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氟病区苏打盐碱土氟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吉林省西部氟病流行区农田土壤的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采用连续浸提法,对该区域内45个表层土壤和6个剖面土壤的氟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全氟含量变化范围为200~450 mg/kg,平均值为266.17 mg/kg,低于全国土壤氟背景值和对照黑土,但是其生物有效性强,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平均含量分别为13.73、8.49 mg/kg,均高于对照黑土。土壤剖面中,残余态氟和全氟含量呈40~60 cm0~20 cm20~40 cm;铁锰结合态氟分布较均匀;其他形态氟则随着土层加深呈降低趋势。交换态氟与其他形态氟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为各形态氟相互转换的过渡形式。pH与水溶态氟、有机束缚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态氟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酸钙、CEC分别与水溶态氟和交换态氟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有效磷与交换态氟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水溶态氟、铁锰结合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游离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铝分别与交换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降低苏打盐碱土pH是降低氟生物有效性的首选方法。通过对以上土壤参数进行分析,为今后降低该区域土壤中氟的生物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土壤氟是食物和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研究土壤氟的化学组成和分布特征对了解地氟病病源和保障食品安全及地下水水质有指导意义。以焦作市某排氟工厂周围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碱熔法和连续分级提取方法研究了人为污染环境下土壤剖面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典型土壤剖面中全氟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440 mg kg-1),土壤氟轻(偏中)度污染,且氟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各赋存形态氟按含量大小呈残余态>有机束缚态>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规律,研究区土壤水溶态氟、水溶态氟与总氟的比值(1.62%)均偏高,对浅层地下水具有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江西低丘红壤性水稻土的主要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本兰  杜国华 《土壤学报》1985,22(2):183-190
三个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含量由淹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依次逐渐增加,其C/N和H/P比值也顺次增大。它们的粘土矿物组成无明显差异。铁、锰物质在潴育型水稻土剖面中分异最明显,其次为淹育型水稻土;而无定形氧化铁在剖面中变幅最大却是潜育型水稻土;结晶态铁在土壤剖面中分异亦有一定规律,其中潴育型水稻土的指示性土层(W层)的晶胶率(结晶铁/无定形铁)远较其它土层为高,这种变化特性的差异,对区分不同水分作用的水稻土发育类型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土壤络合态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土壤氧化锰与土壤氧化铁相比虽然含量低,但对土壤氧化还原条件反应更加敏感,所以在土壤剖面中淋移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香港土壤研究——Ⅱ.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香港地区51个剖面土壤和44个表层土壤中总硒量的分析,对香港土壤硒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香港土壤总硒量变幅在0.07~2.26mgkg^-1,平均含量为0.76mgkg^-1,在湿润铁铝土中的硒含量最高,平均为1.05mgkg^-1,含量最低的为旱耕人为土,平均为0.45mgkg^-1;在土壤剖面中硒主要分布在心土层和底土层。林地土壤硒含量(1.36mgkg^-1)较高,农业土壤较低(0.36mgkg^-1)。影响香港土壤硒含量及其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土壤pH值、有机质、粘粒和Fe、Al的含量也是影响土壤硒富集与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欧锦琼  卢瑛  胡丹心  周志军  秦海龙  熊凡  阳洋 《土壤》2023,55(6):1336-1346
为明确广西岩溶地区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区域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挖掘20个典型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与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分类检索。结果表明,大多剖面出现明显的复钙现象。供试剖面的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归属为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潜育、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复钙、铁聚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7个亚类,在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归属上,可划归出17个土族和续分为20个土系。考虑广西地区水耕人为土耕作层Ap1碳酸钙相当物含量往往低于犁底层Ap2的现象,而现行水耕人为土复钙亚类的检索中“表层土壤”的“表层”不尽明确而可能导致的亚类误判,建议将其修改为“水耕表层(耕作层或犁底层)土壤”;另外,由于实际调查发现广西地区的一些铁聚水耕人为土也具有复钙特征,建议在检索中增设复钙铁聚水耕人为土亚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420个水稻土耕层土样测定,龙岩市水稻土代换性镁平均含量为0.37cmol.kg^-1,土壤镁素普遍缺乏,以潮沙田尤为严重。从地区分布情况看,土壤代换性镁呈从西到东、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的趋势,在土壤剖面中则有向下层移动富集的趋势。经回归分析,土壤代换性镁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水稻土上施用镁肥,可矫治水稻缺镁黄化病,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红壤性水稻土稀土元素组分分布与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南奇 《土壤通报》2002,33(5):360-364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 4种母质发育、3种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REE、∑LREE和∑HREE ,分析了其分布特点和剖面变异性 ,表明 :(1)红壤性水稻土的∑REE平均水平和离散性均大于全国水稻土平均水平 :(2 )不同母质发育的供试土壤的∑REE和∑LREE的平均水平依玄武岩母质土壤系列 >石英闪长岩母质土壤系列 >黑云母花岗岩母质土壤系列 >凝灰岩母质土壤系列顺序递减 ;(3 )土壤剖面稀土组分体系的变异程度为 :∑LREE >∑HREE >∑REE ;而在不同水育类型上则依起源土壤、潜育型水稻土、渗育型水稻土、潴育型水稻土顺序增大。 (4 )∑LREE和∑HREE在渗育型水稻土的E层和潴育型水稻土的Br层具有显著的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8.
污灌土壤中氟及硫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乌鲁木齐雅马里克山的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分步提取法对土壤氟和硫的化学形态进行了测定,研究了不同水质及外源对土壤氟和硫各形态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氟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全氟含量99.5%以上.各形态氟呈残余态氟>有机束缚态氟>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结合态氟的趋势.不同水质浇灌后,土壤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占71.5%~81.2%.并且呈现有机硫>盐酸可溶性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的趋势.外源物质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对土壤中氟和硫各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氟和硫各形态之间以及各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全氟与残余态氟极显著相关.土壤全硫与有机硫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相关性.土壤pH值、有机质和CaCO3含量是影响土壤中氟及硫赋存形态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国282个水稻土监测点,分析土壤有效态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区域特征(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华南),结合丰缺标准,揭示中、微量元素丰缺程度。结果表明:东北水稻土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锌含量最低;长三角有效锰含量最高、有效硫含量最低;长江中游有效铜含量最高,有效态铁、锰和钼含量最低;西南交换性钙含量高于其他地区,有效铜含量则低于其他地区;华南有效态铁、钼含量均高于其他地区,而交换性钙、镁含量低于其他地区。中国水稻土交换性钙、镁及有效铁、锰、铜含量整体丰富;长三角和华南缺硫水稻土比例分别为42.2%和41.8%;东北、长三角、长江中游、西南和华南缺锌水稻土比例分别为75.0%、52.3%、31.9%、53.2%和10.4%,缺硼分别为38.5%、65.2%、92.2%、88.6%和78.3%,缺钼28.6%、60.4%、82.6%、42.0%和33.4%。可见,东北和长三角水稻土以缺锌为主;长江中游以缺硼、钼为主;西南以缺硼为主;华南以缺硼为主。研究可为全国和区域尺度水稻土中微量元素的管理和合理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氟病流行区不同土壤类型氟含量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焦有 《农业环境保护》1997,16(3):129-130
对九个土壤类型土壤全氟及水浸氟含量的研究表明:棕壤、粗骨土自然土壤的全氟含量较高,但可给态氟的输出能力较弱。土壤的水浸氟含量以碱性土〉微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潮土中,土壤的水浸氟含量随粘粒及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三明烟区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三明烟区具有代表性的316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烟区土壤pH平均为5.0;土壤养分的平均含量为:有机质27.0gkg-1、全氮1.4gkg-1、碱解氮142mgkg-1、全磷0.5gkg-1、速效磷24mgkg-1、全钾19.2gkg-1、缓效钾250mgkg-1、速效钾109mgkg-1、交换性钙726mgkg-1、交换性镁30mgkg-1、有效硫22mgkg-1、有效铁23.8mgkg-1、有效锰9.9mgkg-1、有效铜2.7mgkg-1、有效锌2.0mgkg-1、有效硼0.2mgkg-1、水溶性氯15.0mgkg-1。三明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pH偏低,全氮、碱解氮水平中等,适宜烤烟生长;部分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应合理适量施用磷肥;速效钾普遍缺乏,应重视钾肥施用;土壤镁、硼营养明显不足,应增加镁,硼营养,在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的同时应避免影响烤烟对镁,硼的吸收;慎重施用氯肥。  相似文献   

12.
几个典型华南人工林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薛立  吴敏  徐燕  李燕  屈明 《土壤学报》2005,42(6):1017-1023
为了了解华南主要树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别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稀释平板法和酶分析法对相似立地条件的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马占相思林和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养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中,杉木林的凋落物储量最大,凋落物的养分储量较大,为94.08kg hm-2。5种林地均呈强酸性。杉木林的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54 g kg-10、.96 g kg-1、0.37 g kg-11、2.04 mg kg-1、64.42 mg kg-1、1.87 mg kg-1、41.88 mg kg-1,但是土壤微生物数量小;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凋落物的养分储量小,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肥力低;马占相思林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凋落物的养分储量在5种林分中最大,达106.2 kg hm-2,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42 g kg-1、0.93 g kg-1、1.28 g kg-1、15.29 mg kg-1、69.32 mg kg-1、1.98 mg kg-1、76.88 mg kg-1,微生物数量大,酶活性强;尾叶桉林的土壤有机质、N和P含量低,K含量高,微生物数量小和酶的活性较低,土壤肥力低。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修复对重金属镍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镍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用水稻土中添加NiSO4.6H2O(100~1 600 mg kg-1)经过12周的驯化培养后,种植了2种超累积植物和1种耐性植物,经110 d的试验后进行了植物修复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非根区土中添加镍的质量分数为100 mg kg-1时,对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最大;当添加镍的质量分数大于100 mg kg-1时,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植物修复过程中,通过植物的减毒(吸收重金属)作用和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经过植物修复后,根区土壤微生物较非根区土壤的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总DNA序列多样性指数相应增加,但不同植物对根区土壤微生物的贡献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双草醚在稻田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了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双草醚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未灭菌的土壤中,双草醚三种浓度(2.0、10.0、50.0mg kg-1)处理的半衰期为7.6~10.3d,远远小于在灭菌土壤中3种添加浓度处理的半衰期(43.3~61.9 d);双草醚在偏酸土壤中降解较快,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和环境温度的增高,双草醚降解速度加快。4种试验因子中土壤微生物是影响双草醚降解的主要因素,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如偏酸的土壤、较高的温度和土壤湿度等,也能促进土壤中双草醚的降解。  相似文献   

15.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明显提高水稻植株体内SiO2含量;除水浸态硅含量高于85mgkg-1的沈阳市苏家屯区的水稻土外,施用硅肥显著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根据硅肥用量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方程,结合施硅各处理水稻植株体内SiO2的含量,供试地区比较合理的硅肥施用量为200kghm-2;施用硅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 ,施用杀虫剂 (呋喃丹 )、杀菌剂 (多菌灵 )和除草剂 (丁草胺 )后 ,对黄松稻田土壤、紫色稻田土壤和红壤稻田土的硫酸盐还原细菌 (Sulfate reducingbacteria ,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紫色稻田土壤、黄松稻田土壤和红壤稻田土的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范围分别为 (66 83~ 12 7 81)× 10 4 cfug- 1干土、(45 87~ 10 5 0 7)× 10 4 cfug- 1干土和 (3 81~ 61 62 )× 10 4 cfug- 1干土和S- 2 (7 14~ 11 57) μgg- 1d- 1干土、S- 2 (6 84~ 9 0 7) μgg- 1d- 1干土、S- 2 (1 91~ 6 67) μgg- 1d- 1干土 ,且稻田土SRB种群数量和土壤硫酸盐还原活性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每kg干土中加入 1mg的丁草胺或呋喃丹 ,能促进SRB的生长及其硫酸盐还原活性。 1kg干土中加入 5mg的多菌灵、50mg的丁草胺或呋喃丹 ,对SRB的生长和硫酸盐还原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丁草胺和呋喃丹 7d时 ,多菌灵 14d时 ,对水稻田土壤的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抑制影响最大 ,然后逐渐减轻 ,最后显示出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土在渍水时,合有大量的亚跌;在较为张烈的还原条件下,可以达每百克土中四、五百毫克[1,2]。这样大量的亚铁的存在,应该具有一定的土壤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中南部棉区36个地块土壤钠形态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冀中南棉田土壤020cm全钠含量为10.7~24.6g.kg;交换性钠含量为48~10250mg.kg,水溶性钠含量为21.5~10400.5mg.kg。土壤全钠含量与交换性钠含量、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及土壤交换性钠含量与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全钠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土壤交换性钠含量、水溶性钠含量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水浇地棉田土壤全钠含量与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从供试土壤全钠含量为14.1~17.6g.kg,交换性钠含量为39.0~189.0mg.kg,水溶性钠含量为19.5~114.0mg.kg条件下的盆栽试验结果看出,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土壤交换性钠含量、土壤水溶性钠含量之间以及棉花苗期钠吸收量与土壤交换性钠含量、水溶性钠含量之间均呈曲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In most arid and semiarid soils, naturally occurring phosphorus(P) is a major yield-limiting plant nutrient.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organic(OP) and inorganic P(IP) sources on P fractionation, a calcareous sandy loam alkaline soil was fertilized with OP and IP fertilizers at low(80 mg P kg~(-1) soil) and high(160 mg P kg~(-1) soil) application rates. Three combinations of OP and IP(i.e., 75% OP + 25% IP, 50% OP + 50% IP, and 25% OP + 75% IP) were applied at low and high application rates,respectively, followed by soil aging for 21 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1, 2, 3, 7, and 21 d and subjected to sequential extraction to analyze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Fe-and Al-bound, Ca-bound, and residual P fractions. The soluble and exchangeable P fra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p to 24.3%, whereas the Ca-bound fraction decreased up to 40.7% in the soils receiving 75% OP + 25% IP and 50% OP + 50% IP,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receiving no P fertilizer). Howev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 fractions was influenced by aging time. Addition of P sources caused instant changes in different P fractions, which then tended to decline with aging time. Change in soil p H was the limiting factor in controlling P availability. At high application rate, the OP sour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il P avail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IP source with soil aging. Depending on P fractionation, a proper combination of OP and IP fertilizers, as long-term slow and instant P-releasing sources for plant uptake, respectively, may be a sustainable strategy to meet crop P requirements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soils.  相似文献   

20.
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黑土区土壤肥力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选择在黑土区典型县份-德惠市的调查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与1980年相比较,分别增加了3.2g kg-11,0.11 g kg-1和5.70 mg kg-1,但有效钾下降了33.3 mg kg-1。土壤中有机质2003年盈余量48.7kg hm-2,氮15.07 kg hm-2,磷25.35 kg hm-2;钾亏损量170.62 kg hm-2。笔者认为,单纯从土壤营养管理角度看,目前黑土区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但已有的研究也表明,黑土区耕地肥力的变化与现行的耕作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