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体内常规置有各种导管,即气管插管、动脉测压管、中心静脉测压管、静脉穿刺留置管、心包引流管、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留置导尿管等。这些管道是维持病人生理功能和显示病情变化的生命线,护理技术具有特殊性,且工作量大、难度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的成败。近年来,护理界同仁通过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导管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现综述如下。1气管插管的护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影响较大,引起通气和灌注比例失调,降低肺的顺应性,增加呼吸道阻力、呼吸功、肺内分流、心脏负担等[1]。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种新的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局部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气管切开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119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护理的方法,另一组采用改进的护理方法,同时观察导管留置时间及局部感染情况。结果:改进的护理方法在导管留置时间,局部红肿、渗液情况等方面与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改进的护理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的施护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施护的效果。方法对175例初诊为恶性血液病的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前后给予患者和置管后给予留置的导管精心细致施护,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结果175例患者均能顺利接受至少一个化疗疗程,最短10d,最长13个月。结论精心细致地护理能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4.
血液净化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菌血症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与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439例血透患者留置临时中心导管的部位,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关系。结果:导管相关菌血症的发生率为5.01%。置管方式与菌血症发生无关(P〉0.05),与留置时间有关(P〈0.05),留置时间大于2周,发生导管相关菌血症(CRB)的概率明显加大。结论:加强无菌操作及严格导管的护理,缩短导管的留置时间能有效减少CRB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乳腺癌患者行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的护理体会,以确保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方法:对78例经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做好防治留置管术并发症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78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置管时间最长达180d,最短30d,平均为105d。2例因对无菌薄膜过敏,留置管处局部皮肤轻度发红,经换药及改用无菌纱布固定后症状消失。78例无导管堵塞、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并发症发生,拔管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对颈外静脉留置管化疗过程中进行精心的护理、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是导管长时间留置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深静脉留置导管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和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83名患者与深静脉穿刺的并发症以及582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结果:1083名患者中38例(3.5%)出现轻重不等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动脉血肿、气胸、血气胸、空气栓塞、感染和穿刺部位水肿等。582例行CVP测定的患者中有69例(12%)被发现有与实际值不相符的记录。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手术操作和护理不当引起;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静脉置管的操作,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准确测量CV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74例,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87例,分别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置管情况。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治疗期间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及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集束化护理组治疗期间导管渗漏、堵管、管道滑脱、导管尖端异位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平均PICC留置时间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留置管意外发生率,延长留置管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血液透析中血流量不足的原因.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科在血液透析治疗中行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置管术后出现血流量不足者40例,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40例留置股静脉临时双腔导管出现血流量不足的原因依次为:导管侧孔贴壁22例(55.0%),体位不良8例(...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患儿痛苦及家长焦虑,减少护士工作量,因此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已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应用中静脉留置针敷贴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局部皮肤的渗出性炎症反应和小儿皮肤完整性受损,给患儿造成痛苦。本文通过介绍我科护理此类病例的方法,对静脉留置针敷贴导致患儿发生局部皮肤渗出性炎症反应及患儿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护理干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其成效。方法:分析、评估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管理。结果:普外科护理风险因素主要有制度执行不严格,导管多、输液量大、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等;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投诉,提高了服务满意度。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普外科护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发展的又一突破。同浅静脉留置针相比,除具有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等优点外,并能延长留置时间,提高安全性能,已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使用PICC,至今已成功使用6例,取得满意效果,简介如下。 1 临床资料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8~68岁。其中乳腺癌2例,胃癌1例,肝癌2例,肺癌脑转移1例。本组患者均因病情需要每日行静脉输液,分别给予抗生素治疗、化疗、TPN及疼痛治疗,其中1例每日行脱水治疗4次。全部使用美国B-C公司生产的一次性PICC,规格为4-5french单腔导管。穿刺部位全部使用肘正中静脉,留置时间2~5个月。其中1例因病情恶化死亡,2例治疗结束后带管出院,其余患者正在继续接受治疗。无1例感染、出血、外漏外渗等情况发生。 2 使用方法 2.1 选择合适的静脉,准确测量插入长度:患者平卧上臂外展90度,测量肘正中静脉即穿刺点到对侧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量至第三肋间隙的长度。 2.2 无菌区域的准备:打开无菌穿刺包,戴上手套,用无菌包内的碘酒、酒精棉签对穿刺点消毒后,铺上孔巾及治疗巾。 2.3 导管的准备:以导管的导管圆盘为起点,用无菌包内的软尺准确测量患者实际所须的导管长度,再将导管内的针芯退至此长度,用无菌剪刀水平剪断套管,注意不要剪断针芯。用5mml生理盐水注射器冲洗导管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反复插管的痛苦及医疗费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需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内科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治疗的血管通路的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本组堵塞16例(6.6%),局部血肿或出血14例(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Y型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护理体会。方法采用Y型静脉留置针为神经外科280例患者进行输液治疗与抢救。结果留置3~7d者248例,32例留置失败。有11例出现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为3.9%。结论使用Y型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方便了各种抢救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效果。方法 386例入住本科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6例)和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置管后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导管堵管、导管脱落和CRBSI并发症出现的时间亦较对照组的晚(P〈0.01)。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堵管、导管脱落、CRBSI发生率及延长发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与维护。方法对83例行颈内静脉穿刺植入静脉输液港患者进行护理。结果静脉输液港的临床使用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维护间隔时间长,护理方便。结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可终身留置,提高和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目前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ure unit,ICU)最重要的治疗与抢救措施之一、中心静脉导管具有可进行快速补液、检测血流动力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进行肠外营养等优点。但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是有创操作,由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是导致菌血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对436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应的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监测,为临床有效控制CRI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做好术前心理护理,置管中的监护,置管后的观察及综合性护理。结果:结核性胸膜炎11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病情好转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细致有效的护理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成功及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用静脉套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用的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留置导管法(均以腋路为主),由于针粗,损伤血管和神经的机会大,且常置管困难或易误入血管。本文采用静脉套管针(22G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并对效果作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选择ASAⅠ-Ⅱ级行肩部以下的上肢择期手术70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A组用静脉套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B组用小儿硬膜外穿刺针留置导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种类有神经肌腱血管吻合术,桡尺骨及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疤痕松解植皮术等。两组在性别、年龄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插管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的感染因素,寻求正确的护理措施。方法:对病种、插管时操作、导管保留时间、导管用药次数、营养药的使用、化疗周期、抗生素的使用、血象及插管后护理9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插管时无菌操作,导管用药次数、化疗周期、血象及插管后护理与导管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经多因素分析化疗周期、血象、插管时的无菌操作、导管用药次数、插管后的护理是影响化疗病人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腰大池置管引流的管理对策.方法 对21例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在治疗原发和继发感染的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间断开放引流及规范化管理.结果 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出院17例(腰大池置管6~60d),术后并发神经根疼痛2例(9.52%),引流管不通4例(19.05%),拔管后出现穿刺部位脑脊液漏2例(9.52%),4例因全身衰竭仅留置1~4d死亡.结论 腰大池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开放引流管治疗艾滋病合并颅内压增高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大部分患者能配合治疗,无留置管脱出现象,有效减少了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