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木荷防火林带防火效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木荷防火林带的两次火烧试验以及六次森林火灾后的调查,证明了其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的蔓延,为了进一步探讨木荷的防火效能,测定了木荷与其它5个树种的防火性能特征值。测定结果的方差分析也表明,木荷较其余5个树种具更好的防火效能,是一种较佳的防火林带选择树种 相似文献
2.
木荷是营建生物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营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是我国南方控制森林火灾、阻隔火源、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该文通过对山地林区木荷防火林带营建技术、病虫害防治等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了木荷防火林带营建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技术,为进一步推广和营建木荷防火林带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影响是巨大的,每一场森林火灾的发生不仅会损毁森林资源,而且往往会导致消防人员出现伤亡.因此,营造森林生物防火林带成为森林防火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主要探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功能、设置特点和营造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天目山清凉峰共有维管束植物181科,601属,1228种(包括种下等级)。蕨类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显著优势(占蕨类植物属总数的71.10%),但本区蕨类区系不属于熟带蕨类区系,而应划归耳蕨—鳞毛蕨类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以温带性成分占优势(占种子植物属总数的63.03%),也兼有热带性成分(33.54%),呈现亚热带特性。通过维管束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揭示了本区植物区系作为华夏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具有地理成分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6.
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增长会产生严重影响,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会毁坏大面积林地,造成森林资源减少,同时会造成消防人员的伤亡,因此必须强化森林生物防火带的营造和管理。荷木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生物防火带树种,在防火、隔火、断火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以荷木构建生物防火林带不仅可以增加森林资源,也能有效防范森林火灾,控制火灾的危害范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探讨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育苗技术、山区防火林带的规划设计、造林规格、抚育管理等方面介绍木荷生物防火林营造技术,以为各地利用耐火树种木荷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木荷是仙游地区营造生物防火林带较为理想的树种,且具有较强阻隔林火蔓延的功能。对木荷生物防火林带设置的类型、布局和规格等进行探讨,分析木荷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林技术要求,以为推广营造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木荷是一种非常好的阻火植物,它是利用木荷的抗火、耐火特性,在田林交界、道路两侧、山脊、行政区之间建立一种阻隔火的林带,将森林分割、封边,形成封闭圈,起到阻火、隔火、断火功能,提升森林自身抵御森林火灾的能力,从而达到防止和控制森林火灾发生的目的。本文从育苗技术、防火林带规划设计、造林规格、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其防护、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建立适合仙游县县情的林火阻隔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木荷人工混交林涵养水源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4):481-484
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对木荷×马尾松、木荷×黄山松及其纯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组成结构的不同导致了其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不同林分的持水量排序为:木荷×黄山松混交林>木荷×马尾松混交林>黄山松纯林>马尾松纯林.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木荷混交林较其纯林具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学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1):67-70,81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林地与根际土壤养分特性研究表明,木荷根际对土壤养分的活化能力大于福建柏,这利于混交林中福建柏的生长。木荷与福建柏混交两树种种间关系比较协调,混交林根际微区对土壤养分活化程度的提高改善了两树种的养分利用状况,这可能是混交林林地土壤养分高于纯林地且林分生产力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文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建瓯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截留降雨及保水保土功能的研究表明,20(处理1)、30(处理2)、40g(处理3)的原状枯枝落叶截留降雨量,杉木人工林比木荷人工林分别增加16.55%、16.26%、21.17%。在2002年1—12月不同降雨情况下,林内和林外微型小区枯枝落叶层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的效应均十分显著(P<0.05)。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林内地表清除枯枝落叶层后产生的地表年径流深分别为385.62、682.76mm,是保留枯枝落叶层的1.61、1.79倍;泥沙流失量分别为668.95、1116.70kg·hm-2,是保留枯枝落叶层的2.46、2.52倍。林外微型小区覆盖150(处理Ⅰ)、300(处理Ⅱ)、600g(处理Ⅲ)木荷原状枯枝落叶产生的地表径流深分别为519.47、417.92、351.43mm,为对照的59.34%、47.74%、40.15%;泥沙量分别为2757.07、1746.33、936.66kg·hm-2,为对照的24.81%、15.71%、8.43%。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木荷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空间序列代时间变化”的方法,选用胸径作为个体大小的指标研究了木荷Schimas uperba种群大小级结构,结果表明,木荷种群通过侵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或枫香Liquidamber formasana林向木荷林以及成熟木荷、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林发展,5个地段木荷种群大小级结构存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类型.随着演替的进展,木荷种群密度逐渐降低.木荷种群动态分析暗示木荷表现出了一种顶极先锋树种的特点,既不同于马尾松等阳性先锋树种,也不同于枫香等阳性阔叶树,更不同于樟、栲类耐荫性树种,它在森林演替位置中居中间. 相似文献
15.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木荷燃烧性能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定了木荷Schima superba叶片在不同辐射强度和不同叶处理方式的火发生指数,并探讨了木荷燃烧性能测试方法。锥形量热仪辐射强度分为40,45,50,60,70kW·m^-2等5种处理,叶片处理方式包括边长为0.5,1.0,1.5,2.0cm的正方形和全叶等5种处理。外部点燃条件下测试木荷的燃烧性能。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不同辐射强度和不同叶处理方式的火发生指数分别进行差异性显著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辐射强度为40kW·m^-2,边长为0.5cm的正方形叶片和全叶的火发生指数均值较高,与其他处理的差异性较显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处理之间的差异,测试树种的燃烧性较为合理。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16.
杭州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用样地法和无样地法, 结合树干解析, 调查分析了杭州灵隐30 年生木荷常绿阔叶林的林分特征。结果表明, 该群落的层次发育较完整, 木荷等部分优势树种的年龄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存在着被其他树种替代的可能性, 但由于影响群落演替趋势的诸多因素之综合作用, 使得该群落的种类组成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乔木层株数随胸径分布呈现截尾正态分布。不同径级的木荷具有大致相同的树高, 表现出同龄林的特征, 说明群落的结构还将继续变化。优势树种的高生长峰值年龄出现在8~12 a , 胸径平均生长和材积平均生长高峰尚未出现,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图1 表3 参3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杉木—木荷混交林土壤肥力与水源涵养功能。[方法]通过对23年生杉木—木荷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和土壤进行调查。[结果]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更能促进林木生长,混交林中的杉木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比纯林中的杉木分别提高了20%、18.97%。混交林林分的总蓄水量为1 947.98 t/hm2,纯林林分总蓄水量为1 640.16 t/hm2,混交林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同时混交林比纯林具有更好的改土培肥作用,0~20 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效磷、水解氮分别比纯林中提高34.05%、47.66%、19.29%、55.04%、49.15%和20.63%,而在20~40 cm土层中各种养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的营造对林木生长、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水源涵养均具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木荷马尾松林更新层种群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重要值作为各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等数量指标上分析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不同恢复类型群落更新层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群落结构简单,物种丰富度较低,大多数树种的生态位幅度较大,其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对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也都较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趋势。这对于中亚热带营造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阔叶混交林的树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中亚热带人工生态林群落演替、稳定性和结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森林景观格局特征所需的地形图、遥感影像以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等资料。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分为5种森林景观斑块类型:即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和竹林,并将森林景观分为2种类型:自然景观和半自然景观;选取斑块密度、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对森林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森林景观斑块中,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最大的均为经济林,最小的为阔叶林;竹林斑块具有最复杂的形状特征,经济林具有最规则的形状特征;景观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整个景观〉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优势度指数排序为:半自然景观〉整个景观〉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20.
1986~1988年,作者对西天目山森林土壤作了详尽的勘查,共挖剖面33个,采土样110个,作理化性质、氧化铁形态和粘粒矿物组成等的分析。结果表明:西天目山森林土壤在温凉湿润的水热条件下,经历着中等强度的脱硅富铝化过程,形成以2∶1型及三水铝石为主的粘粒矿物。残留于局部地区的深度风化的古红土母质,在后续的自然条件(气候、植被)下进行着黑土化、次生黄化或棕黄化过程。有机质在森林植被和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进行着中等速度的积累与转化,形成以活性腐殖酸为主的土壤腐殖质组成、各种性状都比较好的森林土壤,在维护西天目山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