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生态畜牧业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根本途径,它的发展能够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本文重点探讨了以发展草食家畜为主的生态畜牧业模式和综合生态畜牧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张大增 《北京农业》2007,(36):50-52
养猪业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畜牧业中的比重约占80%。发展畜牧业必须发展养猪业,但必须妥善解决养殖业环境污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肉品安全等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为目标,大力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致富为目标,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养殖、综合利用,实现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我国入世后畜牧业面临的形势、畜牧业发展对科技所产生的需求变化入手,阐明了入世后我国畜牧业发展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的路子;畜牧业科技发展应该面向国际水准,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畜牧业和提高我国畜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取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导向,提升我国畜牧业科技发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安庆市城郊型畜牧业为例,分析了城郊型畜牧业的发展基本现状与特点,以及城郊型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并提出安庆市城郊型畜牧业的发展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和注重科技。  相似文献   

5.
张荣文 《新农业》2014,(5):6-12
近年来,阜新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积极引进和培育畜牧业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抓好畜禽养殖基地和畜牧业加工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使畜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下一步要“六突出,六提高”,推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概述了仁和镇畜牧业的生产现状,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今后畜牧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素质为保证,才能解除多年来始终制约农村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枷锁,使仁和镇畜牧业得以发展壮大起来。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以来,太仓市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为主线,全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市畜牧业得到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当前,畜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畜牧业转型升级成为太仓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全市通过科学合理规划畜牧业产业布局,建设全面综合的畜牧业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及引导发展生态循环环保型养殖企业,以转方式新成效推动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一个"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加快推动畜牧业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家超  潘永合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98-198,201
分析了现代畜牧业的内涵与特征以及萧县畜牧业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萧县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萧县畜牧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对策措施,以指导萧县畜牧业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红河州畜牧业发展为例,阐述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分析推动红河州高原特色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为相关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冯蕾 《现代农业科技》2011,(18):398-399
总结了现代畜牧业的概念,分析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策,主要包括: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生态畜牧业;有效控制动物疫病;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畜牧产业结构,以工业化、市场化思维观念谋划畜牧业;加大科技开发和推广利用力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及粪尿替代化肥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规模,优化畜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进一步为山西省农牧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基于农牧生产系统养分平衡的方法,测算了山西省县域尺度的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种植业与畜牧业发展规模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省域南部和中部的区县,而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则分布在省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区县;山西省当前的畜牧业发展规模折合为2 371.77万猪当量,以粪尿氮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5 976.01万猪当量;以粪尿磷(纯磷,下同)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可发展规模为7 212.27万猪当量。综合粪尿氮磷承载力指数结果分析,超载区域主要分布在省域北部种植业欠发达的区县和省城太原周边的区县;全省粪尿氮、磷的有效供给量分别为18.28万t和3.15万t,可以分别有效替代氮、磷肥39.79%和33.21%。无论以粪尿氮或磷作为约束指标,山西畜牧业整体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适度增加畜禽养殖规模,但需要关注城市近郊区县的畜禽粪尿氮磷的环境排放和大中型养殖企业的点源污染问题。在畜禽粪尿养分资源管理策略上,则应考虑优化农牧业生产布局和区域间协同管理。  相似文献   

12.
关于山西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山西省作为农业欠发达地区,其未来农业如何发展,如何在山西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实现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前急需明确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分析了山西农业现状,借鉴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今后山西农业发展的方向:至2020年,在耕地保有量400万hm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33.5万hm2的基础上,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重点发展适宜半干旱地区的高产作物玉米和马铃薯,使粮食总产量达到140亿~150亿kg,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390~410 kg的安全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实现畜牧强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山西省农牧交错带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流动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一步为山西实施区域养分资源管理、加快农牧交错带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整理统计资料、文献数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使用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和GIS,估算山西省农牧交错带(主要涉及大同、朔州、忻州、吕梁、临汾和太原等6个地市)42个县区农牧生产系统的氮素账户平衡、流动路径及损失途径。【结果】不同县区农田化学氮肥投入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投入水平范围在6.7-253 kg·hm-2,极值间相差38倍;各县区农田氮素的投入结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要跟当地化学氮肥施用习惯及农业种植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单位农田面积农作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9.11-96.75 kg·hm-2,空间上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变化趋势;不同县区农田氮素盈余量在-16-202 kg·hm-2,氮素亏缺与盈余情况并存;区内畜牧生产系统中外源饲料氮素投入差异较大,朔州市的山阴县外源饲料氮素投入高达0.94×104 t,而忻州的五寨、临汾的隰县、大宁和蒲县,则可以通过作物生产系统来满足畜牧生产系统的饲料需求,也充分反映了各县区畜牧业养殖规模和农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区内单位面积农田动物主产品氮素携出量范围在1.51-27.50 kg·hm-2,极差25.99 kg·hm-2,说明各县区畜牧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差异较大,单位农田面积动物主产品的氮素携出量>13 kg·hm-2的分布在区域北部朔州市的山阴、怀仁、大同等县区,表明这些县区畜牧生产系统中的氮素利用率较高;单位耕地面积畜禽粪尿氮素负荷较高(>50 kg·hm-2)的县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北部;农牧生产系统氮素损失的空间分布格局明显:一级区(>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北部,二级区(120-200 kg·hm-2)分布在区域南部和北部,三级区(<120 kg·hm-2)主要分布在区域中部,今后应重点关注区域北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环境问题。【结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牧分离”是造成农牧生产系统氮素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今后农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要在空间上合理配置氮素资源,在养分投入上既要考虑化学氮肥和粪尿氮素的投入,还要兼顾来源于环境投入部分的氮素,更要注重和畜牧生产系统的耦合,以最小的环境代价生产更多的农牧产品。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小杂粮 促进山西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审视山西农业的优劣势 ,可以看出 ,小杂粮、蔬菜、干鲜果、牛羊草食家畜是山西省的 4项优势产业。其中小杂粮是山西最具地域优势、最值称道的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小杂粮 ,只有坚持调整种业结构 ,优化品种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 ,搞活商品流通 ,才能把小杂粮真正发展成为兴晋富民的立省产业  相似文献   

15.
从山西农业现状看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视山西农业的优劣势 ,可以看出 :小杂粮、蔬菜、干鲜果、牛羊食畜是山西省的 4项优势产业。其中小杂粮是山西最具地域优势、最值称道的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小杂粮 ,只有坚持调整种植业结构 ,优化品种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 ,搞活商品流通 ,才能把小杂粮真正发展成为兴晋富民的立省产业。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07、2013年甘肃省86个县市9种畜牧业产品的产量数据,利用产业集中率、赫芬达尔指数、N指数测算甘肃省畜牧业及其9种产品的产业集中度,进而依据产量份额划分各自的主产县市,并按集中连片原则识别优势生产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偏低、均匀分布度偏高,生产布局分散、竞争力不强;其中蜂蜜、禽肉、牛奶产业集中度较高,山羊毛、绵羊毛产业集中度适中,牛肉、羊肉、猪肉、禽蛋产业集中度偏低。据此,根据甘肃地形、草畜资源识别位于甘肃河西、中南部、陇东南的9种畜牧业产品各自的优势生产区域,其中河西区域草原、农作物秸秆丰富,包含8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集约化畜牧业产业带;中南部高山草甸、林间草地、人工草地丰富,包含7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绿色畜牧业产业带;陇东南气候适宜,蜂蜜、山羊毛、肉牛的产量占全省最高,包含5种畜牧业产品优势生产区域,宜培育精加工畜牧业产业带。最后,应通过推行差异化的生产布局与养殖方式、完善产业运行体系与市场环境,提高畜牧业产业集中度、增强优势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雁门关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雁门关地区哺乳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查明该区哺乳动物6目18科43属53种,占全国总种数(645种)的8.22%,占山西省总种数(71种)的74.65%。其中以食肉目种数(16种)占全国食肉目种数(63种)的比例最高,达到25.40%,占山西省(20种)的80%。以翼手目种数(4种)占全国翼手目种数(129种)的比例最低,仅占全国的3.10%,占山西省(9种)的44.44%。研究表明,雁门关地区的哺乳动物资源在山西省占有很大比例,而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又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应予以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县域贫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准确地刻画贫困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影响机制是制定区域扶贫政策的重要依据。以县域为单元,在对黑龙江省贫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量化贫困程度的影响因素,揭示县域贫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均值为3.92%,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均值分别为8.98%和1.19%,县域贫困发生率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干旱盐碱区、漫川漫岗区、低山丘陵区和偏远农业区。黑龙江省县域贫困发生率影响因素包括县域城镇化率、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温度、坡度、水田比率、耕地质量等别、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垦殖率和中小学在校生比例,其中,前6项指标呈负相关,后3项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经济因素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直接性与短期性,而气候和地貌等自然地理状况对县域贫困发生率的影响具有间接性与长期性。因此,黑龙江省应结合气候特征和地形地貌状况,充分挖掘贫困县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地制定扶贫措施,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与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补充耕地被建设占用的重要途径,为摸清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储量及分布特征,该文基于多源数据,从生态、立地、气候和区位4方面构建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因子"法对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并分析各县(区)空间自相关格局特征。结果发现:黑龙江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为110.55×10~4 hm~2,且以可开垦的其他草地、沼泽地、内陆滩涂和盐碱地为主,主要集中于大庆市、黑河市、绥化市和佳木斯市;耕地后备资源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高-高集聚区多分布于大庆市及周边县(区),低-低集聚县(区)基本为市区或者郊区,低-高集聚较为零散,不存在高-低集聚县(区)。不同后备资源来源用地的集聚特征差异大。黑龙江省今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重点关注大庆市及其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特征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流域特征及河道特征,统计分析各特征值随流域面积尺度大小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随流域面积增大,河道干流长度、干支流总长度、河道弯曲系数、流域形状系数均增大,河道不对称系数、流域平均高程均减小,河网密度、河道比降、平均坡度均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研究地区虽对洪水具有微弱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河道比降应该控制在6.1%以下,河网密度应控制在0.58 km/km2以下,故面积小于10 km2的小流域应为研究区水土流失治理的核心区域;坡度在25°以上的土地面积约占整个流域面积的52%左右,易发生洪水,需大力加强水土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