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以魔芋葡甘聚糖和明胶为壁材,以盐酸硫胺素(VB1)、核黄素(VB2)、盐酸吡哆醇(VB6)、叶酸、烟酰 胺的混合物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水溶性复合维生素微胶囊.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壁材浓度、 魔芋葡甘聚糖/明胶、壁材/芯材等),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为2%,魔芋葡甘聚糖(KGM)/明胶(Gel) 为1∶1,壁材/芯材为10∶1.然后应用Design-Expert.V8.0.6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素都对微胶 囊包埋率有显著的影响,且实验得出的真实最佳工艺参数为:壁材浓度为2.13%,KGM/Gel为1.32∶1,壁材/芯 材为10.67∶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包埋率为78.82%.  相似文献   

2.
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微胶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以交联淀粉为壁材,孜然精油为芯材的微胶囊包埋工艺.【方法】采用乳液交联法制备交联淀粉,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优化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评价了孜然精油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芯材与壁材比值3.2∶1,包埋温度52℃,包埋时间62min为交联淀粉包埋孜然精油的最佳工艺,此条件下包埋率可达97.21%,包埋得率为85.88%.【结论】交联淀粉可以作为孜然精油的包埋壁材并可有效提高其保质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β-环糊精作为壁材制备补骨脂挥发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芯材与壁材比例、包埋温度、研磨时间、乳化剂添加量对包埋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包埋补骨脂挥发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芯材和壁材比例(质量比)1∶10、包埋温度50℃、反应时间2 h、乳化剂添加量0.4%。按照上述最优工艺条件对补骨脂挥发油进行包埋,补骨脂挥发油的包埋率可达62.3%,补骨脂挥发油利用率为81.4%。将此补骨脂挥发油微胶囊按0.02 g/支的用量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卷烟的药草香韵增加明显,香气质、烟气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紫苏(Perillafrutescens(L.)Britt)籽油的稳定性,以桃胶-明胶为壁材、紫苏籽油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紫苏籽油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H、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形成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为:桃胶∶明胶重量比为1∶1,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1.25%,pH为4.3,搅拌速度为300r/min,乳化速度12000r/min。通过对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溶解度、贮藏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估,结果发现复合凝聚法制备的紫苏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90%,溶解度达到75%,15d后的过氧化值降低2.6倍,可为紫苏油在食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玫瑰花花青素的稳定性,扩大食用玫瑰在烘焙食品上的应用,以重瓣红玫瑰作为食用玫瑰花品种,云南种植墨红玫瑰汁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氯化钙作为固化剂,采用锐法对玫瑰花花青素进行包埋。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玫瑰花花青素微胶囊包埋率的壁材类型(果胶、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和浓度、氯化钙浓度、针头孔径大小、壁芯体积比等4个因素进行筛选,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软件Design-Expert进行数据分析,优化玫瑰花微胶囊包埋工艺。结果表明:以海藻酸钠壁材浓度为1.64%,氯化钙浓度1.64%,针头孔径0.59mm,壁芯比为3.82时的玫瑰花花青素微胶囊化效果最好,其包埋率为82.97%。  相似文献   

6.
以鸭血肉味肽为原料,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了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配比、壁材与芯材比例、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压力对包埋率的影响;结合包埋率、香气感官评定值为参考,以及喷雾干燥制备鸭血肉味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通过电镜扫描、荧光标记方法对产品微观结构、油脂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鸭血肉味香精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酪蛋白和麦芽糊精的混合物为壁材,质量配比为1∶30,芯材为鸭血肉味肽、单甘脂、大豆油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例为10∶1∶30,壁材与芯材的混合质量比为2∶3,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压力120 MPa处理。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100℃。  相似文献   

7.
以鸭血肉味肽为原料,以包埋率为指标,研究了酪蛋白酸钠与麦芽糊精配比、壁材与芯材比例、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处理压力对包埋率的影响;结合包埋率、香气感官评定值为参考,以及喷雾干燥制备鸭血肉味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并通过电镜扫描、荧光标记方法对产品微观结构、油脂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鸭血肉味香精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酪蛋白和麦芽糊精的混合物为壁材,质量配比为1∶30,芯材为鸭血肉味肽、单甘脂、大豆油的混合物,三者的质量比例为10∶1∶30,壁材与芯材的混合质量比为2∶3,动态超高压微射流压力120 MPa处理。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90℃,出风温度100℃。  相似文献   

8.
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蜂胶与紫苏籽油为芯材,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稳定剂,优化确定乳化液配方,采用冷冻干燥法对原料进行微胶囊包埋.结果表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蜂胶紫苏微胶囊粉末的最佳配方为: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比例为1.5 : 1,壁材与芯材比例为2 : 1,固形物浓度15%,稳定剂添加量5 g/L,用此方法得到的微胶囊粉末质地疏松,包埋率达到66.7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合成大米增香剂微胶囊的配方优化实验。通过对壁材的组成、乳化剂的用量、固形物的浓度及芯壁比等单因素进行实验,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的配方比例。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合成大米增香剂微胶囊的配方为:壁材为1∶4的麦芽糊精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芯壁比为1∶8,固形物浓度为20%,乳化剂用量为7%。在此最佳配方条件下,对增香剂的包埋率为83%,达到了较好的包埋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易  邓尚贵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86-11089
[目的]优化鱼肝油进行微胶囊化的壁材用量。[方法]以天然鱼肝油为芯材,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壁材对鱼肝油微胶囊化包埋率的影响,再结合中心组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复合壁材用量,建立3种壁材用量与包埋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在乳液浓度为25%时,鱼肝油微胶囊化3种壁材乳清蛋白、β-环糊精、阿拉伯胶的最佳使用比例为0.217、0.217、0.217,3种壁材比例为1∶1∶1。在此条件下,鱼肝油微粉的包埋率可达85.44%。[结论]研究可为鱼肝油的高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HB-co-4HB))为壁材制备丙硫菌唑微囊,研究制备工艺对微囊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分散性好、粒径较小、载药量高的配方,并对其释放动力学、光降解、对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室内生物活性等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和...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超支化不饱和聚(酰胺-酯)为壁材,染料隐色体为芯材制备了热敏型微胶囊。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微胶囊粒径、包覆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胶囊分散性好,粒径分布窄,并具有良好的热敏性能。  相似文献   

13.
黄芩苷缓释微囊的研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玉梅  岳红坤  常明  张靖  祁蕾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86-12088
[目的]制备黄芩苷缓释微囊,设计并优化处方,初步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黄芩苷为囊心物,吐温-80为润湿剂制备缓释微囊。以包封率作为主要质量判定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借助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微囊形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最优处方是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13.3 mg/ml,反应温度为50℃,pH为3.90,材药比为5∶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形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黄芩苷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20-5023,5032
[目的]探讨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苏云金杆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苏云金杆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0%,阿拉伯胶浓度1.0%,芯壁比1∶1,复凝聚反应pH 3.6,温度40℃,搅拌速度550 r/min.在此条件下的包埋率达82.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28.29 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姗  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79-10182,10215
[目的]研究复凝聚法制备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微胶囊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明胶浓度、阿拉伯胶浓度、芯壁比、pH、反应温度和转速对微胶囊包埋效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粒径测微仪对球孢白僵菌微胶囊形态及粒径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复凝聚法制备球孢白僵菌微胶囊最佳工艺条件为明胶浓度1.5%、阿拉伯胶浓度0.5%、芯壁比1.0∶1.5、复凝聚反应pH 3.8、搅拌速度45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包埋率达78.32%、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44.16μm左右、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研究制备的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真菌杀虫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t(Bacillus thuringensis)晶体蛋白肠溶性微囊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它对防止紫外线损伤晶体蛋白及促进晶体蛋白在害虫中肠快速释放等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用复相乳液法制备肠溶性微囊,并应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相关因子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结论]采用复相乳液法可以制备Bt晶体蛋白的肠溶性微囊.5个因子对包封率有显著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乳化转速>HPMCP浓度(壁材)>Bt晶体蛋白含量(芯材)>蓖麻油含量(助剂)>甲基纤维素浓度(亲水胶体).以500m1分散系为条件,筛选出的肠溶性微胶囊较佳工艺为:8.6mg/mL Bt晶体蛋白溶液1ml,20mg/mL HPMCP溶液50ml及蓖麻油2ml,三者混合并在匀化器转速6000r/min下乳化.而后分散于2.1%或3.3%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中成囊.  相似文献   

17.
复凝聚法制备嘧菌酯微囊剂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轻其毒性和药害、降低环境污染。[方法]在L9(34)正交试验中,以包封率为判断指标,研究药胶质量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对嘧菌酯微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药胶质量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对嘧菌酯微囊包封率的影响依次为:药胶比>搅拌速度>固化时间。根据包封率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药胶比1.0∶10.0,搅拌速度100 r/min,固化时间30 min。经验证,由此工艺制得的嘧菌酯微囊的包封率可达70%。[结论]用该法制备农药微囊能改善药物的物理特性,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陈佳  谢吉民  陈敏  姜德立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54-13357
[目的]探讨界面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微胶囊的工艺。[方法]研究了反应条件(pH、催化剂、酸化时间、乳化剂、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并测定了微胶囊的包封率、缓释性能及除草效果。[结果]在先后以氯化铵和盐酸作酸性催化剂、酸化时间4 h、终点pH 3.0、固化温度60℃、固化时间2 h、搅拌速度2 000 r/min、采用苯乙烯-马来酸酐作乳化剂的条件下,可制得包封率为92.9%、缓释效果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在1~10μm、流动性好的球型固体微胶囊。[结论]该微胶囊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为除草剂的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是一种高活性的口服抗体,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最大限度保留IgY的生物活性,提高其稳定性,以海藻酸钠为主要壁材,使用锐孔-凝固浴法包埋IgY制备凝胶珠。以包埋率和载药量为主要指标,利用响应面法探究IgY-海藻酸钙凝胶珠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利用体外胃肠道消化模型评估凝胶珠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当海藻酸钠为28.30 g·L-1,氯化钙为10.80 g·L-1,芯壁比(质量比)为0.46∶1时,新鲜制备得到的IgY-海藻酸钙凝胶珠成型效果较好,包埋率为(53.30±1.55)%,载药量为(10.90±0.26)%。通过宏观形态观察,凝胶珠颗粒具有较好的圆整性和均一性,粒径约为(2.10±0.05) mm,硬度为(4 396.87±331.62) g。干燥后的凝胶珠在模拟胃液中2 h后溶胀度为0.94±0.39,IgY累积释放率约在(11.10±3.20)%,在模拟肠液中2 h后,溶胀度持续增加至4.81±0.32,IgY累积释放率达(97.10±2.40)%以上。因此,IgY-海藻酸钙凝胶珠在胃液中具有缓慢释放芯材的作用,IgY在肠液中能基本全部释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蓖麻油进行微胶囊化,制成蓖麻油缓释微胶囊。[方法]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蓖麻油为囊心物制备微囊。借助显微镜观察微囊形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蓖麻油含量测定;以水为溶出介质考察该制剂的体外溶出情况;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蓖麻油缓释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7.5%,甲醛用量为1.0 ml,pH值为3.80,材药比为6∶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蓖麻油缓释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