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性信息素进行斜纹夜蛾测报和防治示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0-2011年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和夜蛾类通用诱捕器诱杀雄蛾进行防治示范,并利用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诱蛾与测报灯诱蛾相比较,结合冬后挖蛹,进行测报技术研究。结果:利用性信息素能有效防治斜纹夜蛾,在生产实践上,要与棉铃虫、甜菜夜蛾性信息素防治相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斜纹夜蛾发生规律:在安徽省宿松县一年发生6~7代,发生期在5-11月份;以3代、4代、5代为主害代,主要危害棉花;6代、7代危害蔬菜及油菜,7代为不完全代;在自然环境下,在宿松县冬前不进入休眠期,不作越冬准备,所以不能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2.
利用黑光灯诱蛾是防治棉花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自从推广黑光灯以来,各地对它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有不少介绍,亦有不少争论。下面谈谈我们对黑光灯诱蛾几个问题的认识。一、黑光灯的诱蛾效果问题我们从一九六四年开始用黑光灯作诱蛾观察,从诱蛾量来看是比较多的。拿斜纹夜蛾和棉夜蛾,一支20W黑光灯的诱蛾量超过三个树枝把诱蛾量的十多倍。据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五年四年的统计,一支黑光灯共诱斜纹夜蛾9157只,一九七六至七七年两年共诱棉夜蛾3286只,最多每夜每支灯能诱斜纹夜蛾486只,棉夜蛾241只。从一九七七年第四代斜纹夜蛾发生情况来看,金清农场一、五两个大队未装黑光灯,平均每亩棉田产卵58.6  相似文献   

3.
2003年江苏姜堰市棉田斜纹夜蛾大暴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猛  王生元 《中国棉花》2004,31(2):42-43
斜纹夜蛾 ( 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 ,又名斜纹夜盗蛾或莲纹夜蛾 ,俗称五花虫 ,是一种间歇性害虫。历年在本市均以为害蔬菜为主 ,棉田偶有零星发生 ,但 2 0 0 3年洪灾后发生量之大 ,危害之重 ,实属罕见。1发生概况棉田 8月 8日始见斜纹夜蛾卵块 ,系统观察至9月 2 0日百株累计落卵 38块 ,其中 8月 8~ 9日百株累计落卵 3块 ,9月 5~ 7日百株累计落卵 6块 ,形成了两个产卵高峰。2发生特点2 .1暴发性强。棉田斜纹夜蛾自 8月 8日见卵后 ,迅速扩展危害 ,暴发成灾 ,9月 1 0日普查 ,全市2 1 2 6.33公顷棉花 ,受害较重的达 72 6.…  相似文献   

4.
2005-2015年对新疆阿拉尔垦区三叶草夜蛾发生情况进行了持续监测,结果表明,该地区三叶草夜蛾每年均完整发生4代,各代的发生时期大致为:越冬代4月1日-5月20日,第1代5月21日-6月29日,第2代6月30日-8月5日,第3代8月6日-9月30日;全年蛾量高峰期多数出现在6-7月。历年5-9月的种群增长率是0.30, 0.19, 0.14, 0.17, -0.14。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在盐城农区的消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1-2004年的调查,得出甜菜夜蛾在盐城农区一年发生4—5代,其中3~5代是全年的主害代次。成虫具有迁飞习性等消长规律。进而分析认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方式的变革优化了甜菜夜蛾发生的生态条件,夏季降水多少是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程度最敏感的因素,外地虫源的迁入加重了本地甜菜夜蛾的发生和甜菜夜蛾暴发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甜菜夜蛾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害虫 ,1 999年本市棉田 7~ 8月份甜菜夜蛾为害严重 ,商丘市历史上罕见。一般棉田为害株率 60 %左右 ,严重地块达1 0 0 %,群众一时感到束手无策 ,为解决棉田突发的严重问题 ,采取了以下有效防治措施。1 筛选有效药剂 ,迅速组织防治针对甜菜夜蛾为害的严重性 ,在 7月初进行了化学药剂防治甜菜夜蛾的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 ,米螨、2 0 %杀得快、90 %万灵、2 5%棉虫杀 DDV对棉田甜菜夜蛾都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效果最好的属米螨 ,48小时虫口减退率为 96%,明显好于其它药剂。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甜菜夜蛾幼虫具有…  相似文献   

7.
科学防治茶树害虫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和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松阳县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年数的增加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茶叶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出现,给斜纹夜蛾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致使茶园斜纹夜蛾为害逐年加重。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方法,县农业局测报站进行了斜纹夜蛾隆诱剂诱杀雄蛾试验。  相似文献   

8.
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甜菜夜蛾的发生为害与综合防治夏志贤山东曹县植保站274400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Hubner)〕在曹县棉田属偶发、暴食性害虫,近年来常与棉铃虫混合发生,为害棉花日趋严重,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如1992年8月23日三代大发生...  相似文献   

9.
斜纹夜蛾是汉寿县棉花和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对斜纹夜蛾的常规测报方法与运用"闪讯"害虫实时监测系统诱蛾测报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闪讯"害虫实时监测系统能有效反应该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蛾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诱蛾性能均较强、持效期长、防效佳、操作简便;6-9月试验区A、B、C三种诱芯单只诱捕器日均诱蛾量分别达112头、89.6头和299.5头,分别是20 W频振式杀虫灯的15.9,12.7和42.5倍;相对防效分别为75.50%,70.25%和82.28%。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 ( Laphygma exigua Hübner)俗称青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 ,是一种间歇性大发生的杂食性害虫。 1 995年开始在当地局部棉田发生为害 ,近年来发生为害呈逐渐加重趋势 ,1 999年甜菜夜蛾在当地棉田大发生 ,对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 生活习性1 .1 成虫。甜菜夜蛾成虫昼伏夜出 ,白天隐藏在土缝内、杂草丛里、枯叶内以及茂密植株的阴凉处等场所 ,夜间进行取食、交配、产卵活动 ,没有月光的夜里活动最盛 ,夜里以 2 0~ 2 3时活动最盛 ,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杨柳枝把性。在没有补充营养的条件下 ,成虫存活 6~ 1 0天。1 .2 卵。甜菜夜蛾…  相似文献   

12.
对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捕二代亚洲玉米螟成虫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比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有着更高的诱蛾效率,但变化规律不明显,频振式杀虫灯对二代亚洲玉米螟的诱蛾高峰在7月13—25日之间,而性信息素粘胶诱捕器的诱蛾高峰在7月20日—8月3日之间。  相似文献   

13.
黄淮夏大豆甜菜夜蛾发生与防治苗保河山东省荷泽地区农科所甜菜夜蛾主要分布在黄淮流域,东北、西北和长江流域也有发生。其寄主很多,以甜菜、玉米、红薯、芝麻、白菜、苜蓿等作物受害最重。近年来,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发生愈来愈重。1993年郑州市大豆田受害率为4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暴发频率大幅度提高,发生强度显著增加、防治难度大,效果差、预测预报的准确率低和为害损失的惨重等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甜菜夜蛾在江苏沿海农区发生的新特点;并且提出了从提高成虫监测的准确性入手、密切注视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重点推广农业综合措施,恶化甜菜夜蛾的生存环境,改进施药方法,提高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等适应江苏沿海农区甜菜夜蛾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棉田夜蛾有甘蓝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三类,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4龄后分散为害。甘蓝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主要取食叶片;斜纹夜蛾幼虫取食叶、花蕾和果,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甘蓝夜蛾一年发生2~3代,发育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16.
陈小飞 《江西棉花》2008,30(2):19-21
2006年,对农三师五十一团棉铃虫进行了详细地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5月18日至8月10日期间,棉铃虫共发生了3代,即第1代、第2代、第3代;随后对黑光灯、杨树枝把和性诱剂3种测报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棉铃虫第1代、第2代、第3代发生期,黑光灯诱蛾的方法最为准确,能较好地反映出棉铃虫成虫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以前是棉花病虫防治上的兼防害虫,也就缺少筛选对路农药防治,而近年来甜菜夜蛾在各地的发生趋势上升(2009年8~9月就在江西省九江县的江新洲大发生),成为棉花病虫防治上的主防害虫.为更好地了解不同试验药剂对棉花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对路农药,更好地防治甜菜夜蛾,2009年9月江西省九江县农业局植保站在九江县江洲镇槐洲村用100 g/L甲维盐·毒死蜱乳油等8种药剂进行了防治棉花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为防治甜菜夜蛾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性诱剂诱蛾量农历日分布的圆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表明 ,棉铃虫性诱剂诱蛾量的农历日分布有集中倾向。按不同方法分段 ,绝对蛾量以 4~ 6日、上旬、朔~上弦为最高 ,相对蛾量以 1 9~ 2 1日、下旬、望~下弦为最高。这些最高值一般极显著高于各自的最低值。绝对蛾量和相对蛾量的谷点大都在月满稍前。这表明性诱剂诱蛾量与月相有一定关系 ,但绝对蛾量和相对蛾量的集中时间也有显著不同 ,提示数据处理的方法对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盘锦稻区常发性水稻害虫二化螟发生情况,做好害虫预测预报,为害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通过对盘锦新建基地、胡家镇、西安农场和王家农场4个稻区的二化螟越冬代、一代与二代害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使用黑光灯诱蛾技术,结果表明,盘锦稻区越冬代二化螟存活率约为20%左右,一代蛾羽化高峰期为6月24~26日,卵始盛期稍晚1~2d,二代蛾羽化高峰在7月底至8月初,世代略不整齐,落卵高峰期与成虫羽化在同一时期。调查也显示,二化螟能明显地降低水稻产量,生产中必须重视对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余金咏  于泉林 《玉米科学》2013,21(3):140-143148
在冀东地区全年分别对亚洲玉米螟田间落卵量、越冬幼虫数量及黑光灯诱蛾量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冀东地区玉米田全年共发生以3化性为主的不完全世代。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发生第1代和第2代,在夏玉米田发生第2代和第3代。统计显示,玉米秸秆中越冬幼虫以3化性为主,3化性幼虫占幼虫总数的73.7%;黑光灯逐日诱蛾量分析显示,全年共形成3个较集中的诱蛾量动态,共诱集成虫1589头,黑光灯全年诱蛾量动态与玉米螟田间落卵量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