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番茄早(晚)疫病是焉耆垦区加工番茄生产面临的主要病害,尤其是2007年,早(晚)疫病更是严重发生,给番茄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由于常年使用以往一些药剂进行防治,病菌已对农药产生抗性,而且一部分农药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农药残留问题已不可忽视.鉴于此,我们对高效、低毒农药"72%霜利克"进行药效试验,并获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缓解番茄交售与加工的矛盾,做好加工番茄的有序采摘,延长加工酱厂的生产期。我们采用育苗移栽方式,使番茄提前成熟10-15d。减少了加工企业与种植户之间的矛盾,做到了早、中、晚3期原料的合理搭配。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霜霉、晚疫克星银法利随着气温的回升、雨水的增多,棚室内蔬菜的病害压力也迅速上升,尤其是主要病害之一的卵菌纲病害,像黄瓜霜霉、番茄晚疫等,发病速度直追天气回暖速度。这些病害一旦大暴发,菜农们辛苦了大半年的田地,收成受到很大的威胁!今年,全国蔬菜主产区寿光地区的番茄晚疫发病就明显重于往年,由于前期不够重视,给广大农民朋友来了个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酱用番茄“早、中、晚”搭配种植,我们采用“小拱棚”促早熟栽培技术,采摘期可提前到7月18日,较常规种植提前8天,较育苗移栽提前成熟1~2天,使酱用番茄能均衡供应,是实现番茄酱厂和种植户“双赢”的种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番茄史话     
番茄又名西红柿、洋柿、洋柿子、番柿等。从名字就可以看出番茄并不是中国原产的地道货,而是来源于西方异邦他乡的洋货。番茄在世界上的存在并不比其它作物短,发现也不比玉米,马铃薯等晚。南美安第斯山一带印第安人早有栽植。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美洲很快成为探险家的乐园,红艳艳,水灵灵的番茄果实在当地只用于观赏,很少食用,这些探险家也不敢冒然饱其口福。只好把番茄带回欧洲,作为奇花异草点缀庭院。不久,番茄就以自己的美貌征服了旧大陆的人们,大家争相竞看秘鲁的“金苹果”。十六世纪,英国公爵俄罗达拉里到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次获得转多基因多抗番茄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基因工程中心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率先地获得了世界百例转多基因,高执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和抗旱疫病、晚疾病二种真菌病的番茄植株,并培育出“I>RDst)12”、‘’DkD8O13”、-DRDSO18”早、中、晚熟多抗番茄新品种。通过在病毒易发区多点试种表明,该多抗番茄品种不仅抗病毒抗真菌效果突出,而且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有关专家认为“这是我国番茄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目前已通过了国家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委员会所做的安全性评价.即将批准商品化生产。上述三种病毒和二种真菌是番茄栽培中的大害…  相似文献   

7.
转固耐贮藏番茄百日鲜是华中农业大学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最新育成的杂交组合,为了探索其在我市的栽培适应性,并给我市的番茄延晚栽培提供参考,于1997年2月引进该品种在我市不同海拔生态条件下进行了试种,观察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贮藏期及品质等,现将试种结果初报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转基因番茄百日鲜,以强丰番茄和渝抗二号番茄作对照。1.2栽培试验栽培试验分别在3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按3个栽培进行了3个独立栽培试验,并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1.2.1栽培型1高海拔冷凉地区露地栽培该试验地海拔1820m,处均温13~15C…  相似文献   

8.
<正>蔬菜病毒病"三夏"期间,高温干旱,蚜虫发生量大,是番茄、辣椒等露地蔬菜病毒病的高发期。防治措施:一是及时浇水,降低地温,促进根系发育。浇水宜在早、晚进行,切忌大水漫灌和在暴热天浇大水。应根据天气、土壤墒情、蔬菜生长情况决定浇水次数。果实膨大期应避免缺水。雨后及时排水,注意中耕。二是追肥时适当增加有机肥,注意增施磷钾肥,防止早衰,增强植株抗性。三是及时防治蚜虫,减少传毒媒介。番茄晚疫病该病对番茄是毁灭性病害,具有蔓  相似文献   

9.
<正>生产上60%番茄是采用育苗移栽种植技术。但移栽时经常因为不能及时灌水或灌水不到位造成成活率不高,对晚番茄成活率影响尤其严重,早番茄也会因为灌移栽水和缓苗水而使地温明显降低,造成成熟期延后。而采用窝水点灌后培土保墒的生产技术,既可解决这一问题,又可节约生产成本。点灌移栽成活率高,尤其是晚熟品种移栽及高温期移栽;番茄缓苗快、生长快,缓苗期能缩短一半以上;减少用苗量;节约用水;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上干下湿,植株根系生长快而深;田间空气湿度小,  相似文献   

10.
一二四团位于乌苏高泉,该地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酱用番茄的种植。2004年,本团共种植酱番茄920hm2,单产达6084kg/666.7m2(旧制1亩,表1高泉地区酱用番茄生育进程早播(日/月)晚播(日/月)播种期3~12/410~25/5出苗期18/4~2/516/5~7/6现蕾期10~18/58/6~2/7开花期20~30/518/6~10/  相似文献   

11.
生物炭的结构及其理化特性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作物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为生产服务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作物学会自1962年起创刊《作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青浦国家气象站1968—2018年气象资料,选取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青浦区蓝莓花期、果期和成熟期不同等级旱涝发生频率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青浦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气温上升明显,降水量存在明显的波动变化。蓝莓不同生育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降水量仅在果期有减少趋势,其余生育期均增加。(2)青浦区旱涝的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总体较为湿润,20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相对偏旱。不同季节的旱涝变化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20世纪70年代各季有一定的干湿交替状态;20世纪80年代,春冬仍呈干湿交替,夏秋总体较为湿润;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春夏秋由湿润化向干旱化转变,冬季则由干旱化向湿润化发展;20世纪10年代,夏秋冬三季呈湿润化趋势,春季多干湿交替。(3)蓝莓3个主要生育期花期、果期和成熟期发生的干旱频率分别为27.5%、25.5%和21.6%,湿润频率分别为29.4%、27.5%和27.5%。研究认为,青浦区蓝莓花期和果期有干旱化发展趋势,成熟期则向湿润化发展,整体上湿润发生频率多于干旱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3.
黄曦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57-62
中国人多耕地少,人地背反增减,我们必须利用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特性,全方位开发利用空间生态位和巧妙利用时间生态位,科学组合农业生产,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对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弥补土地、资金短缺,缓解劳动力富余等带来的困扰。通过长时间的典型调查,充分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可选择性,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生产时段的可控性,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和波动性,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依存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紧密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运用聚类分析,系统比较,提出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不同优化模式。通过合理开发农业空龄经济生态位和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精巧耦合,将空龄生态位开发从平面拓展为立体,农业结构从时间断面调整推展为全过程优化,促使物能转换的小循环助推系统大循环,从而有效增强物能转换的功放效应,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空龄生态位开发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突破了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开发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落后方法,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中国生态农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生长素在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主要包括: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及生长;促进细胞分裂、伸展和分化进而促进植物茎的伸长;促进花芽萌发及影响花的形态建成和衰老;促进果实的发育和单性结实,影响果实增大和果实成熟;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种子胚的形成等。除此之外还对生长素运输的生理特点、运输机制和信号转导机制等进行了梳理,了解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顶端优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向性反应、形态建成等方面。同时还提出了生长素在网络信号调控和各器官量的分配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期为日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旨在明确不同肥料种类及其相互配合追施提高花生产量的效应,确定适宜的追施肥料种类和相互配施方法,为花生科学追肥实现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大田覆膜滴灌条件下,于花针期设置追施氮、钙、硼肥及其相互配施处理,探究膜下滴灌追施氮、钙和硼肥及其配合施用对花生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花针期追施氮、硼、钙肥及其...  相似文献   

16.
农作物现代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万云  李韬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66-166
根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结果,综述了核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离子束诱变、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七种现代高新育种技术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其在国内外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进展;指出上述七种育种新技术是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提高诱变频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新品种的主要途径;展望了这些高新育种技术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明水稻秸秆生物炭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江汉平原稻茬麦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选择江汉平原典型潮土稻麦轮作区,以基施化肥但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设置小麦播种前基施、返青拔节期追施以及两个时期同施不同剂量的生物炭等处理,采用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处理小麦籽粒、植株茎叶和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并比较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水稻栽培过程中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膨化技术与秸秆还田相结合,以水稻品种垦粳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盆栽试验,探讨秸秆膨化和未膨化2种还田形态在25%、50%、75%和100%还田量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CK)相比,分蘖期秸秆还田虽抑制了水稻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根系性状,但膨化还田抑制小于未膨化还田,膨化还田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呈膨化还田>未膨化还田>CK的趋势;2种还田处理对水稻产量均有促进作用,穗数和结实率的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同时,膨化还田增加了稻米的精米率、钙和铁含量,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了稻米的食味;2种还田方式均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膨化还田和未膨化还田分别以100%和75%还田量提升效果最佳。总体来说,膨化还田对水稻前期生长抑制较小,有利于提高水稻后期产量、改善食味品质以及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作物植株可分为农作物植株、水果植株、树木和花卉植株、畜禽驱体和水产品驱体等五大类型,并以造型、叶片、花朵、果实、大小、盆景、组合和文化等形式来表现美。作物植株美可用物理、修剪、工艺、化学、育种、栽培、装饰、园艺、文化和借景等方法来设计。在设计中,必须遵循生命性与符号性相结合、局部性与整体性相结合和生产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硅与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有益作用的元素。硅能使植物细胞壁加厚,提高体内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对病虫害如稻瘟病、叶斑病、茎腐病、白叶枯病、小麦白粉病、锈病、麦蝇、棉铃虫、果蔬红粉病等的抵抗能力;硅通过维持植物细胞内部离子平衡、稳定细胞和细胞器的正常结构来防止盐害;硅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局部化和钝化重金属离子,缓解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硅还通过提高植物叶片表面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形成屏障来阻止紫外线对植物内部结构的伤害;此外硅还能够调节气孔开闭,降低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