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广州市林分质量差、林种结构不合理和龄组比例不协调等城市森林现状,阐述了广州市城市森林体系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构建了广州市内环、中环和外环分项规划框架,重点讨论了市域林带(包括主干道绿化带、市域生态廊道、市域滨水林带)和城市林区(包括生态景观林区、水源涵养林区、商品林区)、城区花园式单位、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栖息地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从城市森林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群落的动态研究、群落树种的选择与人工群落配置模式研究3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城市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中国城市森林群落结构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广州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生物化学吸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地计量、评估城市森林的生态效应,采用群落生态学和植物化学监测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城市典型林带森林群落地上年增生物量及吸储C、N、S、Pb、Cd、Cu、Hg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地上生物固碳量平均达39.6t.hm-2,年均生物量增加13.7t.hm-2、年净吸储CO223.5t.hm-2;群落地上生物吸储氮、硫的质量分别达到299.1、63.9kg.hm-2,高出3年生林分的11.8倍以上;换算成地上生物年均吸储NO2、SO2质量分别为162.3、20.3kg.hm-2,分别是3年生林分的5.3、5.5倍;群落对痕量元素Pb、Cd、Cu、Hg的吸储效应同样是6年生林分较高。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地上树干中有机C、Cu、Pb、Cd的储量分布占器官总储量的37.0%以上,C接近60%。同时,枝中C、Cu、Cd元素的质量储量较叶高,而群落的叶中N、S、Hg的质量储量显著高出树干、树枝,占地上器官总储量的44%以上,表明6年生林带森林群落叶体吸储这3种元素的单位含量较高,即这些元素向叶体的生理迁移积累速率较高。城市林带森林群落的吸储效应可有效地减少这些元素可能随地表径流输出至生活环境的危害,缓解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而构成的污染负荷,对于城市环境区域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合肥市城市森林树种组成及乡土树种应用情况,并选择市内公园、环城林带、高校校园、住宅区及近郊风景林5个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比较其树种组成及相似性,计算了树种重要值、物种多样性、均匀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森林有树种241种,乡土树种应用率40.7%;市内公园树种最多(156种),其它依次为高校校园(113种)、环城林带(70种)、住宅区(61种);近郊风景林最低(21种);各类型乔木树种比例均高于灌木。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树种相似性总体较低。在市内各类型城市森林中,公园与校园的树种相似性程度最高(0.5),其次为公园与环城林带(0.32)、公园与住宅区(0.30),公园与近郊风景林最低(0.05),其它类型之间树种组成相似性均0.4。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环城林带(3.7)高校校园林(3.3)市内公园林(2.8)近郊风景林(2.5)住宅区绿地(2.1);均匀度值排序为:环城林带(1.03)住宅区绿地(0.93)高校校园林(0.81)近郊风景林(0.80)。环城林带的群落特征优于其它类型的城市森林,近郊风景林群落特征并不优于其它城市森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尚未为城市绿化所应用。城市森林树种构成的自然度较低,应注重当地次生林冠层乔木树种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环城林带的营造及其经营问题——以上海市外环林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环城林带已成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自然条件和城市特点的差异,我国各地城市的环城林带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作者根据国内外的一些资料,并以上海百米外环林带为例,讨论了环城林带在环境保护、景现美学、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了基于这些特点的育林措施问题,以便为今后环城林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州市林分质量差、林种结构不合理以及龄组比例不协调等城市森林现状,提出了广州市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目标,阐述了广州市内环、中环和外环的分项规划框架,重点突出沿海防护林、城区花园式单位、绿色通道、自然保护区与野生动物栖息地、水源涵养林、商品林基地六大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并提出了科技支撑、法制支撑、防护支撑的三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选取上海环城林带典型的植物群落,分别在夏季和冬季对群落的温湿度调节、负离子提升、抑菌、降噪和大气净化等保健功能进行测定和评价;同时结合群落结构因子,分析群落结构与保健功能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对保健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群落保健功能发挥的机制。结果表明:夏季,落叶针叶林池杉群落除抑菌功能以外,在其他保健功能上均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落叶阔叶林全缘叶栾树群落和悬铃木群落效果较差,其他类型的群落居中;冬季,常绿阔叶林女贞群落在各种保健功能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全缘叶栾树+香樟群落和杂交杨+香樟群落,其他类型的群落效果较差。群落各种保健功能与群落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面积指数和郁闭度在夏冬两季均与多种保健功能呈显著正相关,是指示群落保健功能优劣的重要结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森林群落的保健功能可通过调整群落结构来提升,为城市森林的群落建构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森林发展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与发展,提出了城市森林的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景观格局建设、树种选择与群落构建原则,最后就城市森林的经营与管理,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应用WinSCANOPY冠层分析仪观测合肥市环城公园不同垂直结构、不同树种组成的城市森林群落的叶面积指数(LAI)。结果表明,合肥市环城公园森林群落的平均LAI为1.95,研究的四大景区拥有叶面积总量为121.7万m2,不同景区对绿量的贡献率与其拥有土地比例不相符。群落的LAI与林分结构及树种组成有关,以银杏、雪松、乌桕、枫杨等为主要冠层树种的群落拥有较高绿量;有针叶树种的单层或复层林分,其绿量一般高于仅为阔叶树种构成的群落。城市森林的功能与LAI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建议用LAI作为评价城市森林功能的重要指标,应使城市森林所占的土地面积比重与对绿量的贡献率相适应,使所有的城市森林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昭英  蔡永立  郑文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857-9860,9890
根据2006年上海市奉贤区航空彩红外遥感影像数据,利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3,分别从斑块组成、类型水平与景观水平分析了奉贤区城市森林的空间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城市森林斑块53 286个,面积10 135.6 hm2;按斑块数目来分以小型斑块为主,占总数的64.0%,按面积分以大型斑块为主,占总面积的57.6%。城市森林总体呈现绿地斑块分布不均衡,绿地结构不合理的现状。经济林所占面积最大,斑块聚集程度最高;绿地与林带的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整体景观多样性指数较适中,为7.25,斑块类型丰富;均匀度较高,达0.97;蔓延度指数为46.46,存在着由小斑块控制整个景观的现象。建议调整城市森林的空间布局与结构,提高大中型城市森林斑块,如绿地在城市森林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绿化模式及结构配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目的,结合北京大兴区自然条件及经济、社会状况,“京九”铁路绿色长廊北京大兴段拟建立由带(铁路、公路、河堤两侧的景观生态型防护林带)、网(农田防护林带、网)、点(城镇居民点绿化、公园、绿地、果园等)相结合的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和多功能的森林生态体系。在规划实施中,对国家级主要通道两侧各拓宽为200m,其中内侧30m宽为景观生态型永久绿化带,外侧170m宽为生态经济型产业绿化带。经过2、3a的建设,铁路两侧5km范围内的林木覆盖率现已提高到27%左右。选用乔、灌树种31种,其中包括高大乔木的防护树种,以景观为主的亚乔树种和花灌木,以经济效益兼防护的经济林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森林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从植物群落角度探究城市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采集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4种功能区森林绿地的土壤,分6种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常绿灌木林和落叶灌木林),3个土壤分层(0~10,10~20和20~30cm)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30cm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平均质量分数为15.52g·kg^-1,属于低等水平;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3.78和1.13g·kg^-1,属于中下水平。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和全氮质量分数均较高,随着剖面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磷质量分数未发现有递减性规律变化。土壤密度为1.44~1.60g·cm^-3,表明人类活动使上海城市绿地土壤的紧实度增大。针对上海森林土壤的状况,提高绿地土壤尤其是新建绿地土壤的肥力水平,以增强氮磷等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疏松土壤,以利于透气保水;乔、灌植被分层布局.能更好地增加城市森林土壤有机质并收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图4表3参25  相似文献   

13.
方芳芳  由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16-9119
为了解上海市外环绿地(闵行段)土壤动物和土壤有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于2009年7月对闵行段外环线内外两侧的2样带中6样地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凋落物层和真土层土壤动物共5 120只,隶属于6门12纲20目,共38个类群。优势类群为线虫纲,其中凋落物层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长角虫兆科,真土层为线虫纲。栾树群落的密度-类群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6样地中最高,外环线内侧杉树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土壤有害动物密度在样地外环线内侧的樟树群落中最高,总密度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昆明市二环路以内约47 km2为主要研究范围,采用抽样调查与局部普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树木16 145株,主要树种164种;对城市森林结构进行详细调查,旨在掌握城市森林结构的树种构成、绿色三维量、生态功能估算值等基础数据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昆明市城市森林结构的特点提出改进措施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项缨  黄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11-4414
在分析台州市森林火灾成因和现有主要生物防火林带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台州市的区位特点和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提出了适合台州市的17种防火林建设树种和四大类15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心理物理中的美景度评价法对秦皇岛市外环路景观进行评价及相关分析,得 出生活型 构成、花朵比、郁闭度、草坪密度4个因子对景观的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对上述4个因 子进行景观 效益分析,阐述了构成秦皇岛外环路景观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城市交通噪声对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影响日益严重,城市道路林带在衰减交通噪声方面优势明显。合理选取城市绿化带降噪能力衡量指标,使城市绿化带建设能够达到最优降噪效果。  方法  选取长江三角洲地区4条纬度带上11个县(市、区)交通主干道的道路林带作为研究对象,引入三维绿量作为衡量林带降噪能力的指标,结合不同类型林带的占比、三维绿量值以及三维绿量值与乔木及乔木混交林枝下高,综合对比分析林带降噪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结果  11个县(市、区)中南京玄武区、镇江润州区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更优,连云港连云区、丽水庆元县的交通干道道路林带的降噪效果较差。具有合理配置的乔灌混交林更利于降噪,由模拟模型计算得到的11个县(市、区)的附加降噪量与统计获得的三维绿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林带三维绿量结合乔木枝下高这一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枝下高低于2 m的林带降噪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准确地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建立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为防风林建设及调整提供合理化意见。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取的防风林林带照片进行自动识别,通过Otsu算法自动将树木实体区域和孔隙区域分割,从而测定林带疏透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法建立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采用Otsu算法测定林带疏透度的方法与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该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能够快速、准确测定防风林林带疏透度。防风林疏透度与林带行数、棵数、枝下比例、株行距、密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构建疏透度与林带行数、密度间的关系模型:β=-0.060 1N-0.065 8ρ+0.810 9(R2=0.961 3,P=0.000 29)。根据建立的防风林林带疏透度与林带结构因子间的关系模型,可对防风林的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化的指导,使其发挥更好的防护效应。  相似文献   

19.
防火林带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所有的森林植物都有可能着火燃烧,防火林带实质上只是其在遇到林木时与其它林木相比不易点燃。防火林带阻火机理有三个层次:防火树种、结构合理的防火林带及其形成的火环境。枝叶茂盛的树冠能有效阻挡火陷的蔓延;良好的林带结构易于形成不利于可燃物燃烧的环境,并使可燃物呈不连续分布;防火林带组成的网格还对大面积的针叶纯林有机械隔离的作用。理想的防火林带树种要求具有较强的阻火能力,且适应性强,常绿、树冠结构紧密、种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生物防火林带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武汉九峰山,咸宁潜山林场等地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实践,研究了湖北省生物防火带建设的模式,研究表明,建立复合防火林带网络,把森林分割切块,形成闭合防火系统,是一种易推广,多效益的防火生物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