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化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条件,为大规模培养黑皮鸡枞液体栽培菌种及提高黑皮鸡枞菌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发酵罐培养技术,以黑皮鸡枞液体菌种的菌球直径、均匀度、菌丝干重、漆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碳(C)源、氮(N)源、碳氮添加量比(C/N)、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筛选出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工艺,并开展液体菌种栽培试验.[结果]黑皮鸡枞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20.0 g葡萄糖+4.0 g高粱粉+3.0 g K2HPO4+1.0 g MgSO4+2片维生素B1+1000.0 mL蒸馏水,pH 6.5;发酵工艺:装液量12 L,接种量12%,培养温度25℃,转速90 r/min,培养时间100 h,罐压0.3 MPa,通气量0.9 m3/h.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工艺条件下获得的液体菌种其栽培黑皮鸡枞菌丝生长速度快,满袋时间为29 d,平均每袋产量约360.0 g,生物学转化率达78.0%.[结论]将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技术与工厂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可实现黑皮鸡枞菌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栽培食用菌的技术领域中,液体菌种技术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但实际工作中不少栽培者并没有将液体菌种的优势充分发挥,仅以固体菌种管理方式进行栽培,由此存在技术缺陷。围绕液体菌种文章主要介绍判断菌种质量、正确使用发酵罐、控制培养料水分、调配栽培料物态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蛹虫草是一种珍贵的药(食)用真菌,其功效与野生的冬虫夏草相似。目前已对蛹虫草子实体进行了人工栽培研究与示范。为了大规模化对蛹虫草子实体进行人工栽培,需要进行大量优质蛹虫草菌种培养液配备。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优化发酵工艺方面入手,筛选出了最佳的发酵优化条件,提出了蛹虫草菌种培养液发酵生产工艺的关键控制要点,并对蛹虫草菌株种子液发酵生产中菌株活化、接种、液体摇培、发酵罐调试、发酵罐封装灭菌、发酵培养、保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明确的技术要求,为批量制备蛹虫草菌种培养液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研究,并将液体菌种应用于生产中,结果表明黑木耳液体菌种具有一定的优势。生产工艺条件是:1000 ml三角摇瓶装液体量600 ml,转速150 r/min,培养周期96 h,经深层发酵罐培养96 h,所获得的黑木耳液体菌种活力强、菌龄一致,将其应用接入栽培袋,菌丝萌发、吃料快,生长整齐,较固体菌种增产16.7%。  相似文献   

5.
和耀威  张林  向准  李鹏 《农技服务》2023,(11):40-42
为优化灵芝高活力液体菌种的培养条件及生产工艺,缩短菌种生产周期和提高菌种活力,以液体菌种碳氮源筛选获得的结果为基础,选用优化配方葡萄糖2%,蔗糖2%,玉米粉1%,KH2PO40.1%,MgSO40.05%,豆油0.05%,pH自然作为发酵罐液体种的基础配方,考察灵芝菌丝在不同温度、pH、接种量和培养时间下的生物量,探明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发酵罐液体菌种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6~28℃,最适pH为6,接种量以4%~6%为宜,最佳培养时间为6 d。  相似文献   

6.
以生产常用液体菌种的基础配方作为基准配方,对双孢蘑菇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碳源、氮源、p H进行了优化,并进行培养时间的确定,根据优化的结果选择黄豆粉2g、玉米粉2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水1L作为最终配方,且培养时间选择为12天,对所筛选到的配方进行发酵罐实验,最终发酵罐发酵6 L液体菌种,可生产湿重菌丝480 g,且菌球大小均匀,菌球密度大。  相似文献   

7.
在工厂化栽培的条件下,利用液体菌种发酵罐和韩国先进的液体接种机等设备对瓶栽杏鲍菇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应用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150 mL、通气压力0. 050 MPa、培养液最适初始pH 6. 3,液体接种设备最佳接种喷射时间为0. 50 s,培养期最佳后熟时间为6—15 d。与使用固体菌种栽培相比,使用液体菌种可以使菌丝发满栽培瓶时间缩短6 d,并能保持单瓶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有效指导杏鲍菇液体生产。[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量、CO2浓度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菌丝量与CO2浓度变化基本符合微生物增长的"S"型曲线。培养初期菌丝量增长缓慢,第4~8天快速增长,增长量维持在0.5 g/L以上;第9天后菌丝量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菌丝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培养后期菌丝量略有下降。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从培养初期到对数生长期,pH下降幅度不超过0.50。[结论]液体菌种发酵时间以8~9 d为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食用菌菌种制作工艺和食用菌生产工艺,分析了菌种的灭菌方法和设备,阐明了食用菌菌种装袋、灭菌、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平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培养温度、起始pH、最佳装液量、最佳培养时间为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最终优选出的平菇液体菌种最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4℃、起始pH 6.5、装液量240 L、培养时间3 d。发酵罐最佳配方为:玉米面2%、麸皮1.2%、红糖1%、磷酸二氢钾0.01%、硫酸镁0.005%、酵母膏0.25%。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食用茁菌种制作工艺和食用菌生产工艺,分析了菌种的灭菌方法和设备,阐明了食用菌苗种装袋、灭菌、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设备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液体菌种"与"固体菌种"是相对而言的,是指用液体培养基通过深层培养技术得到的食用菌菌种。与"固体菌种"相比较,"液体菌种"具有菌种制作周期短、菌种菌龄整齐一致、菌种纯度高、活力强、接种方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显著优势。将推  相似文献   

14.
<正>1.菌种制作。目前多数栽培户采用的是摇床制种,然后对水稀释。采用这样的方法是相对安全,不易感染。但制种量少,时间长,对水稀释栽培后,培养基内生长点少,发菌慢,培养基易感染,并且容易造成培养基内外上下菌龄不同,影响出草品质。也有的栽培户用液体发酵罐制种,制种量大也相对安全,但投资较大,并且在制种过程中为了防止菌种严重退  相似文献   

15.
用几种食用菌液体菌种进行秸秆发酵料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平菇、鸡腿菇、杏鲍菇是可行的。与平菇、鸡腿菇的固体菌种相比,液体菌种发酵料栽培萌发快,菌丝粗壮、整齐。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液体菌种具有活力强、纯度高、发菌快、发菌时间短和节约成本等特点,经多年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为提高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结合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做一些介绍,以飨广大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者。  相似文献   

17.
索好飞  王兰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744-5745,5818
[目的]为了改变金针菇生产周期长、常规消毒药剂残留量大、对人体的刺激严重等缺点。[方法]试验设置臭氧消毒+液体菌种、甲醛消毒+液体菌种、臭氧消毒+固体菌种、甲醛消毒+固体菌种4个组合处理,以甲醛消毒+固体菌种为对照研究比较了臭氧和液体菌种的应用技术。[结果]臭氧+液体菌种组合比对照菌丝长满培养袋时间短10 d左右,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率下降。[结论]液体菌种和臭氧消毒在金针菇生产上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液体深层发酵生产新疆黑槌虫草羽束梗孢菌的成功率,从发酵配套装备和发酵过程控制入手,结合生产实际,发酵配套装备中在发酵罐机械密封、管道、空气净化系统、阀门等关键点,发酵过程控制中在灭菌时间、发酵参数控制、接种移种取样控制上提出了预防发酵染菌的方法,杜绝发酵染菌隐患,将黑槌虫草羽束梗孢菌发酵成功率最初不到5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李俊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272-273
食用茵液体菌种具有活力强、纯度高,接种后发茵快,缩短茵种发茵时间等特点,经多年在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为提高食用茵液体菌种生产技术,结合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将食用茵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作以介绍,以广大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者.  相似文献   

20.
分别从菌种处理、接种方式、寄主三个角度研究了蛹虫草菌侵染柞蚕蛹的条件,结果表明,用添加70%柞蚕蛹浸出汁制作蛹虫草菌的液体培养基对菌种进行活化培养,以注射的方式接种于灭菌后(121℃,20 min)的柞蚕蛹体内,培养出的子实体最好,蛹体完全僵化所需时间缩短至6 d,僵化率及发草率分别提高至98.0%和9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