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2007,(5):43-46,66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2.
古代人工栽杉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最广泛的主要商品用材树种,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史书多有记载,以东晋陶侃植杉最早。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陶侃为长沙太尉时,曾“种杉结庵”于岳麓山,人称“杉庵”;至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自郴、桂攻长沙,杉与庵才毁于战火中。以此推断我国杉木人工栽培历史,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但大规模人工植杉,则是在唐代以后。《太平寰宇记》有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大别山区桐城县人工栽杉的记载:“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县令韩震焚烧草木,栽植松杉。”大诗人白居易在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公元815——819年)时,曾写《栽杉》诗来记述,诗为:“劲叶森利戟,孤茎挺端标,  相似文献   

3.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3,(4):322-323
《农业考古》(1988年第一期)曾刊出“庐山云雾茶历史述略”一文,对于庐山云雾茶的来龙去脉作了阐述。笔者最近有事去九江、有幸游一下庐山,品茗“云雾茶”,暇想万千,原来庐山云雾茶的来历与五老峰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一)杉木栽培历史杉木人工栽培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论证,但至少在千年以上;早在晋朝就有记载: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陶侃曾“种杉结庵”于岳麓山,人称“杉庵”。唐诗人白居易在江西九江(815—818)任江州公马时,曾写过《栽杉诗》:“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才高四、五尺,势若干云霄……”。紧邻九江的庐山、杉木甚多,至今山上海拔1000米附近,尚有成片大杉林。与九江相连的皖南、赣北都是杉木老产区,这些地方在唐代已有人工栽杉当无问题。闽西北与赣南接壤、山水相依、习俗相传,两地人工造杉时代相差不至太远。据此本省栽杉历史也当在千年以上,但目前查有文字记栽的则始于宋朝,明嘉靖建宁府  相似文献   

5.
贡茶即我国茶叶中的珍品,是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丰富的制茶经验及茶文化的结晶。九江贡茶历史悠久,从庐山贡茶产出、庐山贡茶机械制造、庐山龙凤团茶加工方法、庐山贡茶税制、庐山贡茶倡导散茶、九江成为万里茶路起点、庐山云雾茶的纳贡时间等方面,可以考证九江"贡茶祖庭"的成因。江西省实施"四绿一红"发展战略,这对九江茶产业整合优质资源、打造茶香天下品牌和振兴九江茶文化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庐山古名“敷浅源”、“匡庐”,又名“匡山”、“南彰山”、“天子都”。“庐山”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日:“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木耳考述     
木耳,食用和药用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被人们誉为“素中之荤”的木耳,作为家常烹饪上的佳馔,尤为人民所熟悉和喜爱。朽木生菌古时,木耳释名颇多,有檽(耳的异体字)(《神农本草经》)、木檽(《证类本草》)、木菌、木蛾、木(土从)(《本草纲目》)、树鸡(《韩昌黎集》)。“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檽,以软湿者佳也。曰鸡曰棕,因味似也,南楚人谓鸡为(土从)。曰菌,犹也,亦象形也”(《本草纲目》)。远在公元六世纪三十年,后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公元528—549年)这部古农学专著中,就介绍  相似文献   

8.
宋代诗人翁卷有首小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诗以白描的手法,勾画出江南古历四月农村小景:山上草木绿了,田里溪水流满了,杜鹃鸟啼叫了,如烟的细雨下起来了;忙碌的乡村人,刚刚料理完蚕桑,又该水田插秧了。我国是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早在何时?有人认为,四千年前我国云南已是世界种稻中心,1973年在云南宾川发现出土的3700年前的稻谷,就是例证;也有人认为,据公元七世纪《管子》书中记载,公元前二十七世纪的神农时代,已经开始种稻;1977年,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杭州湾南岸的余姚县河姆渡村,又发现古代种稻遗迹:堆积厚70~80厘米碳化的稻壳、稻粒、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农学著作,计约600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西汉时期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成书于公元前一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成书于公元533—544年),宋代的《陈旉农书》(成书于1149年),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成书于公元1271—1313年)和王祯的《农书》(成书于公元1313年),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成书于公元1628年)等。在这些著名的古农书中都有关于作物病害的记载,有的农书中还辟有专门的章节讨论作物病害。关于古农书有关植物病害的知识,以往研究甚少,裘维蕃(1953)和张斌成(待发表)  相似文献   

10.
虫草考证     
虫草,又称冬虫夏草,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特产,早已驰名中外,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奥秘所在对于虫草的认识,我国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西周至公元前221—前207年的秦朝,从出土的文物中就发现有以虫草作图案的玉雕装饰品。我国是最早记载虫草的国家。早在公元1756年,清朝赵学敏首先记述:“夏为草,冬为虫,长三寸许,下跌六足,脰以上绝类蚕”(《本草纲目拾遗》),“冬虫夏草”之称由此而来。清朝吴仪洛在《本草从新》(公元1757年,清雍正、乾隆年间)上更进一步说:“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  相似文献   

11.
“浮红”为景德镇市辖浮梁县红茶之简称,为我国名茶之一,浮梁县为我国古茶区。名茶市,历史悠久。一、景德镇与浮梁景德镇与浮梁,由于地理、人文和经济的相互依存,建制屡更,历史沿革交错,难以绝然分开史考。据《浮梁县志》:景德镇曾是古“杨州之域,地属古番”,春秋为楚国东南境,秦为九江郡番县领辖,汉属豫章郡波阳县,东晋时设新平镇,隋因之。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波阳县东界置新平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并新平入波阳。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复置县新昌江口,改名新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洛阳市政协委员、中国农学会农史学会会员、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农民张宗子,经过长期勤奋笔耕,终于完成了《嵇含文辑注》。全书共6万余字,内容包括《南方草木状辑注》和《嵇含佚文辑注》两部分。嵇含(公元263—304)字君道,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从孙,河南巩县亳丘(今鲁庄)人,平生著述很多,据《隋书·经籍志》载有广州刺史嵇含《集》十卷,《录》一卷,惜多已亡佚,今仅存《南方草木状》一书,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区系植物志。为了传播和整理我国古代文化科学遗产,张宗子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收集了散见于  相似文献   

13.
宋应星(公元1587年——?)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任江西分宜教谕,《天工开物》一书即在任分宜县教谕时写的;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任汀州府推官,十四年(公元1641年)任亳州知州。明亡不仕,死于清顺治年间。《天工开物》一书原尚有《观象》、《乐律》两卷,后经作者删去,其原因宋氏自序说是“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天工开物》一书初刊于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就是序中所说的涂伯聚原刊本,序  相似文献   

14.
龙眼史话     
南方珍果 龙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系无患子科龙眼属唯一广为栽培的常绿果树。自古以来,龙眼与荔枝蜚声齐名。《后汉书》记:“龙眼之见珍,自汉已然”。《南方草木状》载:“魏文帝(公元200—226年)诏群臣曰: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吟曰:“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异出同父祖,端如柑与桔,未易相  相似文献   

15.
黄猄蚁又名黄柑蚁 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是世界上最早用于生物防治的昆虫,同时也是最早作为商品出售于市,用于害虫防治。历史记载最早出自公元304年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其中记有:“交趾人以席囊贮蚁鬻于市者,其窝如萡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桔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其后在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877年)、宋代庄季裕《鸡  相似文献   

16.
<正>九江,古称浔阳,地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之边,拥有2200多年深厚的文化沉淀,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万里长江从这里缓缓流过,风景秀丽的庐山在这里雄姿,独特的地缘文化注定了这里是一个美食的聚散地。民间有首打油诗:上庐山下浔阳,九江美食哪里尝。要问名吃何处有,鄱湖鱼粉众人夸。在九江的饮食文化中,"鱼"占据着重要地位,自古"稻饭鱼羹",有"锦绣江南鱼米乡"之称。鱼是除稻之外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开展综合防治一部悠久的农业发展史,也伴随着一部人类同害虫斗争的悠久历史。为了解决害虫危害问题,人们探索各种途径和方法。远在三千年前《诗经·小雅》中就有防治农业害虫的记载。公元713年唐朝设有专门治蝗官员,当时曾大规模采用火诱杀蝗虫及掘沟捕蝗。公元304年前后,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利用黄惊蚁防治柑桔害虫。就世界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8.
近读唐代新罗著名学者崔致远的《桂苑笔耕录》,发现该书第十八卷有一篇《谢新茶状》,云: 右某。今日中军使俞公楚传处分送前科茶芽者,伏以蜀岗养艉,随苑腾芳,始只采撷之功,方就精华之味;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若非精辑禅翁,即是闲邀羽客,岂期仙贶,猥及凡儒,不假梅林,自能愈渴,免求仙草,始得忘忧。下情无住感恩惶瞿,激切之至,谨陈谢。谨状。崔致远,生于公元857年,卒年不详,字海夫,号孤云,少梁部人,新罗(朝鲜国)著名学者。据《桂苑笔耕录》序云:唐懿宗成通九年(公元868年),年仅12岁的崔致远秉承父亲之  相似文献   

19.
郝文 《农业考古》2012,(1):290-292
明朝山东的蝗灾概况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中提到:"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其害犹惨,过于水旱也。"(1)可见水、旱、蝗三灾最为频繁,对人类影响也最为严重。《明实录》中关于灾害记载总共有132次,水灾68次,占一多半;旱灾41次,仅次于水灾;蝗灾  相似文献   

20.
正《法华经》里有句话:功不唐捐。是说你所付出的努力不会白白浪费,一定会以其他方式返还到你身上。近日,《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记者采访了广州绿得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剑,在他身上深刻理解到了"功不唐捐"的含义。广州绿得贸易有限公司始创于2010年,创业伊始,黄剑就明确了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即专注于设施农业资材的经营与服务,以国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