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05-209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很多农民都将面临着失地的困境,失地农民生活是否满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系统阐述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同时,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从个人特征、家庭情况、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保障以及征地补偿6个方面入手,通过Logistic分析方法构建相关模型,探究以上6个方面包含的22个变量对遵义市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基于新疆伊犁特克斯县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疆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月总收入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教育支出、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民族属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交通状况、生活环境、商品丰富度的满意度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合实证结果为切实提高新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老年失地农民社区满意度的现状与影响因素,自行编制“城镇化进程中老年失地农民社区满意度问卷”,对安徽省合肥市某县的430名老年失地农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表明,老年失地农民的社区满意度的总体分值为4.339;社区人际关系、居住方式、社区治安、社区环境卫生与社区医疗服务均对老年失地农民的社区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老年失地农民的社区满意度总体水平没有达到较满意水平,其影响因素复杂,应从多方面提升老年失地农民的社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就业质量是衡量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就业能力以及城市融入度的重要指标,提高就业质量是保障失地农民生存发展,实现市民化转型的关键。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系统归纳,发现失地农民就业质量较低,就业稳定程度不高,职业地位层次较低、职业获得感缺失、薪酬福利保障不到位,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受制度政策、经济发展和个体因素的影响,从这些层面深入探讨,提出深化户籍改革、构建公平就业市场、促进乡镇企业发展、完善安置制度、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等对策,以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城镇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和世界卫生生存质量简表(WHOQOL- BREF)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和河南两地三类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多元 Logistic 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受其所处的环境、心理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干预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经济,改善农村女性生存环境和医疗条件,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地维护其权益。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从样本分布来看,83%的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17%感到不满意。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农村留守老人已经接受和认同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大;家庭生活水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社区支持网络对提升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这个特殊群体为切入点,对影响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家庭年收入、生活精彩度变化程度、房屋美观度和社会保障等变量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中年人数、是否保留农业用具、失眠频率的变化程度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性别、学历、迁移前后与邻居交流的频率变化程度、环境卫生、广场绿化、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质量、就医状况等变量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仅应重视安置小区的生活质量,还应关注其居民生理心理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这个特殊群体为切入点,对影响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家庭年收入、生活精彩度变化程度、房屋美观度和社会保障等变量对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中年人数、是否保留农业用具、失眠频率的变化程度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性别、学历、迁移前后与邻居交流的频率变化程度、环境卫生、广场绿化、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质量、就医状况等变量对乡城迁移安置小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无显著影响。由此可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仅应重视安置小区的生活质量,还应关注其居民生理心理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中山市6 个区镇的调研数据,建立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意愿的因素。 结果显示,影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意愿的因素包括受访者是否有外出打工经商经历、受访者月平均收入、家庭非农 就业率、家庭收入在本村水平、家庭是否有出租收入。建议政府在制定就业安置政策时应该做到按具体状况划分就 业安置对象类型,以市场手段调节就业安置供需情况,用整合优化思维组合就业安置岗位资源。  相似文献   

11.
李萌 《北京农业》2012,(15):249
对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重要体现进行分析,并从4个方面的途径来实现对失地农民权益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各种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征占农业用地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迅速形成和扩大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在失去土地以后,不得不转移到城市就业,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农转工的过程中,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出现了被逐步边缘化的趋向,并在城市中形成了“城中村”现象,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主要在分析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职业搜寻一匹配理论构建了一个小模型来分析探讨失地农民在农村失去土地和农转工过程中被边缘化的具体过程和原因,并指出了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茜 《现代农业科技》2015,(12):343-344
研究影响汉中市茶农施用农药行为的因素。在对5个乡镇茶农进行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茶农年龄、农药培训情况、外出务工情况、茶农种茶时间、使用农药依据、农药检测以及国家绿色补贴7个因素影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625-22626,22629
介绍了河南农民的失地情况,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对保障失地农民生活和生存权益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解决今后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征地经济补偿政策。文章从征地补偿费的发放角度出发,探讨补偿费在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焉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整治情况的分析,发现村民对人居环境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部分村庄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厕所、自来水等改建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村民人居环境认知存在不足,主动参与家园建设的意识还不够强。  相似文献   

17.
以呼和浩特市的4区5旗(县)作为研究区域,运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性理论作为研究的框架。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测度了各年龄段失地农民的福利变化情况,利用Martinetti于2000年提出的公式对福利的加总方法进行了补充。结果表明:(1)45岁以下、45~65岁、65岁以上三类失地农民的福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5.063%、30.844%、10.878%。45~65岁的失地农民福利变化最为明显,相较于其他2个年龄段的人群,福利变化更为消极。(2)在各项变量指标中,征地补偿合理性即征地方式和补偿标准的结果最不理想。其余指标中,经济情况、发展机遇、居住环境、健康等呈现下降的趋势,而社会保障、住房条件大体呈现上升的态势。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是提高其福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首当其冲成为发展的战略要地。城市郊区失地农民不仅失去土地,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分析了征地保障现行办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以及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分析了太原市各县、区的城镇化阶段与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关系。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的区、县,从事农业的人数越少,处于这个发展阶段的地区,基本不存在农民土地权益受损问题;城镇化发展水平越低的区、县,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越强,则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越需要保护。最后,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谈农民文化素质与农业技术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育勋 《北京农业》2011,(3):209-210
农业技术推广以农民为对象,以教育、培训、传播信息、咨询服务为主要手段,根据农村发展需要,向农民传播知识、技术和信息,改变农民的态度与行为,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团体发展能力,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