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能有效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运用田野调查法及访谈法,以温州泰顺畲族左溪村和竹里村为例,分析其民宿旅游经营现状及其产业发展难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民宿 + "的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路径:"民宿 + 生态环境"、"民宿 + 文化传承"、"民宿 + 运动休闲"、"民宿 + 健康养老"、"民宿 + 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DEIS模式方法,通过文化挖掘、图像衍生、符号引入和景观表达四位一体的设计思路,从自然地理环境、农业形态、传统聚落特征和地域文化意象4个方面对成都乡村地域系统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建构了成都乡土文化符号体系,进而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2个层面探讨对成都乡村民宿的景观表达方法,为乡村民宿的景观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乡村民宿的相关研究,对湖南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存在低端民宿成消费主流、开发模式以"点状"开发为主和盲目跟风现象明显等问题。最后,就促进湖南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从加强文化创意与规划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加强民宿设施设计与改造,提升乡村特色韵味;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乡村民宿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融入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提倡"共享互助"的差异化理念,增加新客源;建立行业准入体系,提升民宿经营者自身的生存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徐倩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4):152-152,154
在乡村民宿与乡村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需要通过保持文化真实性为乡村民宿提供持续发展动力。在分析保持乡村民宿文化真实性意义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乡村民宿发展问题提出了农业文化发展模式、在地文化发展模式和原始文化发展模式,希望能够为乡村民宿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旅农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民宿的形式多样化,莫干山地区通过文旅农融合发展乡村民宿,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单一的收入渠道,也改变了当地的旅游环境,同时带动了乡土文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以文旅农融合为视角,分析浙江莫干山乡村民宿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困境,最后提出构建独具特色设计风格的乡村民宿、提升乡村民宿管家服务素养、发挥乡村民宿行业协会的协调带动作用、发掘乡村民宿文化传承的价值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乡土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契合。根植于乡土的乡土文化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沃土,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乡土人。然而受城市强势文化的同化,乡土文化的特色逐渐被掩埋,乡村基础教育也逐渐失去了根基。因此,必须重视乡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改变远离乡土生活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兰桂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61-63,147
基于浙江省长兴县产业实践的实证观察和研究,构建以乡村人或返乡人为最优乡村民宿经营主体的多功能乡村民宿空间和基于物-事-意三元素的新乡土表达路径,寻求民宿经营与关联产业的密切对接,以市场更能接受的方式去表达乡土文化,以期让村民更多地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红利,增加村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真实性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宿一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符号,文化真实性是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要原则。做好乡村民宿的文化真实性建设,有利于维护乡村聚落的文化结构,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基于文化真实性原则,乡村民宿可以寻求"文化原真型"和"文化建构型"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乡村正在发生变革,从表象而言,顶层设计、微观建设、场景营造、制度规划出现系统性更新,而根本的是乡村正处于落后到可持续发展的转折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农村遗留问题的解决与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未来乡村建设应运而生,各地在积极探索,但是普遍对乡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从乡村振兴到未来乡村建设,文化领域的治理不容忽视,也是乡村发展命题的应有之义。未来乡村建设要关注乡土文化与乡村发展前景的价值契合、路径关联、目标趋近,进一步通过乡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完善未来乡村的产业、治理、邻里场景,保障村居的未来智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契机下,北京市怀柔区乡村民宿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民宿现已发展成为该区实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成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新抓手。然而,怀柔乡村民宿的火热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规划用地审批较为困难、装修设计缺乏创新、文化内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提档升级问题迫在眉睫。今后,怀柔区还应强化政府扶持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装修设计,构建独特场所精神;立足主题特色,打造主人文化;丰富产品类型,拓展产业链条;拓展营销渠道,打响民宿品牌;重视人才培养,促进乡村民宿品质升级。  相似文献   

12.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2023,13(11):95-10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谭平 《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40-141
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民宿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 播提供了广阔的土壤,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需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 民宿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相虹艳  杨柳青  冯暘 《农学学报》2022,12(12):93-100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休闲旅游的人数增多,民宿消费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中国民宿在经历了近10余年的迅猛发展后,在数量方面已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各地政府为追求经济效益进行无差别的扶持,导致农村民宿的行业门槛降较低,品质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本研究基于农村住宅开展民宿的情况、基本类型以及当下民宿发展情况,依据不同的休闲方式,研究如何在农村居民住宅中,融合民宿产品,设计休闲场景,改变当前民宿设计同质化现象,为民宿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长城修筑到戍边屯田,延庆长城沿线形成了许多因长城而存在和发展的村落,结合统计年鉴数据与实地调查具体分析延庆长城文化带乡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总结民宿+文化、特色农业、美食文化餐饮等乡村振兴模式,从创新文旅融合形式、加强文旅资源管理、构建文旅融合发展体系、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延庆长城文化带乡村振兴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立足新时代乡村实际发展境况,厘清乡土文化传承内涵,探索文化凝心聚力之道,对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伦理学视角,探究乡土文化传承的内涵与方法,应从乡村文化共同体的整体视野出发对此加以审视。具体而言,需从乡村伦理的主体叙事、乡村伦理的传统认同以及重塑乡村伦理共同体三重维度入手予以系统考量,协同把握乡土文化传承的伦理意蕴和价值路向,其将对我们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语境,推动形成文明乡风,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民宿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并深刻影响着乡村空间的转型重构进程。探索民宿对乡村空间的重构研究,对该领域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尤为重要。通过梳理旅游民宿重构乡村空间的机制路径,围绕民宿对乡村物质空间、乡村社会空间和乡村情感空间3方面的重构文献,对现有文献进行评述,从拓展探索旅游民宿对乡村空间的整体性构建影响研究、探讨旅游民宿对地方情感空间的影响研究、拓展旅游民宿对乡村空间治理的影响与效益研究3方面,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助推民宿对乡村空间重构的理论研究及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从广州市从化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现存问题,结合全域旅游 给当地发展带来新优势,进一步提出了广州从化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 平;挖掘文化内涵,凸显品牌特色;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合理规划。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近几年宁波民宿产业飞速发展,呈现出地理空间上聚集、产业环节上协同、组织模式上多元等特征,也出现同质化竞争、市场开发缓慢等难题,因此,塑造特色品牌化民宿集聚区成为民宿产业深化发展的必要路径。【方法/过程】通过对宁波20处民宿集聚区内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对若干影响力较强的民宿经营者进行现场访谈,总结出目前民宿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困境。【结果/结论】结合各地特色农业资源,提出宁波民宿集聚区可选择自然风光型、历史人文型、特色体验型,以及新村展示型等四种品牌化路径,并从政府、行业、社会,以及信息技术等层面提出维护宣传品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