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香菇135菌株SCAR标记的验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香菇[Lentinula edodes(Berk.)Pegler]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食用菌之一,目前的全球产量仅次于双孢蘑菇。我国是香菇栽培的起源国,目前香菇产量居世界第一。菌种是香菇生产的前提,它直接影响着香菇的产量和品质。由于我国食用菌菌株尚未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存在菌种“多、杂、乱、散  相似文献   

2.
香菇135菌株特异SCAR标记的分布和遗传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香菇(Lentinula edodes)135菌株的特异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引物135F/R(扩增601bp的条带)对135菌株的58个原生质体单核体和97个孢子单核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检验此特异标记在单核体中的分布和遗传规律。原生质体单核体分为两种交配型A1B1和A282,此标记仅存在于后一种核中;另外,此标记在四种交配型的孢子单核体后代中随机分布,显示这个SCAR标记可以稳定遗传到后代,而且与交配型A、B因子之间没有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3.
宋粤华 《食用菌》1989,(5):12-12
香菇袋栽工艺是一项新技术,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栽培技能,而且对菌种也有不同要求。有鉴于此,笔者于1984年底至85年初,从现有栽培菌株和引进、分离的新菌株中选择出十个菌株进行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合木屑袋栽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罗汉果雌雄单株各30份为试材,采用随机引物筛选法,筛选与罗汉果性别相关的RAPD标记,并根据特异片段的测序结果,将RAPD标记转化为特异性和稳定性更好的SCAR标记,以期为罗汉果的性别早期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330条随机引物中获得了分别与罗汉果雌性和雄性相关的RAPD引物S2124和S343。根据特异序列测序结果,对雌性特异带S2124-1K和雄性特异带S343-1.4K各自设计并合成了2对SCAR引物,经验证,SCAR引物SC2124-1K-14在62℃和SC2124-1K-8在56℃均可扩增出1 019bp的雌性特异带,SC343-1.4K-12在64℃和SC343-1.4K-4在56℃均可扩增出1 373bp的雄性特异带。这些特异的SCAR标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罗汉果的性别早期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5.
15个代料栽培香菇菌株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以福建省已认定的15个代料栽培香菇菌株为材料,用5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50个随机引物中,S11、S22、S23、S29、S31、S33、S42、S45和S47可以获得重复性好、具有多态性的理想图谱。以S42作为引物进行扩增,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鉴别15个香菇菌株。  相似文献   

6.
八个香菇品种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涓 《中国食用菌》2003,22(6):45-4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八个香菇品种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酶带数目一般为4~6条。其中基本酶带只有一条,Rf为0.516,并通过对各品种间的联合系数(S)的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从河南省不同香菇栽培基地分离得到的8个香菇菌株进行区别性鉴定,获得5个特异菌株,并对5个特异菌株开展了ISSR遗传差异分析比较。结果显明,菌株L4在菌丝长势、生物学效率等方面优于其他菌株,可以作为当地的主栽菌株。  相似文献   

8.
9.
香蕉(Musa L.)是由2个二倍体野生种Musa acuminata Colla(AA基因型)和Musa balbisiana Colla(BB基因型)种内或种间杂交进化而来,其B基因组中带有重要的优良基因。利用与香蕉B基因组相关的gypsy-IRAP分子标记,成功开发了一对SCAR引物,适用于鉴定尖叶蕉(AAw)、长梗蕉(BB)、香牙蕉(AAA)、贡蕉(AAcv)、大蕉、粉蕉(ABB)、粉大蕉(ABB)、龙牙蕉(AAB)以及四倍体香蕉(AAAB)等是否含有B基因组。  相似文献   

10.
以20个辽宁省主栽香菇菌株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20个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并采用NTSYS-PC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ISSR备用引物,并用这9个引物对供试香菇菌株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72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3.3%。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异化系数在0.36为阈值时,20个菌株聚为4个组群。  相似文献   

11.
香菇是世界著名食药用真菌之一,我国目前香菇产量达世界总产的80%左右。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与香菇的遗传育种研究密不可分。现综述了香菇遗传育种研究中涉及到的香菇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自然气候条件下我国香菇规模化周年栽培受到的主要制约因素与关键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具体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3.
应用RAPD技术对香菇融合菌株进行遗传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应用RAPD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对香菇细胞融合菌株F1及亲本S1、465进行遗传分析.根据DNA扩增的指纹图谱,估算融合子与亲本的DNA相似系数并构建遗传相关性聚类图.结果表明,RAPD技术与聚类分析方法可应用于香菇细胞融合菌株的遗传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香菇育种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将香菇育种工作分成起步阶段、引种阶段、单孢杂交育种阶段和应用原生质体技术选育菌种阶段,系统地回顾、分析了我国香菇育种工作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基于SNP分型的香菇交配型AS-PC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食用菌的交配型鉴定通常采用单核体两两交配后镜检观察锁状联合的方式进行,工作量大,耗时长且易产生人为误检。本研究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申香215"为例,通过对需鉴定交配型的单核体的双核体亲本菌株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获得双核体交配型A和B因子区域的序列比对信息,对交配型因子等位基因内部的SNP位点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合适位点设计引物,采用等位基因特异PCR(Allele-specificPCR,AS-PCR)技术,根据扩增结果可快速确定单核体的交配型并排除双核体和杂合体。用该方法鉴定香菇单核体的交配型,提高了鉴定效率和准确率,该方法可作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一种手段,为食用菌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采用dsRNA检测技术对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收集的68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dsRNA存在程度检测.结果显示,52个菌株检测到dsRNA,16株(其中7株是野生菌株)没有检测到dsRNA;根据电泳图谱,可将香菇的dsRNA分为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一株巴布亚新几内亚野生香菇为试材,采用ITS、LSU和SSU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探究其菌丝生物学特性.以期明确其分类学地位以及为砖红小香菇Lentinula lateritia的人工栽培和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该野生香菇的ITS序列长度为725 bp,LSU序列长度为934 bp,SSU序列长度为1100 bp,均与砖红小香菇相似度最高,鉴定该菌株为砖红小香菇Lentinula lateritia;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野生香菇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pH为4.0,最适生长温度25℃.  相似文献   

18.
香菇病毒快速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香菇菌丝蛋白质,根据能否检出22 000道尔顿的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作为菌株是否带病毒的指标。在生长不正常香菇菌株和对照的带病毒菌株中均检测出了34nm香菇病毒外壳蛋白带。这一结果表明,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对香菇病毒进行简单、快速的早期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法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化学成分评价中的应用,利用SPSS软件对8种常用香菇栽培材料的多糖、蛋白、糖醇和核苷类共9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73%。决定第1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蛋白、尿嘧啶、尿苷、腺苷和香菇嘌呤;决定第2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阿糖醇和甘露醇;决定第3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多糖和海藻糖。综合试验材料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S604、S605和S606化学成分组成优于其他品种。利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可以有效地比较香菇品种材料间化学成分品质差异,适用于香菇化学成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