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明黔兴201耐密型玉米品种在瓮安县的适宜种植密度,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研究了6个种植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黔兴201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其产量结果不同,在密度为4 000株/667 m2时,其产量最高,适宜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密度在3 500株/667 m2以下和4 500株/667 m2以上的产量较低,不宜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前,选用耐密高产的抗倒伏品种且合理密植是玉米生产的主攻方向。本试验对玉米不同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探讨,表明郑单958、蠡玉16二个品种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穗位也随之增高。每667m2密度达到5000株以上时,品种倒伏率明显增加,最高达到75%。郑单958种植密度4500株/667m2植株性状与产量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3.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及其三值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并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要素影响的研究,基本掌握了种植密度与产量要素的变化关系及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变化。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梦玉908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以梦玉908为试验材料,在丰乐新乡育种站设置3 500、4 000、4 500、5 000、5 500、6 000株/667m2共6种种植密度,进行了不同密度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验证了选择紧凑型耐密品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并分析了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粒重3个因子的关系。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证实梦玉908是一个优良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在黄淮海区河南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为4 500~5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5.
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品种的耐密性,并对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其他一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随着密度的增加,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越明显,说明新玉38的耐密性要明显高于伊单14号,在较高密度下比伊单14号易获得高产,其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较显著,同时这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均为7.5万株/hm2,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最多不能超过9.0万株/hm2,超过9.0万株/hm2时,产量明显下降,耐密系数初步为品种的高产栽培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选取新选育的2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的表现,对小区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玉米单株产量耐密系数分析了品种的耐密性,并对2个品种不同密度下其他一些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中,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随着密度的增加,新玉38的耐密系数高于伊单14号越明显,说明新玉38的耐密性要明显高于伊单14号,在较高密度下比伊单14号易获得高产,其产量性状与单株产量耐密系数相关性较显著,同时这2个品种的最佳栽培密度均为7.5万株/hm2,易获得较高的产量,密度最多不能超过9.0万株/hm2,超过9.0万株/hm2时,产量明显下降,耐密系数初步为品种的高产栽培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8.
耐密型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天津地区,以郑单958为代表的耐密型玉米夏播的最佳密度为4850株/667m2。在本文研究密度范围内,玉米的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反而...  相似文献   

9.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以密度和品种为试验因子,研究了11个西南玉米区主推玉米品种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不同品种的耐密性。结果表明:(1)密度间、品种间、密度与品种互作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2)参试品种在高种植密度(6.45万株/hm2)下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其在低种植密度(4.95万株/hm2)下的产量,增产10.37%;(3)依据各品种的增密后的表现将品种分为高产增密增产型、高产增密不增产型、低产增密增产型、低产增密不增产型4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