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国林  梁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530-6531
[目的]研究山地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山地小气候资源,为合理开发辽西丘陵山区,促进农林牧及特色农业综合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小气候观测原理,在山地各个坡向、方位设置气象仪器,采用平行观测获取气象要素资料。[结果]山地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坡,最低温度出现在东坡山麓,迎风坡与山顶风速最大,蒸发量与风速关系明显,北坡及山麓土壤湿度最好。[结论] 阳坡热量条件好,可种植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和瓜果类等;北坡土壤湿度好可植树造林增加地面植物;西坡、山麓要注意高温、低温霜害等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
山地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旅游发展的宝贵资源。从山地生态旅游概念界定入手,在总体把握和分析贵州省山地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贵州省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科学建议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地综合开发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对山地开发应加强规划,根据山地的地理条件、自然气候、土壤质量,考虑种植作物对环境因素、水源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发。对成片开发种植蔬菜的山地,要划块分丘,以减少土、肥流失,以便于耕作和田间操作。对坡耕地要顺坡势分丘筑埂,变坡田为梯田。梯田应做到前有埂、后有沟,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开蓄水池,建立保水系统。做到旱时有水,涝时不渍,起到保肥保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地农业综合开发,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高农业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矛盾日益突出,耕地面积逐年缩减的形势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拓展效益农业发展空间,已成为农业工作创新求变的一项重大任务。本就玉环县山地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开发利用的意见措施,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地风景区景观资源评价——以花萼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欣  王昕 《广西农业科学》2013,(9):1576-1583
[目的]为我国山地风景区景观资源评价、利用、管理以及山地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地处我国秦巴山区的花萼山为例,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利用NDVI、高程变异系数、坡度、坡向等特性进行区域性自然景观特征分析,并综合考虑山地风景区的特点,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评价法进行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花萼山NDVI分布于0.50~0.72,植被丰富,覆盖率高;高程变异系数为24.59%,相对高差较小,景观视觉冲击性一般;坡度在25~38°范围内占总面积的42.62%,微地形下景观变化多样,景观效果好;阳坡占总面积16.84%,阴坡占20.45%,均处于劣势,景观优越区较少;盐茶古道、扁桶峡、大竹河、花萼主峰、长洞湖、曹家峡资源综合得分均超过7.100,综合价值最高;综合得分在6.300~7.000的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具有较高的现实开发价值.[建议]花萼山景观资源开发应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与文化相结合,以圈层明梯度、以分区显层次,以交通为骨架,突出重点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陕西秦巴山地生态格局与农业资源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地是具有一定高度和坡度的特殊生态环境综合体。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干预和影响,产生了生态环境类型的垂直分异及其层带组合格局。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土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与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全面认识土地类型群体的生态属性及其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设计与优化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本文以陕西秦巴山地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方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类型时空分异规律及其综合定量评价研究,划定了农业生态类型区。据此并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准则为指导,基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山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模式、经济模式和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油菜品种和栽培密度来指导山地油菜生产。[方法]采用2015年油菜不同品种、密度的4因素4水平山地田间小区试验资料,研究不同品种和密度对山地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云南省保山市山地油菜品种可以大力推广云油双2号和花油8号,重点示范H148-1,淘汰A35。高产栽培的最适直播密度是14.67万~22.01万株/hm2。[结论]该研究为今后保山市和其他相似地区山地油菜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近代报纸资源主题模型构建是实现资源链式拓展、知识聚合和深层次组织开发的重要基础。[方法/过程]本文将知识元概念融入到主题图构建过程中,从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两方面提炼总结近代报纸资源属性并进行定义与描述,基于主题图技术抽取报纸资源主题类型,确定主题之间关系和资源指引,借助Ontopia主题图工具构建完整系统的近代报纸资源主题图,实现报纸资源的知识聚合,并以《盛京时报》为例构建主题图。[结果/结论]将知识元概念引入到近代报纸资源主题知识组织研究中,构建近代报纸资源主题图,有利于实现报纸资源的个性化导航和高效利用,为报纸资源的深度组织提供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地勘察和资源统计,在明晰了驻马店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类型构成的基础上,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质性和量化系统评价,并提出涵盖开发理念、开发模式、产业形态及原生文化保护等系统开发构想,以期促进区域山地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地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67%。如何发挥山地的优势,少占平地良田,将更多未充分利用的山地、丘陵转化为建设用地。以其探索出一条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山地开发建设模式,对未来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都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章论述了山地开发建设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以为更加合理开发利用山地保护耕地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南京紫金山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资源进行调查。[结果]紫金山共有种子植物野生草本花卉51科143属263种,其中多年生草本花卉有40科106属183种;1、2年生草本花卉有19科36属58种;草质藤本花卉有14科17属22种。根据观赏特性,这些植物可分为观花类(255种)、观果类(27种)、观叶类(30种)3种。从花色看,以蓝紫色系花种类最多(87种),其余为白色系花(73种)、黄色系花(67种)、红色系花(30种)、绿色系花(12种)。[结论]调查结果为南京乡土花卉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旅游对武当山不同景区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武当山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研究风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集土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旅游对武当山不同景区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琼台—金顶沿线有机质含量顺序为:中观〉金对〉金处〉琼台〉下观,其土壤pH值顺序为:金处〉下观〉中观〉金对〉琼台。太子坡—金顶沿线的土壤pH值顺序为:太子坡内〉乌鸦岭〉紫霄内〉百步梯〉玉女峰〉七星树〉太子坡外〉紫霄外〉南岩宫=金顶西天门,其土壤容重顺序为:乌鸦岭〉紫霄〉太子坡〉南岩宫,其土壤比重顺序为:百步梯〉金顶西天门〉紫霄〉太子坡〉乌鸦岭〉南岩宫〉玉女峰〉七星树,其土壤含水量顺序为:南岩宫〉紫霄宫〉太子坡〉乌鸦。[结论]该研究为科学管理风景区的土壤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山蔬菜物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保证高山蔬菜品质,扩大高山蔬菜物流半径。[方法]在非冷藏条件下,比较没有包装措施和采取简易包装措施(塑料膜+棉被+塑料膜)的高山蔬菜(甘蓝)物流过程中温湿度变化,同时测定海拔高度的变化。[结果]由于没有采取包装措施,物流过程中货车内的温湿度随环境变化的幅度很大,影响了甘蓝品质。物流过程中采用简易包装措施的货车上部、下部的温度变化标准方差均较小;货车上部的湿度变化较大,下部变化较小。物流过程中采用简单包装措施的货车内温度变化并未随海拔高度(从1 780 m到80 m)的起伏而发生太大变化。[结论]非冷藏条件下对高山蔬菜采取简单包装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其物流过程中温湿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细鳞鲑在太白山南坡黄柏塬地区的适应性生长情况,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物种的适应性研究提供支持。【方法】在黄柏塬区域的湑水河、太白河及其支流,对细鳞鲑的栖息地特征、种群结构、生长状况以及分布进行调查。【结果】最近10年(1997-2007年)的年均气温较20世纪中后期(1970-1996年)升高1℃左右,细鳞鲑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喜欢选择水流速度较缓(0.19~0.52m/s)、中午水底温度在6℃以上、水深35~112cm的环境中进行繁殖;细鳞鲑的洄游习性有所改变,迁移距离相对较短,甚至不迁移。所捕获的细鳞鲑年龄组成为1~4龄共4个年龄序列;多数雄鱼于2+龄达到性成熟,而雌鱼为3+龄;细鳞鲑体质量(W)和体长(L)关系符合Keys增长函数-W=0.045L-2.725。对细鳞鲑体长和体质量的实测值进行回归,可得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参数为:渐进体长L∞=42.12cm,渐进体质量W∞=1202.11g,生长系数k=0.134,理论起始生长年龄t0=-0.517。细鳞鲑群体垂直分布表现出高年龄个体多分布于海拔高处的趋势。【结论】细鳞鲑对黄柏塬山地气候和生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红  朱仕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82-17384
[目的]对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建设进行研究。[方法]在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自然概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200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地形图的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坡度和坡向对山脊生态廊道建设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结果]耕地、林地、草地以及裸岩石砾地均以0~5°坡度为主,其面积比例分别为83.2%、72.43%、85.05%和96.13%;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阴坡,其面积比例分别为29.20%、31.00%、34.61%,这与阴坡水分条件较好有关。由于研究区不同坡度和坡向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在山脊生态廊道建设时应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坡度和坡向提出合理的廊道建设方案。[结论]该研究为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琰  哈奔  李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096-15099
[目的]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西安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事实分析和相关数据为支撑探究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以尽可能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物流与西安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农业生产总值、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都呈不断增长趋势;仅通过提高农业物流需求的政策来降低农业物流成本的做法是不理想的;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对自身的投资,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结论]为加快经济结构的步伐调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北京市低效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特征。[方法]对北京市低山区低效油松人工林进行样地调查,分析了低效油松人工林的树种组成结构、树高结构和直径结构。[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导致该林分低效的主要原因有林分过密、立地条件差、人为干扰和没有适地适树等。[结论]针对引起低效林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营林和造林过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琰  哈奔  李红霞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1,(9):1252-1255,1259
[目的]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西安现代农业物流产业的发展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事实分析和相关数据为支撑探究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以尽可能丰富准确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第三方物流与西安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且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农业生产总值、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都呈不断增长趋势;仅通过提高农业物流需求的政策来降低农业物流成本的做法是不理想的;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对自身的投资,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结论]为加快经济结构的步伐调整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对武陵山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和梳理,将该片区的农耕文化资源分为农艺术文化资源、农饮食文化资源、农畜禽文化资源、农器具文化资源、农作物文化资源、农服饰文化资源等类型;分析了片区内各类型农耕文化资源的要素、特点及价值;并从有利于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当地农耕资源、有利于发展当地休闲农业等方面对武陵山片区农耕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