园艺植物,普遍经受着病毒病的威胁,在漫长的营养繁殖中,病毒病不断传播,蔓延和积累,危害愈来愈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病毒病复制与植物代谢过程密切相关,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有选择性地抑制病毒而不伤害植物本身。因此,人们在考虑增加植物对病毒的抗性的同时,也在寻求脱除植物病毒的方法,以便使用无感染的植物作为营养繁殖的原种。避免病毒病的传播。作者拟对主要的果树无病毒栽培现状及脱毒技术加以介绍。栽培优、新、特品种,采用矮化密植技术,以及实现无病毒化是当今世界果树生产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核桃、板栗、苹果等果树中的大部分品种,自花结实率很低,一般须经异花授粉才能结实。因而,核桃、板栗、苹果的种子,实际上皆为天然杂交种,在用种子繁殖果树时,实生的后代与其母本(或父本)比较,有明显的分离─—变异现象。在果树上通称为实生变异,为了保持果树品种的优良性状,苹果、梨等果树,都采用嫁接即营养繁殖。由于核桃、板栗生产较为落后,以往一直采用实生繁殖(少数采用嫁接繁殖),其结果,使各单株性状差异长莠不齐,严重影响核桃、板栗生产力的提高。 在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中,我们注意观察并调查了栗树实生变异的表现,在板栗主要产地的…  相似文献   

10.
苹果的无病毒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苹果是重要的经济林树木,在两千多年的生产栽培中一直靠营养繁殖途径繁衍后代。由于连续营养繁殖的结果,多种病毒在树体内不断传播、积累,为害愈加严重。病毒引起树体生长衰弱、产量降低,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苹果的无病毒繁殖与栽培王际轩(辽宁省果树研究所115214)当今世界果树生产的发展形成了三个主要趋势: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更新周期缩短;矮化密植栽培受到广泛重视;普及无病毒栽培已成为发挥果树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靠营养繁殖途径繁衍后代的植物几乎都感染有病...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苹果栽培面积、总产量以及消费量居世界首位。长期以来,我国苹果产业存在的单产低、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苹果病毒病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致病机制研究是进行苹果病毒病防控的理论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苹果病毒病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结果,为其流行发生规律研究和防控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毒和类菌原质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的果树的危害是很普遍而严重的。据美国资料报道,在1930年对核果类果树病毒只知道6种,1951年就已有48种,到1976年已知有96种。我国北方果树常见的苹果锈果病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分布较广,而以河北、辽宁、陕西、山西较多。据河北省果树研究所调查,到1977年,河北全省24个县、市的病园平均病株率约在2.2%,每年损失苹果约2千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14.
0 前言 果树由于长期进行营养繁殖,使各类病毒病不断扩散蔓延,并日趋严重,造成树体生长不良、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树体异常,给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从国外引进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 L.)品种,由于盲目引进,也带进了一些严重影响樱桃生长发育的病毒病.随着欧洲甜樱桃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栽培与无序的苗木繁殖,加速了病毒在不同植株间的传播,促进了病毒在植物体中的增殖和积累,严重影响了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果树病毒病是果树传染性病害之一。果树感染病毒后,有的表现症状,如苹果花叶病等,但多数果树感染病毒后,不表现症状,病毒具有潜隐性。因病毒侵入植物体内部,不易及早发现,更难以防治。所以应重视果树病毒病的发生和防治。  相似文献   

16.
1.矮砧苹果树的病毒病苹果品种感染了苹果病毒病,可以表现各种症状,但也有的潜伏感染而不表现任何症状。表现型的病毒病,虽然造成严重为害,但因病树醒目,发现后随即淘汰,所以现存病树并不多。可是对潜伏感染者(表现轻微症状,或不表现症状)就很难对付。它可随罹病品种的推广而漫延,或通过高接传染给接穗品种。栽培品种表现型病毒病,在日本已知有畸形果病、锈果病、花叶病、花脸果病及锈环果病。但花脸果病及锈环果病是新发现的病,在1970年才定名。  相似文献   

17.
苹果病毒病是影响苹果生长结果、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世界性病害。采用脱毒技术培育和栽植无病毒苗木是当今世界各国消除或减轻病毒危害的唯一有效途径。宁夏是苹果病毒病危害严重地区,为加快苹果无毒化栽培进程,探索适于西北地区条件的苹果无病毒苗木繁育和配套的栽培...  相似文献   

18.
被广大北方群众称之为致富道上的金蛋蛋——苹果,近年来市场连续低迷,特别是近两三年内市场销售形势严峻。1996年河北有的地方由于苹果售价太低,导致有的果实没有采收;1996年5月有20多万公斤贮藏苹果在甘肃庆阳烂害;1997年这种情况又在陕西礼泉重演。苹果市场怎么了?怎样经营苹果才能提高生产效益?现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苹果病毒病发生及防治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病毒病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早在50年代前后,欧美各国对苹果病毒病就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目前,已报道的苹果病毒病及其类病毒病多达30余种,几乎所有栽培苹果的国家或地区都有病毒病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农作物、蔬菜、果树等多种植物的病毒病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已给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苹果病毒病1什么是苹果病毒病 苹果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苹果树所产生的一类病害的总称。苹果病毒病与由昆虫产生的虫害及由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相比.有以下特点。(1).苹果树是多年生植物,一旦被病毒侵染,将终生带毒且持久危害;(2)果树病毒主要经嫁接途径人为传播,通过使用带病毒的接穗,插条或苗木等传播扩散,(3)苹果病毒病使用任何药剂防治均无效;(4)病毒侵染苹果树后,树体全身带毒,病毒破坏果树的生理机能,使其生长势减弱,产量及品质均下降,严重时整株死亡。2苹果病毒病的种类有哪些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报道的苹果病毒病有30多种,我国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