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虫棉对棉花主要害虫的抗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抗虫棉中棉29、中棉40和非抗虫棉湘杂棉2号田间棉铃虫、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等棉花主要害虫发生量及为害情况调查,证明中棉29、中棉40对第2~5代棉铃虫、第1~3代红铃虫有良好的抗性,对斜纹夜蛾、棉叶螨、棉蚜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对斜纹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内应用中棉所45、中棉所41两种转双价基因棉品种与对照品种中棉所23的顶端展开的第4张叶片,分别饲喂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考察对幼虫、蛹、成虫的影响,编制并分析实验种群生命表,明确上述两种转双价基因棉对斜纹夜蛾的抗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转双价基因棉除中棉所41饲喂斜纹夜蛾2龄幼虫死亡率极显著高于中棉所23外,其他龄期幼虫死亡率、化蛹率及幼虫成蛾率均无显著差异;除中棉所41饲喂的斜纹夜蛾初孵幼虫历期显著长于中棉所23、5龄幼虫显著短于中棉所23,两种转双价基因棉饲喂的4龄幼虫历期显著短于中棉所23、蛹重显著轻于中棉所23外,其他龄期幼虫、蛹期、成虫产卵前期、产卵期、平均产卵量和雌成虫寿命均无显著差异。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中棉所23饲喂斜纹夜蛾的净增长率(R。)分别为l86.872l、236.7585、264.2246;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45.6706、43.2262、46.8908;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145、0.1265、0.1189;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1213、1.1348、1.1263;种群加倍时间(DT)分别为6.0537、5.4794、5.8297;种群趋势指数(Ⅰ)分别为237.70、315.24、319.28。综合分析中棉所45、中棉所41对斜纹夜蛾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夏棉晚春播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近年来山东省一些单位为了繁殖夏棉良种,将夏棉品种中棉所16号提前到5月上中旬播种,称晚春棉,棉铃虫危害减轻。据在陵县调查,二代棉铃虫卵盛朗,晚春棉还未达到盛蕾期,落卵量少,百株累计卵仅为春棉的33%,不必施药防治,而春棉需...  相似文献   

4.
春直播棉不同时期主要害虫和天敌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调查了春直播棉不同时期棉株上、中、下部棉蚜、棉叶螨、棉铃虫及其主要天敌的数量。求得各时期的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相似性指数,并分析了各期害虫和天敌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室内单头饲养方法,比较了取食常规棉泗棉3号、转Bt基因棉GK12和新棉33B棉株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①与对照常规棉相比,GK12上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幼虫存活和发育没有显著不利影响,未成熟期(幼虫期 茧/蛹期)历期21.3d,死亡率40%,羽化的成虫性比接近1:1。②新棉33B上的棉粉虱显著降低幼虫期和茧期中华草蛉的存活率,延长其发育历期,未成熟期历期24.3d,死亡率85%,羽化成虫全为雌性。③常规棉上的棉粉虱不利于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幼虫期死亡率高达86.7%;但用Bt棉GK12或新棉33B上的棉粉虱饲养,幼虫期死亡率分别为53.3%和26.7%,均显著低于对照。④取食Bt棉GK12和新棉33B上的棉粉虱,瓢虫未成熟期分别为15.5和13.9d,成虫体重分别为4.0和4.2mg,差异均不显著;但取食新棉33B上棉粉虱的瓢虫死亡率显著低于取食GK12上棉粉虱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新的栽培措施的推广,移栽棉的栽培方式已趋多样化。从轮作措施上,分为水旱轮作移栽棉和旱连作移栽棉;从套作方式上,分为麦套棉(豆套棉)和麦后棉;随着双膜棉的推广,又有地膜移栽棉和露地移栽棉之分。栽培方式的差异必然引起棉田杂草发生时间、种类和数量差异。本研究通过定点调查,初步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移栽棉田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一、研究方法选择淮北(洒阳县)旱连作麦套露地棉田,里下河(宝应县)、沿海(大丰币)、沿江(如皋市)旱连作棉田和水旱轮作棉田各3块,每块田走5个点,每点lin…  相似文献   

7.
双膜棉化学除草试验杨爱国,黄桂林,王生元,陈辉峰(姜堰市植保植检站225400)(南农大植保系)随着地膜移栽棉新技术大面积的应用推广,提高了棉花单产和总产。但覆膜内、外草害较重,制约着地膜移栽棉的进一步扩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地膜移栽棉大田化...  相似文献   

8.
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对棉花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感病品种种入含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育苗土中,移栽后能明显提高对棉枯萎病的抗性,效果达70%。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为非杀菌化合物。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FOV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反而还能刺激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FOV对处理过的棉苗侵染率低,且只能侵染到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蛋白图谱与对照相比有3条带明显增强。这些都说明,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处理诱导了棉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
B型烟粉虱对不同棉花品种的选择性及适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9号上最高,在泗杂3号上最低.两代B型烟粉虱在不同品种上的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第1代最多达66.5粒,最少为41.6粒;第2代最多为65.8粒,最少仅为31.8粒.生命表参数表明,B型烟粉虱在中棉所29号上的种群数量增殖速度最快,而在国抗22号上则最慢.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藓类植物的一个新记录科-棉藓科Plagoitheciaceae,含-属-种,光泽棉Plagiothecium Laetum B.S.G.。文中还简要评述了棉藓科的分类历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沿海棉区抗虫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抗虫棉株型高大,棉叶螨在棉田扩散蔓延十分迅速,增加了药剂防治的难度。我们在基本摸清抗虫棉叶螨发生规律的基础上,为寻求适应本地抗虫棉棉区棉叶螨防治的高效新药种,于2002年在盐城进行了20%哒·氧乐乳油(江苏建湖建农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称速杀净,下称)防治抗虫棉红蜘蛛试验。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盐城市城区南洋镇新洋村棉田内进行,供试棉花品种为中棉321。育苗移栽,长势一般,纯作棉。土壤质地为黏壤土,pH7.8,土壤肥力中等。试验设速杀净2000、…  相似文献   

12.
室内测定了转慈姑蛋白酶抑制素(API)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及对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转基因棉饲养棉铃虫,对幼虫拒食率24h达76.49%,72h达80.57%,试虫体重在取食48h后显著下降,72h后较对照低54.04%。试虫取食转API基因棉后,中肠的强碱性胰蛋白酶和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取食24、48h后的强碱性胰蛋白酶酶活性分别只有对照组的68.1l%和55.89%;类胰蛋白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85.87%和64.61%;对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不明显。显示转API基因棉对棉铃虫幼虫中肠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与对棉铃虫生长发育的阻滞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海棉区1995年以来转Bt基因抗虫棉与抗虫杂交棉的品种、分布、表现和抗虫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指出以中棉29为代表的抗虫杂交棉能集抗虫性和丰产性于一体,适于在本棉区种植,且颇受棉 农的欢迎。文中还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种植抗虫杂交棉有利于间套种,达到增效增益;能协调害虫和天敌的关系,使天敌数量增加24.28%~148.21%;可以减少治虫成本1/2,减轻了环境的污染;抗虫杂交棉产量可比常规棉高1~2成,利于增产增收;并且还能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等结论,同时,对本地区抗虫杂交棉利用的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鄂北岗地是我省粮、棉、油生产重要基地之一,棉花种植面积大。但由于长期以来,草害严重,它与棉苗争肥、争水、争光,严重影响了其生长发育,致使棉株枝多、结铃少、品质低劣。人工除草持效期短、效果差、成本高、劳动强度大,近年来,我们调查了鄂北岗地旱地杂草发生分...  相似文献   

15.
测定表明,转基因棉中30棉籽培养料中平菇厉眼菌蚊的死亡率均高于普通棉中16,20%棉籽含量时差异显著;转双价基因棉SGK321棉籽培养料上的死亡率略高于普通棉石远321,但差异不显著。用ELISA检出平菇厉眼菌蚊体内含有Bt蛋白,36 h后Bt蛋白降解到检测底限。转基因棉籽对平菇厉眼菌蚊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普通棉中36棉籽配制的培养料在3%棉籽含量时,对平菇厉眼菌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然,除了Bt蛋白外,培养料中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和普通棉中16棉籽相比,转基因棉中30棉籽总黄酮含量高出其约一倍,棉酚含量高76.92%,单宁含量高66.40%;转基因棉中30配制的培养料中,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亲本对照棉,差异显著。比较普通棉石远321,转基因棉SGK321棉籽总黄酮含量、棉酚含量和单宁含量均有所降低;转基因棉SGK321配制的培养料中,幼虫死亡率高于其亲本对照棉,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室内试验表明,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嗜食无毒棉品种。在12小时内5龄幼虫在无毒棉上的取食次数和总取食时间均显著比有毒棉上多,而首次取食与再次取食时间间隔却显著缩短。幼虫孵化后第1天基本不取食棉色素腺体,而只取食腺体间的叶肉部分,第2天开始少量取食,互第3在 后350%以上的棉花素腺体被食,在无毒取食的幼虫,体重,生长速率及食物消耗和消耗食物转化率均显著的比取食有毒棉者高,有毒棉对低龄幼虫的生长影响比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棉田常见的音给有11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棉盲蝽主要有6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言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和赣棉盲蝽。但对棉花构成威胁的,在我县则主要是中黑盲蝽和绿育蝽。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等原因,致使棉田育蝽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1991~1994年对棉田盲蝽的种群动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种群发生动态1.优势种的变化自50年代末期,棉盲蝽开始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当时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ur)为棉田优势种,约占盲蝽混合种群的90%以上。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8.
大名县田鼠严重为害无毒棉1994年大名县种植无毒棉(低酚棉)3300多公顷,棉花吐絮期间普遍遭到大仓鼠、小仓鼠为害。据城关、杨桥、东馆9个乡抽样调查,棉株受害率最高的85.6%,一般为30%~45%,最严重的一户667m2减收籽棉13kg,棉柴拔起后...  相似文献   

19.
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2001年5月15日至9月17日系统调查了不同棉花品种的棉田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尉犁县棉田瓢虫主要为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它是控制棉田棉蚜危害的优势种天敌,占棉田瓢虫总数的81%。十一星瓢虫在棉田中的消长规律为:越冬代成虫5月底开始进入棉田取食棉蚜;卵期5月29日至7月14日,6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幼虫期6月5日至7月3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蛹期6月20日至7月21日,高峰期7月7日左右;成虫期6月20日至9月中下旬,高峰期7月7日至7月14日。十一星瓢虫的种群动态与棉田棉蚜数量有明显的跟随反应,棉田中的早播玉米带、棉田边缘的胡杨和沙枣树的树皮缝隙是瓢虫夏眠的场所。  相似文献   

20.
本刊自农业部种植业信息网上获息,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针对全省棉花生产上棉铃虫和黄萎病这两大难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转基因棉花抗虫、抗病育种攻关研究,经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培育出抗虫杂交棉、常规抗虫棉、抗虫短季棉三大系列十几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系)。现摘录如下:  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在1999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皮棉和霜前皮棉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02.4 kg和93.8 kg,分别比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号增产4.5%和4%,该杂交棉不仅高产,且抗虫、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常规抗虫棉鲁棉研16号: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