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统计了安阳30年的气象资料,找出了安阳区域内各种对流天气出现的气候概率,雷电天气活动的气候特征,时空变化,移动路径,地理分布及雷电天气的日、月、年变化特征,并建立了雷暴天气历史资料查询系统,为做好安阳的雷电防护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安阳1971--201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安阳市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其结果是:灰霾天气年际变化很大,1971--2000年平均每年出现1.5次,而2001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就达90.2次,呈迅猛上升趋势;灰霾天气季变化也存在差异,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是春秋季,夏季最少。本文从气象因素和安阳特殊的周边环境因素分析了本地近几年灰霾天气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济南地区2000—2016年的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闪电定位数据等对济南地区雷电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数理统计、归纳分析,总结出济南地区雷电的月季和日季变化特征、雷暴大风主要来向、雷电易发区等雷电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分析雷电天气对农业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提出利用雷暴天气规律特征指导农业生产活动、避免或减轻雷暴灾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气象整编资料统计分析近31a甘孜州降水、气温、干旱、雷电、冰雹等极端天气分布特征。分析甘孜州极端气候事件个例,并就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选取平顶山地区7个观测站点的1954~2007年共54年的雷电资料,利用统计学、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地区雷电的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多、西北部少的特征;从月变化来看,平顶山地区雷电集中时段出现在6~8月,以7月最多,说明该地区雷电天气研究和预报服务的关键季节在夏季;从日变化来看,雷电集中分布在下午和夜里,以短雷为主;造成平顶山地区雷电天气的环流形势主要分为3类: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低涡雷电型和高空槽雷电型,其中以副热带高压西北部雷电型最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1965—2013年宜昌市雷暴气象资料,分析了宜昌市雷暴气候特征,计算了雷电致灾因子的危险性,并结合人口密度、GDP密度、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从承灾体的暴露度与易损性方面研究了雷电灾害特征,探讨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方法,绘制了宜昌市雷电灾害风险综合区划分布图。结果表明:宜昌市雷暴天气年、月、季差异大,雷暴日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全年每月都有雷暴天气发生,月平均雷暴日数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空间分布特点是雷暴天气在五峰、长阳和城区西南山区、丘陵多,枝江和当阳东部平原少;各县(市)雷电灾害风险差异较大,市区、各县城城区、乡镇人口及建筑密集区雷电灾害风险高,乡村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松桃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立体气候典型,喀斯特地貌明显,气象要素年际变化较大,灾害性天气较多,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雷电和凝冻等。利用1961—2016年松桃县气象资料和1950—2016年灾情资料,根据贵州省气象灾害指标整理原始数据资料,对松桃县气象灾害特征、分布规律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党政领导决策部署工农业生产布局、减轻气象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林州市气候资源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安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11-19812
利用安阳西部山区的林州市近30年的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总结林州市的天气气候特点,从而对其气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及预报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2-21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首先,分析了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雷暴天气研究进展、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分析表明,雷暴天气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不稳定、地气温差高低、相对湿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是我国雷暴天气多发、易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雷暴天气预报预警模型的着眼点;而雷达、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资料是提高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门头沟区雷暴气候变化特征及灾害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雷电的特征变化及活动规律,加强雷电灾害防御、防雹增雨,对门头沟区的雷电灾害进行风险区划及分析,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与建议,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力求减少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十分重要。本文利用1980—2013年门头沟区气象台及斋堂观测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门头沟区雷暴变化的气候特征及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门头沟区气象台及斋堂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别为36、41 d。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13年雷暴日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季、月变化;5—6月迅速增多,7—9月变化逐渐减少。雷暴13:00—20:00发生频率最高。雷暴日出现最多的年份在1986年斋堂(58 d),最少的年份为2013年门头沟城区(24 d)。门头沟区雷电灾害总体表现:一是雷电灾害多呈周期性和季节性;二是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局地小气候特征明显,极易发生局地强天气;三是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居民防灾减灾意识相对淡薄,极易导致严重的人员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对门头沟区进行雷电特征分析及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黄柳宾  李文瀛 《油气储运》1997,16(11):44-46
介绍了消雷器消雷的理论依据--“中和理论”及消雷器消雷失败的实例,了消雷器消雷的关键是消雷器在雷云电场作用下产生的电晕电流能否“中和”雷云中的电荷。通过采用多针导何体消雷器和避雷器对比方法测量电晕电流,对其结果进行消雷可能性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雷云携带电荷量约20-100℃,依靠消雷器释放的电荷“中和”20C雷云电荷需80h,而雷云移过建筑物的时间只有2.7min,因此仅在2.7min内消雷器不能  相似文献   

12.
雷电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是受气候影响、空气对流而产生的一种放电现象。通过分析雷电的形成特征,指出应根据不同的防雷等级采取防御措施,特别是加强对雷电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以期将雷电自然灾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对厦门市同安区雷电活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2005~2010年同安区雷电观测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同安区雷电分布特征。[结果]同安区雷电活动频繁,主要出现在3~11月,其中5~9月最为活跃;空间分布不均匀,北部山区多,南部平原少。对同期相关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产生雷闪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高空槽类、副热带高压类和热带系统类等3类6型。[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雷击损害评估、雷电灾害预警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雷电防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并分析引起灾害的原因,最后提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的技术性措施和政策性建议,旨在为减少雷电灾害损失,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辽宁省农村雷灾状况、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农村地区雷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该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拒、引”结合防雷技术是根据雷电机理研制的一种新型实用技木,它由拒雷塔和引雷针两部分组成。当拒雷器周围空间出现雷云时,拒雷器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空间电荷来改变雷云与被保护物间的电场强度,提高雷云与保护物之间的击穿电压,抑制先导放电的发生;当引雷针周围空间出现雷云时,引雷针与雷云间电场强度提高,发生先导放电,并导致主放电,引雷针可促使雷电泄放通道的导通,中和雷云电荷,对被保护物起到保护作用。拒雷器与引雷针配合默契,具有可靠的防雷作用。该项技术在油库罐区进行了实际应用,防雷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对雷电和雷电的危害进行系统的认识,提出现代社会雷电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危害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蕴黛  江栋梁  朱鹏 《北京农业》2012,(33):126-127
近10年来,我国的雷电灾害事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全年降水充沛,集中在春夏季,雷电灾害也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浙江省的防雷减灾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本文主要探讨雷电的危害以及防雷检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晏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85-7087
分析了农七师气象局1994~1996年71次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利用SD型闪电计数仪对闪电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可识别炮点周围40km范围内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天气系统移动时,闪电频数在50次/5min以上、闪击脉冲在10次/5min以上可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的作业指标;冰雹云的峰前升度和峰后陡度均较大,闪电活动较活跃且维持时间较长,说明闪电发生频数与降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雷电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特点,分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