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苏州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规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框架,结合苏州乡村规划建设的发展路径及实际问题,从特色产业培育、田园生态维育、田园人居整治、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多元共治等5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以引导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邓艺杰  杜君 《中国果树》2020,(5):122-126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旅游形态的多样化,特色小镇是以特色产业为主导、资源凝聚为原则、产城融合为理念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促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水果主题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是果业转型升级、果旅产业融合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是以果树为载体将农业与旅游业、新农村与人居环境、乡村与城市在要素配置、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有机联系,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广阔思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对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内涵、路径、形象设计进行系统论述,并从"三生融合"、人居环境建设等视角探讨水果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方向,对丰富特色小镇内涵、打造新时代的宜居乡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玉  杨哲 《中国食用菌》2020,(3):132-134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食用菌作为近年来备受欢迎的食物之一,很多地区形成了以食用菌产业为中心的特色小镇,这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基于此对食用菌特色小镇助力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讨论,并通过其食用菌特色小镇的特色与发展以及建立原则与目标的论述,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以福建省南靖县山城兰谷特色小镇的规划为例。从乡村旅游结合产业融合的视角,探究了在这一角度下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促进形成具有"造血"功能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灰色理论为基础,从连续性、便捷度、安全性、舒适度、人性化5个方面采取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特色小镇慢行交通规划的灰色-主客观综合评价模型,最终构建特色小镇慢行交通系统评价体系;最后以银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为例,运用提出的评价模型评估银川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出其未来慢行交通规划的薄弱环节,并对未来葡萄酒特色小镇慢行交通的规划设计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一类的特色小镇的慢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赵卿 《花卉》2021,(8):174-175,178
国家就建设特色小镇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特色小镇是聚合特色产业,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平台.这也与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的要求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2017年赣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一批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基于产业特色小镇建设重在促进...  相似文献   

8.
向章勇  乔娜  杨帆  刘蓉 《现代园艺》2022,(14):163-165
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战略。川东北地区地处丘陵山区,农村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通过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建设,探索一条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乡村振兴之路,以实现示范区建成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的示范带动效果。  相似文献   

9.
邓从双  戴聪  刘斌  孙虎 《现代园艺》2024,(1):147-150
“旅游+”在我国进入服务业引领的新型城镇化新形势下应运而生,建设旅游项目目的地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农民就地就业问题的优先途径。其中,基于自然风光和农村风情,打造山水型特色小镇成为乡村建设的一种主流方向。以广州市从化区南平静修小镇为例,通过分析其景观现状,依托南平村优美的山水景色和古朴的乡村风貌,挖掘农业特色产业和本土民俗文化,从生态景观、生产景观、生活景观和文化景观4个方面阐述“旅游+”视角下的山水特色小镇景观规划策略,从而从多角度提升南平静修小镇的景观效果,以期为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体系与实践应用技术等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陈馥羽  李欣雨  刘金阳 《现代园艺》2024,(3):104-106+109
在充分尊重当地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重整村庄元素,建构新的文化空间与生活空间,从当地植物环境条件、村庄现有特色产业、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遗产等方面,分析当前村庄空间布局与规划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阐明了村庄发展规划应达到环境优、体系全、特色足等目标,注重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运用,推动当地红色文旅发展,助力村庄产业多元化,重塑乡村肌理,打造红色美丽乡村,赋能乡村振兴。以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芦镇神泉村为例,对革命老区进行乡村振兴思维下的景观规划实践,探索红色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实践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绿道是将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有机结合起来的线性走廊,对协调生产、生活和自然生态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实施,对绿道的需求越来越大,绿道的开发和建设势在必行。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以余杭塘超小径绿道为例,探讨绿道的概念、特征和规划策略,为今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绿道建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艺》2020,(5):138-142
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规划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乡村旅游正逐渐发展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力,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村落景区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探索。本研究基于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梳理乡村振兴和村落景区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在功能布局、乡村产业规划、景观环境提升、道路交通规划、乡风重塑5个方面促进其融合的规划策略,并结合杭州市天目山村落景区规划案例,阐述这5个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宇  赵红霞  张燕宇 《现代园艺》2024,(9):165-167+170
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重构文化空间,让民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满足,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是当代乡村现代化建设和城乡关系融合发展中不能忽略的重要问题。在乡村振兴以及文化振兴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对乌兰不浪村现状深入调查分析,总结出村庄文化空间存在的问题,为乌兰不浪村乡村文化空间重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乌兰不浪村的文化资源,优化乡村景观,整合资源,重构文化空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并以旅游带动经济,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精神内核,是特色小镇的特色所在,如何提取文化元素,并恰当地应用于景观设计中,改善当下普遍存在的"千镇一面"现象,值得深入探索研究。基于此,以大唐西市丝路文旅小镇为例,总结文化元素提炼基本原则,从整体陈设、细部设计两大方面,着力研究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提炼与应用方法,以期为未来提升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程志永 《现代园艺》2023,(10):94-96
依托国内外乡村发展战略理论,结合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山北史家美丽乡村乡村规划实践,通过实践性地切入研究,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策略,探索出具有借鉴与示范作用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美丽乡村规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中国又一次提出对“三农”问题的探索及解决方案的思考。当下广西壮族自治区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以玉林市十丈村为例,展开乡村景观设计实践研究,其景观设计从整体出发,着眼于空间布局,梳理现有特色景观,寻找乡村特色文化等,并以改善当地生活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玉林市十丈村作为广西首批进入国家“旅游乡村”名单乡村之一,对其乡村景观设计与建设过程具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村农业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振兴农业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振兴和工业的繁荣。基于目前乡村农产品发展现状,农村产业发展的问题日益突显,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副产品竞争力偏弱、品牌意识淡化、销售渠道传统单一等问题,探讨了农产品开发与推广销售的有效策略,助力农产品振兴,以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18.
何博 《现代园艺》2022,(1):76-80
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美丽乡村建设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创造了新的保护发展机遇。研究表明,加强达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传承村落文化络脉是根本,建设生态田园生活方式是目标,发展村落新产业是重点,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是保障,并依据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达州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农业是助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进行。本文介绍了数字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打造特色企业、积极引进与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建设力度等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数字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欣  陈祺  韩欢欢 《现代园艺》2022,(17):109-111
党的十九大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通过科技下乡、文化进村、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咸阳市杨凌区大寨村进行以“杨凌乡村振兴源头与融合”为主题的调研,对乡村景观设计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