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新 《河南农业》2019,(7):19-19
正一、土壤有机质的定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类营养元素,特别是N、P的重要来源。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碳源和能源,它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质。因此,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壤有机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分解很少,仍保持原形态特征的动植物残体;第二类是植物残体的半分解产物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第三类是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从而形成较稳定的高分子化合物-腐殖  相似文献   

2.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它调节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不少研究表明,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发现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季节波动主要有夏高冬低型、夏低冬高型和干-湿季节交替循环型3种模式,这些变化类型主要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季节干-湿交替循环或与植物的生长节律等有关.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要加强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调控机理的研究,并注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 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P动态变化的耦合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果树、土壤、微生物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土壤更多的是充当果树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媒介,它们共同组成一张复杂的关系网。目前,关于根际微生物的研究多在农作物上,而对果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植物—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重心也不在果树上。通过总结近10年果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综述了果树本体、根际微生物、根际土壤三者的作用关系和果树根际微生物研究方法,并结合其他植物—微生物相关理论的研究,联系果树根际微生物,以期为果树未来根际微生物的研究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种类不同的烟田土壤中含有的细菌、放线菌、真菌以及固氮菌进行菌类隔离实验,对这些微生物的数量以及多样性性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根据结果显示,土壤的类型决定着土壤中的微生物,黄棕壤明显更适合微生物种群的生长,其中细菌和固氮菌明显高于紫色土壤的数量。黄棕壤烟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固氮菌的变化都比紫色土壤中的这4种微生物变化快;在黄棕土壤中这4种微生物都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黄棕壤中的4种微生物比紫色土壤中的根土比之和高很多。黄棕壤中的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比也明显高于紫色土壤的数量比。黄棕壤根际土中这4种微生物菌的多样性比紫色土的多样性指数也高很多。  相似文献   

5.
土壤强还原灭菌技术(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是一种缓解连作障碍的有效手段,目前关于它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于不同RSD处理下,不同深度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联系关注很少。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RSD改良缓解连作障碍的基本原理,并为后续研究人员采用微生物手段改良土壤质量、防治土壤连作障碍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了不同土壤灭菌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RSD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中全氮、全钾和全磷含量,并促进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速效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积累。同时,根据群落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发现土壤深度、全氮、有效磷和交换态镁等环境因子共同驱动了Chloroflexi、Actinobacteria、Ascomycota、Basidiomycota、Mortierellomycota等菌门丰度变化,其中土壤深度差异是造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群落功能预测表明,RSD能有效提高浅层土壤中细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萜类与多酮类化合物代谢等功能丰度,并促进深层土壤中土壤腐生真菌、木质腐生真菌和枯落物腐生真菌的定殖。综上所述,RSD能有效提高土壤养分积累并驱动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有利于农田土壤地力提升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土壤养分转化循环、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土壤可持续生产力中占据主导地位,土壤微生物也在草原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及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因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子午岭林区植被演替下的土壤微生物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并联系该区的植被演替,找出其之间的关系。土壤微生物区系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分析,接种后置28℃生化培养箱内培养,分取其合适的稀释度来计数。结果表明,随着植被不断地向前演替,其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量基本上呈增加趋势;不论整个森林群落如何发展,植被最终都向辽东栎演替,从而形成顶级群落;微生物的种群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某一植被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生长的好与坏。因此,通过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该森林生态系统中植被的演替概况,为该区森林的生态建设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D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qphoresis,DGGE)技术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的有效工具,它直接分离土壤微生物的DNA片段,比传统的培养方法更具明显的优势,已成为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DGGE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应用情况、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缓解土壤板结程度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能重复利用的农业资源。土壤中生活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土壤微生物,据测定每一克土壤中就含有300-500万个微生物。土壤作为微生物生活的环境,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微生物繁殖极快,活动旺盛,它们对施入或土壤中残留的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养分的活化、释放、保持及土壤结构的形成、理化性状的改善都有重要作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群,就像隐形保姆一样,是维护土壤健康的重要因素,起到了保护土壤生产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并为提高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分别对山西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天津市西青区、天津市武清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小麦地耕层土壤微生物的类群、数量及分布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耕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第2层或第5层出现最大菌落数量,并且发现麦田土壤微生物含量与小麦产量和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阳际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状况及其微生物学性状,探讨土壤微生物量C与N、酶活性、微生物商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在微生物学性状上均有较大差异。总的趋势是植被覆盖度高,地形平缓,土层厚,微生物活性强,且与海拔梯度呈显著正相关。在剖面分布上,也有明显的层次差异,即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岩溶与非岩溶区不同林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不同地质条件下、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为今后深入探究岩溶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文以云南建水岩溶与非岩溶区人工桉树林、人工云南松林和天然次生林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探究不同地质、不同林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与土壤酶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表明,在相同地质背景条件下,两种不同人工林土壤中桉树(阔叶林)与云南松(针叶林)放线菌的数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天然次生林微生物数量为18.2×105 cfu/g。受地质条件、植被恢复模式等影响,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各异。相关分析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脲酶、酸性磷酸酶、碳酸酐酶、过氧化氢酶4种酶活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物质的转化受地质条件、林分差异和恢复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在红壤低山丘陵区因立地条件较差,存在着大面积的低效马尾松林.选择经补植阔叶树改造后的低效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并以附近自然恢复(受到人为干扰)的低效马尾松林地作对照,研究不同林型的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马尾松低效林进行改造后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且上层微生物数量明显多于下层,各改造模式中马尾松-木荷混交模式最多.(2)在0~20 cm土层,改造后的林分其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脲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地;20~40 cm土层,不同酶的活性在不同林分中表现不同.(3)土壤微生物总量与土壤速效N、速效P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为极显著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蔗糖酶活性是影响微生物总量的第一位因子.(4)全磷含量是影响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主要因子;速效P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第一位因子;pH值是影响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植物源、微生物源和动物源有机残留物的微生物和物理化学转化导致了SOM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使得解析SOM结构和组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热裂解气质联用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技术被广泛用于测定SOM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实现了对SOM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本研究在分析SOM组成及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基于Py-GC/MS技术研究SOM化学组成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SOM化学组成和其来源的前体物质及特殊SOM化学成分解析,评估SOM的稳定性,探讨土壤物质循环过程,研究SOM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①不同生态系统SOM的化学组成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不同植物来源的化合物在土壤中的积累过程和初始凋落物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着SOM化学组成,②SOM化学组成和外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影响SOM含量和动态过程的最重要因子是气候,它通过影响植被类型分布、光合作用物质生成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调节SOM的化学组成,土地利用方式、野火、耕作方式等也影响着SOM的含量和组成。基于Py-GC/MS技术从SOM的本质,也就是SOM化学成分和化学组成角度揭示土壤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图1参107  相似文献   

15.
土壤微生物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之一,它是土壤中生命活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土壤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群体在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流动起着巨大的作用,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繁多,而且个体小,但是它在我们生活中占据着很大的地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共同对土壤肥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肥力关系着一切在土地上生长的植物的生长,也间接影响着动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本文笔者对微生物和土壤肥力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和土壤肥力的关系,并且解释了微生物对土壤肥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是植物-土壤系统中比较活跃的组成成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代表着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演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类型、植物多样性、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物不同基因型、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探讨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植物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在全钾量高而速效性钾量低的土壤中施化学钾肥或施生物钾肥对土壤微生物、上壤营养元素及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速效性钾缺乏的土壤中施生物钾肥对土壤及小麦的影响是很显著的.在适宜用量的情况下,它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其效益与施化学钾肥相近,分别是35mg/kg与40mg/kg.此外生物钾肥还有增加土壤速效磷的作用,增量可达2.5mg/kg.施生物钾肥,土壤三大微生物及各生理类群的数量也都有明显的变化.另外施生物钾肥,小麦平均可增产11.00%~14.60%,其效益与化学钾肥相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之间互作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植物的根际分泌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样,根际微生物也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着植物根际的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分泌物释放、土壤物质循环等。本文从根际有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以及植物根际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这两方面对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途径与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评价土壤质量的微生物指标及其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质量评价是土壤质量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之一。在众多的生物学指标中,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应用为最多,同时也是最早用于反映土壤质量的指标。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对微生物指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绿肥是国内农作物种植制度中重要的轮作倒茬作物,也是养分较为全面的优质生物肥源之一,施用绿肥可改变土壤化学及生物学性状,并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土壤微生物性状作为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对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绿肥有效利用及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酶活性等方面对翻压绿肥对土壤微生物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