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当前捕捞死亡系数,运用2种基于体长的B-H式单位补充量亲体量模型(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SBR),评估了北部湾的带鱼资源状况。当前北部湾带鱼的SBR为42.07g,相当于初始亲体量的4.82%,表明现阶段北部湾的带鱼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以捕捞低龄鱼为主。放大开捕体长和降低捕捞强度是恢复亲体资源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 红鳍笛鲷俗称“美国红鱼”,是一种海水经济鱼类,原产于墨西哥中部。由于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畅销,是福建沿海目前海水网箱养殖业引进的优良新品种。经平潭县多年试养结果显示了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经济效益佳等优点。现根据该县近年来养殖经验结合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红鳍笛鲷学名叫眼斑石首鱼,属鲈形  相似文献   

3.
红鳍笛鲷(Lutianus erythroptrus Block.)俗称美国红鱼,原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等温热带海区.其特点是个体大,产量高,肉质细嫩,经济效益佳.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1生活习性 红鳍笛鲷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笛鲷科、笛鲷属.它的体表侧线上下方鳞片皆后斜,背鳍鳍条部基底大于鳍高,鳍后缘略带圆,体表呈红色,腹部浅红色,故称"美国红鱼”或"红鱼”.栖息于水深30~100m,底质为泥、泥沙、沙泥、贝壳及岩礁等海区.每年3~5月集群繁殖,盛期4月,个体怀卵量可达100~170万粒.性喜垂直移动,黄昏和早晨多栖底层,白天和夜晚常浮游中上层,繁殖季节,由深海游向浅海产卵,产卵后又返游深海觅食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研究了红鳍笛鲷幼鱼(体长37.40(±6.84)mm,体质量2.53(±1.30)g]的排空率与摄食率,以及在3种不同饵料(多齿蛇鲻肉糜、斑节对虾肉糜、海水鱼营养配合饲料)投喂下,其生长率、丰满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海水鱼配合饲料投喂下,红鳍笛鲷幼鱼的胃含物(占体重的百分比)随时间的变动为GCW=-0.472T+4.222 (R2=-0.72),胃排空率为每100 9体质量0.472g/h,日摄食量为每100 9体质量(湿重)22.62 9,对配合饲料的食物转换效率为6.85%.红鳍笛鲷幼鱼的摄食具有一定的周律性,摄食高峰出现在18:00.饲喂18 d后研究发现,投喂斑节对虾肉糜的红鳍笛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为1.58%/d,而投喂配合饲料组和蛇鲻肉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1.55%/d和1.22%/d.红鳍笛鲷幼鱼的丰满度在蛇鲻肉糜和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均有显著变化,而配合饲料组无显著变化.斑节对虾肉糜投喂组的幼鱼成活率最高(90%),其他2种饲料投喂组受试鱼成活率较接近,分别为72.5%、75%.综合考虑,该生长期的红鳍笛鲷幼鱼适当投喂虾肉,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并保证在18:00时饱食为宜,有利于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视杆蛋白(RH1)基因和长波敏感视蛋白(LWS)基因,并分析其在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的表达规律,为探究笛鲷属鱼类适应从表层浮游逐步转为下层底栖光环境生活的过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克隆红鳍笛鲷RH1基因和LWS基因cDNA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2个基因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在红鳍笛鲷6个胚胎发育时期(原肠下包1/2期、胚孔封闭期、视囊期、晶体出现期、心脏跳动期、孵化出膜期)和5个仔鱼发育时期(1、3、10、15和20 d),以及成鱼不同组织(脑脏、心脏、肝脏、肌肉、黑色皮肤、红色皮肤、胃和视网膜)的表达规律。【结果】红鳍笛鲷RH1基因和LWS基因cDNA全长分别为1723 bp和1302 bp,其中RH1基因具有465 bp的3’-UTR和196 bp的5’-UTR,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LWS基因具有213 bp的3’-UTR和15 bp的5’-UTR,ORF长度为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残基。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 PCR技术从红笛鲷脾脏中鉴定得到了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TAF)基因,命名为Ls-LITAF。该基因c DNA全长815 bp,开放阅读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5.7 ku。序列分析显示Ls-LITAF蛋白具有保守的LITAF结构域,其中包含一个CXXC基序与一个(H)x Cxx C基序。Ls-LITAF蛋白与其他鱼类LITAF蛋白相似度较高,在系统进化树中也与其他鱼类该蛋白聚为一支。Ls-LITAF基因在健康鱼体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其中鳃、脾脏、皮肤与头肾的表达量较高;且哈氏弧菌刺激鱼体后,Ls-LITAF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Ls-LITAF在红笛鲷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为实验生物,根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96 h LC50为10.73mg·L-1)设置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的浓度为0.12、0.60、3.00mg·L-1(以丙酮为对照).在实验进行6、12、24、48 h和96h时,分别检测肝脏和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乙酰胆碱脂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肝脏组织中的SOD反应灵敏且活性明显被诱导.低剂量组(0.12、0.60mg·L-1)SOD活性受到的诱导效应较高剂量组(3.00mg·L-1)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肝组织中MDA含量在DEHP曝露的12 h显著性升高,但48 h的MDA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随曝露时间呈波动变化.鳃组织中的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脏组织,整个过程中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高剂量组(3.00 mg·L-1)受到的诱导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12 h后即显著升高(P<0.01),随后MDA含量开始下降并围绕对照组水平上下波动.各剂量组脑组织AChE活性仅在6 h受到抑制,此后受到明显的诱导作用酶活性升高,24 h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96 h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以上结果显示,DEHP对红鳍笛鲷幼鱼组织酶活在实验浓度下影响显著,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生态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红笛鲷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周年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红笛鲷雌、雄鱼血清性类固醇激素雌二醇、睾酮和孕酮的周年变化水平。结果表明,雌、雄鱼血清雌二醇、孕酮的变化趋势相似,3~10月雌二醇水平较低,11月以后不断升高,至次年2月雌鱼达到1257.46±447.20pg/mL,雄鱼达到1179.14±322.50pg/mL;4、5月孕酮水平较高,雌鱼在5月达到高峰118.49+18.45ng/mL,雄鱼4月达到高峰109.98±60.97ng/mL,之后一直在比较低水平波动;雄鱼睾酮水平有一定规律性,3~9月一直处于比较高水平,8月达到高峰0.27±0.24ng/mL,而雌鱼睾酮水平周年变化没有规律性,最高水平在6月,达到0.28±0.13ng/mL。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红笛鲷SR-BI基因设计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该基因胞外段序列,然后将该基因胞外段序列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对重组表达菌株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R-BI,并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0.0ku.融合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温度、IPTG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6℃、0.05mmol/L和8h.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R-BI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性腺发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组织学方法对1.5~2.5龄红笛鲷的性腺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雌性红笛鲷GSI在3—5月处于较高水平,5月达到最高值(0.14%),6-7月呈下降趋势,8月略有回升,而后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雄性红笛鲷GSI的周年变化趋势与雌性红笛鲷基本相似;雌雄红笛鲷HIS的周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3月最高(雄性红笛鲷为1.73%,雌性红笛鲷为1.71%);雌性红笛鲷除6-8月外,其GSI与HSI均呈负相关,而雄性红笛鲷在5~12月GSI与HSI呈正相关,其他月份呈负相关。另外还发现精巢中精原细胞与卵巢第Ⅱ、Ⅲ时相细胞的出现几率与雌雄红笛鲷的GSI周年变化一致。精巢的发育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整个发育过程,但结合解剖学特征总体判断,精巢仅发育到Ⅳ期早期;在雌鱼只观察到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结合解剖学特征判断卵巢只发育到Ⅱ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搜集和对广西北部湾沿岸进行渔访的方式,统计了广西北部湾海域的珍稀动物及主要分布区域,并从分布区、资源量变化、环境压力等方面对中华白海豚等珍稀动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海洋环境污染、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捕捞对珍稀动物危害最大,须进行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农业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农业发展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利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面板数据,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从该区域第一产业人均增加值、粮经比、农产品产出、人均农产品占有量4个方面对该区域存在的非均衡发展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基于经济、产业、条件等基础层面分析非均衡发展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强化北部湾农业产业分工与协同、强化北部湾农村改革试验的集成研究、强化北部湾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商业性捕捞取样,对北部湾条尾鲱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条尾鲱鲤优势体长90~130mm,占65%;优势体重为20-40g,占56.4%;雌性个体平均体长大于雄性,性比为1.36:1,雌性个体数量不平衡;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分别为:L∞=141.75mm,K=0.67,t0=-0.49;体重的生长拐点为1.27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83、1.535和0.295,当前开发率为0.161。  相似文献   

14.
北部湾海洋文献库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第一个以收集北部湾海洋信息资源的特色文献库,阐述了该文献库的基础与意义、海洋文献的类别与收集、海洋文献库的开发与利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基本理论方法,利用RS、GIS空间技术和手段,从图斑尺度对1990、2000、2005~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0年的0.726 7 gha/cap,到2010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到0.556 0 gha/cap,20年间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少0.170 7 gha/cap.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与局地性,整体以大明山和十万大山为分隔带,两大山脉两侧生态承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6.
汪德荣  严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350-4352,436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近年来在推动区际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合作层次不深、合作治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和信息交流共享平台等问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区域合作治理经验的分析,提出应着力构建区域行政合作复合治理、网络化组织治理和专题项目式府际合作治理模式以及灵活长效的区域行政合作机制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禄青  周明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28-16630
在阐述北部湾划界的内容与划界对渔民生产生活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剖析了北部湾划界后广西北部湾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广西北部湾渔区渔民转产转业。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渔民转产转业的养殖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越渔业协定生效后,我国在北部湾海区传统渔场急剧减少,环北部湾各地海洋捕捞业部分渔民渔船必须撤出该渔场,面对这一困境,转产转业成为一种必然性和迫切性。根据国家有关该海域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和渔民自身条件,从海水养殖发展潜力,结合养殖品种、养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得出了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