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120只1日龄商品代迪卡鸡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40只,并分别用玉米——豆饼型基础日粮(含锌76×10~(-6))和添加100×10~(-6)及200×10~(-6)锌的饲料进行饲喂,然后用NDⅡ系疫苗免疫接种(据HI抗体滴度的下降情况确定接种时间),间隔一定时间,分别取样,检测各项指标。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加100×10~(-6)和200×10~(-6)锌能提高血清HI抗体滴度和γ球蛋白百分含量;也能增强淋巴细胞的转化能力和提高外围血酯酶染色活性T细胞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2.
喹赛多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了药饲喹赛多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 (C84 0 10 )病的预防效果。接种前 5d开始用药 ,接种后连续用药 14d ,给药剂量如下 :喹乙醇组药物 2 5× 10 -6,喹赛多试验组药物 (× 10 -6)分别为 12 .5、2 5、5 0、10 0、2 0 0。结果表明 ,阴性对照组发病率达 80 % ,喹乙醇对照组发病率为 2 0 % ,而喹赛多 5 0× 10 -6、10 0× 10 -6、2 0 0× 10 -6组均将发病率控制在 10 %以内 ,明显优于喹乙醇组。且此 3组预防效果显著高于 12 .5× 10 -6、2 5× 10 -6组 ,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 12 .5× 10 -6、2 5× 10 -6组 (P <0 .0 1) ,而此 3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由此可见 ,5 0× 10 -6以上的喹赛多不仅对人工诱发大肠杆菌病有明显预防效果 ,还可促进生长 ,提高饲料利用率。综合考虑 ,推荐 5 0× 10 -6为较理想的临床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投喂高脂饲料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45.13±2.78)g/尾的健康草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第1组为基础组,饲喂基础饲料(脂肪水平为5.09%),第2组为高脂组,饲喂高脂饲料(脂肪水平为8.25%),其余4组为牛磺酸添加组,分别饲喂添加200,700,1 200和1 7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养殖65d后,测定草鱼体质量和体长,并采集尾静脉血样、肝胰脏和肌肉样品,用于测定草鱼幼鱼生长、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指标。【结果】(1)与基础组相比,高脂组草鱼脏体指数(VSI)、肌肉粗脂肪含量、肝胰脏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壳率(ESR)、肝胰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2)与高脂组相比,添加700mg/kg牛磺酸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P0.05);添加1 700mg/kg牛磺酸显著降低了VSI(P0.05);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ESR,降低了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200~1 200和700~1 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肝胰脏SOD和CAT活性,1 200和700mg/kg牛磺酸分别显著提高了血清中SOD和CAT活性(P0.05);当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700~1 200,200~1 700mg/kg时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血清中MDA含量(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投喂高脂饲料显著降低了草鱼幼鱼的肌肉品质和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投喂添加适宜剂量(700~1 200mg/kg)牛磺酸的高脂饲料促进了草鱼幼鱼的生长,改善了肌肉品质,提高了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6酵母硒、0.1%花粉、0.5×10-6酵母硒+0.1%花粉的混合物,投喂中华鳖幼鳖90d后。测定幼鳖的生长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同对照组相比,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的生长(P<0.05),0.5×10-6酵母硒组与0.1%花粉组的日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SOD酶和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56.06%、44.7%、47.5%(P<0.05)。0.1%花粉组、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血清中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39.9%、32.9%(P<0.05),但两组的SOD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以及0.1%花粉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0.1%花粉组的NK细胞活性也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增强中华鳖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活性(P<0.05)。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6酵母硒、0.1%花粉、0.5×10-6酵母硒+0.1%花粉的混合物,投喂中华鳖幼鳖90d后。测定幼鳖的生长和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淋巴细胞转化率、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同对照组相比,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促进中华鳖的生长(P<0.05),0.5×10-6酵母硒组与0.1%花粉组的日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成活率无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中SOD酶和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156.06%、44.7%、47.5%(P<0.05)。0.1%花粉组、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血清中GSH PX酶的活力分别比对照组高了39.9%、32.9%(P<0.05),但两组的SOD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0.5×10-6酵母硒组以及0.1%花粉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对照组高,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0.1%花粉组的NK细胞活性也比对照组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0.5×10-6酵母硒+0.1%花粉组能显著增强中华鳖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NK细胞活性(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肉鸡饲料中添加喹胺醇提供科学依据,为食品卫生安全方面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乙腈-乙酸乙酯(3/2,V/V)提取组织中的药物,反相高效色谱法测定组织中喹胺醇的浓度,对鸡多次口服(50 mg/kg,每12 h 1次,连用6次)喹胺醇在肝脏、肾脏及肌肉3种组织中的残留进行研究。[结果]鸡多次口服喹胺醇,第6次给药后18 h肌肉、肾脏、肝脏中药物的浓度为(123.18±5.48)、(111.99±14.20)(、104.89±3.22)μg/g,24 h后3种组织中均未检测到喹胺醇;消除半衰期分别为6.05、6.926、.30 h。若规定组织中喹胺醇浓度最高残留限量为1μg/g可食用,则休药期为2.7 d。[结论]饲料中添加喹胺醇后休药2.7 d的肉鸡方可食用。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对复方新诺明在大菱鲆体内残留消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复方新诺明在大菱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探讨了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其残留消除的影响.健康大菱鲆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连续5 d投喂复方新诺明药饵,从第6d起对照组投喂不含药物的空白饵料,试验组投喂中药三黄散药饵,连续投喂1个月.定期取样,测定复方新诺明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10±2)℃水温下,两种主要成分磺胺甲基异噁唑和甲氧苄啶在大菱鲆血清、肌肉、肝脏中的消除半衰期如下:对照组为T1/2β血清 7.86d和9.30d、T1/2β肌肉 8.42d和17.46d、T1/2β肝脏10.93 d和20.63 d;试验组为T1/2β血清 7.54 d和8.76d、T1/2β肌肉 7.42 d和16.11 d、T1/2β肝脏 10.40d和18.63 d.以可食性组织肌肉为残留靶组织,磺胺甲基异噁唑和甲氧苄啶消除到最高残留限量(0.01 μg·mL-1和0.05 μg·mL-1)以下,对照组需要61 d和41 d,试验组需要46 d和26 d,表明中药三黄散对复方新诺明在大菱鲆体内的消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体重为(13.08±2.40)g、体长为(10.37±0.73)cm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在饥饿和再投喂状态下蛋白质代谢的变化。对照组C连续饱食投喂10 d,试验组S10、S15、S25分别饥饿10、15、25 d后再恢复饱食投喂10 d。结果表明:在饥饿状态下,日本囊对虾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15 d迅速上升,饥饿第15~25 d趋于平稳,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则一直较稳定;恢复投喂后,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下降,而肝胰脏中蛋白质的含量上升。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在饥饿前期(0~5 d)保持平稳,但在之后的第5~15 d则迅速下降,最后又恢复至最初水平;恢复投喂后,除S25组外其余各组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RNA/DNA的值在饥饿初期(0~5 d)略有下降,之后保持稳定,肝胰脏中RNA/DNA的值则在短期下降后有所上升;恢复投喂后,肌肉中RNA/DNA的值除S25组外其余各组均呈上升趋势,而肝胰脏中RNA/DNA的值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上升(P<0.05)。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中华鳖日本品系组织中氟甲喹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氟甲喹药饵多次给药后在 中华鳖日本品系体内的残留代谢规律.在(25.0±1.5)℃下,采用纯度不小于98%的氟甲喹和规格为(250±50)g 的中华鳖日本品系180尾,混饲投喂12mg/kg体重药饵,给药7d.在停药后的第1,2,4,8,16,28,48,72,96,120, 144,168,240,360h分别取其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样品进行残留代谢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氟甲喹在中华鳖日 本品系的血液、肝脏、肌肉和肾脏组织中均有残留,最高峰值均出现在停药后2h,质量分数分别为2715.0, 2000.0,1095.3,281.0μg/kg;其t1/2α 分别为1.015,0.629,0.719h,0.212h,t1/2β 分别为49.636,52.234, 42.817,46.657h,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液=2674.136×e-0.683t 1410.516×e-0.0140t,C肝胰腺=2429.647× e-1.103t 1280.742×e-0.0133t,C肌肉=946.592×e-0.964t 770.039×e-0.0162t,C肾脏=0.487×e-3.275t 224.740× e-0.0149t.说明氟甲喹在中华鳖日本品系体内吸收迅速,在各组织中残留量及消除速度差别较大,建议休药期为 10d以上.  相似文献   

10.
将繁殖季节顺产出的鲢卵从未受精卵开始到出膜后45d的鱼苗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其性分化。经观察,鲢苗出膜后24d在腹腔上皮的下方清晰可见性腺原基。出膜后34d则已明显性分化,雄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与性细胞一起突向体腔,以柄状精巢系膜连于腹膜上皮;雌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沿腹膜上皮横向伸展。用口服甲基睾丸酮(MT)的方法,设3个梯度(15×10-6、30×10-6、45×10-6)对鲢雌核发育苗进行性转,结果以出膜后3~4d的鱼苗口服MT(30×10-6),连续投喂50d,转雄效果较好,鱼苗能正常摄食药饵,成活率可达79.2%。  相似文献   

11.
在鸡饲料中添加若干个不同梯度剂量的有毒有害物汞、铅和镉。结果表明,饲料中各种有害物的添加量与鸡肉、鸡肝、鸡肾中的残留量呈正相关。在饲料中,中止添加有害物后,不同的有害物在机体中都有不同程度和速度的衰减。  相似文献   

12.
水培结果表明,绵阳11和15号小麦耐有效锌的临界值为600ppm。在0.05—400ppm以内。幼苗生长正常,400ppm时,便出现锌中毒症状,至600ppm时,症状最严重,显症时间最早,从培养第3日起,植株开始枯萎,到第9日,焦叶指数和蔫萎指数均达三级,植株含锌量达6674ppm;而400ppm处理的,症状较轻,植株含锌量明显下降,为6185ppm。加钙处理(500ppmCa~(2+)),使症状加剧,显症提前,植株含锌量相应增高。加0.1%EDTA处理,使症状减轻,推迟显症,植株含锌量下降;在最高锌量(600ppm)加EDTA处理,较其它处理的植株,症状最轻、最迟,含锌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1日龄成都白鸡,以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作指标,对硒利用率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测了几种饲料硒的利用率。试验一,雏鸡喂基础饲粮(含硒0.013ppm)5天后血浆GSH—Px活性显著下降,7天后趋于稳定,11天胰脏发现缺硒病变。据此认为雏鸡硒适宜耗竭时间为7至9天。硒耗竭雏鸡喂补硒(Na_2SeO_3)饲粮后,血浆GSH—Px活性显著升高的时间为:补硒0.12ppm组36小时;0.08ppm组48小时;0.04ppm组72小时;0.02ppm组第8天。36小时后血浆GSH—Px活性与饲粮补硒水平呈显著线性相关(P<0.01)。试验二,雏鸡喂基础饲粮9天后改喂测定料或标准料(添加Na_2SeO_3)9天,以血浆GSH—Px活性作指标,测秘鲁鱼粉、智利鱼粉和小麦中硒的利用率分别为44.04、26.34和25.8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同工酶技术研究了豆蚜种群消长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接蚜初期豆蚜种群呈指数曲线增长。当豆蚜种群密度达饱和时,蚕豆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32.6%,同工酶谱在 C 区酶带增加一条,蚕豆苗生长受到影响,导致豆蚜种群呈指数曲线下降。当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52%,C 区酶带增加两条时,豆蚜几乎全部迁离植株,且不能回接。根据豆蚜与蚕豆苗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控制豆蚜与蚕豆苗生长的相互比例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氯浓度容量对红壤性稻田水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典型红壤性水稻土进行水稻施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耐氯能力强,植株含氯量随土壤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施氯600ppm以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无不良影响;浓度增大到1200ppm、2400ppm时会抑制水稻前期对磷的吸收,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分蘖,推迟生育期,并发生氯中毒症状。考虑到长期施用含氯化肥,土壤中有氯离子积累,故稻田施氯浓度在300ppm以下为宜。在控制无氯淋失条件下,得出产生轻度毒害和严重毒害的土壤对氯容量临界值,红砂泥田分别为0.0643%、0.121 2%;黄泥田为0.0909%和0.1621%。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育苗条件下泥鳅仔鱼的摄食与生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人工孵化的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仔鱼为材料,对其早期阶段的摄食及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条件下,泥鳅仔鱼3日龄开始摄食,6日龄时卵黄完全耗尽,8~10日龄饥饿仔鱼进入不可逆转点(PNR)期;混合营养期3~4 d。饥饿仔鱼的初次摄食率开始较低,此后上升,到卵黄囊快要耗尽时达高峰(88%),以后又下降。内源性营养期,仔鱼日平均生长率为0.84 mm/d;PNR前的摄食期,饥饿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06 mm/d,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为0.45 mm/d;PNR后至死亡前,饥饿仔鱼体长呈负增长,而摄食仔鱼的日平均生长率达0.65 mm/d。摄食仔鱼在孵化后12 d内的全长和日龄呈线性相关:L=0.452 3D 3.129 2,R2=0.953 5;口宽与全长呈正比关系:M=0.154 4L-0.452 5,R2=0.957 6。  相似文献   

17.
硒对雏鸡生长体液免疫功能和抗自然感染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1日龄健康雌性雏鸡2400只随机均分成3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含硒量为0.104ppm),补硒Ⅰ组和Ⅱ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同时分别添加0.2ppm 和0.4ppm 的亚硒酸钠性硒。试验持续52天。结果表明:两个补硒组雏鸡的平均体重、血硒水平、血液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血清 IgG 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在 N-79型疫苗接种后10天,血清新城疫 HI 抗体滴度试验组较对照组有上升的趋势;两个补硒组雏鸡的总死亡率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死亡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补硒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血液 GSH-Px 活性与血硒水平呈高度正相关(r=0.7427,n=60)。  相似文献   

18.
晚籼“金晚3号”和 Jaya/233在减数分裂期喷洒不同浓度的赤霉酸(GA_3 10、15、20ppm)和乙烯利(CPA 600、1000、1400 ppm),部分幼穗结合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单独用低浓度激素处理对“金晚3号”绿苗的诱导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提高,绿苗诱导率均有所提高。激素结合低温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但绿苗分化率普遍降低。而低浓度激素结合低温处理,花粉绿苗诱导率显著提高。激素对“Jaya/233”作用表现则不同。单独用激素处理能大幅度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但不能正常增殖,也未分化绿苗。低温处理愈伤组织能正常增殖,并分化绿苗。而激素结合低温处理能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力,从而提高花粉绿苗的诱导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鲫日粮中添加稀土壳聚糖螯合盐(rareearth-chitosan chelate,RECC),研究其对鲫(Carassius auratus L.)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日粮中稀土壳聚糖螯合盐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08%、0.16%和0.24%。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鲫。试验鲫初始平均体重为(5.04±0.08) g。每日投喂2次(9:00,16:00),每次投喂量为每池鱼总重的0.5%~1.0%(投喂量据具体情况调节),养殖期60d。试验期间水温(26.7±2.5)℃,自然光照,水体pH为7.1~7.8,溶氧>4mg/L。研究结果表明:添加RECC能改善鲫肠道形态结构。添加RECC后肠道粘膜褶变细长,形状较均一,数目增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0.08% RECC组粘膜褶数目显著增加(P<0.05)、粘膜褶宽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目显著增多(P<0.05);0.16% RECC组杯状细胞数目极显著增多(P<0.01)。超显微观察发现,空白对照组肠道微绒毛分块,分布较稀疏且不均匀;而RECC添加组微绒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密集,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20.
油菜耐氯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