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安徽省3个不同地区竹林样地的虫草及虫生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和调查,发现安徽省竹林中分布的虫草分别为多座线虫草(小蝉草)Ophiocordyecps sobolifera、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拟细线虫草O.gracilioides、一种线虫草O.sp.;主要虫生真菌分别为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细脚棒束孢I.tenuipe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布氏白僵菌B.brongniartii、柱孢绿僵菌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其中蝉棒束孢最多,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60%以上。竹林中主要寄主为蝉若虫,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80%以上。并且对竹林中蝉棒束孢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安徽省3个不同地区竹林样地的虫草及虫生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和调查,发现安徽省竹林中分布的虫草分别为多座线虫草(小蝉草)Ophiocordyecps sobolifera、大蝉草 Cordyceps cicadae、拟细线虫草 O. gracilioides、一种线虫草 O. sp.;主要虫生真菌分别为蝉棒束孢 Isaria cicadae、细脚棒束孢 I. tenuipes、球孢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布氏白僵菌 B. brongniartii、柱孢绿僵菌 Metarhizium cylindrosporae。其中蝉棒束孢最多,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60%以上。竹林中主要寄主为蝉若虫,在3个地区竹林中均占80%以上。并且对竹林中蝉棒束孢的发生规律和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温、湿度对蝉棒束孢杀蚜活性的影响,在室内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蝉棒束孢对蚜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培养的蝉棒束孢对蚜虫的死亡率无影响,对蚜虫的致死中时(LT_(50))无显著差异;在温度20~30℃范围内,蝉棒束孢对蚜虫均表现出较强毒力,在25℃时毒力最强;在温度25℃和相对湿度100%组合中,蝉棒束孢对蚜虫毒力最强,蚜虫致死中时(LT_(50))和死亡率均达到最显著水平,分别为4.36 d和80%。因此,温度、湿度对蝉棒束孢杀蚜虫活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温度、湿度的互作中,湿度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蝉花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其分离物多样性丰富,不同菌株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因此,分离物的确证是蝉花研究的关键环节.对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磨盘山采集的金蝉花标本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产孢结构观察,并依据ITS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蝉棒束孢菌的不同地理株.该研究对于扩大传统中药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菌株的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蝉棒束孢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也是传统的中药材料,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利用ISSR-PC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不同地理位置的42株蝉棒束孢遗传异质性进行分析,9个引物共得到141个特异性条带,其中多态位点比率为94.7%.从种群水平上来看,宣城敬亭山种群(Pop A)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达到81.6%,安徽石台县种群(PopF)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只有27.0%.其中种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2168,Nei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76 3,不同地方的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较大,为1.309 8.研究表明,蝉棒束孢遗传谱系是随机分布的,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地理来源的种群间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是种群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选择不同退化程度的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菌株,用柞蚕蛹(Antheraea pernyi)和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作为替代寄主进行复壮,并对复壮后的菌株进行了栽培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蚕蛹复壮效果优于大蜡螟,但是复壮周期较后者长1倍。所有菌株均能通过注射接种侵染蚕蛹,但菌株退化程度不同对蚕蛹的侵染力不同;侵染大蜡螟的方法不同,其效果有显著差异,菌液浸蘸法优于固体培养物接触法。退化严重的菌种通过虫体复壮难以恢复产孢梗束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亚硒酸钠为硒源,通过蝉花孢梗束的富硒培养,探究硒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并对富硒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蝉花孢梗束中硒的含量随培养基中外源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100 mg·kg-1时培养的蝉花孢梗束中硒含量达到142.22 mg·kg-1。富硒培养的蝉花孢梗束中蛋白质、脂肪、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在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75 mg·kg-1时富硒蝉花孢梗束的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为52.60,高于对照组。聚类分析表明,总体上富硒培养时亚硒酸钠浓度越高对蝉花孢梗束营养和功能成分影响越大。综合分析得出,当培养基中亚硒酸钠浓度为75 mg·kg-1时既能提高蝉花孢梗束中蛋白质、脂肪、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又能提高蝉花孢梗束的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药用真菌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的交配型基因MAT的群体分布特征及其对蝉花有性生殖的影响,为提高蝉花的生殖率提供参考。【方法】从全国7省12市采集的100份蝉花标本中分离培养菌种,经形态观察、显微鉴定和ITS序列分析,获得各蝉花的无性型菌株;从各菌株DNA中克隆并分析MAT1-1-1和MAT1-2-1序列的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在100株菌株中,13株菌株仅有1MAT1-1-1,79株菌株仅有MAT1-2-1,8株菌株兼有2个序列。2MAT1-1-1(缺HMGɑ-box)极少与1MAT1-1-1共存,常与MAT1-2-1伴存,但FJDH7和FJDH9菌株同时存在1MAT1-1-1、2MAT1-1-1和MAT1-2-1序列。聚类分析未发现MAT基因的地域分布相关性。【结论】群体中不同蝉棒束孢菌株的MAT基因有4种可能,兼有3种序列菌株的检出率极低,推测与蝉花有性生殖概率极低的现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云南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多样性组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思茅松林虫生真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0年,采用踏查法对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内被虫生真菌感染的罹病虫体进行采集,采用划线法和弹射法对虫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物种组成看,云南省澜沧县思茅松林虫生真菌有5属9种,分别为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和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属黄绿绿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棒束孢属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虫草属高雄山虫草、线虫草属下垂虫草和蜂头虫草,其中球孢白僵菌和细脚棒束孢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44.09%和33.33%。从物种多样性分析来看,澜沧县思茅松林下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垂直地带分布特征明显。从侵染寄主昆虫种类看,球孢白僵菌的寄主范围最广,共16种,其中鞘翅目昆虫占侵染个体总数的41.46%,叶甲被侵染的数量最多,占29.27%;细脚棒束孢和环链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主要为松毛虫和鳞翅目蛹,其中细脚棒束孢的侵染寄主中鳞翅目蛹数量最多,占58.06%;白僵菌、棒束孢和高雄山虫草均可感染松毛虫,白僵菌和绿僵菌均可感染金龟子和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虫草菌质添加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500只同日龄体重相似的健康淮南麻黄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粮,4个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5%广东虫草菌质(T1)、4.8%蝉花菌质+0.2%地顶孢霉发酵物(T2)、4.8%蝉花菌质+0.2%蝉花FY...  相似文献   

11.
采集蝉花标本50余例,研究观察了蝉拟青霉的多个分离体。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不同地域不同生态环境的蝉拟青霉形成了形态特征和产孢结构的多样性。研究其存在和变化规律有助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助充实真菌学内容和丰富其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湿度、光照、pH值等条件对蝉拟青霉LB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葡萄糖+1%蛋白胨溶液制成孢子悬浮液的萌发率最高达95.09%;25~27℃是蝉拟青霉LB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所需湿度为90%~100%,当湿度低于90%时萌发受到抑制;分生孢子在pH 6~7的中性至弱酸环境下萌发最好;光照对孢子萌发无影响;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的杀伤作用,随紫外线照射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经紫外线照射后孢子有萌发迟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GC)测定蝉花中角鲨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角鲨烯,并对不同部位天然蝉花的角鲨烯含量进行比较,确定蝉花中角鲨烯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1 g蝉花经超声波提取后,经1 m L 0.5 mol/L的氢氧化钠-甲醇溶液40℃皂化5 min,再经正已烷萃取净化,采用GC法测定角鲨烯含量。该方法在角鲨烯质量浓度为21.43~214.30μg/m L(r=0.999 2)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良好(RSD=3.71%),加标回收率为77.80%~97.32%,平均加标回收率(n=9)为88.10%。[结论]气相色谱法简单快速,污染小,检测灵敏度高,可用于蝉花中角鲨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虫生真菌蝉花不同菌株之间产絮凝剂的差异及絮凝物的絮凝特性,以高岭土法对36株蝉花菌株进行了高产絮凝物的筛选及高产菌株的生长特性和絮凝性质的研究。实验筛选出稳定、高产絮凝物的蝉花菌株GZUIFR-6722,絮凝物活性物质是其胞外聚合物。该菌株在生长过程中生物量的积累和产絮凝物能力呈正相关。当菌株6 722絮凝物投加量为1.2 mL每50 mL时,絮凝效果较好,絮凝率可达91.47%。1%的CaCl_2能显著促进絮凝效果,絮凝率可达94.89%。颠倒次数、静置时间、温度以及pH对絮凝效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徐明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17-10018,10062
[目的]研究蝉蜕多巴胺成分在体外试验中自由基DPPH清除的效果.[方法]利用DPPH法测定蝉蜕成分的抗自由基活性.[结果]蝉蜕中分离得到2种N-乙酰基多巴胺聚合物(2R,3S)-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7-(N-乙酰基-2''氨基乙基)-1,4-苯并二氧六环(1)和(2R,3S)-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7-(N-乙酰基-2”-氨基乙烯基)-1,4-苯并二氧六环(2),化合物1和2在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中表现出抗自由基活性(1:EC50=8.9 μmol/L和2:EC50 =7.8 μmol/L).[结论]蝉蜕多巴胺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6.
谭艾娟  欧翔  刘爱英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69-369,373
应用4株蝉拟青霉开展对小菜蛾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株蝉拟青霉分生孢子、菌丝对小菜蛾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其中GZDXIFR4611的感染致死效果最好,孢子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70%,菌丝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65%,为将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蝉拟青霉对蚕豆蚜虫致病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8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对蚕豆蚜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8株蝉拟青霉分生孢子悬液、菌丝悬液对蚕豆蚜虫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孢子悬液的致病性强于菌丝悬液,其中GZDXIFR4611菌的感染致死效果最好,其孢子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86.7%,菌丝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66.7%,这将为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蝉拟青霉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结果]药后第1~4天,蝉拟青霉APC20各个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均低于50%,而第7天,浓度为3.0×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达85.11%,并且虫尸布满蝉拟青霉的菌丝体和孢子粉,说明APC20对小菜蛾呈现较强的寄生致死性。蝉拟青霉菌株APC20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处理小菜蛾第4~7天的LC50分别为5.3×105、1.1×105、1.1×104、8.9×102个/ml。[结论]蝉拟青霉APC20菌株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9.
蝉拟青霉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中考察了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生长、多糖合成的动态过程,探讨了蝉拟青霉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培养144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07 g/L;培养168 h后,蝉拟青霉多糖达到最高浓度3.24 g/L,大致与生物量变化的趋势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多糖浓度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多糖浓度大于0.6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的产生明显受到抑制,随着培养液中同源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2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20.
以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培养条件,接种量5%(V/V),pH=6.5,120r/min,28℃,120h,对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进行液体培养。通过对生长的菌丝体干重的测定及分析,得到该菌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L,酵母膏:5g/L,K2HPO4:1g/L,并证明碳源为其生长的最重要营养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