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和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作物,产量高且品质好.为了充分发挥辽宁省的自然环境优势,保证玉米和花生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可应用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技术.该文分析了辽宁省应用花生玉米间作种植技术的应用必要性,以及种植地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与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收获与贮存等种植要点,以期为花生玉米种植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51-155
为明确适宜玉米‖花生间作的玉米品种和种植密度,采用玉米、花生行比3∶4的间作模式,以鲁单818和登海605为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株距18、16、14 cm),研究玉米不同品种与密度对间作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熟期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降低了分枝数和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间作花生中后期叶面积指数、生长率亦呈降低趋势。从整体来看,同一玉米品种,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间作花生的生长发育受到的影响呈增强趋势,但处理间并不明显;相同种植密度,登海605对间作花生的影响小于鲁单818。本试验条件下,选择登海605、密度控制在株距14 cm左右,可较好地兼顾玉米、花生复合群体产量,为进一步优化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花生裸茬风蚀危害严重的问题,开展了玉米花生间作(玉米//花生)利用玉米残体覆盖防风蚀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种植模式可获得玉米、花生双高产;玉米花生间作,玉米残体覆盖削弱风速、减少土壤风蚀和蓄水保墒效果显著;第二年玉米花生可以倒茬种植,实现土地用养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技术在山东省中部地区的具体间作配比及其种植模式,2019年在昌乐县设置春玉米//春花生3∶6、夏玉米//夏花生3∶6和夏玉米//夏花生4∶8三种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模式试验,研究对比三种模式的产量及效益表现。结果表明:春玉米//春花生3∶6种植模式玉米、花生产量分别达到9 262. 5、4 029. 0 kg/hm~2,综合效益每公顷达到40 846. 5元,均高于同年其它玉米花生间作模式,为昌乐县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玉米间作花生模式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2019年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设置了玉米间作花生2:4(M2P4)、8:8(M8P8)和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4种种植模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土地当量比(LER)及水分利用当量比(WER),以期为筛选出适宜在辽西旱作农业区应用的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夏玉米与夏花生的间作模式角度入手,对其间作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夏玉米与夏花生间作模式的全面推广,并且实现夏玉米与夏花生间作产量的提升以及种植成本的减少,切实提高夏玉米与夏花生间作绿色种植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适宜云南的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佳种植模式。【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带型、种植密度及宽窄行种植方式对单/间作体系玉米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相对于普通匀垄种植模式,宽窄行种植均能提高单作玉米及花生产量,且对玉米产量促进效果更显著;玉米花生在不同的间作带型及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多数处理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合理的间作带型及适宜的种植密度是保证该间作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间作优势最大;间作系统中的优势作物产量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不同间作带型及种植密度均能影响单/间作系统中玉米花生产量,且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更大,间作带型对花生产量影响更大,玉米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花生在2∶4间作带型产量较高。【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玉米花生间作系统最适种植模式为玉米花生采用2∶4间作带型,玉米种植密度与单作相同(7. 69万株/hm2),宽行行距0. 9 m,窄行行距0. 4 m,花生密度比单作适当降低,可获得较高复合产量,间作优势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花生玉米间作套种,对于土壤的营养以及日照和温度都能够进行良好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复种指数。根据花生玉米的间作与单作两种种植方式进行的对比试验与对套种技术的分析可知,利用花生套种玉米丛播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选用合理的配比还能够减轻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并提高玉米的收益。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种植方式,需要大力的提倡和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落实国家农业部推广的"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的战略目标,切实做好绿色高产创建工作,在不增加投入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益,永城市农业局特提出花生玉米间作以利推广、增收、节本、增效的"四位一体"种植模式。一、花生—玉米间作模式选择地势较高的沙壤土和两合土地块,可以大面积进行花生玉米间作套种:模式为2.4 m为一带,种植6行花生,2行玉米,花生行距为30 cm,穴距为20 cm,玉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玉米和不同作物间作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及资源利用率的变化特征,揭示间作体系的增产效应,设置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和大豆间作、花生单作、玉米和花生间作5种模式,研究作物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资源利用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间作模式下作物总干物质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土地当量比大于1,且玉米和大豆间作大于玉米...  相似文献   

11.
夏玉米和夏花生间作种植是一种新型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核心在于压缩玉米行株距,通过玉米带和花生带年际间交替轮换种植,充分发挥玉米边际效应和花生固氮优势,有效缓解粮油争地、种养不协调的矛盾。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中技术措施的创新点,阐述了其栽培技术,包括选择品种、科学播种、科学施肥、控旺长、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生间作西瓜复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种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花生间作西瓜复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相同带宽条件下不同玉米花生种植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适宜行比的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6 m的总带宽,行比分别为2∶6、4∶4、6∶2),研究不同行比对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和玉米花生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间作模式的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小于单作,其中2∶6种植模式在花生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较4∶4和6∶2分别提高30.07%和44.19%,等带宽间作体系下相对较少的玉米行比可以增加间作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保持花生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获得产量优势。间作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以及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和百果重,系统产量以2行玉米6行花生的种植模式最高,为13 749.9 kg/hm2,3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综合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结论】在玉米花生等带宽间作模式下,花生行比的增加缓解了玉米的荫蔽效应,改善了花生的光合能力,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稳粮增...  相似文献   

15.
花生玉米间作是我县的传统种植方式,历年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对这一种植方式的经济效益提出了异议,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花生间作玉米,经济效益是高的,可以推广;另一种认为,间作的经济效益低,多收的玉米补偿不了花生的产量损失。为搞清这个问题,1985年我们进行了多点调查。 一、花生玉米间作的产量效应 花生田间作玉米,花生的产量受到较大影响。据对六个点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种植7行“伏花生”的畦面一侧间作两行丹玉6号玉米,靠近玉米的第一行花生折合亩产花生果平均为229斤,比对照(指  相似文献   

16.
对花生缩垄增密,大垄三行,花生与玉米间作三个新的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和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新的种植模式均比传统种植模式增产增效,缩垄增密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305.1 kg比对照增产39.15%,增效487.9元;大垄三行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93.95 kg比对照增产35.14%,增收415.7元;花生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每667m2花生产量为224.75 kg比对照增产3.14%,玉米产量为244.8kg,增效435.7元。大面积应用也证明三种模式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玉米花生间作在山东地区推广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花生间作被认为是缓解山东省内乃至全国粮油争地矛盾的一种重要种植方式,虽然这种间作体系自身具有一定优势,但其种植面积在山东地区仍非常有限。本文论述了玉米花生间作在山东地区种植推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应对策略和研究思路。间作玉米如何用更少的种植面积保证目前总产,且品质不降低,如何缩减间作花生单株水平与单作的产量差和品质差,玉米花生间作如何实现有效的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这些是以后研究和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18.
风沙半干旱区风沙土土层结构疏松,适宜种植花生。花生由于不当的种植模式和刨收后裸茬土壤在风力的作用下易风蚀沙化,降低土地生产性能。风沙土花生玉米间作模式研究表明,当季玉米产量比清种增产20.9%,花生产量与清种持平;利用玉米残茬覆盖削弱距地表20 cm高度瞬间风速玉米带81.3%、花生带46%;降低土壤风蚀率玉米带89.3%、花生带60.7%;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玉米带7.4个百分点、花生带3.4个百分点。下季花生玉米定位倒茬间作,花生带上季存留的破碎玉米残茬覆盖率达70%以上,防护花生幼苗沙割危害达1级。花生玉米间作是风沙半干旱区生计与生态和谐友好型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9.
【背景】玉米(Zea mays)间作花生(Arachis hypogaea)(玉米|花生)地上、地下种间作用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突出,在缓解我国油粮争地矛盾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花生处于种间竞争劣势,成为限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目的】探明提高玉米|花生体系中花生种间竞争的调控措施及其机理,为玉米|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21—202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以玉米‘郑单958’和花生‘花育16’为供试材料,设种植方式、花生播种方式和施磷量3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即种植方式设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花生播种方式设花生单粒播种和双粒播种,施磷量设0(P0)和180 kg P2O5·hm-2(P180);以花生双粒播种的玉米|花生体系为对照,研究花生单粒播种对间作花生相对玉米的种间竞争力、净光合速率、最大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间作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双粒播种的强势株和弱势株相比,单粒播种显著提高了间作花生相对玉米的侵占力和拥挤系数,相对侵占力...  相似文献   

20.
《山东农业科学》2019,(6):49-54
以登海605和花育36为材料,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4∶4间作、玉米//花生2∶6间作4种种植模式和2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2∶6间作模式较4∶4间作和单作更有利于玉米果穗、叶片和茎秆的生长;早播处理不利于花生叶片、茎枝和根系干物质重的积累,但可促进花生荚果的发育,且以2∶6间作模式最有利于花生荚果干物质重的积累。晚播2∶6间作模式更有利于玉米获得较高的百粒重和单产,而早播2∶6间作模式更有利于花生荚果和果仁产量的提高。综合分析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混合产量可见,无论是花生荚果和玉米混合产量还是花生果仁和玉米混合产量,均以晚播2∶6间作模式为最高,666.7m~2产量分别为1 069.65 kg和1 002.25 kg,分别较单作提高3.68%和17.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