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和含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油玉米花粉对普通玉米籽粒性状及含油量的影响,通过3个普通玉米品种与3个高油玉米品种混种,利用高油玉米花粉为普通玉米授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花粉直感效应,普通玉米在接受高油玉米花粉后籽粒产量提高或变化不大,胚的重量显著增加。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杂交与相应的普通玉米自交相比,籽粒中胚的比重大大增加。籽粒中含油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胚在籽粒中比重的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高油、高淀粉玉米籽粒主要品质成分积累及其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以普通玉米为对照, 探讨了高油、高淀粉玉米籽粒淀粉、蛋白质和油分的分布、积累动态及与其相关的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结果表明, 高油玉米胚/胚乳比较大, 含油率高, 淀粉含量低; 高淀粉玉米反之. 籽粒中淀粉、蛋白质和油分积累高峰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积累强度为淀粉>蛋白质>油分. 高油玉米籽粒油分、蛋白质积累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胚大小在调控玉米籽粒营养组成及籽粒大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解析玉米胚大小自然变异的遗传基础对玉米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由普通玉米自交系B73和高油玉米自交系By804组配的RIL群体,结合高密度的SNP遗传图谱同时对玉米胚大小、籽粒大小和油分等1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鉴定到82个QTL,包括38个胚大小性状QTL、23个籽粒大小性状QTL和21个油分性状QTL。每个QTL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2.50%~26.32%,平均为7.94%。QTL的置信区间变幅为0.3~52.8 Mb,平均长度为11.6 Mb;置信区间小于5、10和20 Mb的QTL占所有QTL的比例分别为32.9%、58.5%和79.3%。对检测到的QTL位点进行共定位分析鉴定到15个QTL热点区域,其中10个热点区域至少调控胚大小、籽粒大小、油分等三类性状中的两类,5个QTL热点区域只控制一类性状。在上述热点区域内,鉴定到已克隆的控制玉米籽粒油分的主效基因DGAT1-2和影响籽粒发育的基因Dek15。这些结果为玉米籽粒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玉米品种常常具有较低的籽粒含油量。为了增加含油量,需要掌握该性状的相关遗传知识,以便开展有效的玉米育种计划。因此,本研究旨在绘制热带玉米群体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图谱并评估其效应。试验采用两个具有不同籽粒含油量的玉米自交系来构建1个F2群体。408个F2植株自花授粉,其籽粒(F2-3后代)用于籽粒含油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花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00多份花生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27.45%,平均含油量为50.57%。油酸和亚油酸之和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国外引进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国内品种的对应值略高。在国内花生品种中,河南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最低,平均含油量最高。广东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比山东品种的对应值高。多粒型和珍珠豆型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比龙生型和普通型的对应值高,珍珠豆型和中间型品种的平均含油量较高。筛选出高蛋白资源317份,高油分资源188份,优质脂肪资源50份。  相似文献   

6.
利用黄淮海地区分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21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母本,以引进中国农业大学选育的8个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高油玉米杂交当代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配合力。结果表明:GY246A的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GCA均为极显著最大正值,具有较高的直接组配价值,其次为GY246B和GY220。8085泰、246、P138、8622和87-1单株产量和籽粒油分含量的GCA均为极显著正值或显著正值,应进一步利用这些自交系与ALEXHO高油玉米自交系较强的杂种优势。246×GY246B、Q1261×GY246A和478×GY956在单株产量和油分含量的SCA均较高,其中246×GY246B单株产量居首位,较对照增产25.96%,油分含量为6.6%,具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油玉米及其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玉米是一种籽粒含油量比普通玉米高50%以上的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的含油量通常为4%~5%,而高油玉米的籽粒含油量却高达8%以上,使玉米从单纯的粮食或饲料作物变成了油粮或油饲兼用作物,大大提高了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培育与改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宋同明 《作物杂志》1991,7(3):13-14
一、高油玉米自交系培育的历史与状况卑在40年代,美国伊利诺埃大学的C.M.伍德俄士(WoodWorth)和R.W.尤根海麦(Jugen-heimer)把普通玉米自交系与伊利诺埃高油(IHO)系进行杂交,接着进行几次回交和自交,结合对大胚面籽粒的选择,把一批普通玉米自交系,如WF9、L317和B37等转换成了高油系。这些系原来的含油量为2~5%,新转育的高油系达4~10%。  相似文献   

9.
显性黄籽油菜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甘蓝型显性黄籽油菜为材料,研究了黄籽杂交种和亲本种子特性,结果表明:(1)该黄籽与遗传背景相同的黑籽相比,皮壳率低2.68个百分点、含油量高2.01个百分点、蛋白质高1.60个百分点;黄籽杂交种的含油量比黄籽父本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对皮壳和胚的分析表明,黄籽皮壳中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黑籽,而胚中增加较少.表明黄籽的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比黑籽高,主要是因为:黄籽的胚的比例增加,并且黄籽皮壳和胚中的油分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黑籽高.(2)在黄籽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增加最多.(3)黄籽与黑籽的色泽差异,主要是由于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的差异引起,黑籽的花色素和黑色素含量分别是黄籽的4.86倍和4.24倍.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是 2 0世纪人工创造的玉米新类型。它指籽粒含油量达到 6%以上的玉米 (普通玉米籽粒含油量一般为 3%~ 5 % ) ,高油玉米不仅大大提高了玉米籽粒的总能量水平 ,而且也全面改善了它的多种营养成分 ,因而具有普通玉米难以比拟的优越性。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高油玉米的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盐碱地区施肥不合理的现状,以郑单958和德玉18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上不同肥料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分配及每形成单位籽粒产量收获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具有稳产高产作用,随着在不同玉米品种上施用不同有机肥,得出鸡粪处理较其他处理对玉米的稳产作用更为明显;不同肥料在2种玉米品种上对籽粒氮素、磷素和钾素浓度影响均表现为鸡粪绿蓝生物磷钾肥生物肥料冀微生物磷钾肥对照;玉米品种上分析ZD958体内养分含量大于DY18含量,不同玉米品种秸秆中的养分浓度以鸡粪效果最好,绿蓝生物磷钾肥次之;玉米收获产品中氮、磷含量在籽粒和秸秆中的分配比与产量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P0.05),钾表现不明显;玉米生长愈好,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消耗的氮、磷、钾就愈多,说明玉米对氮、磷、钾的利用都存在一定程度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12.
高油玉米的利用价值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农产品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特用玉米一种的高油玉米,实现了籽粒全面优质。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中国发展高油玉米,应从提高农民认识、培育优良品种、探索高产栽培技术、重视产品开发等方面着手,走科研、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适宜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油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了标准发芽、电导率测定、脱氢酶活性测定、丙二醛含量测定活力检测方法,对人工老化获得的高油玉米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对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获得的不同活力水平的种子进行了各项活力指标的测定;同时进行田间种植,测定不同活力水平高油玉米种子的田间出苗率。通过各活力室内测定指标与田间出苗率的相关性分析,以确定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指标和方法。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适宜方法为标准发芽试验、电导率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14.
新型超高油玉米种质的选育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吴子恺 《作物学报》2004,30(8):751-756
分两批测定了3种类型共6 684粒微胚乳玉米(Zea mays L.)的粒重和含油率。发现1 944粒含油率高于20%,其中有32粒超过25%,最高为26.84%。计算了单粒重与含油率(df1 = 78)以及各果穗平均粒重与含油率(df2 = 14, df3 = 64)的相关系数,3个相关系数都未达显著水平。表明以籽粒或(和)以果穗为基础,选育既籽粒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15.
侯静静  晋芳  赵利  王斌 《作物杂志》2022,38(5):42-85
为筛选油用亚麻新品种,提高育种效率,以张亚2号和陇亚13号为对照,连续2年对16个油用亚麻新品系的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相关性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分茎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中,亚油酸变异系数最小,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显示,单株果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单株果数、单株粒重和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亚麻酸与硬脂酸、棕榈酸与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粗脂肪与分茎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得出,6个新品系的相对接近度(Ci)均大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04的Ci大于张亚2号,低于陇亚13号;其余9个品系的综合性状均低于2个对照品种。品系R161、R99、R46、R96、R104-1和R41综合性状优良,高产优质,适宜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我国各地区玉米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为品种推广和抗病品种科学布局提供依据,利用85个玉米品种对海南三亚、广东河源、广西河池和湖南邵东4个地区的玉米南方锈菌菌株进行了田间抗病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对不同地区来源菌株的抗性水平有差异。综合各地区玉米南方锈菌的抗性评价可知,玉研505、鲁宁184、蠡玉88、太平洋99和绿海200等9个品种对玉米南方锈病的抗性最强,优迪598、三北63、联创839和冠玉911等19个品种次之,禾新9号、德禹M8、宁玉502、新玉27和晨强808等17个品种抗病性最弱。供试品种中,表现为高抗、中抗和感病的品种百分比分别为10.59%、22.35%和67.06%,说明我国玉米品种整体上表现为对玉米南方锈病抗性较差,病害容易流行,需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种子粒重差异对相关发芽指标整齐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五家渠市种子市场购买的12个玉米品种种子进行调查表明:多数玉米品种种子在净度、含水率等指标上达到国家标准,但仍有品种发芽率未达到国家强制标准,且不同品种之间发芽势差异较大,发芽势最高的达到90%,而最低的仅为15%;不同品种间粒重受遗传影响较大,品种间单粒重整齐度存在较大差别,整齐度变化区间为3.78~7.38。发芽试验中发现,玉米单粒重与芽长、主根长、芽重和根重等指标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单粒重整齐度与主根长、根重、芽长和芽重等指标整齐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粒重整齐度将影响玉米苗期群体整齐度。  相似文献   

19.
胡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研究胡麻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胡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56份胡麻品种资源为材料,应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胡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胡麻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地相关性,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归纳出6对主要典型变量,占两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99.30%,在二者典型相关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性状有千粒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株分茎数及含油率、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其中,前3对典型变量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分别占两组性状间全部相关信息的45.47%、30.53%和13.51%,所凝聚的生物学信息主要是千粒重与含油率、单株果数与油酸及亚麻酸含量、单株分茎数与含油率的相关性,表明千粒重大、单株果数多而分茎数较少的品种含油率及油酸的含量较高。因此,通过农艺性状可以实现对胡麻品质性状的间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几个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吴子恺  郝小琴  罗高玲  覃兰英 《种子》2004,23(9):25-27,31
对微胚乳玉米的含油率及其一些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微胚乳玉米种质可能的利用前景.结果表明这批材料的含油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含油率与粒重不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含油率与胚/籽粒干重,及胚含油率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含油率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