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评价不同缓解处理对甲咪唑烟酸引起的紫花苜蓿药害的缓解效果,于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甲咪唑烟酸,分别在药后5 d和10 d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赤霉酸、复硝酚钠、吡唑醚菌酯、萘乙酸、氨基酸原液、奈安共9种缓解剂进行药害缓解,调查紫花苜蓿株高、鲜重并测定其产量、品质。结果表明,240 g/L甲咪唑烟酸水剂129.6 g/hm~2对紫花苜蓿药害明显,严重抑制其生长,株高下降25.45%,鲜重减少38.26%,最终减产13.28%;药后5 d赤·吲乙·芸苔、芸苔素内酯、氨基酸原液及药后10 d奈安处理的株高抑制率分别为-2.11%、-3.16%、-1.06%和-0.80%,株高均显著高于药害植株,缓解效果好。复硝酚钠、吡唑醚菌酯处理的株高、鲜重显著低于空白对照,抑制率均>10%,缓解效果差。药后5 d芸苔素内酯处理较甲咪唑烟酸对照、空白对照产量增加22.96%、6.64%,增产率最高,赤·吲乙·芸苔、氨基酸原液其次,且对品质均无不良影响。综合分析,在甲咪唑烟酸药后5 d喷施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0.022 5 g/hm~2、0.136%赤·吲乙·芸苔可...  相似文献   

2.
新农药介绍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2,23(6):44-45
中文通用名称:丙酰芸苔素内酯英文通用名称:brassinolide农药登记名称和商品名称:0.0016%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金福来)理化性质:丙酰芸苔素内酯原药(≥80%)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状固体,熔点155-158℃,溶于甲醇、乙醚、氯仿、乙酸乙酯,难溶于水,正常贮存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弱酸、中性介质中稳定,在强碱介质中分解。毒性:该原药和水剂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4640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2150mg/kg,对皮肤、眼睛无刺激性,无致敏作用。原药致突变试验:Ames试验、小鼠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丙酰芸苔素内酯对花生、辣椒、棉花的产量品质、生化指标的效应,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及室内生化检测。0.003%丙酰芸苔素内酯水剂使花生增产15.8%~24.7%,花生株分枝数增加值为9.3%~17.4%,提高了花生蛋白质、脂肪含量。辣椒增产率6%~20.1%,辣椒单株座果数显著增加,辣椒Vc、可溶性固形物、辣椒红素峰值显著改善。棉花增产率4.4%~17.2%,单株棉铃数增长率最高,为1.7%~10.4%,整齐度、伸长率、断裂比强度略有提高,麦克隆值4.2左右。丙酰芸苔素内酯可提高花生、辣椒、棉花生理功能的表达强度,增加产量,改善植物脂肪、蛋白质、Vc等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药剂对大豆中后期生产健康作用和产量影响,本研究选用广谱、内吸性杀菌剂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1.8%复硝酚钠水剂和0.01%芸苔素内酯缓释剂作为试验用药,比较其对大豆生长中后期的保叶、延衰作用和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在大豆结荚初期和鼓粒中期喷施,大豆成熟时茎、豆荚呈鲜金黄色,大豆延衰6~9d成熟,产量提高5.38%~12.21%,可明显促进大豆健康作用(保叶、延衰),提高大豆品质与产量;而1.8%复硝酚钠水剂和0.01%芸苔素内酯缓释剂促进大豆健康和提高大豆产量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大田示范,明确"四冠+芸天力+芸乐收"新药剂组合对小麦控病增产增收效果以及施用该组合后麦田农药减量情况,同时探讨"四冠+芸天力+芸乐收"组合药剂在小麦上最佳使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防治对象及试验药剂防治对象为小麦纹枯病。试验示范药剂由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芸天力(芸苔素内酯0.01%可溶液剂);芸乐收(芸苔素内酯0.01%可溶液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助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0.01%芸苔素内酯在火龙果上促进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比较了喷施芸苔素内酯1 000倍液、500倍液和2%吲丁·萘乙酸SP 1 000倍液、5%吲哚乙酸·萘乙酸SL 500倍液、空白清水对照的效果,喷施后坐果率分别为95.2%、87.2%、83.1%、85.2%和83.6%,平均单果重分别为368g、320g、315g、296g和265g,平均总糖量为14.8°Bé、14.2°Bé、13.3°Bé、13.1°Bé和12.1°Bé。结果表明,0.01%芸苔素内酯500倍液喷施火龙果,坐果率、平均单果重、平均总糖量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麦田禾阔双除为基础药剂,以芸苔素内酯制剂和超支化卵磷脂制剂分别作为减量增效助剂,对小麦化学除草减量化可行性进行了初试。结果表明,麦田禾阔双除除草剂减量50%,配合施用助剂芸苔素内脂或超支化卵磷脂,杂草减退率均在90%以上;麦田禾阔双除除草剂减量30%,配合施用助剂芸苔素内脂或超支化卵磷脂,杂草减退率可达在98%以上。采用芸苔素内酯为助剂的不同减药剂量除草剂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稳产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丙酰芸苔素内酯0.003%水剂对柑橘树有较好的调节生长和增产的作用,用药浓度0.01~0.02mg/kg(稀释1 500~3 000倍)能较好地提高柑橘的座果率、增加果实数量和提高产量,是调节柑橘生长较为理想的药剂,对柑橘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土培法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浓度胺苯磺隆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天然芸苔素内酯对胺苯磺隆的解毒效应,以及不同浓度胺苯磺隆处理下天然芸苔素内酯浸种对水稻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天然芸苔素内酯浓度在0.01-0.05mg/L范围内时,可显著缓解1.0μg/kg的胺苯磺隆对水稻的药害,用0.02mg/L的天然芸苔素内酯种可不同程度地缓解0.1-20μg/kg的胺苯磺隆对水稻的药害。  相似文献   

10.
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综述了芸苔素内酯的发现和几个常见易混淆的重要术语,以及我国登记的芸苔素内酯类化合物的种类、合成工艺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醚菌酯在黄瓜 和土壤中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杀菌剂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样品经丙酮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弗罗里硅土净化后,通过GC-NPD 检测。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9×10-12 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和0.010 mg/kg, 添加回收率为89.4%~104.3%, 变异系数为4.6%~7.0%。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的两倍时(有效成分300 g/ hm2),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和10.3 d。在有效成分为150和30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3~4次,施药后第 5 d黄瓜中醚菌酯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MRL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12.
用9个不同浓度的天然油菜素内酯溶液浸种处理5种牧草种子,观测其对种子发芽和胚根下胚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01 mg/L浓度处理使苜蓿种子发芽率比对照提高了32.2%,发芽天数缩短了1.4 d;0.01mg/L处理使鲁梅克斯种子发芽率增加了27.8%,0.05 mg/L处理使其发芽天数提前了0.8 d;0.03 mg/L处理使普那菊苣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8.9%,发芽天数缩短了0.3 d;0.4 mg/L处理使串叶松香草种子发芽率增加了26.7%,发芽天数提前了1.2 d;0.03 mg/L处理使小冠花种子发芽率提高了23.3%,0.05 mg/L使其发芽天数缩短了0.9 d。0.05、0.07、0.03、0.4和0.03 mg/L处理对苜蓿、鲁梅克斯、普那菊苣、串叶松香草和小冠花胚根下胚轴伸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几种除草剂对兰州百合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 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喷雾处理的方法, 开展了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13种茎叶喷雾处理除草剂在推荐剂量下防治百合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对兰州百合的安全性评价。土壤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药后60 d, 5种除草剂对兰州百合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且对兰州百合安全。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83.23%和89.15%以上, 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7.28%和89.58%以上。其中, 50%异丙隆WP 1 350 g/hm2(有效成分用量, 下同)和240 g/L乙氧氟草醚EC 180 g/hm2的防效最好, 表现出很好的除草活性。茎叶喷雾试验结果表明:15%硝磺草酮OD 150 g/hm2、30%苯唑草酮SE 27 g/hm2、15%噻吩磺隆WP 33.75 g/hm2、56%2甲4氯钠SPX 840 g/hm2、24%氨氯吡啶酸AS 108 g/hm2、30%二氯吡啶酸AS 180 g/hm2和30%氨氯·二氯吡啶酸AS 150 g/hm2喷雾处理, 药后45 d, 这7种除草剂对兰州百合田阔叶杂草具较好的防除效果且对兰州百合安全, 株防效在77.99%~93.48%, 鲜重防效在81.62%~95.05%, 但对禾本科杂草基本无效。70%嗪草酮WP 735 g/hm2能有效防除兰州百合田杂草且对兰州百合安全性高, 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6.95%和99.52%, 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81%和95.21%。研究结果可为兰州百合田除草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膏体迷向剂对苹果园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在宁夏苹果园进行了复合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效的进一步试验,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3.5m、3.5m/4.5m交叉涂抹、交叉涂抹空白区域)、1个对照,2种膏剂附着方式(树干附着、膏剂填装塑料瓶悬挂)。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可有效防止梨小食心虫对果实的为害,涂抹高度3.5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量下降76.68%;交叉涂抹时,下降70.8%;交叉涂抹空白区域下降36.8%。3个处理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4.88%、91.39%、24.1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小,试验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防治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的生物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类白粉病是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为加大对该病害的生物防治力度,本研究采用课题组研发的1×109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和1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悬浮剂以及市场上常用的枯草芽胞杆菌、哈茨木霉菌、寡雄腐霉、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多种生物制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几种生物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生物制剂对西葫芦白粉病的防效为57.65%~84.98%,其中3%多抗霉素水剂600倍液的防效最好,为84.98%,且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增产率达12.65%。其次为1 000亿芽胞/g枯草芽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武汉天惠)4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600倍液和3×108 cfu/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可作为西葫芦白粉病防治的选用药剂。1×109 cfu/g玫瑰黄链霉菌水剂对西葫芦和黄瓜白粉病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78.68%和73.59%,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型杀菌剂吲唑磺菌胺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和2013两年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吲唑磺菌胺200g/L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防效,使用80g(ai)/hm2的末次防效达82%以上,是防治黄瓜霜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在推荐用量下使用对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17.
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20%辛酸EC 3.6、10.8、32.4、48.6、64.8和97.2 kg/hm 2(有效成分,下同)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表明,20%辛酸EC 64.8~97.2 kg/hm 2处理药后7 d对总草株防效为86.98%~95.65%,药后15 d鲜重防效为85.40%~94.86%,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1.7%草甘膦AS 1.0 kg/hm 2处理,与对照药剂20%百草枯AS 0.6 kg/hm 2处理相近;20%辛酸EC 3.6~32.4 kg/hm 2处理药后7 d对总草株防效及药后15 d鲜重防效均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1.7%草甘膦AS 1.0 kg/hm 2处理和20%百草枯AS 0.6 kg/hm 2处理。20%辛酸EC可有效地控制非耕地杂草,推荐使用剂量为64.8~97.2 kg/hm 2。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黄瓜中多效唑、戊唑醇、丙硫菌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丁氟螨酯及3种代谢物B-3、三唑醇和CGA205375残留的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究了6种农药不同施药剂量下在黄瓜中的消解动态.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经乙腈提取,以N-丙基乙二胺(PSA)和...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了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2种种植条件下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结果表明: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30.375 g/hm2剂量(推荐高剂量的1.5倍)施药1次,啶虫脒在露地和大棚黄瓜及其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20、0.13 mg/kg和0.29、0.14 mg/kg,露地黄瓜和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均分别低于大棚;相应地,啶虫脒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9.4 d(露地)和10.1、11.9 d(大棚)。9%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同时在露地和大棚中按有效成分20.25 g/hm2和30.375 g/hm2的剂量施药1次和2次,在相同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情况下,除个别情况外,露地黄瓜中啶虫脒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大棚,分别为0.01~0.05 mg/kg(露地)和0.01~0.09 mg/kg(大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