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红星 《养猪》2007,(6):74-74
后备母猪发情是后备母猪受胎能力重要标记,及时确认有繁殖能力的后备母猪、提高后备母猪的筛选效率,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进行有效处理,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RNAi技术的毒副作用,筛选高效抑制猪瘟病毒复制的shRNA序列,根据有关报道构建了荧光报告系统shRNA筛选平台。该平台以9种抑制效率分别为强、中、弱的shRNA筛选载体作为参照,结合荧光报告系统进一步量化shRNA的抑制效率。根据2种已知体外有效抑制猪瘟病毒复制的siRNA-N2、siRNA-NSSB,分别设计得到shRNA-N2、shRNA-NS5B表达栽体,继而采用高效、高灵敏度的shRNA筛选平台对这2种sh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单拷贝情况下,shRNA-N2抑制靶序列效率较强,shRNA-NSSB抑制效率弱。本试验通过新策略大大提高了shRNA干扰效率检测的灵敏度,为采用shRNA转基因克隆动物进行抗病育种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繁殖性能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可以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养猪生产的整体效益。由于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较低,常规选择的选育效果不很理想。筛选繁殖性状的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便可通过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提高繁殖性状的选择效率。ESR和FSHβ基因是母猪繁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改良电融合法提高杂交瘤的融合效率,以获得更多的杂交瘤克隆。方法:将SP2/0细胞和脾细胞分别用NHS-d-PEG24-biotin孵育30 min,再将脾细胞用avidin孵育30 min,然后将SP2/0细胞和脾细胞按1∶5混合孵育15 min后进行电融合,融合后的细胞用半固体培养基筛选单克隆。结果显示:用2×105个SP2/0细胞和1×106个脾细胞进行正常电融合,经半固体培养基筛选共获得6个单克隆,而用改良电融合法获得了20个单克隆。结论:利用改良电融合法能够增加异种细胞相互配对的几率,从而提高杂交瘤的融合效率,最终获得更多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羊肉消费量日渐增长,但肉羊的繁殖效率较低,使得肉羊产量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提高.本文从肉用绵羊的良种繁育、品种杂交筛选、繁殖调控、饲养管理、羔羊育肥、疫病监控和粪污处理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实现肉用绵羊良种繁育体系的规范化,营养供应和饲料生产的标准化和安全化,商品肉羊生产的模式化和程序化,大幅度提高肉用绵羊产品的附加值提供参考,从而促进肉用绵羊养殖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供体牛超数排卵(简称超排)过程中不同时间外周血AMH浓度与荷斯坦青年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相关性,优化供体牛筛选标准,提高荷斯坦青年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本试验共选用96头荷斯坦青年奶牛进行超排处理,分别在孕酮阴道栓(CIDR)埋置、人工授精和胚胎回收当天通过尾根采集外周血检测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  相似文献   

7.
盘式磨粉机也叫圆盘式钢磨,在磨粉过程中常会出现以下故障。1、生产效率低。主要原因是主动轴转速过低,动力不足、胶带过松或磨损严重;磨片间距过小,影响流量,应适当调大间距;磨齿变钝,应对调静、动磨片的位置,如果磨齿磨损严重的应更换;筛粉装置的筛选效率低,应检查调整和清与筛选部件。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抗旱性强的玉米品种应用于生产,本研究采用盆栽和营养液2种不同培养方式,对30个西南地区大面积种植的杂交玉米品种进行PEG 模拟干旱胁迫的苗期试验,通过隶属函数法筛选品种,使用干旱变异指数对抗旱指标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雅玉10号、正红311等8个品种在几次试验重复中表现均为良好,被归类为抗旱品种。指标中叶面积、根冠比、根系性状(根系体积、根分支数、根长)、相对电导率、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脯氨酸、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原初光能捕获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可作为玉米苗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通过膜联蛋白Ⅴ(Annexin Ⅴ)与奶牛死精子的特异结合,并尝试与免疫磁珠技术共用去除奶牛精液中死精子,从而提高性控精液生产效率。试验结果显示,通过膜联蛋白Ⅴ与免疫磁珠筛选后的精子活力、膜完整性、线粒体活性均有不同幅度改善,特别是上机分离时X/Y死精率明显下降(P0.05),说明该技术流程设计可以有效去除部分死精子,提高性控精液生产效率。同时,试验证明膜联蛋白Ⅴ与免疫磁珠筛选操作对于分离后的X或Y精子制备的性控冷冻精液各项产品技术指标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说明该技术流程并不会对精子造成额外的损伤。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的Annexin Ⅴ蛋白的特异性结合免疫磁珠方法与技术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奶牛精液中的死精子,显著提升奶牛性控冷冻精液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家畜性别控制冷冻精液推广应用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草坪草种(品种)的筛选及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绿色期、质量、抗逆性及建植效率为指标 ,对国内外的优良草坪草进行了引种筛选工作。筛选出了适宜内蒙古气候条件的 9个品种 ,培育出了冷季型草坪草品种—大青山草地早熟禾。同时对优良的地被植物进行了引种驯化  相似文献   

11.
曹丽英  李帅波  李琦  汪阳 《饲料研究》2021,44(4):102-106
为提高新型锤片式饲料粉碎机的筛分效率,现利用EDEM-Fluent耦合法对该机进行数值模拟。先对EDEM和Fluent耦合计算筛分效率的准确性进行试验验证,再分别模拟不同喂料速率、不同喂料量、不同回料管直径下粉碎机的筛分效率,分析粉碎过程中物料在该机内部的分布规律以及3种影响因素分别对应的筛分效率最大值。结果表明,物料颗粒在分离装置内总体上呈外密内疏的状态,喂料速率、喂料量以及回料管直径影响粉碎机筛分效率。3次数值模拟得出喂料速率、喂料量、回料管直径分别为0.75 kg/s、4 kg、50 mm时,筛分效率最高,分别为80.00%、79.75%、81.00%。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鸡种资源丰富,风味较优,但存在生长速度慢、饲料效率低等缺点,因此为了加速我国地方鸡种和肉鸡品种的遗传改良,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SH3RF2基因的插入/缺失突变与肉鸡生长和体重密切相关,因此本试验对分布在我国各地的15个地方鸡品种进行了SH3RF2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检测,以确定SH3RF2基因在我国地方鸡种中的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继而将SH3RF2基因用于鸡生长性状的选择的分子育种标记。研究结果发现所检测地方鸡种和肉鸡品种均是非缺失的纯合子,没有发现缺失的等位基因。要利用SH3RF2基因对中国地方鸡种进行选择,可能需要通过杂交等手段将缺失型等位基因导入我国地方鸡种的群体之中。  相似文献   

13.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被认为是揭示遗传变异最理想的遗传标记,广泛应用于疾病相关的基因筛查、动植物经济性状遗传标记、群体遗传进化等。目前,筛查SNP的方法很多,文章旨在比较DHPLC(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和PCR-SSC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e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两种方法在筛查同一基因片段变异的效果,为筛查基因突变的方法提供选择依据。以绵羊孕酮受体基因(PGR)第4外显子为突变筛查对象,以DHPLC和PCR-SSCP两种方法筛查基因变异,以直接测序作为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检出率、准确率、经济性和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优劣。结果表明:在对391份藏绵羊血液样品的PGR基因进行分析后,SSCP法检出率100%,而DHPLC法检出率仅83.63%;DHPLC法准确率97.25%,高于SSCP法的94.37%;同时操作性和自动化方面DHPLC法要优于SSCP法,但其检测成本比SSCP法高20倍左右;SSCP法应用的广泛性比DHPLC高许多,其中在畜牧和动物医学这两门学科中应用最多,而DHPLC法在人类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较多。结论:DHPLC法适合运用于基因突变率低和已完全测出基因序列的物种,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和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SSCP法对基因序列是否已知及突变率高低无要求,具有检出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此法在动物育种领域中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的牧草品质,筛选最优的染色体加倍方案,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02%,0.05%,0.08%,0.11%,0.14%+1.5%二甲基亚枫)和氟乐灵(1,5,10,15,20μmol·L-1)处理沙芦草种子,并进行表观形态及染色体数目的鉴定。结果表明,经处理的沙芦草种子成活后的变异植株均为二倍体与四倍体的混倍体;0.11%秋水仙素+1.5%二甲基亚砜处理20h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率最大,高达50%,其成活率为40%;1μmol·L-1氟乐灵处理6h变异效果显著,变异率达38.46%。本研究为后期进一步筛选沙芦草加倍植株奠定了理论与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DF-1细胞的培养条件及新城疫病毒(NDV)DF-1细胞的蚀斑纯化方法进行了优化摸索,结果显示相较于DMEM培养基,DF-1细胞更适宜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生长,DF-1细胞以3×105/孔的剂量覆盖6孔板能获得最佳的铺板效果,吸附病毒后1.5 h覆盖第1层琼脂,48 h后覆盖第2层琼脂能获得最佳的蚀斑形成效果。通过对蚀斑纯化株F和HN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蚀斑纯化后无任何变异。通过此方法可在1个星期之内获得稳定的纯化毒株,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纯化效率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万古霉素(Vancomycin)发酵生产水平,选育出其发酵生产的优良菌株,以东方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 oriertalsis)菌株V1806作为原始菌株,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UV(紫外诱变)和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等单一诱变、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出1株遗传稳定性好、且对万古霉素耐受性强的菌株Vua-15,其中试发酵效价达到7863 m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74.3%。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对东方拟无枝酸菌菌种选育的效果优于单一诱变,更易选育出符合预期的优良菌株。研究不仅对万古霉素工业化发酵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其他产品发酵菌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RNA干扰文库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NA干扰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抵御转基因或外来病毒侵犯的防御机制,存在于许多不同种属的生物体中,在生物体细胞之间进行传递,具有抵抗病毒入侵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作用.RNA干扰文库是以RNA干扰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种简单、高效、大规模、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工具,应用于大规模基因功能的筛选,在基因功能研究、发现新的药物靶基因和疾病相关基因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牛抗病基因与其自身的抗病性和免疫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研究相关抗病基因对提高牛自身免疫能力和选育优良后代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天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1(natual resistant macrophage protein 1,Nramp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flnan binding lectin,MBL)、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及干扰素基因(interferon,IFN)与牛某些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其是否可用于后代育种的分子标记,如MHC与奶牛的乳房炎密切相关;牛TLR4基因的外显子1760 C>T突变中的CC基因型可作为奶牛乳房炎抗性筛选中的分子标记等。笔者认为研究这些抗病基因可更深层次了解牛的抗病机制,同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子标记、基因工程等,可更好的选育出抗病后代,抗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应用将是未来研究抗病性和免疫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构建猪食欲肽受体2(pOX2R)的真核表达载体,探究其对天然中药提取物的药理学活性。将成功构建的pcDNA3.1(+)-myc/pOX2R和报告质粒PGL4.29[luc2p/CRE/Hygro]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法测定阳性细胞株在不同浓度激动剂Orexin A和Orexin B以及颉颃剂TCS作用下胞内cAMP水平。将目的质粒与报告质粒稳定共转染CHO-K1细胞,利用G418和潮霉素B进行抗性筛选,获得6株阳性细胞株和5株阴性细胞株。对具有促进食欲作用的18种天然中药材的36种提取物进行筛选,并用瞬时共转染了pcDNA3.1(+)-myc/pOX2R和PGL4.29[luc2p/CRE/Hygro]的HEK293T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对阳性提取物进行剂量效应分析。结果显示,Orexin A与Orexin B单独作用细胞时,可以使萤火虫荧光素酶的活性提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与颉颃剂TCS联合作用时,TCS可以颉颃激动剂对受体的激活作用。通过优化药物刺激时间和二甲亚砜(DMSO)用量后,建立了以pOX2R为靶点的稳定、可靠的激动剂细胞筛选模型。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甘草水提物、白莲子和山药醇提物3种可以使阳性细胞荧光素酶表达量升高的提取物。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刺激胞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以上结果为筛选出可以提高猪生产效率的先导化合物及相关药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develop quantitative PCR (qPCR) assays with allele-specific primers to provide a 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tic and screening test for the 3 mutations identified as causes of gangliosidoses in domestic cats. SAMPLE POPULATION: DNA samples obtained from archived feline blood samples submitted for GM1 and GM2 testing. PROCEDURES: A qPCR assay was developed for each mutation to monitor the efficiency of PCR amplification. Results we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DNA staining. RESULTS: Samples from 60 cats were screened by use of the 3 qPCR assays. Of these, 59 qPCR results agreed with the sequence-derived genotypes. The phenotype (affected) for the other cat agreed with results for the qPCR assay, which indicated that interpretation of the sequence-based result was incorrect.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RELEVANCE: The qPCR assays offer a sensitive, rapid, and reproducible technique for allelic discrimin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complicated processing steps, such as hybridization or sequencing, after PCR procedures. These assays may prove beneficial for a rapid diagnosis of gangliosidoses in cats and could also provide a means for reliable large-scale screening for the carrier state, thereby accelerating the eradication of these debilitating diseases from feline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