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马属动物的肩膊闪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特别是役用马匹,且没有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多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按摩外敷配合TDP照射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马的肩膊闪伤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病因多为强烈的冲撞、跌倒、打击、踢蹴、急行急停、倒卧保定以及不合理使用马具的压迫等,均能使肌肉、关节韧带过度伸张,神经受到损伤以致  相似文献   

2.
水针是针刺穴位得气后注入一定的药液称之为水针。它是通过针刺、液压及药物对穴位刺激作用来调整机体和改变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用水针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水针疗法。肩膊闪伤是马骡驴肩膊闪伤后气血瘀滞于肩臂,肩臂气血不通表现肩膊疼痛的疾病,此病发病率高,若治疗不当,久治不愈,虽不易死亡,但影响马骡驴的使役,给生产带来不少损失。治疗以止痛消肿理气活血化瘀为原则而治法颇多,各有其特长。笔者1998年3~6月间在云南农业大学家百病院试用水针疗法治数例马、骡、驴肩膊闪伤,1次治愈。以此法治疗马的闪伤肩膊痛…  相似文献   

3.
正前膊闪伤是由于闪伤,使气血凝滞,肩膊疼痛的跛行症,跛行是四肢机能活动障碍。虽然不致危机家畜生命,但如不及时治愈,会影响其生产和使役能力。闪伤的发生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使役不当所致,是驴常见的一类运动障碍,该病在使役驴中发病率较高,不仅影响广大养生产经营情况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局部熏洗、静脉滴注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前膊闪伤17例,取得了满意的  相似文献   

4.
闪膊是役用马、骡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前肢肘关节以上部位肌肉、神经受损,呈现跛行的疾患。中兽医称为闪膊。一、病因运输等役用骡马,由于套车不当,挽具不适;或所驮物品过于向前;或辕上坐人过多;或突下斜彼,致使重量移向前方,压迫肩膊或前肢;或猛上高岗、滑走、踏空、扭转等原因造成前肢肩膊受损。以及使役后卒至卒拴,失于牵散,以致发生肌肉功能和血液循坏的改变,引起某一前肢的运动障碍,因此中兽医认为闪膊是血凝气滞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脱膊,也称闪膊,是牛肩部肌肉伸张过度,致使患侧肩骨上端脱离原位而出现跛行的一种综合征。主要特征为病肢肩胛骨向下后方移位,患肢跛行。1病因役牛多发,常因跳越障碍,放牧奔跑,急转弯,或道路泥泞,凹凸不平骤然滑跌,耕作时一肢陷入深泥后用力猛拔,或因使役时一前肢跨出带犁的链绳外还在继续用力等引起。2发病机理主要是一前肢突然向前、后外方撇开,导致肩胛骨、肩关节、神经、肌肉、韧带等组织的过度牵拉而发病。中兽医认为,是因奔闪跌滑,或因使役不当,撕伤筋骨,损及经络,使血气壅滞,不得宣通而致。3症状患牛表现跛行,患侧肩胛软骨上缘稍低于…  相似文献   

6.
肩胛骨移位即脱膊,亦称吊膊子。多由肩胛部软组织损伤或肩部神经麻痹,致使肩胛骨上端脱离原位而出现跛行的一种疾病。(一)病因本病多因受到强烈的外界刺激所引起,如摔跌、撞击、压伤;或因套绳长短不均,一侧用力过猛;或因趴槽、系部卡于槽沿,或僵绳兜住系部几经挣扎;或  相似文献   

7.
运用解剖学知识对马属动物四肢疾病中的肩胛上神经麻痹 ( paralysis of the suprascapular nerve)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病大多为数支神经麻痹所致  相似文献   

8.
马颜面神经麻痹又称之为“歪嘴风”,多见于体质瘦弱的马、骡、驴,也见于牛。是马属动物常见的一种疾病。因马颜面神经受外感风寒刺激而发生麻痹,导致面部肌肉功能丧失,不分年龄、季节均可发病,发病急,多以一侧性面部肌肉突发瘫痪的末梢颜面神经麻痹多见。多年实践证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马颜面神经麻痹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家畜的闪伤是家畜(特别是役畜)常见的一种难以医治的外科病。它大多是由于强烈的碰撞、滑跌、急行急停,以及驮载不良等引起,均能使神经受到损失,而引起神经麻痹。随着时间的推移,可逐渐使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萎缩,丰满度消失,和对侧比较则更明显。闪伤可分为内、外闪伤两种,家畜常发生的闪伤是外闪伤,且闪伤部经常在前后肢的上半部,这在西医上又可被称为肩胛上神经麻痹。闪伤形成跛行,且不易治疗,严重影响着牲畜特别是役畜生产力的发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十年来,我院曾用过多种方法治疗此病,但效果都不很显著,病程较久,一…  相似文献   

10.
中西结合治疗马属动物腰脊闪伤刘家欣(河南淅川县牧业大楼474450)近年来,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腰脊闪伤23例(马14例、驴4例、骡5例,其中重症卧地不起4例),均获痊愈,现予报道。(一)症状腰脊强拘,运动时呈点头前进,跛行随运动而加剧...  相似文献   

11.
马颜面神经麻痹又称为"歪嘴风",是马属动物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分布在面颊、耳、上下唇的面神经因故发生麻痹,而使得面部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疾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肌肉突发瘫痪的末梢性颜面神经麻痹多见,如果治疗不当常遗留后遗症。多  相似文献   

12.
鞍伤感染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外科疾病,其多由鞍具的压迫及马背与鞍具的摩擦而引发,特别对骑乘马该病较为常见.本病治疗时间较长、易复发.碘仿磺胺软膏可用于马属动物鞍伤及其他外伤感染的治疗. 1 病因 鞍具制作不合理,不适合马的体型时,可导致马背机械性损伤;鞍具使用不当,鞍垫过薄或鞍垫不干净,夹杂有沙粒等异物时,可损伤马背而引起发病;马使役不当,如骑乘于崎岖的山路及遇坡陡、急弯等也会造成其背部损伤;马体的构造不良,如凸凹背、平肋或圆肋及高低髫甲的马易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13.
牛掉小膀,也称牛“脱膊”、“闪膊”、“叉胛”,是耕牛常见多发的前肢病之一。日久不治或治疗不当,多成残疾。 该病的发生,多因闪、扑、撞、跌等使肩胛部气滞血瘀,而影响正常功能所致,患牛前肢呈现瘸腿,肩胛骨  相似文献   

14.
关节闪伤是使役动物常见的多发性外科疾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合理,可造成长期跛行、运动障碍而丧失使役能力,甚至瘫痪.因此,及时合理的治疗,是患畜康复的关键.该病多发于春秋农忙季节.  相似文献   

15.
肩膊一般指肩关节部。临床上肩关节所发生的痛病性疾患,统称肩膊痛。分急性肩膊痛,创伤性肩膊痛,化脓性肩膊痛及慢性畸形性肩膊痛,寒伤肩膊痛等。  相似文献   

16.
马属动物四肢闪伤是兽医临床上的多发病,为了探求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笔者从1986年1月~1987年6月,采用地塞米松和普鲁卡因混合注射液在穴位、痛点或患部皮下注射,并配合内服跌打丸或外敷雄黄散,治疗马属动物四肢闪伤161例,治愈136例,治愈率为84.5%;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7.
近 3年来我们诊治 2 0例马属动物破伤风 ,总结如下。1 发病特点 马属动物破伤风发病率高居其他动物之首 ,原因在于马属动物自身为破伤风的最易感动物 ,加之因笼头不当造成颈部勒伤 ,装蹄失宜造成蹄部钉伤、跣蹄、蹄角质发育不良易发生蹄底刺创 ,使役过程中发生深部组织刺创 ,  相似文献   

18.
马属动物面神经麻痹和桡神经麻痹症,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应用电针和水针治疗屡有报道,但由于治疗方法和电针通电方式的差异,疗效则各不相同。自1975年以来,我们对先后收治的11例患畜作了系统的治疗与观察。在治疗方法和通电方式上有一些粗浅体会,现介绍如下: 一、病例资料在先后收治的11例患畜中,面神经麻痹5例,其中马3例,骡2例(双侧面神经麻痹者1例);桡神经麻痹6例,其中马2例,骡4例。一般多因压挤时  相似文献   

19.
正马胃蝇蛆病,也叫马胃蝇蚴病,俗称瘦虫病,是由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幼虫寄生在马、驴、骡等马属动物消化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马属动物一旦感染,表现为贫血、消瘦、使役力下降,严重时衰竭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1发病情况靖远县刘某饲养的1匹役用成年骡子,于2017年5月中旬开始咳嗽、食欲不振、渐进性消瘦、耕地时不上趟。电话请求出诊诊治,接诊后到圈舍现场,经临床检查,诊断为马胃蝇蛆病。立即  相似文献   

20.
马的球节扭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球节扭伤发病较急,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发展为慢性的球关节炎。轻者影响生长和使役,重者引起残废,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多年来笔者应用中兽医的方法治疗马属动物球节扭伤19例,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