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草原红牛的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和进一步开展草原红牛肉用新群体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肉用群体的总氨基酸含量(P〈0.01),提高了牛肉的营养价值。[结论]高营养水平下,杂交改良提高了草原红牛的生长性能和牛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对各组饲料营养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能量和粗蛋白的消化率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高营养组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极显著低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粗蛋白消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草原红牛(p0.01)。血液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肉用群体高营养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在低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1)。且各血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遗传因素和营养水平在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上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肉用群体的平均日增重随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3.
4.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草原红牛和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牛生长发育、产奶和产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导入1/4丹麦红牛血体型加大、体重增加、产奶量大幅度提高,而产肉量提高不显著,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5.
选用草原红牛3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经过牛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8对微卫星引物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分型、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各位点等位基因及全部个体的标记基因型、PPAP3.0软件计算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杂合度等步骤从分子水平上分析了草原红牛在8个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IDVGA2、IDVGA46、TGLA44、BM1824、ETH225、BM2113、IDVGA44和IDVGA55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6、6、4、4、2、6和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22 3、0.749 3、0.671 3、0.584 9、0.671 5、0.508 9、0.761 2和0.596 5,这8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8个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草原红牛遗传育种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草原红牛泌乳与产肉性能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草原红牛于1985年育成,为进一步提高其泌乳和产肉性能,采取导入杂交,开放式选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导入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母牛1—5产的泌乳量,分别比草原红牛提高了37.54%、47.89%、93.19%、94.94%和74.96%。尤以3产、4产泌乳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528.44k和1550.40kg;导入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13%、3.24%、9.52%、4.57%、7.45%和15.25%,平均每头增加产肉量21.65kg。  相似文献   

7.
[品种介绍]中国草原红牛以乳肉兼用的英格兰短角公牛与蒙古母牛杂交育成,它奶质优良,还有耐寒、抗病特性。草原红牛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体格中等,身体匀称。成年公牛体重700-800公斤,母牛为450~500公斤。该品种抓膘快,恋膘性能良好,且遗传性能稳定,与蒙古牛杂交其后代的体型外貌表现良好,可提高产奶、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8.
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草原红牛和红草F1杂交牛作为试验牛种,在相同营养水平下饲养,然后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红草F1杂交牛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较纯种草原红牛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红草F1杂交牛的剪切力值比草原红牛的要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用安格斯改良草原红牛,可使草原红牛的产肉性能明显提高,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草原红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动物模型和DFREML,估测了1988年12月至1994年12月期间出生的1050头草原红牛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草原红牛的初生重的遗传力为0.361,6个月龄体重的遗传力为0.360,18个月龄体重的遗传力为0.251,体高的遗传力为0.409。体长的遗传力为0.426,尻长的遗传力为0.561,胸围的遗传力为0.374,管围的遗传力为0.592;初生重和6个月龄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491,与18月龄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667。6个月龄体重在18月龄体重之间的遗传相关为0.556,18个月龄体重与18个月龄体尺的遗传相关在0.673-0.99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草原红牛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繁殖、饲养、放牧等方面介绍了草原红牛以放牧为主的养殖技术,以期为广大养牛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40头牛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穴203bp雪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3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穴142bp雪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穴123bp雪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ID鄄VGA46等位基因C穴211bp雪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耆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穴171bp雪对十字部高、腰厚2个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穴179bp雪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穴221bp雪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草原红牛CAPN 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PCR SSCP技术研究中国草原红牛CAPN 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以90头草原红牛的全血为试材,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 SSCP技术分析了钙蛋白酶 I 基因(CAPN I)在草原红牛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试验所设计的18对引物用于PCR扩增均获得良好的结果。经PCR SSCP 分析,E7 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AA、BB、AB和AC 4种基因型;E14 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 AA和BB 2种基因型,E14 5、E14 6和 E20 2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 AA、BB和AB 3种基因型。对不同基因型的测序表明,在第14内含子4 685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在第17内含子6 545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在第21内含子上8 462 bp处发生了G A、8 561 bp处A G、8 696 bp处A T的碱基突变。[结论]该研究为改善牛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草原红牛的平均乳脂率为3.35%,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由4岁的3.73%降到9岁的3.13%;随胎次的增加也逐渐下降,由1胎的4.0%到6胎降到3.14%;随泌乳月的延长而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草原红牛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完善其品种结构,推动其育种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其尽快达到育种目标的要求。作者收集了草原红牛育种核心场之一——内蒙古五一种畜场的全部资料,采用“单元内半同胞相关法”。之模式,经计算机处理,获得了草原红牛一些主要性状的遗传参数。估测结果表明,草原红牛的主要性状除青草期100d产奶量外,余者均已基本稳定。从产肉角度看,应选择24月龄体重大的个体;从产乳角度看,应选择胸围和腰角宽大的个体。只有兼顾这3项指标,才能加速其乳肉兼用方向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草原红牛、安格斯杂种牛(F1)作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中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结果表明:安格斯杂种牛(F1)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高于草原红牛;草原红牛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粗蛋白质含量高于安格斯杂种牛(F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草原红牛及其导入利木赞血牛产肉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营养水平中等,饲养管理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草原红牛、草原红牛导入1/2和1/4利木赞血牛的产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导入利木赞血后,可显著地提高其产肉量,而脂肪量有所下降,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对草原红牛肉的品质和风味不会有不利影响。综合评价认为,草原红牛导入1/4利木赞血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红安格斯×中国草原红牛一代(安草F1)育肥效果,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18月龄草原红牛(对照组)和安草F1(试验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至36月龄屠宰,分别测评24、30、36月龄的育肥性能和36月龄时的屠宰指标及牛肉品质.结果显示:试验组24、30、36月龄体重、胸围、屠宰率、净肉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利用红安格斯牛杂交中国草原红牛,有利于提升生产性能、改善牛肉嫩度.  相似文献   

19.
Fat-1基因的转基因动物克隆,为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提供了高效、准确的医学、营养学动物模型。试验成功建立了草原红牛耳部成纤维细胞系,将Fat-1基因转染到草原红牛成纤维细胞,获得转基因阳性细胞克隆。以转基因细胞为核供体,体外成熟牛卵母细胞为核受体构建转基因克隆囊胚,比较未转基因与转基因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体细胞重构胚体外囊胚率分别为26.04%和26.04%,两者之间无显差异著(P>0.05)。转Fat-1基因的草原红牛重构桑葚胚或早期胚胎移植到延边黄牛子宫内,有7头妊娠,但没能够获得妊娠足月个体。  相似文献   

20.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群体在8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草原红牛中,ETH225,IDVGA2,IDVGA46,IDVGA4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420,0.6736,0.5218,0.5750,这4个座位为高度变异座位。另4个座位BM2113,BM1824,IDVGA55,TGLA4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98,0.3604,0.3538,0.4708,属于中度多态性座位。在杂种牛中,这8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000,属于高度多态性座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