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黑土中提取铁、铝氧化物为主的无机纳米微粒,在紫外光照射下光催化还原Cr(Ⅵ),研究其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50 mL反应液[(Cr(Ⅵ)质量浓度30 mg/L,黑土无机纳米微粒质量浓度6.5 mg/mL,H2SO40.5 mol/L]光照时间7 h,Cr(Ⅵ)的光催化还原率在90%以上,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lnc=-0.366t 3.489。芳香族化合物对Cr(Ⅵ)的光催化还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用纳米Fe2O3悬浮体系成功地进行了光催化还原Cr(Ⅵ),提出了光催化还原Cr(Ⅵ)的最佳条件,确立了在溶液中H2SO4浓度为0.5mol/dm^3,在质量浓度为80mg/dm^3的50cm^3Cr(Ⅵ)溶液中,催化剂用量为0.2g,光照时间5h,Cr(Ⅵ)的光还原率达87%以上。同时,还探讨了无机离子对光催化还原Cr(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2O3光催化还原Cr(Ⅵ)是可行的,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InC=-0.3623t 3.908。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水稻土吸附 Cr(Ⅵ)反应特征以及零价铁粉对水稻土中 Cr(VI) 的还原作用, 分析相关因素对上述过程的影响。【方法】通过批处理等温吸附和动力学实验,考察反应物浓度、时间、pH、 离子强度和陪伴离子等因素对 Cr(Ⅵ)吸附量和还原比例的影响,并用相关反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 在所研究的 0.1~2.0 mmol/L 初始浓度范围内,水稻土对 Cr(Ⅵ)吸附未达到饱和,吸附等温线可用 Langmuir 方 程拟合(R2=0.9963)。提高 pH 和离子强度将抑制 C(Ⅵ)吸附,且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假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拟合(R2=0.9935)。在所研究的反应条件下(初始溶液 pH4.0、0.20 mmol/L Cr(Ⅵ)、0.01 mmol/L NaCl、5.0 g 土 +0.25 g 零价铁粉、体系总体积 250 mL),Cr(Ⅵ)还原比例可达 100%。溶液中 Cr 质量衡算表明,所生成的 Cr(Ⅲ)可部分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磷酸根和邻菲罗啉的存在均可降低 Cr(Ⅵ)还原比例,提高反应体系 pH 不利于 Cr(VI)还原,其比例可从 pH4.34 时的 100% 下降至 pH6.87 时的 56.3%。【结论】水稻土吸附 Cr(Ⅵ) 反应机理包含静电吸附,高 pH 条件所导致的土壤表面对 Cr(VI) 的静电斥力增加以及背景电解质中阴离子的竞争 吸附均可减少水稻土对 Cr(Ⅵ)的吸附量;零价铁粉对水稻土中 Cr(Ⅵ)的还原比例随 pH 升高逐渐减少,且 磷酸根的存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婧微  梁成华  王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91-9193
[目的]研究纳米零价铁(NZVI)对水中Cr(Ⅵ)的脱除效果及影响Cr(Ⅵ)脱除的主要因素。[方法]以Cr(Ⅵ)为研究对象,采用NaBH4液相还原Fe3+制备纳米级零价铁(NZVI),分析了0.01、0.03、0.04、0.05、0.07 g的NZVI对初始浓度为10.0、20.0、30.0、50.0、70.0 mg/L,温度分别为15、20、25、30、40℃,pH分别为3、5、7、8、9条件下的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纳米零价铁可在极低投加量下有效去除溶液中Cr(Ⅵ),在25℃、pH为5、常压、恒温振荡器转速200 r/min、NZVI加入量0.05 g/100 ml的条件下,水体中20 mg/LCr(Ⅵ)的去除率大于90%。[结论]纳米零价铁能快速去除水体中Cr(Ⅵ),溶液pH,Cr(Ⅵ)初始浓度,温度,投加量等是影响Cr(Ⅵ)脱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陈明君  周群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69-7470
以江水-狗牙根构成的有机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试验,研究了Cr(Ⅵ)在狗牙根中的富集迁移情况。研究表明,狗牙根在Cr(Ⅵ)初始浓度在5.0mg/L及以下能比较正常地生长发育,Cr(Ⅵ)初始浓度达到10.0mg/L明显中毒,生长发育很缓慢。随着处理的Cr(Ⅵ)质量浓度的增加富集迁移量逐渐增大,且能明显降低江水中的Cr(Ⅵ)浓度。  相似文献   

6.
PAN纳米纤维毡负载TiO2处理废水中苯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PAN纳米纤维毡处理模拟废水中的苯酚。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聚丙烯腈(PAN)质量分数为5%的TiO2/PAN纤维毡对苯酚的降解率最高,对浓度100、50、20和10mg/L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51.1%、87.5%、99.6%和100.0%。光催化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纤维毡循环使用5次后对于浓度20mg/L苯酚的降解率保持在87.4%。  相似文献   

7.
改性花生壳吸附废水中Cr(Ⅵ)条件的优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峰  李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98-16500
[目的]研究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方法]用磷酸溶液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处理,制备不同浓度的Cr(Ⅵ)溶液,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Cr(Ⅵ)初始浓度、改性花生壳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改性花生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条件。[结果]极差分析可知,在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中,pH值的影响最大,投加量和反应时间次之,Cr(Ⅵ)初始浓度的影响最小。最佳吸附条件为:pH值为2.0,Cr(Ⅵ)浓度为40mg/L,花生壳粉末投加量为30g/L,反应时间为100min,对Cr(Ⅵ)的吸附率可达96.81%。改性花生壳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未改性花生壳。[结论]该研究为花生壳的综合利用和含Cr(Ⅵ)废水的处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1株六价铬[Cr(Ⅵ)]抗性菌株ng 05,经形态、生理生化分析及16S r DNA序列比对研究其分类;同时研究反应温度、溶液p H值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该菌去除Cr(Ⅵ)效果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佳去除条件;此外,利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研究菌株去除的机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最佳反应温度为35℃,溶液p H值为9,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在此条件下可以达到很好的去除效果,菌株ng 05对Cr(Ⅵ)的去除效率高达99%以上;对比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可知,菌体表面的羟基作为电子供体将Cr(Ⅵ)还原为Cr(Ⅲ),氨基、羧基、C—H与Cr(Ⅲ)在菌体表面形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r(Ⅵ)还原菌Exiguobacterium sp.EH5(简称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四季青小白菜幼苗的植物毒性及植物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水培盆栽试验,向等体积、含有不同Cr(Ⅵ)质量浓度(0、1、2、3、4、5 mg/L)的水培营养液中按体积比1%添加菌悬液(菌悬液OD_(600nm)≈4),考察菌株E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及铬含量的影响。【结果】(1)Cr(Ⅵ)质量浓度越高,Cr(Ⅵ)毒性抑制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其蛋白质、叶绿素合成的效果越显著。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最高Cr(Ⅵ)质量浓度(5 mg/L)对比下,小白菜幼苗茎长、根长、鲜重、叶绿素总量及蛋白质含量比不加菌E对照分别增加98.10%、5.32%、90.49%、10.07%、11.11%。(2)随着Cr(Ⅵ)胁迫质量浓度升高,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呈先增后降趋势。加入菌株E后,在相同质量浓度1~5 mg/L下,小白菜幼苗叶片中MDA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分别降低19.60%、17.05%、58.85%、28.19%、11.66%。在Cr(Ⅵ)胁迫质量浓度≤4 mg/L时,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有所降低,随着Cr(Ⅵ)质量浓度升高(4 mg/L),加菌株E的SOD活性比不加菌对照提高11.51%。(3)Cr(Ⅵ)胁迫质量浓度越高,小白菜幼苗体内(根、茎叶)Cr含量越高。加入菌株E后,小白菜幼苗根、茎叶部分的Cr含量比不加菌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添加菌株E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Cr(Ⅵ)对小白菜幼苗的生长毒性以及Cr(Ⅵ)诱导的氧化胁迫,并降低小白菜幼苗对Cr(Ⅵ)的可利用度。  相似文献   

10.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纳米二氧化钛(TiO2)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考察纳米TiO2用量、毒死蜱起始质量浓度及溶液pH值对毒死蜱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最佳用量为50~100 mg/L,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在5~80 mg/L时,其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表现为毒死蜱质量浓度越大,降解速率常...  相似文献   

11.
甘蔗渣生物炭对水体铬吸附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甘蔗渣生物炭对铬(Cr)的最佳吸附条件和吸附机理。【方法】在N_2保护和350、450、550℃3种温度条件下制备甘蔗渣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较炭化前后甘蔗渣外观的变化,通过批量处理试验研究制备温度、用量、Cr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甘蔗渣生物炭吸附Cr(Ⅲ)和Cr(Ⅵ)的影响。【结果】甘蔗渣生物炭孔隙度随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制备温度越低,对Cr(Ⅵ)去除效率越高,当Cr(Ⅵ)质量浓度和炭用量分别为50 mg/L和15 g/L时,反应7 d后,3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Ⅵ)的最大吸附量为5.703 mg/g,去除率可达92.39%;制备温度越高,对Cr(Ⅲ)去除效率越高,当Cr(Ⅲ)质量浓度和炭用量分别为75 mg/L和10 g/L时,反应7 d后,5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9.158mg/g,去除率达97.06%。甘蔗渣生物炭对Cr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拟合,Cr(Ⅵ)和Cr(Ⅲ)吸附动力学曲线分别符合拟一级和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结论】不同温度下制备的甘蔗渣生物炭对不同价态Cr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其中3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效率最高,而550℃制备的生物炭对Cr(Ⅲ)的吸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硫酸盐还原菌修复铬(Ⅵ)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含铬污水、活性污泥和铬污染土壤中分离出6株硫酸盐还原菌(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B),并对它们进行了还原C“Ⅵ)能力的验证试验,研究了利用其中2株菌(Wn-1和Ws-2)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效果。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6株SRB都具有还原Cr(V1)能力,综合分析3个不同初始Cr(Ⅵ)浓度的Cr(Ⅵ)转化率,Wn-1和Ws-2的还原Cr(Ⅵ)能力较强,其次为Ws-1和Wn-2,而Tj和Tg较弱,即从电镀厂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活性污泥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强,而从电镀厂附近土壤和基地铬污染土壤中分离的菌株Cr(Ⅵ)还原能力较差;初始Cr(Ⅵ)浓度过高会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还原能力;菌株Wn-1和Ws-2都能很好地修复Cr(Ⅵ)污染土壤,但它们的混合菌液修复效果更佳,10d后Cr(Ⅵ)的转化率达75.3%;菌株Wn-1和Ws—2经初步鉴定为脱硫弧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铬胁迫下薏米对含铬污水的净化作用及铬胁迫对薏米生理生化的影响,为人工湿地净化含铬污水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开展桶栽模拟人工湿地试验,以薏米为材料,定期浇灌不同浓度的Cr(Ⅵ)生活污水(0、5、20、40、60mg/LK2Cr2O7),定期测定进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并检测薏米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薏米对含铬污水中COD的去除率随Cr(Ⅵ)浓度增大而降低,5mg/L的Cr(Ⅵ)处理在对总磷的去除率在90%以上,并随Cr(Ⅵ)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薏米叶中的MDA含量随Cr(Ⅵ)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叶片SOD、POD活性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薏米能耐受一定浓度的Cr(Ⅵ)胁迫,且对水质净化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山西某铬渣堆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还原Cr(Ⅵ)的细菌C2L,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hormaechei).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 值(5~9)和温度(25~45 ℃)范围内还原Cr(Ⅵ),最佳反应条件为pH8和30 ℃.在Cr(Ⅵ)初始浓度为50、100、200、400、800 mg·L-1时,C2L菌株对Cr(Ⅵ)的还原效率分别为99.3%、94.2%、85.6%、82.1%、58.2%.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高Cr(Ⅵ)浓度下仍可表现出良好的还原能力,具有独特的还原Cr(Ⅵ)性能,在处理Cr(Ⅵ)污染土壤中存在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了解菌株还原Cr (Ⅵ)的机理,从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Cr耐受的菌株Bacillus sp.T124,对该菌株去除Cr (Ⅵ)的效率和Cr (Ⅵ)的还原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sp.T124可以有效去除Cr (Ⅵ),在Cr (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LB培养基中48 h还原率达到43.2%。此外,在作为菌体电子供体的6种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乙酸钠和甘露醇)中,果糖对Cr (Ⅵ)的还原效果最好,在不同共存离子存在条件下,HCO3-的添加对Cr (Ⅵ)的生物还原抑制作用最明显。扫描电镜(SEM)的结果显示,经Cr (Ⅵ)处理后的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拉曼图谱的分析表明菌株对Cr (Ⅵ)的还原产物为Cr2O3;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的结果表明还原过程有烷基和羧基以及多糖的参与,并且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确定了去除Cr (Ⅵ)的途径为生物还原而非生物吸附。研究表明,生物还原是Bacillus sp.T124去除Cr (Ⅵ)的主要途径,碳源和共存离子是Bacillus sp.T124对Cr (Ⅵ)还原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Cr(Ⅵ)盐胁迫下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金属离子Cr(Ⅵ)在不同浓度下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临界值为18 mg/L,即浓度低于18 mg/L的Cr(Ⅵ)促进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高于18 mg/L则抑制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Cr(Ⅵ)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Cr(Ⅵ)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是通过抑制淀粉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汞·铬和镍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唐鱼对汞(Hg)、铬(Cr)和镍(M)3种重金属的致毒敏感度和安全质量浓度。[方法]采用静水法测试唐鱼对Hg、Cr和Ni重金属溶液的半致死浓度,并评价水环境Hg、Cr和Ni对鱼类的影响。[结果]Hg、Cr和Ni对唐鱼不同时间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曲线表明,Hg对唐鱼为剧毒物质,Nj为中毒物质,Cr为低毒物质。3种重金属的毒性依次为Hg〉Ni〉Cr。Hg、Ni和Cr对唐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0.105、0.092、0.084、0.075mg/L,36.230、21.960、13.780、9.268mg/L,84.030、72.260、65.210、55.960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8、0.927、5.596mg/L。[结论]唐鱼对这3种重金属的耐受性较高;各种重金属离子共存时可能对唐鱼存在某种协同或拮抗作用,温度、溶解氧等理化因子的改变对重金属的毒性也有影响,还影响LC50值。  相似文献   

18.
在0.05mol/LHCl和2.0mg/mL Triton X-100介质中,氯化钡与硫酸链霉素(STP)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BaS04微粒,导致溶液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强度急剧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最大散射峰位于338nm附近.在0.01~4.0ug/mL浓度范围内,反应体系RRS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反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STP的检出限(3a)为4.8ng/mL.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表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蜂蜜中STP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的马尾松针为原材料,制备了易回收的成型马尾松针,并用于含铬(Cr)废水的吸附。通过磷酸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反应将废弃马尾松针成型化,以重铬酸钾溶液作为模拟含铬废水,研究吸附剂投加量、pH、初始浓度等对成型马尾松针吸附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型马尾松针对水中Cr(Ⅵ)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质量浓度为10 mg·L-1的Cr(Ⅵ)溶液,吸附剂投加量为10.0 g·L-1时,Cr(Ⅵ)去除率达到99%;成型马尾松针对Cr(Ⅵ)的吸附是一个先快速吸附、后缓慢达到平衡的过程,对于10 mg·L-1的Cr(Ⅵ)溶液,最终吸附平衡时间为6 h。马尾松针对Cr(Ⅵ)的去除率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在pH 1~4时,去除率超过90%;成型马尾松针对Cr(Ⅵ)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过程可以由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成型马尾松针去除Cr(Ⅵ)的主要机制是静电吸附、氧化还原和络合作用。研究表明,成型马尾松针在去除Cr(Ⅵ)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可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废水中有毒重金属去除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还原Cr(Ⅵ) 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3种有机酸还原Cr(Ⅵ) 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效果大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酒石酸为还原剂,当其初始浓度≤2.0 mmol·L-1时,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酒石酸还原Cr(Ⅵ) 的催化作用小显著,但其催化作用随酒石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温度和pH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催化草酸和柠檬酸还原Cr(Ⅵ) 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pH在3.5~4.5范围内,草酸对Cr(Ⅵ) 的还原反应速率随pH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然而,柠檬酸对Cr(Ⅵ) 的还原速牢却在pH=4.0时为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