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晋宁县森林防火阻隔带系统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阻隔网络密度低、阻隔带分布不均、防火树种单一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为重点的对策。同时对林区道路规格、防火林带网络等级、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林带结构与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将林区道路分为3级,生物防火林带分为2级来建设,根据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划后新增林区道路383.67 km,生物防火林带664.93 km,新增后林火阻隔系统总长达2 292.60 km,密度达18.32 m/hm2,与之前9.90 m/hm2的密度相比,得到明显提高,阻隔网络分布更均匀,真正达到提高晋宁县森林防火综合保障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福建省三明地区为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为了阻隔森林火灾的蔓延、切断火源,降低火灾造成的亏损,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为研究区域,整体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    方法   通过分析森林火灾时空分布规律,计算得出阻隔网密度和最小控制面积,然后利用空间分析、水文分析以及面向对象的空间特征提取等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位置,再结合阻隔网现状,优化选取防火树种与阻隔网宽度,最终计算得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密度,对将乐县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综合规划。    结果   最终确定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的密度为19.04 m/hm2,最小控制面积为10 hm2,共需营建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3 591.67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1 846.64 km,沟谷防火林带阻隔网384.21 km,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1 360.82 km。山脊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12 m进行计算,沟谷及林缘防火林带阻隔网宽度取均值9 m,得出规划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总面积为3 786.49 hm2,通过对比将乐县主要树种的抗火能力,选取以木荷为主,油茶、毛竹等为辅的防火树种 ,既能发挥较好的抗火性能又兼具经济效益。    结论   依据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重在实效的原则,在总结福建省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营建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阻隔网密度、最小控制面积、林带的位置、林带的有效宽度、树种的选择等重要参数之后,对将乐县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进行了优化,不仅达到相关规定的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网标准,并且建设成本可控,利用有限的资金发挥较好的防火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现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森林资源丰富、防火树种较单一、可燃物增多、火源管控难和阻隔系统建设缓慢等现状,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为重点的策略。同时对生物防火隔离带选址、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树种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生物防火隔离带分4种配置模型进行建设,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自然条件等情况,合理布局,彻底解决生物防火隔离带零空白状态、阻隔网络密度过低等问题,构建一个全新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真正达到提升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防控能力和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杨启远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200-201,203
通过对坂头林场1996年以来营造的生物防火林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坂头林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主要是在2005年进行的山脊主林带的拓宽改造,在市、区、镇、村各行政界都建设了防火林带;2008年开展以道路两侧为主的防火林带建设,造林密度为2505株/hm~2,造林树种以木荷、火力楠为主,还有油茶、杨梅、榕树、香樟等。共建设防火林带37条130.76km,面积为249.3hm~2,网络密度达5.2%,造林质量全部达标,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5.
林婷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03-103,134
木荷是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营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是我国南方控制森林火灾、阻隔火源、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文通过对山地林区木荷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了木荷防火林带营建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和营建木荷防火林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区生物防火林带营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现代森林防火工作的战略性治本措施。该文针对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大对工程的科技支撑力度,通过对林区近几年发生的森林火灾调查,根据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合林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树种选择、营造技术指标体系,并结合森林防火工作提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热林中心边境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防火林带与传统的放火线相比,不仅能发挥良好的防火功能,还能发挥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的作用。当森林火灾的发生时,生物防火林带能起到阻隔地表火蔓延,拦截飞火,减弱火势,切断火源,为人工扑救赢得宝贵时间。热林中心林区与越南接壤53.6km,因此营建高质量、高标准的生物防火林带对边境一带林区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目前存在森林资源丰富、防火树种较单一、可燃物增多、火源管控难和阻隔系统建设缓慢等现状,并提出了提高阻隔网络密度、以生物防火隔离带为建设重点等对策。同时对生物防火隔离带选址、防火树种选择、防火树种的配置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构建一个全新的森林防火阻隔网络,从而达到提升峨边彝族自治县森林防火防控能力和减少森林火灾损失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项缨  黄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11-4414
在分析台州市森林火灾成因和现有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台州市的区位特点和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提出了适合台州市的17种防火林建设树种和四大类15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红京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93-193,199
木荷是仙游地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较为理想的树种,且具有较强阻隔林火蔓延的功能。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设置的类型、布局和规格等进行探讨,分析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林技术要求,以为推广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庐山地区有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优势,应以木荷和茶叶、油茶等适生树种为主要防火树种,采用混交方式,进行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合理配置。构建庐山森林防火的天然屏障。分析了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意义,介绍了庐山的地形特点和森林防火形势以及适合该地区的主要防火树种.提出了庐山周边营建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的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试点中的黑龙江省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阻隔系统工程为依托,以可燃物载量为指标,探讨了除草剂对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土壤理化性质及防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森草净)后,改培型生物防火林带阻隔体系可燃物载量大幅减少,可有效地阻隔地表火的蔓延,减缓高强度林火的蔓延速度,且3 a后该建带方法未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增长会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毁坏大面积林地,造成森林资源减少,同时会造成消防人员的伤亡,因此必须强化森林生物防火带的营造和管理。荷木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防火带树种,在防火、隔火、断火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以荷木构建生物防火林带不仅可以增加森林资源,也能有效防范森林火灾,控制火灾的危害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以北京西山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综合进行森林防火林带空间布局、森林防火林带有效宽度、防火林带视域分析、防火林带树种配置等研究.同时结合研究区域为国家森林公园的特点,根据视域分析分析结果,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树种配置.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7,(12):90-92
现代林业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国家级的森林防火基金。(2)做好森林火灾预防的宣传普及工作,加强火险期管理,严控田间地头林地等野外用火。(3)应用高科技手段做好森林火灾预测预报工作。(4)改造传统的生土防火路和单一的生物防火林带为新型生物防火林带,包括:(1)复层结构的混交林防火林带;(2)"免修、经济效益高"的生物防火经济林带;(3)"免修、全封闭、经济效益高"的混合型生物防火林带。(5)在生物防火经济林带和复层结构的混交林防火林带建设人工引水自动化灌溉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云南省建水县森林火灾和造林树种组成的特点,选取当地18种主要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出适宜建水县林业发展的防火树种,以期为该区森林火灾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含水率、粗脂肪、灰分等树种的理化性质和燃烧性能,树冠浓密稀疏、叶质地厚薄、树皮厚度等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自然更新能力、种苗来源、造林技术等树种的造林学特性共16项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典型采样、选点调查、实验测定、层次分析等方法对18种树种的防火性能进行综合评判。结果按照防火性能综合评价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树种分为4类。Ⅰ类(最优防火树种):火力楠、黄连木、油茶、短萼海桐,是营造防火林带的首选树种;Ⅱ类(较优防火树种):厚皮香、石楠、女贞、滇青冈、山矾,可作为防火树种营造生物防火林带;Ⅲ类(一般防火树种):红叶乌桕、麻栎、栓皮栎、清香木,难以作为防火树种大量种植,但可用于营林防火;Ⅳ类(非防火树种):云南松、白枪杆、蓝桉、马尾松、侧柏,防火性能差,不宜作为防火树种,应予保护。结论针对目前建水县林分结构单一、纯林面积大的林分组成特点,建议未来可以I类和II类防火树种为主营建生物防火林带,以达到阻隔林火蔓延的目的;III类树种的防火性能一般,实地可根据立地条件和地域特征与I类和II类防火树种搭配栽植。   相似文献   

17.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阻止森林火灾蔓延的主要措施之一,生物防火林带还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种效益。鉴于此,笔者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就生物防火林带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进行阐述,希望能给舒城县乃至周边地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生土防火路营建火力楠防火林带的林木生长效果、防火性能、培肥地力与水源涵养功能以及以经济效益的研究表明,火力楠适应性强,在原防火路较差的土壤条件下,能迅速郁闭并很快成林且防火性能强,是优良的防火树种,12a生混交林带中火力楠的平均树高达9.58m,胸径达9.07cm,生物量达39.62t.hm-2,显示出较强的防火效能。同时,防火林带与生土防火路相比,不但具有较强的培肥地力、涵养水源等功能且经济效益显著,是该区较为理想的防火林带,可进一步推广营造。  相似文献   

19.
营建生物防火林带工程是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中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据生物防火林带的特点,结合桐庐县森林现状和发生森林火灾的特点,提出了近自然理论,以解决生物防火林带存在的问题,节约了开支,并提高了防火的效果,以期为对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方林区生物防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述了生物防火的原理、优越性和技术应用理论.着重从防火林带网络建设,针阀混交林的培育途径,改造利用天然阔叶林,林地间种等提高林分抗火性等理论和应用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指出生物防火功效显著,富有生命力,容易推广,是南方林区现代化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