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临床上皱胃变位分三种类型:左方变位: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前方变位:皱胃向前方扭转(逆时针),置于网胃与膈肌之间;后方变位或右方变位:皱胃向后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与右侧腹壁之间。临床上习惯把左方变位称之为皱胃变位,把右方变位称之为皱胃扭转。本病主要发生于成年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尤其多发于初产奶牛和精料过多的舍饲期间。犊牛也可发生。约80%  相似文献   

2.
皱胃变位是牛常见、易发的一种疾病,根据其变化方位能够分成左方变位(皱胃移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临床上多见左方变位。本病的发生会降低生产性能,延迟发情配种,缩短利用年限,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牛的皱胃是第四胃,是具有化学消化功能的胃。牛的皱胃位于右侧腹底部,上连瓣胃、下连十二指肠,一旦皱胃的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则认为发生了皱胃变位。皱胃变位可严重影响牛的消化功能,引起营养代谢紊乱,对奶牛来说还会严重影响产奶量和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牛皱胃变位是一种严重的内科疾病,是指皱胃的解剖学位置出现变化,影响消化机能,造成营养代谢紊乱。该病分成两种,即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即皱胃扭转),临床上以前者多见。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升高趋势,危害牛只健康,明显损害养牛经济效益。1发病原因主要是母牛容易发生该病,一般认为是由皱胃弛缓继发引起,其是引起变位的必要条件。牛只采食大量的谷物饲料,发生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酮病、产后瘫痪等,都能够引起皱胃弛缓。正常情况下,牛只皱胃位于腹底部下方瘤网胃的右侧,主要是通过收缩来保持形态,并发挥功能。母牛分娩前后会出现血钙水平降低,皱胃弛缓而使其变位;皱胃变位后会  相似文献   

5.
牛的皱胃变位,一般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右方变位,又分为皱胃移位或扩张(简称RDA)和皱胃扭转(简称RTA)。牛皱胃变位的国外资料较多,近年来国内虽然报道了一些临床病例,但诊断和治疗方法尚需完善。 1984年3~7月,我校附属兽医院收治乳牛皱胃右方移位4例,乳牛皱胃左方变位2例,除1例因皱胃穿孔死亡外,其余均治愈。现将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皱胃变位是高产经产奶牛的高发疾病之一,发病牛产奶量降低,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为降低规模化牛场因皱胃变位导致的损失,本文结合工作生产实际及查阅资料,分析了奶牛皱胃变位的原因,整理了皱胃左方和右方变位的临床症状,提出了常见的治疗办法及预防措施,以期为生产中预防和治疗奶牛的皱胃变位提供参考,降低规模化牛场和养牛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牛皱胃变位是牛皱胃的解剖学位置发生变化。它可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变位2种。左方移位是指生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皱胃移位到腹腔左侧,置以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位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皱胃,向前方或向上方发生旋转或翻转变化引起的位置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牛皱胃变位是牛皱胃的解剖学位置发生变化。它可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变位2种。左方移位是指生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皱胃移位到腹腔左侧,置以瘤胃与左侧腹壁之间。右方变位是指位于腹底正中线偏右的皱胃,向前方或向上方发生旋转或翻转变化引起的位置性疾病。  相似文献   

9.
皱胃滑移到左腹壁与瘤胃之间,叫皱胃左方变位,是乳牛皱胃变位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嘉兴市乳品厂奶牛场自1983年以来共发生皱胃变位36例,其中左方变位30例,占83.3%。现将30例左方变位牛临床诊疗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各年发病数:83至85年各1例;86至89年(截9月底止)分别为5、10、9、4例。发病数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0.
牛的皱胃变位,一般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在牛当中以乳牛为多,特别以成年母牛为多。美国的一位作者报导,在宾州大学的大家畜病院中,从1972~1977年曾收治过100例患皱胃右方变位的牛;日本的一位学者报导,他自己从1969年~1975年曾遇到过89例牛的皱胃右方变位。过去,这种病在我国比较少见。近年来,随着我国乳牛业的迅速发展,乳牛头数不断增加,皱胃的疾患,特别是皱胃的变位,也开始在我们的日常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现了。  相似文献   

11.
奶牛皱胃变位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根据变化方位可分成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临床上主要是发生左方变位。左方变位也叫做皱胃移位,是指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至左侧腹腔,位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右方变位也叫做皱胃扭转,是指皱胃按顺时针方向扭转至瓣胃的后上方,位于肝脏和腹壁之间。奶牛发生皱胃变位后,会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如泌乳量降低,延迟发情配种,缩短利用年限,并会严重损害经济效益,现主要介绍该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牛皱胃变位     
牛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时,称为皱胃变位。大多数临床工作者将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又习惯于把左方变位称之为皱胃变位,把右方变位称之为皱胃扭转。本文即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其内容系指左方变位。据Sorensen(1959)统计,左方变位病例数可达到右方变位的20倍。由于国内目前对该病研究报道甚少,故将国外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综述如下,为畜牧兽医工作者研究、预防和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皱胃.即牛的第四胃,又称真胃。皱胃变位是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发生改变,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奶牛营养不良的一种内科疾病。一般分为皱胃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中左方变位是指皱胃的一部分通过瘤胃下方移到瘤胃左侧与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叉称为皱胃扭转,是指皱胃从正常的解剖位置以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与腹壁之间。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右方变位占1/5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皱胃变位指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的改变。临床上皱胃变位分两种类型:皱胃从腹腔右侧移至左侧,称为左方变位。习惯上称为皱胃变位;皱胃按顺时针方向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称为右方变位,临床  相似文献   

15.
皱胃的正常位置是在瘤胃和网胃的右侧腹底正中线偏右。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前者是指皱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左侧和左肋弓之间,习惯上称为皱胃变位;后者是指皱胃向右顺时针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置于肝脏和腹壁之间,习惯上称为皱胃扭转。笔者在长泰某牛场见习时对一例乳牛皱胃左方变位施行手术治疗,现述之如下。1发病情况该发病奶牛体重550kg左右,42月龄、第2胎次,在分娩后90天左右发生以拒食精料,产奶量急剧下降(从28kg降至4kg左右),几天后病牛出现消瘦、脱水、精神沉郁等症状。2临床症状患牛病初表现食欲减少,拒食精料,…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17.
奶牛皱胃变位是奶牛皱胃的自然生理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皱胃扭转)两种,临床上以左方变位多见。奶牛皱胃变位病伴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的扩大而逐年增加.每年有大量奶牛因该病死亡或产奶量下降.部分治愈的奶牛仍可复发或产奶量持续低下。  相似文献   

18.
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皱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皱胃疾病。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在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皱胃变位发病高峰在分娩后6周内,也可散发于泌乳期或怀孕期,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母牛。犊牛与公牛较少发病,断奶前常发生右方变位。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皱胃右方变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皱胃变位是指奶牛皱胃的自然位置发生改变的疾病,分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左方变位是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行到左侧腹腔,嵌留在瘤胃与腹壁之间,右方变位又叫皱胃扩张或皱胃扭转。皱胃扩张以食欲不振、沉郁、脱水以及皱胃内大量积气、积液、右腹膨胀为特征。皱胃扭转可能进一步分为前方变位和后方变位。前方变位是皱胃向前方(逆时针)扭转,嵌留在网胃与隔肌之间;后方变位是皱胃向后方(顺时针)扭转,嵌留在肝脏与右腹壁之间。临床上以皱胃右方变位多见。1病例介绍病牛为汤原镇李某家的荷斯坦黑白花经产奶牛,在产犊8d后到站就诊,之前由当地…  相似文献   

20.
正皱胃变位是新产牛中高产奶牛发病较多的疾病,是皱胃生理位置发生变化的一种疾病。调查发现,平均有3.3%的奶牛会发生皱胃变位。皱胃变位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其中左方变位更为多发,左方变位发病率为80%左右,右方变位发病率20%左右。一般左方变位不易察觉,当牛采食及排粪出现异常时才引起注意。病牛出现全身症状,精神沉郁,不食,回头顾腹或踢腹,哞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