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福建省火炬松适生性的研究——Ⅲ.密度效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火炬松人工林标准地资料,探讨了密度效应模型V=α,Nβ1,Hβ2,α,β1,β2为参数,V为单株材积,N为林分每0.067hm2面积上的株数,H为林分优势木高度。中还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火炬松人工林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改进单纯形法拟合了福建省中心产区杉木人工林8参数Richards多形地位指数曲线模型.精度验证的结果表明,所拟合的模型符合精度要求.对不同地位指数优势高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位指数越高,则林分优势高速生期来得越早,生长潜力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选择7种模型拟合同一立地条件下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并从中选出最优模型,为福建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合理经营奠定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第7次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以同一立地条件下639株(人工林326株、天然林313株)马尾松标准木及687株(人工林498株、天然林189株)杉木标准木为研究对象,利用二次项方程、幂函数方程、对数方程、S曲线方程4种经验方程及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单分子式模型3种理论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林、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4种林分类型的树高曲线,并以调整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总相对误差和预估精度为评价指标,选择4种林分类型的最优树高模型。【结果】马尾松人工林与天然林分别以幂函数方程、二次项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812%和96.474%;杉木人工林和天然林用Richards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预估精度分别达到96.742%和96.495%。【结论】通过比较分析,获得了最适合模拟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曲线模型。  相似文献   

4.
以湿地松和马尾松为对照,对福建省引种的火炬松家系5年生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火炬松家系在福建省的平均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树种马尾松和国内早期引进树种湿地松.  相似文献   

5.
系统收获表是实现林分生长动态预测的专家辅助决策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森林经理界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和密度管理图的基础上,解析了系统收获表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编制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经过实践检验,可适用于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化经营管理和生长量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6.
杉木人工林Sloboda树高生长模型及其最优拟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德国著名生物统计学家B.Sloboda的树高生长模型应用于杉木人工林的优势高生长模型模拟中,并探讨其遗传算法最优拟合.模拟结果表明,用Sloboda的树高生长方程拟合杉木人工林多形指数曲线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系统收获表是实现林分生长动态预测的专家辅助决策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森林经理界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和密度管理图的基础上,解析了系统收获表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编制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经过实践检验,可适用于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化经营管理和生长量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8.
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侧柏是北京市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5.96%。该文在利用二类清查数据分析侧柏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全市314块调查样地的侧柏优势木资料,采用优势木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研制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对数曲线方程lgH=0008+0562 lgA是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侧柏人工林的标准年龄应定为40年,在4~13 m范围内可划分为10个立地指数级。选用相对优势高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提高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精度;同时还能为其相似地区所借鉴,从而使该树种在林业和环境建设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系统收获表是实现林分生长动态预测的专家辅助决策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森林经理界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多形地位指数曲线和密度管理图的基础上,解析了系统收获表的基本构成和功能,编制出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系统收获表,经过实践检验,可适用于福建省杉木、马尾松人工林的优化经营管理和生长量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10.
福建马尾松人工林可变密度收获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林龄,地位指数,林分密度指数为自变量因子,由扩展的Richards生长函数结合林分直径分布规律,建立直径的生长模型,运用改进单纯形法最优拟合该生长模型,以此作为基础推算其它因子,编制出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可变密度收获表,为福建省马尾松人工林的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马尾松优树子代初步评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通过对华安西陂国有林场12年生102个家系省内马尾松优村子代测定林的生长调查研究和非破坏性木材取样,用索氏法进行木材材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内马尾松优村子代的生长量和材性,不同地区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福建省内进行马尾松不同产地选择仍有重要意义;龙岩地区优树子代生长量最大,漳州市优树子代的生长量最小;而木材相对密度较大的家系主要来自南平和泉州.相关分析表明:生长量与木材相对密度相关不密切(相关系数-0.149),说明可以选出生长与材性兼优的优良家系提供于生产.初步评定出9个生长与材性兼优的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2.
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63块标准地资料和95株解析木资料,对多个树高生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选择R ichards生长函数H=a(1-e-bA)c作为南方型杨树优势高生长模型.在分析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基础上,参照前人的分析结果,确定基准年龄为6 a,立地指数级距为2 m,立地指数等级为7级,龄阶距为1 a.用差分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了单形立地指数表.应用分组整理后的数据资料,拟合出最优多形立地指数模型,编制了多形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所编单形与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均较高,且多形立地指数表精度更高,适用性也更强.  相似文献   

13.
李清顺    王得军    孙景梅    刘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159-166
利用重庆市南川区马尾松解析木数据,选择合适的导向曲线方程,建立基于导向曲线的立地指数和立地形模型,并对立地形的适用性进行说明。根据散点图和三倍标准差对解析木数据进行了选择,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圆盘记录对。采用5种常用的经验生长方程对年龄-树高、胸径-树高进行拟合,根据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ES、 AIC、方程的参数变动系数以及拟合曲线对方程进行选择;根据选定的方程,求出其连续生长量方程和平均生长量方程,并采用matlab绘制出其曲线方程,根据连续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次相交后的下一个龄(径)阶,选择出基准年龄(胸径);利用标准差调整法进行编表,编表后采用成对T检验方法对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立地指数和立地形的表达精度在95%水平下显著,平均总相对误差和相对总误差都<5%,而预估精度分别达到了99.18%和99.22%,说明所编立地指数表和立地形表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编表需要。根据导向曲线绘制生长量曲线方程的方法确定基准年龄和基准胸径的方法准确可行;由于龄阶和径阶的选择差异,导致立地指数级不同,同时影响了立地形与立地指数的编表质量;由于树木的生长特性,立地形在表示立地质量时,在林木的早期将会低于立地指数,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将会高于立地指数;立地形的适用性取决于胸径与树高的相关性,相关性越强,立地形就越准确,在选择合适的优势木的情况下,立地形可以取代立地指数来表示林地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开发生物质新能源已成为必然,薪炭林作为生物质原料之一,在新形势下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掌握福建薪炭林树种的种类、分布和薪材特性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分别从薪材产量、生长量、轮伐期及热值4个方面对福建主要薪炭林树种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15种可供福建推广的薪炭林树种,为南方生物能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峦大杉人工林生长模拟及其数量成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福建地区峦大杉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以福建省28年生峦大杉人工林标准木的生长数据,应用系列模型进行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过程拟合,经优选与验证,筛选出相应的生长模型,并应用材积生长模型进行数量成熟年限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回归方程分别以莱瓦科威克3、苏马克和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模型预测精度均在97%以上,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能够反映峦大杉的生长规律。由峦大杉材积生长模型,并结合两曲线的走势,可知该林分数量成熟龄在32~33 a间。建议峦大杉人工林进行大中径材培育,其合理轮伐期为32 a。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顺昌县,选择50块不同林龄、密度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方程法构建杉木单木冠幅模型。在冠幅-树龄潜在生长函数的基础上,以地位指数、林分密度、竞争指数和胸径作为修正变量,根据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组合形式构建误差函数,基础函数与误差函数的乘积即为冠幅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在16种组合的修正方程中,4项幂函数乘积组合的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R2=0.876);使用未参与建模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著;将修正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决定系数还是残差值,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因此,修正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杉木冠幅生长。  相似文献   

17.
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科学、适用、准确的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123株冷杉解析木对6个竞争指标进行检验,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于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冷杉的竞争指标;选用26块皆伐样地及所有解析木中符合条件的冷杉模拟优势木高生长曲线和劣势木高生长曲线,并以此为导向曲线构建适合于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竞争地位指数表。从3个树高生长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分析由竞争引起的树高差值,利用竞争地位指数对2个立地类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6个竞争指标中,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适竞争指标为CI1,统计CI1值发现冷杉各龄阶竞争差异大,随着年龄增大,竞争压力减小;2)构建级距为2m,基准年龄为60年,竞争地位指数分为7级的竞争地位指数表较合理;3)2个立地类型中,3个树高生长多元回归预测模型都以幂指数精度最高;4)利用竞争地位指数表对2个立地类型进行评价表明,1号立地类型属于17m竞争地位指数级,2号立地类型属于15m竞争地位指数级,1号立地质量优于2号立地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适宜的生长环境,为刺槐的经营管理和立地生产潜力提升提供参考。以河南省丘陵低山区106块1~26年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方法,调查样地内对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利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各调查指标对刺槐生长的影响,对刺槐人工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与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影响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复相关系数的t检验得t=14.96,复相关系数及各立地因子偏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此次所构建的数量化立地指数表适用于河南省丘陵低山区刺槐人工林。采用土壤质地、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4个主要因子的组合,划分为10个立地类型组、80个立地类型。将80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3个立地等级,对每个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分析得出,研究区有75%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河南省丘陵低山地区刺槐人工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为中厚(>30 cm)、壤土、小坡度、阴坡。  相似文献   

19.
研究闽南巨尾桉U6的一代林、二代萌芽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规律,构建生长模型。经方差分析,一、二代林之间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平均生长量有显著差异,从林地利用效率考虑,应注重一代林的经营。巨尾桉人工林在闽南地区引种发展潜力大,适合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人为干扰对福建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林分结构及树种多样性的影响,为常绿阔叶次生林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踏查选择试验区立地条件相似且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25块(0.04~0.12 hm2)固定样地,采用相对影响法将常绿阔叶次生林分为5个干扰等级,采用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干扰等级林分结构及树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等级下常绿阔叶次生林直径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干扰等级Ⅴ各径阶个体数显著小于其他干扰等级(P=0.022),林分潜在更新能力和生产力较低;干扰等级Ⅰ~Ⅳ树高呈单峰山状曲线,干扰等级Ⅴ为多峰山状曲线,林分垂直结构不稳定。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角尺度(P=0.045)逐渐增大,大小比数(P=0.039)和混交度(P=0.017)逐渐减小。α多样性指数随着干扰等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P < 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随着干扰等级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P=0.000)。不同干扰等级林分之间物种相似度较低(Jaccard's相似指数 < 47%)。不同干扰等级常绿阔叶次生林林分结构差异显著,随着干扰等级的增加,乔木多样性及林分结构稳定性降低,不利于植被恢复及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