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玉米生产对密山市全年粮食丰收起着重要作用。要实现玉米优质高产,除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早播、足墒播种、确保苗全苗壮的同时,必须抓好田间管理,其主要种植技术措施如下。1播种播种是玉米生产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有钱买种,无钱买苗"。播好种,出好苗,达到一播全苗、实现苗匀、苗齐、苗壮是玉米高产栽培的基础。播种最适温度25~35℃,田间持水量60%~70%,播种深度3~5cm,建议种植密度60 000株/hm2。提倡单粒机播。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生活力弱,芽鞘软,顶土能力差,人工播种深浅难掌握。播种深了易“闷芽”,播种浅了易干旱“烧芽”,致使旱地玉米制种抓苗难,全苗更难,限制了产量的提高。对此,我们从1983年起开展了试验研究,1988年用机播技术解决了旱地玉米制种全苗难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县地处渭北旱原东部,由于春季干旱,整地粗糙,土壤悬虚,墒情不好,玉米制种中缺苗断垄现象比较常见。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通过多年试验和对一些高产单位的调查,笔者认为精细整地是确保一播全苗,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影响棉种诸因素的分析,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播种等方面,提出了一播全苗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崔鸣 《作物杂志》1996,12(1):20-21
高寒山区玉米两段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崔鸣(陕西省安康地区植保站725000)两段覆膜栽培是将拱膜覆盖营养钵培育的玉米幼苗,移栽到覆盖地膜的大田生长发育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我区农技部门针对海拔1300m以上高寒山区,在推广地膜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不能一播全苗……  相似文献   

6.
沿黄稻区麦茬直播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常规水稻栽培相比,水稻直播栽培有省时省工的优势,高产的重点是把握好一播全苗、杂草防治、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从一播全苗、巧除杂草、肥料运筹、科学管水及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麦茬直播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鲁磊 《种业导刊》2011,(4):11-12
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总结提出了培肥地力、一播全苗及加强田间管理等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广大地区,往往是“十年九春旱”,影响旱地作物春播出苗,甚至造成缺苗断垄,最终导致大田作物减产,因此,采取各种耕作措施,力求一播全苗,是“三北”地区大田作物生产的基础和增产的前提。“三北”地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搞好“五墒”,一播全苗的技术,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高产稳产、抗病性强、外观品质优、综合抗性好等方面介绍了康农玉007玉米品种在宜都市的优良性状表现,针对性地提出了适时播种、一播全苗、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等方面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供种植康农玉007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四七团棉花精量点播及一播全苗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环境友好是当前玉米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玉米耕层障碍、秸秆处理难和群体质量差三大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发出了玉米推茬清垄精播技术。该技术在前茬秸秆堆积地块,可对播种带的行内进行推茬清垄、播种带中间深松、深层施肥、小双行错位精量播种等多项作业过程,通过机械一次性完成,构建了玉米以推茬清垄精播为特点的机械化密植轻简栽培技术体系。在我国玉米主产区进行该技术示范推广,证明该技术可改善土壤耕层条件,提高玉米免耕直播的播种质量,并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能量消耗及预防秸秆焚烧,实现了玉米增产、降本、控焚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淮南部玉米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近年来黄淮南部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变化, 2015—201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以该区主推品种郑单958为材料, 采用分期播种方法, 研究玉米产量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响应, 探讨气候因子与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由于年际间、播期间气候因子的差异, 玉米产量差异显著, 大体表现为春播产量高于夏播, 且夏播产量随播种时间的推迟而显著降低。随着播期的推迟, 玉米苗期日均温逐渐升高, 粒期日均温逐渐降低, 有效积温减少, 生育期缩短。试验设定密度下, 百粒重对产量的贡献大于穗粒数, 而影响百粒重和穗粒数的主要气候因子是全生育期有效积温和粒期有效积温。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是苗期气温日较差(r = 0.696*)和日均温(r = -0.638*)、粒期有效积温(r = 0.822**)和日均温(r = 0.723**)、生育期有效积温(r = 0.843**)。因此, 生产上, 春播玉米播期由传统的4月15日左右推迟至5月1日左右, 可减少花期阴雨和高温热害影响, 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夏播玉米在麦收后抢时早播, 不仅可争取更多积温, 还可使玉米苗期处于较低日均温、粒期处于较高日均温的有利温度条件下, 同时为推迟收获期和机械粒收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明稻麦周年生产条件下小麦种植适宜播期和基本苗组合,于2012—2014 年在江苏省沭阳县进行了播期和基本苗组合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10 月10 日、10 月17 日、10 月24 日、10 月31 日和11 月7日、11 月14 日)和基本苗(180 万/hm2、270 万/hm2、360 万/hm2、450 万/hm2、540 万/hm2)条件下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出苗率主要受播期影响,迟播降低明显;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叶龄逐渐变小,全生育期缩短,缩短天数少于播期推迟天数。基本苗处理对出苗率和叶龄影响不大。相同生育阶段,同一播期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茎蘖总数增多,相同基本苗处理随着播期的推迟茎蘖总数减少。播期对小麦株高、穗下节间以及穗长影响明显。单产随着播期推迟先升后降,不同播期和基本苗处理对产量构成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因此,淮北地区稻茬麦遇冷冬适宜播期在10 月17—24 日,遇暖冬适宜播期在10 月17—31日,最佳基本苗360万/hm2。  相似文献   

14.
分期播种对陇东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适宜播期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对玉米播种期和产量的影响,达到趋利避害,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的目的,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陇东地区玉米最适播种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不同播期各发育期生长速度变化主要表现在苗期,播种较早的发育期生长速度慢,发育期间隔天数长;播种较迟的发育期生长速度快,发育期间隔天数短;不同播期各发育期干物质增长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期,干物质增长量以第三和第二(对照)播期最高,而营养生长期各发育期干物质增长量差异较小;不同播期不同层次的土壤贮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同,无论是浅层(0~50 cm)还是深层(0~100 cm)土壤贮水量在出苗-拔节期对产量的贡献呈正效应,在抽雄-成熟期和播种期对产量的贡献呈负效应,且以浅层(0~50 cm)土壤贮水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同时分析表明,以第三播期(4月22日)为最适宜播期,该生长期内光、温、水匹配好,干物质增长量最高,产量也最高。说明近年来气候变化使陇东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推迟,由之前的4月中旬推迟至4月下旬。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最适宜播种期,为当地玉米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基于2018—2020年开展的全国农业气象试验站玉米区域联合试验—西峰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陇东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每推迟10 d,玉米全生育期天数缩短5.5 d,播期对于春玉米全育期天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出苗时间、苗期生长阶段,随着播期的推迟,出苗时间和苗期生长阶段所需时间均缩短;玉米全生育期天数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降水量对玉米全生育期天数影响较小。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的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及产量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SD2、SD3大于SD1、SD4播期。适当晚播种,抽雄前降水量充沛,抽雄后气温高、积温多有利于百粒重及单株籽粒数的增加,从而增产。陇东春玉米适宜播种期宜选择在4月下旬—5月上旬,此时气象条件配比最有利于春玉米生长发育,可最大程度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油菜毯状苗形成壮苗的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机械移栽的油菜毯状苗培育方法,为生产上培育高质量油菜毯状苗提供依据。本文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宁杂1818为材料,设置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二因素试验,分析其对秧苗存活率、绿叶数、干物质积累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增大,秧盘存苗数显著降低,叶片数、绿叶数减少,地上部干重减少,地下部干重减少的幅度更大,根冠比下降;同时,根颈和苗高变长,秧苗充实度下降。密度过小,虽然毯状苗的素质提高,但不利于秧苗成毯和移栽,移栽后的密度也不能保证。因此,综合考虑毯状苗素质、适合机械化移栽和栽后的效果等方面,在晚稻茬口需要苗龄为30~40 d左右时,播种密度在800粒盘-1的基础上喷施3 g L-1尿素溶液是培育毯状苗壮苗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17.
单粒播种模式正逐渐成为我国玉米育种及生产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不同年限及不同玉米品种种子,利用农资市场销售的玉米种衣剂包衣处理,采用单粒播种模式在大田条件下分析其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种衣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种子出苗率均显著提高,含有满适金、锐胜、高巧、顶苗新成分的种衣剂在提高种子出苗率方面效果相对较好,在单粒播种生产上宜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温室藜麦蔬菜的栽培方法,以北京收获的藜麦籽粒为试验材料,从藜麦蔬菜生长动态监测、播种量与播种方式比较、肥效对比、机械播种量筛选、藜麦叶片与籽粒及其他蔬菜的营养成分比较等方面进行报道,旨在为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藜麦蔬菜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镁,低钠的健康蔬菜,从播种至采收需要≥10℃积温933.24℃。为便于机械化生产和保证群体整齐度,建议选择条播方式,播种量22.5~24 kg/hm 2,产量可达15143.55~15442.95 kg/hm 2。施用羊粪、鸡粪和不施肥比较,以施用羊粪产量较好,可食用部分产量15722.10 kg/hm 2。  相似文献   

19.
玉米覆膜直播省工,增加土壤温度,保蓄水分,增加玉米抗旱能力。通过不同播期试验得出,在福泉市4月4日播种获得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明种肥对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作用,2013 年运用大田2 点试验,测定生理与产量指标,研究了5 种处理(NPK、NP、NK、PK、CK)的种肥对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影响。NPK种肥处理后的夏玉米的幼苗素质、根干重、根体积、根条数、叶片Pn和SPAD值都最好,进而降低了玉米果穗的秃尖长,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NPK处理的产量比处理NP、NK和PK、CK增产4.52%、6.06%、13.21%和29.05%,增产效果大于其他施用组合。种肥影响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的效果,且N、P、K都是夏玉米免耕精密播种种肥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