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荚果蕨露地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露地引种栽培荚果蕨的生长发育规律、环境因子对其生长、发育及园林观赏效果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露地栽培中,荚果蕨4月上旬萌发,营养生长迅速;6月中旬始孢子叶生长;10月下旬枯萎,绿色期较长.对土壤适应性极强,尤耐碱性土;全光下可正常生长,但适当遮荫观赏效果最佳,喜湿润空气,忌土壤长期积水.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野生荚果蕨的长期、大量采摘,使其正面临着资源萎缩、减少,产量呈下滑的趋势,为了保持和培育该物种资源。于2004-2006年进行了荚果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实验室人工气候箱内进行,采用互比法3次重复,通过人工控制光照、温度、水分和基质等生态因子,试验观测对荚果蕨孢子萌发、原叶体出现、配子体形成孢子体及其形成孢子体率的影响,试验结果: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率。在4种基质中,土壤为52%,蛭石为33%(见表1,图2);在遮光情况下,透光率在28.1%至全光照的光照强度区间范围内对荚果蕨繁育有利(见表2,图4);平均温度20-24℃条件下,孢子体出现时间、数量,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率明显优于平均温度12℃的处理(见表3,图6);土壤水分〈20%孢子不萌发,原叶体生长速度和配子体形成孢子体率依次:水分45%〉40%〉35%(见表4,图8)。  相似文献   

3.
荚果蕨别致的叶形、良好的耐阴性、造景层次的多样化,可有效提升园林景观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株繁殖与孢子繁殖试验,分析荚果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物候表现、生长势、自然越冬状况,发现荚果蕨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改变了该地耐阴地被植物品种单一现状,在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荚果蕨产量,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以野生荚果蕨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对荚果蕨不同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荚果蕨株高、叶柄粗及叶片厚度等在生长发育前期逐渐增大,在生长发育后期生长停滞,各性状表现为增长幅度减小或不再增长,植株甚至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5.
环境条件对荚果蕨孢子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荚果蕨(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 L.Todaro)孢子繁殖的适宜环境条件,作者采用了knop琼脂培养基和土壤进行荚果蕨的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1.在100—1500Lux光照条件下,丝状体向原叶体的转化与光照强度成正比;2.配子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25℃;3.0.1—1%琼脂培养基均适合于孢子培养;4.在土壤培养条件下,以草炭加黄棕壤为最佳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开发利用荚果蕨,为人工栽培荚果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以五年生荚果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管理方法对荚果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遮荫处理对荚果蕨株高、营养叶枚数和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 P0> P2> P1> P3;不同田间管理方式对荚果蕨株高、营养叶枚数和生物量的影响依次为T0>T1> T2.因此,遮荫网遮荫的处理方法和及时除草、“三铲三趟”的田间管理方法利于荚果蕨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荚果蕨叶柄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荚果蕨叶柄为外植体,以1/2MS、1/3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2,4-D、IAA、NAA,诱导叶柄形成愈伤组织,并使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叶,培养成生根试管苗,建立起荚果蕨无性系.结果表明:1/2MS+NH4H2PO4150 mg·L-1+BA0.5 mg·L-1+2,4-D1.4 mg·L-1+NAA1.4 mg·L-1是诱导叶柄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MS+BA0.5 mg·L-1+NAA0.1 mg·L-1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9 mg·L-1这一培养基是荚果蕨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栽到田间的试管苗长势旺盛、整齐,根茎上的须根比附近的野生植株增加1-1.5倍.  相似文献   

8.
以1年生荚果蕨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质量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土壤质量含水率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T1)、>55%~60%(T2)、>60% ~65%(T3),70% ~75%(T4)、>75%~80%(T5)、>80%~85%(T6)6种处理,研究了荚果蕨幼苗的生长、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以及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4组荚果蕨幼苗的株高、营养叶枚数均高于其它5组;测定初期由于水分处理导致叶绿素质量分数升高,提高了荚果蕨对水分梯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水分处理下,荚果蕨幼苗净光舍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抑制了荚果蕨幼苗生物量的积累.整个测定期间,T3组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最低,T1、T2的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显著高于T3组,在渗透调节作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T4、T5和T6组脯氨酸质量分数随水分增大逐渐减小.测定初期,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T3组最小,T1、T2明显大于T3组且2组持平.T4、T5、T6组随着水含量的增大而减小,但不明显.研究表明,荚果蕨不适应干旱的土壤水分环境,T3、T4处理(土壤质量含水率为28%~32%)是荚果蕨生长和生理特性最优的土壤质量含水率.  相似文献   

9.
对沙兰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育栽培、病虫防治、适生范围、应用价值等做了详细的介绍,总结出该树种是适宜河南省大力发展的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多肉植物新品种的不断培育及多肉植物观赏、食用和药用等价值的挖掘,多肉植物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国内学者针对多肉植物引种栽培、繁育、观赏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了研究。该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多肉植物的行业发展概况,并根据现阶段国内多肉植物行业发展的问题提出展望,以期为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蔗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甘蔗杂交育种现状,并分别对国内外甘蔗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性、作为生物反应器、提高蔗糖含量及改良蔗糖色泽等方面转基因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尽的综述。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及饲料作物之一,传统的常规育种产生了许多优良品种,现代分子技术的发展又给育种注入了活力,相继出现了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技术等多种新型育种方法,实现了定向育种,包括抗病、抗除草剂等,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林木杂交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林木杂交育种中育种策略的发展、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分子标记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林木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简述黄秋葵及其近缘种相关资源分布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总结黄秋葵资源相关RAPD、SRAP、ISSR及SSR等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归纳黄秋葵育种相关研究,介绍非洲西部及我国广泛种植的黄秋葵新品种及其来源;提出今后应加大具有特色性状黄秋葵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人工驯化栽培及提纯等工作,开展黄秋葵多倍体及辐射诱变等育种,争取获得一批雄性不育系材料,更好地为黄秋葵杂交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5.
杜鹃红山茶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平丽  董斌 《现代农业科技》2011,(15):214-215,217
根据杜鹃红山茶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杜鹃红山茶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育种值的估计是品种选育核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基因组选择通过估计全基因组所有标记或单倍型的效应,从而得到基因组估计的育种值,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种新方法。随着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及高密度全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应用,全基因组选择已成为动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热点。对全基因组选择的原理、计算方法、影响准确性的因素及植物育种中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并对全基因组选择在植物育种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