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但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因.了解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分离鉴定方法,对于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均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就奶牛乳房炎病菌种类、特点及分离鉴定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奶牛乳腺组织所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症.研究通过调查上海地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情况,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从而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防治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对包头地区4个规模较大的奶牛场乳房炎患牛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应用敏感药物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是引起包头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并且分离的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敏感。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安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调查安徽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和筛选病原菌敏感药物.采集了安徽省奶牛主要养殖区的隐性乳房炎奶样,分离、鉴定了主要病原菌,并筛选了敏感药物.结果表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且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占大部分,这些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钠和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雅安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雅安地区的个体奶牛养殖业发展很快,但由于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薄弱,致使奶牛乳房炎经常发生.又因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泛滥使用,致使病原菌抗药性不断增多,给乳房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进一步了解雅安地区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情况,笔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6.
为监测辽宁省某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试验分离和鉴定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结果 显示,分离到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该养殖场奶牛乳房炎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引起大连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发病情况,对大连市不同地区的256头黑白花泌乳奶牛进行调查研究,对奶牛隐性乳房炎奶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检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5.63%、乳区阳性率为51.95%;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83.33%;体外药敏试验筛选出了对主要病原菌高度敏感的药物,能有效地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从而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有效防治和合理用药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兰州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试剂(ILMT)方法对神木县某奶牛场51头奶牛200份奶样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选取强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经革兰染色,生化试验鉴定,对主要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31.37%(16/51),乳区阳性率为17.5%(35/200);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3大类,且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其中耶尔森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对3大类病原菌都敏感的抗生素药物有环丙沙星、四环素、头孢哌酮、庆大霉素、万古霉素5种药物,目前在临床上可选用此类药物治疗奶牛的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9.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德阳市奶牛场发生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药敏试验,结果发现4种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都对恩诺沙星、头孢拉丁高度敏感;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对乳房炎病原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建议生产上应用这两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陕西省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性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提供依据。对陕西铜川、杨凌和宝鸡等地奶牛场患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48头奶牛进行奶样采集,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根据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化试验鉴定结果,将分离得到的54株病原菌分为9种,分别为链球菌(15/54)、大肠埃希菌(12/54)、金黄色葡萄球菌(10/54)、绿脓杆菌(8/54)和志贺氏菌(5/54),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54株病原菌对13种常用抗菌素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采集南宁地区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共50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定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针对不同的细菌,挑选出高度敏感的药物;并对南宁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现状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病原学等角度进行探讨,探求根治奶牛乳房炎的办法。同时,通过本试验,为奶牛场防治该病提供指导,为建立与奶牛养殖业发展相适应的乳房炎防制体系奠定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不仅会降低产奶量[1-2],而且还会影响奶及奶制品的品质,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盘锦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原情况,为控制乳房炎寻找更好的防治途径,笔者对盘锦市某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奶牛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良好的中草药方剂,试验采用经过分离鉴定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对不同中草药方剂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不同中草药方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方剂4对以上3种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同时方剂4在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也优于其他方剂。说明方剂4可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从牛奶中分离得到4株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和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噻吩和青霉素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低度敏感,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不敏感。说明可以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和诺氟沙星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了解新疆地区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和主要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本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新疆3个规模化奶牛场中临床型乳房炎牛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共采集体细胞数≥500万个/mL的奶样243份,通过在麦康凯琼脂...  相似文献   

17.
探究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建议.选择某地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病牛的奶样30份,分别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其中大肠杆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是最主要的两种病原菌,菌株数达到34株,占79.06%,并且两种及其以上菌所造成混合感染的奶样共有11份.本次所分离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高度敏感的主要是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性比较低主要是氟康唑、两性霉素B以及伊曲康唑.通过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必要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有助于将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类型和合理的抗生素药物准确的筛选出来,进而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指导,乳房炎的发病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降低,从而有助于奶牛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最主要疾病之一,不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影响牛奶的产量和质量,危及人类健康。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病因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其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菌感染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最主要病原菌。为有效治疗奶牛乳房炎,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早期快速诊断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用于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常规微生物生化鉴定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刃天青微量板法、免疫诊断法、核酸探针杂交、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PCR、基因芯片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对未来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快速、特异、敏感的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诊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菊 《中国乳业》2019,(12):44-46
为了初步分析河南省遂平县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种类与感染情况,采集全县部分乡镇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样品73 份进行调查,分离并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分离的96 株菌株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棒状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分离比例分别为38.54%、30.21%、17.71%和13.5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乳房链球菌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 种菌株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具有较强的耐药性,提示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可作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真菌性乳房炎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泰安地区某奶牛养殖户2头奶牛患乳房炎2个多月,使用中药和多种常规抗生素治疗均无效.本试验对无菌采集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确诊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通过药敏试验,使用敏感药物酮康唑对其进行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产奶量回升,但仍未恢复到患乳房炎以前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